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撒哈拉沙漠之南的国家长什么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撒哈拉沙漠之南的国家长什么样?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必须是“脏”,那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但出了尼亚美市区,辽阔的景色还是令人心潮澎湃。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非洲人穿越撒哈拉沙漠去欧洲淘金。这是他们经过尼日尔的时候 图片来源:Alfredo Bini

2013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人类发展报告,对世界上187个国家的国民发展水平状况做了一个综合评估,排名第187位的是一个叫做尼日尔的非洲国家。感谢公司让我能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出差。遗憾的是原定深入东部乍得边境拜访中石油的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公司总部安全总监否决,必须要在美法两国大使馆报案并且有军队护送才能成行,我的工作活动范围便被局限在了首都尼亚美周边。

尼日尔也是我拜访的第一个非洲内陆国家。作为非洲国家已经够惨了,还要再做一个内陆国家,大概也就没有更倒霉的事情了。从地图上看,尼日尔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22名,比西藏还要大,但是国土大部分是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人口密度其实是世界倒数。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这是我在飞机即降落之前拍到的首都尼亚美全景,整座城市的主色调是泥土的黄色,截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在航拍时的灰白一片,这也反映出尼亚美钢筋水泥化程度之低,抑或说现代化程度之低。我一直在想,地球上的原始陆地应该只有黄与绿两种颜色,那么人类城市文明的扩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不断开山采石,将山体内部灰色覆盖于地球表面的工程?

敝公司干的便是这一行业。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的机场跑道显然与其国家排名十分相符。

图片来源:榕晨

我之前写过埃博拉疫情对西非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十分有限。不过到了戒备森严的机场,还是能找到一点埃博拉疫情的存在感。

图片来源:榕晨

机场出口门可罗雀,尼日尔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下面是我随手拍到的一些首都尼亚美市中心的照片:

图片来源:榕晨

市中心环岛。

图片来源:榕晨

尼日尔河大桥,据说在丰水期会有河马出没。

图片来源:榕晨

国民议会。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大清真寺。没想到门卫也就让我独自进来参观,这好像是还我第一次身临清真寺之中。一问不出所料,这座清真寺果然也是卡扎菲投建的。国界往往都框不住独裁者的扩张的欲望,只不过有人用的是屠刀子弹,有人用的是意识形态,有人用的是金钱利益,卡扎菲穷其一生梦想成为非洲之王,于是不惜血本在各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图片来源:榕晨

街头到处可见的卖鸡摊。

图片来源:榕晨

街头游戏厅,半小时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三块钱。

图片来源:榕晨

市中心市场区。

图片来源:榕晨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反射出三个英文单词,MADE IN CHINA.

图片来源:榕晨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脑海里丧心病狂地反射出一句歌词: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的毛驴特别多,上图是我在市郊看到的场景,一只小毛驴被两个小朋友骑着,然后被三个小朋友追着殴打。不过小毛驴不论怎么被殴打,都表现出令人惊诧的镇定,以绝对匀速行走。张锐峰在《马车的影子》中写过这么一句话:驴,在许多寓言中,是一个愚蠢的形象,它们总是上当受骗,并被凶猛的野兽吃掉。驴子却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几千年的人类幽默,诚实地做着人类所需要做的事。这就是愚蠢的实质:诚实,驯服,高尚。

我一直觉得西非这几个国家,相对于文明世界而言,也有某些驴的特质。

图片来源:榕晨

除了毛驴以外,尼亚美大街上另一种别处少见的动物是骆驼。上图中的骆驼是运输工具,下图中的骆驼是 Orange(法国电信)的吉祥物,只要这匹身着橙色的骆驼在市中心出现,便预示着当日是Orange电话卡每月一次的优惠日。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整体而言,如果让我只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尼亚美的话,必须是脏,非常的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穷是万恶之源。没有钱真的什么事都办不了。

但是稍微一出尼亚美市区,郊外便是另一番情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沙漠,从来没有到过黄土高原的人,这样辽阔的景色还是会让我有些心潮澎湃: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发完照片来谈一谈尼日尔当地的人。我这次在尼亚美前后待了十天时间,非常明显可以感觉到当地黑人的性格与我之前所见的黑人迥然不同。相比于科特迪瓦贝宁多哥人的热情洋溢滔滔不绝,尼日尔人则显得沉静寡言甚至些许冷淡。不论是我们当地的同事,宾馆餐厅服务生还是街头民众,很少会有人主动和我打招呼,语言表情和动作都显得非常简约而收敛,似乎刻意在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人说你在一个地方不住上一年半载怎么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一些直观差别真的几天时间便足够体会了。

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其一是尼日尔是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到全国90%以上的国家,受宗教影响民众相对没有那么开放;其二是尼日尔的气候极度炎热,所以当地居民形成了一种省力文化,尽量少说话说话尽量小声,尽量不乱动免得出一身汗。

尼日尔到底有多热?首都尼亚美作为全国气候最宜人的城市,全年平均气温也要超过30摄氏度,四五月份均温可以接近40,就更不用说大部分沙漠地区焦金烁石、寸草不生。我入住的宾馆每晚必须在无空调的露天平台用餐,每晚我都要吃出一身大汗,热觉不爱。

