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爆发的P2P雷潮现已逐渐平息,除了遭受损失、集体维权的“金融难民”们徒留一声叹息,整个网贷行业也是元气大伤,就像刚刚动完大手术的病人,正被推出ICU病房,还在艰难地倒着气。
截至7月底,P2P平台的贷款余额为9561亿,比6月的13170亿减少了27%,是2014年以来贷款余额第一次出现下降;7月底P2P平台存续数量(1645家)更是比6月减少191家,平均每天有6家以上平台倒闭。
实力弱的平台已然出局,实力强的平台面临考验。但只要活着,便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活着,就是赢家。
向上金服,这家在“网贷之家”七月排名第20、天眼评级B+的P2P平台,也是活过雷潮的赢家之一。
今年已经是向上金服成立的第五年,五年之于一个企业的意义,正如十八岁对于一个人,是成年礼般的时间节点。但此时,网贷行业似乎给了向上金服一份并不太友好的“成年礼物”——P2P大雷潮。
向上金服的CEO袁成龙曾言:“五年是很有意义的年份,对企业来说,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幸运的是,袁成龙很好地接住了这个礼物并且没有被淘汰出局。困境也许是弱者的深渊,却是强者的垫脚石,袁成龙带着向上金服慢慢爬到了网贷行业头部平台的位置,变得“出众”了。
但这并不代表向上金服在此次雷潮中享受着“风景这边独好”的滋味。
袁成龙对艾问人物表示,此次雷潮和先前有明显的不同:以往雷潮降临,大多数投资人会选择从尾部或者中小平台里撤出来,然后将资金转移到大平台;然而在这一轮,P2P公司的集中炸雷不仅让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更重要是让投资人对P2P行业产生了恐慌心理,已经损失了的钱找得回来找不回来不清楚,但先把在大平台中的资金撤出来是当务之急。“整个行业基本处于‘中小平台扛不住,大平台在流出’的状况”,袁成龙多少也显得有些无奈。
究其原因,除了拿到资金就卷款跑路的诈骗平台,还有些企业进行自融的缘故,即企业开办网贷平台,利用网上融到的资金为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这样的平台往往看起来实力强大,但更具有隐蔽性;此外,监管缺位、金融趋紧、流动性差、内外环境恶化也成为此次雷潮比以往更加严重的原因。
袁成龙直言,这是整个行业所经历的“最艰难时刻”,“我们是肯定有压力的”。但另一方面,他又用“涅槃重生”来形容此次雷潮,释放着积极与乐观的信号,“这是整个行业的机会,是网贷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后的必经阶段,这一轮肯定要淘汰掉非常多的平台,存留下来的平台要重新书写行业规范。”
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机会。对“财智初开”的投资人来说,雷潮更像是一场带血的洗礼。国内个人理财投资的发展历程不过十余年,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十多年来则增长迅猛,百姓受到的投资理财教育与投资理财需求远远脱节,经历此次雷潮,想必网贷投资人应该学会谨慎二字了。
而对P2P平台来说,搅局者已被推出历史舞台,但对于真正做业务的平台,可能会乐观地问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互金行业拓荒者“我看到了创造巨大价值的可能性”
袁成龙在雷潮中立稳了脚跟。站在一段旅程的中点回望起点,他又会想到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P2P网贷平台于2005年在英国诞生,是一家名为Zopa的网站。继Zopa之后,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才相继出现P2P模式的借贷平台。2007年开始,P2P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正式起步,但初始阶段主要是以信用借款为主,到了2012年,国内的P2P开拓者们进入以地域借款为主的快速扩张期,袁成龙就是在此时将目光投向P2P领域。
五年前,在其他人还将P2P平台和高利贷等同起来的时候,袁成龙已经决心当一个拓荒者,去做银行不敢做的业务。“一个有巨大空间的地方,一定会有去创造巨大价值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市场大家都在卖吃的,没人卖饮料,那你要什么竞争力呢?只要你卖,卖饮料本身就是竞争力”。
仅仅有拓荒者的魄力或许还不够。实际上,在开展P2P业务之前,从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的袁成龙已经在玖富互金平台工作过两年时间:咨询顾问、市场调研、产品经理、投资研发等多工种的实践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一线经验。
勇气和经验加持的袁成龙就这样开始了P2P的拓荒之路,在无人开垦的互金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2013年,袁成龙与好友一起创办了捷越联合,出任首席运营官;同年筹建捷越联合全资子公司向上金服,袁成龙成为这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首席执行官。
与其他平台不同,袁成龙会优先考量向上金服的商业模式。借贷金额有大有小,期限有长有短,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公司的业务类型,这位刚刚上任的CEO打定主意只做小额金融贷款。
