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庆文创之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庆文创之殇

从爆款到困境,后网红时代的文创业该如何做好这门“生意”?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重庆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5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3亿元。除了以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为代表的“网红”景点成为全国游客集中“打卡”地,鹅岭贰厂、北仓等文创园区也越来越成为“重庆必去景点”。江北嘴财经根据重庆文化委数据了解到,截至2017年,重庆已建文创园37个,在建文创园57个,共有15个市级特色文创园。除了鹅岭贰厂、北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喵儿石、N18、京渝国际文创园、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园。

江北嘴财经观察到,虽然目前文创园众多,但市场上文创产品大多停留在印刷重庆元素图案上,伴手礼也仅局限于火锅底料、陈麻花等少数美食,选择范围较窄,文化内涵不够。此外,除了拍照和美食,文创园的大体环境也给人“千城一面”的感觉。从爆款到困境,后网红时代的文创业该如何做好这门“生意”?

 

鹅岭贰厂/江北嘴财经 摄

“爆款”背后的尴尬困境

文化产业反映城市的创造活力,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承载。江北嘴财经了解到,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下文化产业在重庆“朝阳正好”,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65亿元增至2016年的615亿元,列西部第3位、全国第4位。截至2017年,全市文化企业注册数从约3万家增至7.6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从约600亿元增至2000亿元,90%以上新增注资为非公有资本,文化产业成为民间投资创业的重要方向。建立国家文化产业园区10个,扶持市级基地企业75家,纳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库38个。市属国有四大文化集团营收总和突破100亿元,资产总额近300亿元。

然而,与“朝阳正好”的产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城一面”的尴尬现状。

近年来,重庆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洪崖洞、李子坝、鹅岭贰厂等地开始迎接巨大的人流,让很多园区管理者、商家猝不及防,而游客也因为相关旅游配套的不足,出现了很多打卡游、一日游,降低了体验感和回头率。

根据重庆市旅发委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618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3.68亿元。在此之前,重庆旅游热度已经逐渐提升,2017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5.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8.04亿元,2016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为4.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仅为2645.21亿元。而2018年上半年、2017年、2016年的旅游客单价分别约为735元、610元、587元,客单价明显偏低。

对此,有专家分析表示,重庆旅游之所以流量与客单价不成正比,是因为旅游市场已经迎来了消费升级,但市场却没有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或服务,因此需要重新找准自身定位,挖掘尚未开发的文化内涵。

 

北仓书店/江北嘴财经 摄

业态之惑:从“玩家”到商家

重庆目前有10个文化休闲类产业聚集区,包括鹅岭贰厂、北仓、金山意库等,尴尬的是,现如今重庆的文创园虽多,但开园时间短,在市内的知名度不高,很少有市民知道文创园的存在。能够称为热门旅游景点的文创园仅有鹅岭贰厂、北仓等“知名网红打卡地”。

江北嘴财经还发现目前大部分园区都是老旧厂房改造的,如北仓文创园、喵儿石创艺特区、鹅岭印制贰厂文创公园、京渝国际文创园等。

北仓的前身是江北纺织仓库,随着纺织行业的衰落,江北纺织仓库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库房。为了更好地改造北仓,特地邀请了著名空间设计师柯卫和重庆CIID顶级空间设计师对老仓库和单店进行设计改造。而喵儿石创艺特区的前身为上世纪70年代的白猫日化老厂,厂区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风靡重庆的白猫、蜀秀、鹅牌洗涤用品都出自本厂。

除了整体装饰风格相似,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也是当前众多文化产业园的通病。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文创园区的业态领域都比较集中,如影视、动漫、艺术设计、音乐、工艺美术等。游客多半还是以参观游览、购物为主,参与性较强、面向专业消费群的项目不足。目前,重庆文创园项目多集中于文化产业、创意办公、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加上现在重庆大多数文创园都处于起步阶段,园区运行项目最多的还是餐厅、咖啡馆。

对此,有文创园负责人表示,虽然重庆旅游市场现在很火,但重庆独特的文化并没有完全宣传出去,也没有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充分结合,发挥更大的价值。到访游客带回家的特产不应该只有火锅底料、麻花、牛肉干,还应该有承载重庆历史文化、人文性格和大山大水的特色文化产品。同时,这样的产品还应具有更好的互动体验、更精准的消费场景应用、更高的品质和更厚道的价格。

 

喵儿石创艺特区/江北嘴财经 摄

抄袭成风

事实上,重庆文创园目前面临的困局在国内的旅游景点并不少见,无论是从哈尔滨到大理,还是从西湖到乌鲁木齐,几乎所有的景点,其周边销售的文创产品大都基本相同,而能够结合当地和景点自身的特点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则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除了造型、质地等相似外,文创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存在的根源,显然与景区自身创造力不足,或不愿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密不可分。短期来看,模仿抄袭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又扼杀了将景区自身和当地文化进一步宣传推广的机会。另外,这也是当前许多景点除了门票和景点设施的收费外,再没有其他可以创造营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毋庸置疑,这将严重阻碍旅游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

