正在阅读: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2005年至今,浦东综改共实行了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复制推广了不少试点经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金叶子

提及浦东,陆家嘴那632米的上海中心,和新区朝着万亿元挺近的GDP,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果的一部分。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浦东一直走在践行“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使命的路上。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下称“浦东综改”)试点,浦东再一次扛起了先行先试的大旗,并向国家提出了“三不”原则:一不要政策,二不要项目,三不要资金,为全国深化改革攻坚探路。

而“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是浦东改革开放之魂。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城乡经济和社会二元结构三个方面要求,2005年至今,浦东综改共实行了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复制推广了不少试点经验。

“一网通办”

2005年,浦东开发开放走过了15个年头,浦东经济总量达到2109亿元。彼时,中国的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而浦东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当时,浦东面临着这些问题,对外开放领域的政策优势逐渐减弱,商务成本上升、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在区域上面临着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快发展的新课题。同时,在浦东自身承担的改革开放重任来看,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时任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范恒山说道:“就现在全国来看,单项的改革,单兵突进已经不行了,所以一定要搞综合的、配套性的改革。”

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李立生向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回忆道,“当时,在上海处于体制转轨、结构提升、社会转型的关头,要求浦东开发开放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制度创新服务上海、服务全国。同时,在全国改革向深层次攻坚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中央要求浦东继续在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率先探索新路径、积累好经验。”

去年4月,浦东正式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这是浦东综改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亮点。

用一张大数据的“网”,将企业和政府部门连接起来。企业可通过网上政务大厅一口登录,将纸质材料通过快递寄递,实现申报、预审、受理、审查、决定、发证等六个环节网上办理。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的企业服务中心,进门即可看见一张电子大屏和数台自助办理机。屏幕上有4条曲线实时反应浦东的网上审批综合效率指数。红色曲线代表法定平均办理天数,绿色曲线代表实际平均办理天数,可以看到,绿色曲线总是比红色曲线低很多。

[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的企业服务中心。金叶子/摄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曾这样评价,“一网通办”表面看似小,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大举措,我们就是要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一网通办”是李克强今年在总理记者会上提出的“放管服”改革“六个一”之一。目前,“一网通办”已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不见面审批”达到53%,“只跑一次”达到47%,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85%,实现面向企业的政府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综改、自贸区协同联动

浦东综改进入到第8年,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成为浦东代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象征。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告诉第一财经:“国家把自贸试验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极大地拓展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内涵和空间。”

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一项项创新制度,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继续铺开。

作为上海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无论在科学研发上还是在创新创业上,浦东张江都切实地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2017年,张江信息技术产业规模2845亿,占浦东57%;生物医药产业规模633亿元,占浦东62%;文化创意产业规模1563亿元,占浦东43%。

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药品上市许可不再受限于生产能力。今年9月初,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产创新药“呋喹替尼”胶囊获批上市。

和记黄埔医药公司副总裁吴振平20日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中国第一个本土研发创新药不会这么快上市,“我们这个药以往至少要18个月才能上市,可是如今十二三个月左右就能上市了。早一天上市就能惠及更多的病人,如果是提早半年,你可以想象能惠及多少病人。”

浦东综改,是原有改革的深化,它源于传统改革,但又异于传统改革,必须以原有改革为基础,将改革成果在整体框架下,实现资源配置、改革成效的优化和系统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课题指出。

数据显示,综改以来,浦东新区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210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了3.58倍,人均GDP近2.7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49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增长了近7倍。

值得注意的是,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48.9%增加到2017年的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创新。因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浦东新区将重点聚焦‘双自联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协同’(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和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双城辉映’(张江科学城和陆家嘴金融城),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力争通过制度创新,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促进研发产业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浦东新区科经委综合改革处处长马利敏对记者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网

原标题: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最新更新时间:09/25 10:4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2005年至今,浦东综改共实行了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复制推广了不少试点经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金叶子

提及浦东,陆家嘴那632米的上海中心,和新区朝着万亿元挺近的GDP,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果的一部分。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浦东一直走在践行“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使命的路上。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下称“浦东综改”)试点,浦东再一次扛起了先行先试的大旗,并向国家提出了“三不”原则:一不要政策,二不要项目,三不要资金,为全国深化改革攻坚探路。

而“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是浦东改革开放之魂。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城乡经济和社会二元结构三个方面要求,2005年至今,浦东综改共实行了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复制推广了不少试点经验。

“一网通办”

2005年,浦东开发开放走过了15个年头,浦东经济总量达到2109亿元。彼时,中国的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而浦东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当时,浦东面临着这些问题,对外开放领域的政策优势逐渐减弱,商务成本上升、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在区域上面临着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快发展的新课题。同时,在浦东自身承担的改革开放重任来看,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时任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范恒山说道:“就现在全国来看,单项的改革,单兵突进已经不行了,所以一定要搞综合的、配套性的改革。”

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李立生向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回忆道,“当时,在上海处于体制转轨、结构提升、社会转型的关头,要求浦东开发开放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制度创新服务上海、服务全国。同时,在全国改革向深层次攻坚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中央要求浦东继续在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率先探索新路径、积累好经验。”

去年4月,浦东正式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这是浦东综改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亮点。

用一张大数据的“网”,将企业和政府部门连接起来。企业可通过网上政务大厅一口登录,将纸质材料通过快递寄递,实现申报、预审、受理、审查、决定、发证等六个环节网上办理。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的企业服务中心,进门即可看见一张电子大屏和数台自助办理机。屏幕上有4条曲线实时反应浦东的网上审批综合效率指数。红色曲线代表法定平均办理天数,绿色曲线代表实际平均办理天数,可以看到,绿色曲线总是比红色曲线低很多。

[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的企业服务中心。金叶子/摄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曾这样评价,“一网通办”表面看似小,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大举措,我们就是要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一网通办”是李克强今年在总理记者会上提出的“放管服”改革“六个一”之一。目前,“一网通办”已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不见面审批”达到53%,“只跑一次”达到47%,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85%,实现面向企业的政府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综改、自贸区协同联动

浦东综改进入到第8年,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成为浦东代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象征。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告诉第一财经:“国家把自贸试验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极大地拓展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内涵和空间。”

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一项项创新制度,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继续铺开。

作为上海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无论在科学研发上还是在创新创业上,浦东张江都切实地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2017年,张江信息技术产业规模2845亿,占浦东57%;生物医药产业规模633亿元,占浦东62%;文化创意产业规模1563亿元,占浦东43%。

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药品上市许可不再受限于生产能力。今年9月初,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产创新药“呋喹替尼”胶囊获批上市。

和记黄埔医药公司副总裁吴振平20日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中国第一个本土研发创新药不会这么快上市,“我们这个药以往至少要18个月才能上市,可是如今十二三个月左右就能上市了。早一天上市就能惠及更多的病人,如果是提早半年,你可以想象能惠及多少病人。”

浦东综改,是原有改革的深化,它源于传统改革,但又异于传统改革,必须以原有改革为基础,将改革成果在整体框架下,实现资源配置、改革成效的优化和系统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课题指出。

数据显示,综改以来,浦东新区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210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了3.58倍,人均GDP近2.7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49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增长了近7倍。

值得注意的是,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48.9%增加到2017年的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创新。因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浦东新区将重点聚焦‘双自联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协同’(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和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双城辉映’(张江科学城和陆家嘴金融城),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力争通过制度创新,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促进研发产业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浦东新区科经委综合改革处处长马利敏对记者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网

原标题:浦东综改13年:改革攻坚阶段再扛先行先试大旗

最新更新时间:09/25 10:4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