孟德斯鸠、拉采尔等西方地理决定论思想家,将非洲低纬度地区落后的原因归结为炎热的气候使得居民神萎靡懈怠,丧失劳作热情。我一直对此不太信服,中国就是一个反例,生活在更加炎热环境中的南方人相比北方人还更勤快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样的理论在尼日尔显然成立。至少对于我来说,只要置身室外我的脑海里能想起来的汉字便只剩下一个:热。

我还是要说,尼日尔人虽然待人冷淡,但是有着和我在别处碰到的黑人一样的善意。小事情很多:第一天在机场我的司机迟到,机场保安主动借我手机打电话;清真寺的门卫对我一个非穆斯林放行;的士司机请我吃花生等等等等。

图片来源:榕晨

我们分公司在首都当地也算是相当专业化正规化的一家公司了,但是有意思的一点是,时不时就会有小贩进门兜售些杂七杂八的商品,水果呀蔬菜呀裤子呀毛线呀,员工们也可以在上班时间大摇大摆地购购物。在任何一个国家,观念的现代化程度与物质基础的现代化程度都是成正比。

图片来源:榕晨

这次我所入住的宾馆里的饭友变成了孔雀君,每到饭店孔雀妈妈便带着孔雀宝宝们到餐厅觅食。

孔雀君是相当野蛮的动物,完全没有阿猫阿狗的礼貌,常常乘人不备直接下嘴抢食。非常不喜欢。

图片来源:榕晨

上图是孔雀君叼走我早餐面包的瞬间。还好早餐是自助。

图片来源:榕晨

周末在宾馆健身房里偶遇两个中尼混血的小朋友(离我近的两个),爸爸是尼日尔人,妈妈是中国人。两位可爱的小朋友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图片来源:榕晨

最后补一张尼日尔河畔晚八点的照片,灯火寥落,热气未散,万籁俱寂,星光满天。如果一百年前,当时的殖民者也曾站在这个位置眺望,除了大桥以外,他所目睹到的景色或许与今日并无二致。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在与时间玩着殊死竞赛时,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呢,他们安静的像这片夜晚,在世界舞台的角落无声无息地走着自己的时间,就好像那一只被不断殴打却怎么也无法加速的驴子一般,走着自己的时间。

2014年9月16日

 

【作者简介】榕晨,1988年生于福建,武汉大学毕业,法国留学。曾在亚欧非三大洲工作过,现居科特迪瓦阿比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撒哈拉沙漠之南的国家长什么样?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必须是“脏”,那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但出了尼亚美市区,辽阔的景色还是令人心潮澎湃。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非洲人穿越撒哈拉沙漠去欧洲淘金。这是他们经过尼日尔的时候 图片来源:Alfredo Bini

2013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人类发展报告,对世界上187个国家的国民发展水平状况做了一个综合评估,排名第187位的是一个叫做尼日尔的非洲国家。感谢公司让我能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出差。遗憾的是原定深入东部乍得边境拜访中石油的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公司总部安全总监否决,必须要在美法两国大使馆报案并且有军队护送才能成行,我的工作活动范围便被局限在了首都尼亚美周边。

尼日尔也是我拜访的第一个非洲内陆国家。作为非洲国家已经够惨了,还要再做一个内陆国家,大概也就没有更倒霉的事情了。从地图上看,尼日尔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22名,比西藏还要大,但是国土大部分是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人口密度其实是世界倒数。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这是我在飞机即降落之前拍到的首都尼亚美全景,整座城市的主色调是泥土的黄色,截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在航拍时的灰白一片,这也反映出尼亚美钢筋水泥化程度之低,抑或说现代化程度之低。我一直在想,地球上的原始陆地应该只有黄与绿两种颜色,那么人类城市文明的扩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不断开山采石,将山体内部灰色覆盖于地球表面的工程?

敝公司干的便是这一行业。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的机场跑道显然与其国家排名十分相符。

图片来源:榕晨

我之前写过埃博拉疫情对西非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十分有限。不过到了戒备森严的机场,还是能找到一点埃博拉疫情的存在感。

图片来源:榕晨

机场出口门可罗雀,尼日尔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下面是我随手拍到的一些首都尼亚美市中心的照片:

图片来源:榕晨

市中心环岛。

图片来源:榕晨

尼日尔河大桥,据说在丰水期会有河马出没。

图片来源:榕晨

国民议会。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大清真寺。没想到门卫也就让我独自进来参观,这好像是还我第一次身临清真寺之中。一问不出所料,这座清真寺果然也是卡扎菲投建的。国界往往都框不住独裁者的扩张的欲望,只不过有人用的是屠刀子弹,有人用的是意识形态,有人用的是金钱利益,卡扎菲穷其一生梦想成为非洲之王,于是不惜血本在各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图片来源:榕晨

街头到处可见的卖鸡摊。

图片来源:榕晨

街头游戏厅,半小时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三块钱。

图片来源:榕晨

市中心市场区。

图片来源:榕晨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反射出三个英文单词,MADE IN CHINA.