尽管整个旅游文创产业略显低迷,但仍然不乏一些业内公认的成功典范,如迪士尼、故宫等。迪士尼从其成立之初,其IP自身就带有强大的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迪士尼在全球已经拥有3000多家授权商,销售超过10万种与迪士尼卡通形象有关的产品。

与迪士尼不同的是,作为国内本土景区代表的故宫,从其长期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是作为参观型、学习型的景区,其开发产品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产生的效益也并不突出。但这一情况在2015年迎来巨大转变,以“卖萌+搞笑”的方式,600多岁的故宫一时间成了无可比拟的网红,“爱是一道光、朕知道了、朕亦甚想你、这是朕为你打下的一盆江山”等经典金句,更是迅速俘获了一批忠实粉丝的心,而这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凭借“强大IP+多平台传播+电商”的模式 ,故宫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他文创园的新路,在巨大的商业诱惑下,不少景区和生产商开始大肆抄袭、模仿,随着竞品的增多,在压缩每一个景区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产品的粗制滥造又导致了文创市场的“乌烟瘴气”,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转型突围在当下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具有高知性、低污染的文创产业在充分发掘、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专家建议,除了创新精神,各地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时应该更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目光聚焦在如何结合传统文化上。

在早前发布的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强调,发展重庆的文创产业,要依托本土优秀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渝文化为根脉,弘扬抗战文化、三峡文化和红岩精神,大力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作生产,努力推出无愧于时代、引领巴渝文化新风尚的文化精品。

江北嘴财经认为,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不断增加,后网红时代的重庆文创产业想要走的更远,显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做支撑。尽管多数景区没有故宫数量庞大的文化藏品,但是每个景区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这无疑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资源库。此外,随着电影、动漫等IP的不断火爆,跨界合作也是当前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大趋势。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并非只能局限于旅游行业,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尝试。

重庆真正的价值,是城市自身的文化内生力形成的,是自然赋予的立体魔幻气息。未来,重庆的文创产业园区必须不断升级、突围,提供更多的衣食住行旅购游,推出更多的优质服务,发挥各自的特色,才能成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更新的生力军,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庆文创之殇

从爆款到困境,后网红时代的文创业该如何做好这门“生意”?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重庆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5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3亿元。除了以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为代表的“网红”景点成为全国游客集中“打卡”地,鹅岭贰厂、北仓等文创园区也越来越成为“重庆必去景点”。江北嘴财经根据重庆文化委数据了解到,截至2017年,重庆已建文创园37个,在建文创园57个,共有15个市级特色文创园。除了鹅岭贰厂、北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喵儿石、N18、京渝国际文创园、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园。

江北嘴财经观察到,虽然目前文创园众多,但市场上文创产品大多停留在印刷重庆元素图案上,伴手礼也仅局限于火锅底料、陈麻花等少数美食,选择范围较窄,文化内涵不够。此外,除了拍照和美食,文创园的大体环境也给人“千城一面”的感觉。从爆款到困境,后网红时代的文创业该如何做好这门“生意”?

 

鹅岭贰厂/江北嘴财经 摄

“爆款”背后的尴尬困境

文化产业反映城市的创造活力,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承载。江北嘴财经了解到,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下文化产业在重庆“朝阳正好”,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65亿元增至2016年的615亿元,列西部第3位、全国第4位。截至2017年,全市文化企业注册数从约3万家增至7.6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从约600亿元增至2000亿元,90%以上新增注资为非公有资本,文化产业成为民间投资创业的重要方向。建立国家文化产业园区10个,扶持市级基地企业75家,纳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项目库38个。市属国有四大文化集团营收总和突破100亿元,资产总额近300亿元。

然而,与“朝阳正好”的产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城一面”的尴尬现状。

近年来,重庆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洪崖洞、李子坝、鹅岭贰厂等地开始迎接巨大的人流,让很多园区管理者、商家猝不及防,而游客也因为相关旅游配套的不足,出现了很多打卡游、一日游,降低了体验感和回头率。

根据重庆市旅发委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618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3.68亿元。在此之前,重庆旅游热度已经逐渐提升,2017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5.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8.04亿元,2016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为4.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仅为2645.21亿元。而2018年上半年、2017年、2016年的旅游客单价分别约为735元、610元、587元,客单价明显偏低。

对此,有专家分析表示,重庆旅游之所以流量与客单价不成正比,是因为旅游市场已经迎来了消费升级,但市场却没有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或服务,因此需要重新找准自身定位,挖掘尚未开发的文化内涵。

