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思卓
中国古典文学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在我看来,把这些书当文学经典看,只利用了30%;把这些书当人情世故看,也只利用了30%,那40%哪里去了?研究历史上的领导人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今天还活在人间,你身边的人就是曹操,你对面就是唐僧,你后面那个人就是王熙凤,你自己可能就是宋江。若是研究透了这些人,吸收他们的能量,做领导一点都不难。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的第一部。说的是东汉末年,董卓独霸朝纲,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涿州刘、关、张桃园结义,闯荡江湖,三顾茅庐得孔明,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承父兄之业,兵精粮足,据江东而雄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最终三国归晋。可以说是一部领导者的史诗。
1、自卑中的自信
魏武帝曹操(155—220)可以说是三国中成就最大的领导人物。但他不是完人,而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人物。时而猜忌多疑,时而宽容大度;时而阴暗刻薄;时而乐观豁达。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他自卑啊,心理学上指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而缺乏自信形成的负面反馈的表现。当自卑占主导时,一个人会倾向于自保和排斥他人。
看看曹操的人生经历就理解了。父亲是曹嵩,曹嵩又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而在当时的社会,宦官虽然可以进入权力最高层,但还是不能称为权贵,这种人深受那些出身名门的官僚士大夫的轻视。
曹操的小名叫“阿瞒”,这个隐瞒的“瞒”,一个字透露了天机,它反映了曹操父祖宦官出身的自卑情结!同时呢,东汉魏晋时期的人都很重视个人的仪表风姿,曹操个子不高,相貌一无可取,这恐怕也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自卑感。在谈及刘备和孙权的长相时,都描述他们具有帝王之相,但对曹操的相貌,在《三国演义》中,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自卑占主导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曹操十分多疑,吕伯奢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逃亡至此,伯奢一家欲备食款待。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伯奢要杀他,就在晚上把伯奢一家给杀了。自卑还使得曹操变得十分敏感。例如,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曹操听到他的名声而召见他,令他治疗自己的头痛病。但华佗不愿意,曹操为此非常恼怒,将华佗拘捕,致使他最后死在狱中。曹操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小人,哪里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另一面,自卑又是一种动力,可以让人奋发图强。多少穷孩子出身的政治商业领袖都完成了这个自卑到自强的转变。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在奋斗中找回了自信。当自信占主导时,整个人都变得不同了。没有高贵的出身,他就运用汉王室的力量,“挟‘平台’以令诸侯”,构筑了三国里最大的平台。起兵不久,便聚集了孔融、王粲、陈琳等才子,此后武将招纳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张颌,许褚,徐晃,乐进,李典,于禁,文臣吸引了荀攸,贾诩,荀彧,程昱,兵马从无到有,多至近百万,一直是三国里最不缺人才的大佬。
可话说回来了,同样的平台,汉献帝没成事、董卓没成事、袁绍没成事,原因是没有那种自卑的动力,也没有自信的能力。要么就是孤家寡人,不能容人;要么就是“外宽内忌,所用多亲戚”。而曹操呢,是“外简内明,用人唯才”。只要你有本事,是人才,他便不论亲疏贵贱,一概予以重用。
许褚本是个没啥后台的乡民村夫,但是勇猛过人,曾“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曹操便“拜之为都尉,赏劳甚厚”,后来为曹操护驾华容道,立了大功。在关云长这个人才身上,曹操下了更大的功夫。在关羽降汉不降曹时,曹操毫不计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为关公讨来“汉寿亭侯”这样重量级的身份,后又送他日行千里的赤免马,且在关羽投奔刘备时一路大放绿灯。”后来的华容道上,关羽为报恩放过了曹操。
又例如,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军阀张绣向他投降。不料,张绣后来突然反叛,并在乱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这可是杀子之仇啊,曹操可没有像刘备在关羽被杀之后的丧失理智,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拜扬武将军,而且让其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这样的政治风度无人能敌。正有了张绣这只能征善战的部队,他就增加了与袁绍对决的筹码。
接下来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看了之后,立刻脸色大变。但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绝境中的风度
延年益寿与乐观豁达,可谓是中国士大夫们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人格状态,而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人,曹操算得上一个。这使得他善于排遣挫折、失败所带来的烦恼。身经百战,多少次陷入绝境,曹操呢,始终方寸不乱。
公元209年,曹操在赤壁大败,率军经华容道向江陵一路败退。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溃不成军,若是放到常人身上,如遭那般摧残,早已是魂不附体,心如死灰。可那曹操却能在华容道前放声大笑,笑周郎与诸葛不会用兵。乐观也并不张狂,恰此时红脸的关公来了,那曹操面对强敌冷静思考对策,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让那个义字当先的关羽无话可说,心甘情愿地放过了曹操。
相比之下,曹操的对手们袁术、袁绍、刘备等人均在面对重大挫折方面差远了。袁术败退淮南,“呕血斗余而死”;袁绍官渡会战丧师十万,“自军败后发病”,“忧死”;关云长死后,刘备不顾一切地为兄弟报仇,结果把蜀国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夷陵之战中刘备因“大败坏,忿耻发病死”。这等心理承受能力比起曹操来,可不止一步之遥!
本文作者系世界联合大学(GUU)副校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奖”获得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