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晚年李光耀眼中的生死与爱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晚年李光耀眼中的生死与爱情

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因此,我觉得人生变幻无穷: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你有男朋友吗?”

本在表达对国家政策看法的李光耀突然问对面这位女博士。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随即微笑地建议对方:毕业后你就29了,再别浪费时间了,找男朋友生孩子可比博士学位重要。”

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

对于这位新加坡建国总理的离去,全世界无数人正悲痛且缅怀。同样,亦如那句对俾斯麦的评语:“无人得以不朽而无须付出代价”,争议也必将持续甚至永存。

深深选择了李光耀晚年自传中,对于自己厚重一生的回忆与反思,呈现李光耀眼中的李光耀。以此表达,对这位老人、强者与建国政治家的悼念。

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也许按照欧洲的标准,我是一个介于社会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的人。

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一方面,我倡导机会均等,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有一定的悲悯之心,希望失败的人不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我想让制度以最高的效率运作,但同时考虑到那些现状不佳的人,因为他们的自然条件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资源,或者他们本身缺乏努力奋斗的条件。

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利?

新加坡的模式是无法轻易复制的,我认为这是我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摘自《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不希望被归入政治家的行列

我不希望以政治家的身份被人铭记。首先,我不会把自己归入政治家的行列。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我脚踏实地地做事。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没有别的了。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是政治家的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

别人会以什么方式铭记我,我认为我决定不了。生活中,我只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我从来不想搞政治。我想做律师,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好的顾问,但由于发生了一系列政治震荡,我无奈之下只有搞政治了。所以我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我要负责让国家正常运转。

我能做的只是确保当我离开时,各种制度还是好的、健全的、清廉的、高效的,确保现有的政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搜罗高素质的下届政府人选。

我并不是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高尚的目的。我必须做一些令人不悦的事情,以及把某些人未经审判就关起来。要盖棺定论,到那时你们再评价我。在闭眼之前,我可能还会做些这样的事情。

摘自《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宣告了“李光耀时代”的终结。在送走了这位严厉的“新加坡爸爸”后,新加坡将迎来未知的“成人期”。

对变幻无穷的人生保持热爱

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前途充满着未知数。我们有的是计划、梦想,但是往往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对着难越的关山兴叹,抢渡险恶的急流,或被土崩和地震阻挡征途,我就是这样度过了80年。

我从未想到会活到80岁,对自己现在还活着,而且相当健康,身心完好,感到心满意足。一些老朋友和同辈的境况天差地别,使我深有感触。

终究而言,我觉得人生最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荣华富贵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亲情和友情能持续不断地温暖并慰藉我们的心灵。

如果从头再来,我的人生旅程会有所不同吗?其实,人生有如一场要不断作出抉择的游戏。每到一个阶段,就必须做出抉择。选择了一条道路,改变了方向,就必须向前走,不能再回头。假设我当年选择继续当我的律师,并且假设新加坡是由一群蠢材当权,那么所有的律师必定一筹莫展,消沉没落。

换言之,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因此,我觉得人生变幻无穷: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失去对生命的热爱。观赏日落之后,要好好睡一觉,恢复精力,醒来之后又迎来新的一天。

摘自画册《李光耀资政八十岁》

曾经思考如何死去

能活着很好,但是人终有一死。年轻的时候,谁愿意去考虑死亡?但是我已经89岁了,我必须要直面这个话题。我一直在想的是,我如何死去。我生命的终结是伴随着心脏突然停跳,还是长期卧床不起,慢慢耗尽?我当然希望来快的。

不久前我提前做了一份预先医疗指示(Advanced Medical Directive), 意思就是如果我有一天陷入那种必须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复健康的情况,那么我的这份预先指示就授权医生为我拔管不再继续维持,让我能死得利索点儿。我和我的律师还有医生一同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名字。

如果我不签这个东西,那么将来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医生会尽一切努力留着我一口气,这事儿我以前就见过太多。我小舅子当年就是在家插着管,他老婆身体也不好卧病在床,他靠着这个维持了几年之久。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医生和家属总是认为病人只要还有口气,能维持就尽量维持。对此我不同意。如果人总有一死,那么在我已经不行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死来的快一点;而不是弄了跟管子从鼻孔里插到胃里,人神志不清的像半植物人一样只剩下一口气。这样活着,无异于一具能喘气的尸体。

我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为了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对这个深奥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我的生命的意义就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摘自《选择离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晚年李光耀眼中的生死与爱情

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因此,我觉得人生变幻无穷: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你有男朋友吗?”

