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随芳芳
9月21日,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时,业界和观众都心存疑虑。几天后,出现了很多意外的声音,网友们表示超出预期,不少影评人给予了肯定,李银河也称赞影片:“不仅找到了一个重大的题材,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是一部与其主创人员资历不符的成熟之作,成功之作,给观众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截止9月29日,影片票房已超过2亿,连续三日登顶单日票房冠军。对于一部小成本、全新人出演的电影,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今日,制片人孙永焕接受编剧帮(bianjubang)专访,她分享了项目审查及控制成本的过程,并谈及与郭敬明的合作和自己的制片人之路。
校园霸凌需要被关注
电影局多部门联合审片
“到底要有多大的仇和怨才能够在这些孩子的心里面种下这么多恶?”网络上流传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视频,有些触目惊心的视频孙永焕甚至都不敢点开去看,因为她不能理解那些施暴者的做法。看到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她觉得这些事需要被关注,于是决定做一个与校园霸凌有关的电影。
“我们可以通过书本、通过电视节目等各种渠道去告诉大家,但只有接近生活的电影作品能够更直接地让大家感受到温度,所以我希望能在电影里看到。”
从立项开始,影片就受到了电影局的关注,孙永焕觉得电影局在为影片保驾护航。“电影局的领导知道我们要做这样的题材,从大纲、详纲到剧本,都在帮我们把关,他们也在跟我们讨论具体的人设,包括这个妈妈做什么合适呢?要让大家觉得它是合理的,不至于产生对某些职业歧视的错觉。”
电影成片审核时,电影局几个部门联合审片,孙永焕感受到了压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影片的重视程度。她明白这部电影将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她觉得现在能让这么多人看到,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影片上映后,有网友评价影片对社会话题的探讨占比太少,个人情感部分太多。孙永焕表示,目前影片中呈现的是在各方面平衡后最合适的结果。
也许有人认为霸凌题材的影片就应该是黑暗的、痛苦的,要将那些丑恶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那些霸凌的画面可能会给观众带来震撼,震撼之后呢?会给观众留下什么?
关于霸凌的情节,影片拍摄时拍了很多,但最终并没有全部呈现到正片中,“在最初的时候有很多镜头我也不愿意剪,我就觉得留着它会张力更大。”孙永焕认为,这部影片要带给观众不止是黑暗,还要有温暖的东西,就像影片中最后一句话:愿所有青春都可以被温暖对待。
2017年11月2日,在影片筹备期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以寻衅滋事罪对五名未成年人判处了一年到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影片首映时,孙永焕邀请了负责案件的法官肖志勇观影,上映后,孙永焕还鼓励当老师的同学去看电影,“法官、教师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如果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就觉得特别特别地欣慰。”
演员只选最适合剧本的
控制成本在剧本阶段最有效
在《悲伤逆流成河》之前,孙永焕还不认识郭敬明。她认为,从别人的说法中去看待一个人是不公平的,人和人相处需要面对面亲自交流沟通,所以和郭敬明合作她丝毫没有顾虑。在她眼中,郭敬明是一个有才华又非常勤奋的人。
郭敬明没有担任导演,因为这部影片最初就选择了落落这位女性导演来执导。“因为它是一个女生的戏,很多细腻的东西是需要女生才能去呈现的,比如带香味的卫生巾就是女生才会知道的事情。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他会做导演,他也不会做这部影片的导演。”
2017年初,《悲伤逆流成河》的剧本改编正式开始,相较于原著小说,影片做了大幅改动。在孙永焕看来,剧本中的人物必须接近现实,即使不是我们自己,也会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观众能找到生活中的影子。如果人物设定脱离现实,就很难让观众有带入感。
剧本改编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易遥的妈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她是离婚还是丧偶,我们都要给她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原著中她不仅仅是按摩师,我们不想要这样的,我们就是想单纯地体现大多数女性的善良,所以我们改了这个人设。”从女主角易遥间接被染病,到齐铭的家庭,还有两位母亲之间的气氛,电影剧本给所有人物设计了更合理的行为方式。
孙永焕称自己希望做一名偏创作的制片人,所以往往从剧本开始,她就会深度参与进去。对于她来说,剧本是控制电影成本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剧本里大概就能看出来拍摄会涉及到什么,如果取景地需要投入较多资金,那就需要衡量判断是否需要在不影响剧情以及拍摄质量的前提下改变拍摄地。在剧本阶段控制预算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
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悲伤逆流成河》做到了以小博大,除了剧本阶段的成本控制,使用新人演员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流量明星带动票房的市场风气下,全部启用新人演员无疑是冒险的。孙永焕表示,她挑演员时,只找最合适的,“影片是在一个冬天内发生的故事,没有成长期,没有长到30岁,很显然我们这里面就需要十八九岁的高中生。”
比起流量明星,孙永焕更愿意用新人演员,“我如果用流量明星的话,所有的费用我都要加上去,他可能要套房、要房车,一天只工作八小时,连化妆时间可能都要算上,过时间了还要跟他谈,这对我是一个创作上的束缚。”
当记者手写11页稿件
影视制作反哺艺人经纪
20岁的时候,孙永焕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制片人,那时候的她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也不知道未来会做什么。不过她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年轻的她凭着一腔热情,不断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孙永焕,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有杂志向她约稿。即使学了药剂专业,也没有让她减轻对文字的热爱,毕业之后就进了报社。“没过多久,在哈尔滨就被派到了上海,我住的地方简陋,没有椅子,我就站那写,有滔滔不绝想表达的东西。有一次一个简单的采访,我手写11页纸,写完再传真回去。”
在做记者的日子里,孙永焕总是能够采访到独家报道,“可能跟我性格有关系,我对谁都很好,大家对我的信任感也特别强。”那段时间,她也认识了很多后来一起合作的艺人:在同一个房间,只有一套衣服的情况下,她给苏有朋拍出了一本写真集;给林志颖拍照,拍了16卷胶卷;拖着扭伤的脚去采访吴京,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他当成残疾记者。
孙永焕称自己一直是有好奇心的人,总是会去尝试新鲜的东西,“在有精力和体力去做这件事,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范围扩展得越大越好”。2001年,因为想要做更多的事,孙永焕辞了职,进入光线传媒。
2001年至2013年,孙永焕先后做过电视编导、艺人统筹、艺人经纪,直到遇到《左耳》,她才真正开始进入电影制作的领域。在《左耳》拍摄期间,她完全投入进去,将艺人经纪的工作交给了同事。一年后,她发现制片对艺人经纪更有帮助。
“最初我没有设想这一步,慢慢地思考东西越来越多,现在我觉得经纪跟制作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我可以用我的作品帮到他们,而不是只帮他拓展外面的资源。一个经纪人必须要懂得如何看好剧本,必须要懂得判断项目,必须要懂的判断自己的演员的演技如何。”
现在的孙永焕,还是一位母亲。有一次,她的儿子看完电影《太行山下》后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做这样的电影呢?”这让她知道电影作品会一直存在,它会影响到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有意义、有价值的电影也是她选择一个电影项目必须要考虑的。
“此刻接受采访,我特别特别想说,感谢观众喜欢《悲伤逆流成河》,感谢很多人支持反霸凌的观点,还有特别多的企业加入进来,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力量。我们希望这部电影有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看见,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温暖更多的曾经受过伤的青春。”
责编 | 十一
E N 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