小额金融贷款基本属于消费金融,一般是期限两年到三年的按月分期付款,还款来源基本上就是个人工资。与金额数目较大的抵押贷款相比,消费分期贷款“足够小额,足够分散,足够的不受明显行业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它会让我们整个风险属性会更加的平稳,而不至于大起大落。”
同时,袁成龙打造科技团队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先是提出移动金融FLIPS模型构建方案,使平台在行业移动金融发展中占得先机;2015年又率先提出打造“智能金融综合服务”的战略构想,主导平台完成转型升级。如今,在员工规模200余人的向上金服,技术人员已经超过150人。
在与艾问人物交流过程中,袁成龙给人的感觉都是踏实沉稳的,似乎与一般青年创业者身上所体现出的意气风发、年少轻狂不太一样,“平稳”与“谨慎”几乎是这位85后创业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低调的守业者“金融是场马拉松,耐力比爆发力重要”
85后的袁成龙从小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村里升入县里的重点高中,原先独孤求败的袁成龙才发现天外有天。为了弥补学习上的差距,午休时间也被他用来做题,最极端的时候,午睡只有5分钟。2005年高考,袁成龙以理科成绩678成为荆州市高考状元,在湖北省高居第九。
不要迷信和羡慕天赋,那些看起来灵光频现的脑袋,大多非天生,积累矣。
学生时代养成的踏实肯干影响了日后创业途中的袁成龙。在向上金服刚刚起步的两年发展十分艰难,原因在于,同他在一条起跑线出发的其他P2P平台,都在活期上发力,做9%到12%的高收益率,客户数和成交量蹭蹭上涨。
袁成龙回忆起14年年底的某天,看着其他平台的客户数量猛增,而自己当日仅有17万的惨淡成交额,袁成龙和同伴只有苦笑的份。有不少人曾劝他要不也试试这种“弯道超车”的事情,他却看到了高速增长背后所隐藏的风险,“我觉得这个完完全全违背金融规律,你要好好想想,客户来得快那走得也快。来的时候你觉得挺好,要走的时候走不出去,怎么弄?”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有点费解但十分深刻的话:“常常是后者使前者变得伟大。” 7月份雷潮降临,原有“弯道超车”的平台无一例外都翻了车,而袁成龙的向上金服却能安稳不动,不得不说明他当初决策的正确与远见。
直到现在,向上金服的活期产品只会偶尔在一些活动推出,但所占比例也非常小。听起来似乎与投资人期望的短期限、高回报的投资心理预期有差距,但此次雷潮足够冷酷,但也足够有效地教育了投资者,要回归理性的投资状态,谨慎稳健的平台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
“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谨慎小心的理念。金融是场马拉松,前面一百米你冲得很快,但不影响全局。你冲得快,反而可能跑不远。”他告诉向上金服的全体员工:“我相信,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那些所有人都走的路,可能根本到达不了终点,而最困难的路才是捷径。”
五年时间,袁成龙逐步将向上金服做成了P2P行业中的头部平台,但他却直言“不想做老大”。正如在初期拒绝做追随者一样,如今也拒绝成为领头者。
袁成龙的决定其实也是出于对行业现实的考量。P2P业务并不是一个网络效应很强的业务,所谓网络效应,就是指赢者通吃、只有老大而没有老二的局面。“打个比方”,袁成龙说,“不像有了微信就没有米聊,因为我的人际关系如果都在微信上面,所以我就不可能转向另外一个平台;但投资不一样,对投资者来说,把钱放在不同的平台是没有冲突的。”
“处在一个老大通吃的行业,你当老大是你的必然选择,因为这是你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老大通吃的行业,你就要做好细分,做好差异化。”
五年,向上金服同整个网贷行业一起,解决了小微借贷和小微投资人的业务问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在五年后的未来,不做领头者的袁成龙又要把向上金服引向何方?
“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没有形成核心壁垒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所辐射的范围也不够广。希望未来有一天,真正能够通过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经验、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摸索、我们的技术,去解决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普惠与开放。”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能够解决一点是一点,我就已经很欣慰了。”
在离钱最近、来钱最快,最容易急功近利和跑偏的金融行业,袁成龙可能真称得上是“一股清流”。与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相比,袁成龙的向上金服似乎一直显得有些安静,用他自己的话讲,就像一颗安静却拥有独立思想的金子。
而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