本在表达对国家政策看法的李光耀突然问对面这位女博士。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随即微笑地建议对方:毕业后你就29了,再别浪费时间了,找男朋友生孩子可比博士学位重要。”

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

对于这位新加坡建国总理的离去,全世界无数人正悲痛且缅怀。同样,亦如那句对俾斯麦的评语:“无人得以不朽而无须付出代价”,争议也必将持续甚至永存。

深深选择了李光耀晚年自传中,对于自己厚重一生的回忆与反思,呈现李光耀眼中的李光耀。以此表达,对这位老人、强者与建国政治家的悼念。

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也许按照欧洲的标准,我是一个介于社会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的人。

我会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一方面,我倡导机会均等,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有一定的悲悯之心,希望失败的人不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我想让制度以最高的效率运作,但同时考虑到那些现状不佳的人,因为他们的自然条件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资源,或者他们本身缺乏努力奋斗的条件。

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利?

新加坡的模式是无法轻易复制的,我认为这是我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摘自《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不希望被归入政治家的行列

我不希望以政治家的身份被人铭记。首先,我不会把自己归入政治家的行列。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我脚踏实地地做事。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没有别的了。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是政治家的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

别人会以什么方式铭记我,我认为我决定不了。生活中,我只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我从来不想搞政治。我想做律师,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好的顾问,但由于发生了一系列政治震荡,我无奈之下只有搞政治了。所以我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我要负责让国家正常运转。

我能做的只是确保当我离开时,各种制度还是好的、健全的、清廉的、高效的,确保现有的政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搜罗高素质的下届政府人选。

我并不是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高尚的目的。我必须做一些令人不悦的事情,以及把某些人未经审判就关起来。要盖棺定论,到那时你们再评价我。在闭眼之前,我可能还会做些这样的事情。

摘自《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宣告了“李光耀时代”的终结。在送走了这位严厉的“新加坡爸爸”后,新加坡将迎来未知的“成人期”。

对变幻无穷的人生保持热爱

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前途充满着未知数。我们有的是计划、梦想,但是往往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对着难越的关山兴叹,抢渡险恶的急流,或被土崩和地震阻挡征途,我就是这样度过了80年。

我从未想到会活到80岁,对自己现在还活着,而且相当健康,身心完好,感到心满意足。一些老朋友和同辈的境况天差地别,使我深有感触。

终究而言,我觉得人生最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荣华富贵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亲情和友情能持续不断地温暖并慰藉我们的心灵。

如果从头再来,我的人生旅程会有所不同吗?其实,人生有如一场要不断作出抉择的游戏。每到一个阶段,就必须做出抉择。选择了一条道路,改变了方向,就必须向前走,不能再回头。假设我当年选择继续当我的律师,并且假设新加坡是由一群蠢材当权,那么所有的律师必定一筹莫展,消沉没落。

换言之,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因此,我觉得人生变幻无穷: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失去对生命的热爱。观赏日落之后,要好好睡一觉,恢复精力,醒来之后又迎来新的一天。

摘自画册《李光耀资政八十岁》

曾经思考如何死去

能活着很好,但是人终有一死。年轻的时候,谁愿意去考虑死亡?但是我已经89岁了,我必须要直面这个话题。我一直在想的是,我如何死去。我生命的终结是伴随着心脏突然停跳,还是长期卧床不起,慢慢耗尽?我当然希望来快的。

不久前我提前做了一份预先医疗指示(Advanced Medical Directive), 意思就是如果我有一天陷入那种必须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复健康的情况,那么我的这份预先指示就授权医生为我拔管不再继续维持,让我能死得利索点儿。我和我的律师还有医生一同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名字。

如果我不签这个东西,那么将来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医生会尽一切努力留着我一口气,这事儿我以前就见过太多。我小舅子当年就是在家插着管,他老婆身体也不好卧病在床,他靠着这个维持了几年之久。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医生和家属总是认为病人只要还有口气,能维持就尽量维持。对此我不同意。如果人总有一死,那么在我已经不行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死来的快一点;而不是弄了跟管子从鼻孔里插到胃里,人神志不清的像半植物人一样只剩下一口气。这样活着,无异于一具能喘气的尸体。

我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为了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对这个深奥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我的生命的意义就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摘自《选择离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