 

北仓书店/江北嘴财经 摄

业态之惑:从“玩家”到商家

重庆目前有10个文化休闲类产业聚集区,包括鹅岭贰厂、北仓、金山意库等,尴尬的是,现如今重庆的文创园虽多,但开园时间短,在市内的知名度不高,很少有市民知道文创园的存在。能够称为热门旅游景点的文创园仅有鹅岭贰厂、北仓等“知名网红打卡地”。

江北嘴财经还发现目前大部分园区都是老旧厂房改造的,如北仓文创园、喵儿石创艺特区、鹅岭印制贰厂文创公园、京渝国际文创园等。

北仓的前身是江北纺织仓库,随着纺织行业的衰落,江北纺织仓库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库房。为了更好地改造北仓,特地邀请了著名空间设计师柯卫和重庆CIID顶级空间设计师对老仓库和单店进行设计改造。而喵儿石创艺特区的前身为上世纪70年代的白猫日化老厂,厂区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风靡重庆的白猫、蜀秀、鹅牌洗涤用品都出自本厂。

除了整体装饰风格相似,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也是当前众多文化产业园的通病。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文创园区的业态领域都比较集中,如影视、动漫、艺术设计、音乐、工艺美术等。游客多半还是以参观游览、购物为主,参与性较强、面向专业消费群的项目不足。目前,重庆文创园项目多集中于文化产业、创意办公、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加上现在重庆大多数文创园都处于起步阶段,园区运行项目最多的还是餐厅、咖啡馆。

对此,有文创园负责人表示,虽然重庆旅游市场现在很火,但重庆独特的文化并没有完全宣传出去,也没有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充分结合,发挥更大的价值。到访游客带回家的特产不应该只有火锅底料、麻花、牛肉干,还应该有承载重庆历史文化、人文性格和大山大水的特色文化产品。同时,这样的产品还应具有更好的互动体验、更精准的消费场景应用、更高的品质和更厚道的价格。

 

喵儿石创艺特区/江北嘴财经 摄

抄袭成风

事实上,重庆文创园目前面临的困局在国内的旅游景点并不少见,无论是从哈尔滨到大理,还是从西湖到乌鲁木齐,几乎所有的景点,其周边销售的文创产品大都基本相同,而能够结合当地和景点自身的特点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则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除了造型、质地等相似外,文创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存在的根源,显然与景区自身创造力不足,或不愿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密不可分。短期来看,模仿抄袭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又扼杀了将景区自身和当地文化进一步宣传推广的机会。另外,这也是当前许多景点除了门票和景点设施的收费外,再没有其他可以创造营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毋庸置疑,这将严重阻碍旅游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

尽管整个旅游文创产业略显低迷,但仍然不乏一些业内公认的成功典范,如迪士尼、故宫等。迪士尼从其成立之初,其IP自身就带有强大的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迪士尼在全球已经拥有3000多家授权商,销售超过10万种与迪士尼卡通形象有关的产品。

与迪士尼不同的是,作为国内本土景区代表的故宫,从其长期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是作为参观型、学习型的景区,其开发产品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产生的效益也并不突出。但这一情况在2015年迎来巨大转变,以“卖萌+搞笑”的方式,600多岁的故宫一时间成了无可比拟的网红,“爱是一道光、朕知道了、朕亦甚想你、这是朕为你打下的一盆江山”等经典金句,更是迅速俘获了一批忠实粉丝的心,而这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凭借“强大IP+多平台传播+电商”的模式 ,故宫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他文创园的新路,在巨大的商业诱惑下,不少景区和生产商开始大肆抄袭、模仿,随着竞品的增多,在压缩每一个景区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产品的粗制滥造又导致了文创市场的“乌烟瘴气”,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转型突围在当下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具有高知性、低污染的文创产业在充分发掘、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专家建议,除了创新精神,各地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时应该更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目光聚焦在如何结合传统文化上。

在早前发布的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强调,发展重庆的文创产业,要依托本土优秀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渝文化为根脉,弘扬抗战文化、三峡文化和红岩精神,大力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作生产,努力推出无愧于时代、引领巴渝文化新风尚的文化精品。

江北嘴财经认为,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不断增加,后网红时代的重庆文创产业想要走的更远,显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做支撑。尽管多数景区没有故宫数量庞大的文化藏品,但是每个景区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这无疑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资源库。此外,随着电影、动漫等IP的不断火爆,跨界合作也是当前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大趋势。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并非只能局限于旅游行业,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尝试。

重庆真正的价值,是城市自身的文化内生力形成的,是自然赋予的立体魔幻气息。未来,重庆的文创产业园区必须不断升级、突围,提供更多的衣食住行旅购游,推出更多的优质服务,发挥各自的特色,才能成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更新的生力军,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