图片来源:榕晨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脑海里丧心病狂地反射出一句歌词: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图片来源:榕晨

尼亚美的毛驴特别多,上图是我在市郊看到的场景,一只小毛驴被两个小朋友骑着,然后被三个小朋友追着殴打。不过小毛驴不论怎么被殴打,都表现出令人惊诧的镇定,以绝对匀速行走。张锐峰在《马车的影子》中写过这么一句话:驴,在许多寓言中,是一个愚蠢的形象,它们总是上当受骗,并被凶猛的野兽吃掉。驴子却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几千年的人类幽默,诚实地做着人类所需要做的事。这就是愚蠢的实质:诚实,驯服,高尚。

我一直觉得西非这几个国家,相对于文明世界而言,也有某些驴的特质。

图片来源:榕晨

除了毛驴以外,尼亚美大街上另一种别处少见的动物是骆驼。上图中的骆驼是运输工具,下图中的骆驼是 Orange(法国电信)的吉祥物,只要这匹身着橙色的骆驼在市中心出现,便预示着当日是Orange电话卡每月一次的优惠日。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整体而言,如果让我只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尼亚美的话,必须是脏,非常的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穷是万恶之源。没有钱真的什么事都办不了。

但是稍微一出尼亚美市区,郊外便是另一番情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沙漠,从来没有到过黄土高原的人,这样辽阔的景色还是会让我有些心潮澎湃:

图片来源:榕晨
图片来源:榕晨

发完照片来谈一谈尼日尔当地的人。我这次在尼亚美前后待了十天时间,非常明显可以感觉到当地黑人的性格与我之前所见的黑人迥然不同。相比于科特迪瓦贝宁多哥人的热情洋溢滔滔不绝,尼日尔人则显得沉静寡言甚至些许冷淡。不论是我们当地的同事,宾馆餐厅服务生还是街头民众,很少会有人主动和我打招呼,语言表情和动作都显得非常简约而收敛,似乎刻意在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人说你在一个地方不住上一年半载怎么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一些直观差别真的几天时间便足够体会了。

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其一是尼日尔是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到全国90%以上的国家,受宗教影响民众相对没有那么开放;其二是尼日尔的气候极度炎热,所以当地居民形成了一种省力文化,尽量少说话说话尽量小声,尽量不乱动免得出一身汗。

尼日尔到底有多热?首都尼亚美作为全国气候最宜人的城市,全年平均气温也要超过30摄氏度,四五月份均温可以接近40,就更不用说大部分沙漠地区焦金烁石、寸草不生。我入住的宾馆每晚必须在无空调的露天平台用餐,每晚我都要吃出一身大汗,热觉不爱。

孟德斯鸠、拉采尔等西方地理决定论思想家,将非洲低纬度地区落后的原因归结为炎热的气候使得居民神萎靡懈怠,丧失劳作热情。我一直对此不太信服,中国就是一个反例,生活在更加炎热环境中的南方人相比北方人还更勤快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样的理论在尼日尔显然成立。至少对于我来说,只要置身室外我的脑海里能想起来的汉字便只剩下一个:热。

我还是要说,尼日尔人虽然待人冷淡,但是有着和我在别处碰到的黑人一样的善意。小事情很多:第一天在机场我的司机迟到,机场保安主动借我手机打电话;清真寺的门卫对我一个非穆斯林放行;的士司机请我吃花生等等等等。

图片来源:榕晨

我们分公司在首都当地也算是相当专业化正规化的一家公司了,但是有意思的一点是,时不时就会有小贩进门兜售些杂七杂八的商品,水果呀蔬菜呀裤子呀毛线呀,员工们也可以在上班时间大摇大摆地购购物。在任何一个国家,观念的现代化程度与物质基础的现代化程度都是成正比。

图片来源:榕晨

这次我所入住的宾馆里的饭友变成了孔雀君,每到饭店孔雀妈妈便带着孔雀宝宝们到餐厅觅食。

孔雀君是相当野蛮的动物,完全没有阿猫阿狗的礼貌,常常乘人不备直接下嘴抢食。非常不喜欢。

图片来源:榕晨

上图是孔雀君叼走我早餐面包的瞬间。还好早餐是自助。

图片来源:榕晨

周末在宾馆健身房里偶遇两个中尼混血的小朋友(离我近的两个),爸爸是尼日尔人,妈妈是中国人。两位可爱的小朋友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图片来源:榕晨

最后补一张尼日尔河畔晚八点的照片,灯火寥落,热气未散,万籁俱寂,星光满天。如果一百年前,当时的殖民者也曾站在这个位置眺望,除了大桥以外,他所目睹到的景色或许与今日并无二致。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在与时间玩着殊死竞赛时,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呢,他们安静的像这片夜晚,在世界舞台的角落无声无息地走着自己的时间,就好像那一只被不断殴打却怎么也无法加速的驴子一般,走着自己的时间。

2014年9月16日

 

【作者简介】榕晨,1988年生于福建,武汉大学毕业,法国留学。曾在亚欧非三大洲工作过,现居科特迪瓦阿比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