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埋没在无限的网之中,并无限地发展下去,我们就住在网的一端。地球也不过是百万圆点的其中一个。而我,草间弥生,是漫游奇境的现代爱丽丝。”
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
精神病患者、怪婆婆……
外界用这些词来形容草间弥生
她自己则称呼自己是梦游奇境的爱丽丝
这位不爱笑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家
应该是各位文艺装逼犯们的最爱
她的波点南瓜即使对艺术
不感冒的人也一定听说过
89岁的圆点女王可谓是
现在最火的现代艺术大师,没有之一
纵观近十年,草间弥生的艺术品
增值速度是北京房价的 10 倍
和当初的200多美元相比
50多年间增长了 35499倍
「White No.28」拍出了 710 万美元的价格▲
她在日本直岛放置的这个波点南瓜雕塑
已成为艺术狂热份子的朝圣点
蜂拥的年轻人们挤不下
跳到海里也要和这颗南瓜合照
直岛波点南瓜雕塑▲
上个月亚特兰大的草间弥生《无限镜屋》
展览门票公众门票开始发售
第三天便全票售罄
同时在洛杉矶布罗德现代艺术博物馆
一个下午就售出了9万张票
《无限镜室:我对南瓜永恒的爱》▲
每人的观看时间只有 45 秒
因为在门外还有十几万人在排队
当今流行乐造诣已达峰值的天后 Adele
也在 45 秒内抓紧来了张侧颜照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草间弥生就一直在创作
无限镜像的空间
从刚开始无人问津
到如今数万人排队等候
《无限镜室:永远消失的后果》▲
《无限镜屋:百万光年之外的灵魂》▲
《无限镜室:永恒的爱》▲
对于大多数参观者来说
这是一张张超吸睛的自拍照
但对草间弥生来说
无限的光场意味着
身体与宇宙合而为一的非物质化
“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宇宙深不可测的神秘和无限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艺术来追求宇宙哲学,形成了我所谓的重复”
——草间弥生
至今为止,草间弥生
一共创作了超过20个《无限镜室》
不过无限镜室于草间只是冰山一隅
《消失的房间》则是另一个广受关注的系列
《消失的房间》▲
新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
被誉为“美国第一千金”的伊万卡・特朗普
在自己 Ins社交账号上晒与草间作品合照
几分钟便收获了 14 万个赞
《消失的房间》▲
当然,先锋艺术必然
逃不开商业追捧的
各大品牌更是对草间弥生的
波点艺术趋之若鹜
LV▲
可口可乐▲
奥迪▲
草间弥生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但爬上神坛的道路,却并不容易
我们看得见前卫女王的波点艺术
看不见怪婆婆波点背后的故事
初期
草间弥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来都以经营采种场为生,家境富足。
家庭合照▲
10 岁时,草间弥生便被幻觉、幻听所困扰。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人格解体神经症”的精神类疾病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常常会看到河边的鹅卵石向她袭来,看到远处的山突然金光闪闪,听到狗用人类的语言对她喊叫,看到紫罗兰长着人的脸,还张开嘴巴同她说话……每次她都气喘吁吁跑回家,把这一切画下来,也只能以画画来抵消内心的恐惧。
1939年,10岁的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的母亲茂,是个脾气火爆的女人,父亲草间嘉门则是个风流浪荡的人。家族虽然经常资助贫困的画家,但是当母亲知道草间的志向是画家的时候,却大发雷霆,百般阻挠,甚至毁坏她的画作。
“母亲常跟我说,没生你就好了,还打到我几乎失聪。”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
让草间弥生的母亲大发雷霆的不只是“草间要当画家”这件事,还有草间四处偷腥的父亲。年幼时的草间常常奉母亲之命跟踪前去与情人约会的父亲,但很快就会被父亲甩掉,回去后,暴躁的母亲便骂她出气。这些畸形的家庭关系让草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男性身体与阳具都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我经常离家出走,晚上站在街头希望过往的车辆结束我的生命。我曾企图卧轨自杀,但那时的我太小太轻,风太大,我的身子飘了起来。”
少女时期草间的作品曾获奖▲
少女时期的草间每天都在画画,作品多到堆至天花板。但这个时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在她从日本出发去美国前,被她自己烧掉了很多。
《残夢》,1949▲
《第五号游戏(宇宙)》,1953年▲
《山,1953年A(第30号)》,1953年 ▲
纽约时期
1955年,她在书店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帮助下,她写信给欧姬芙寻求帮助。2年后,她拿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
“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路……”
离家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诫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
1957 年,几经周折后,28 岁的草间带着几十套和服和一百万日元去了美国的西部城市西雅图。美国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她的灵感,很多年以后,她提到美国,说:“如果我没有去美国的话,我就不会是今天的草间弥生。”
而后草间辗转到了纽约,当时的纽约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100万日元很快就捉襟见肘。由于不懂英语,甚至想卖掉一张画都是异常困难的。也曾背着巨幅画作穿梭城市去参加展览被拒绝,再背回住处。在草间后来写的书里曾回忆当初在美国的日子,半夜冻醒就画到天明,菜市捡来丢弃的鱼头和菜叶熬汤。
草间弥生在工作室▲
草间到达纽约的第二年,纽约接纳了她。这幅著名的《无限的网》,终于在纽约布拉塔画廊展出,并引起轰动。《纽约时报》评论这幅作品“拥有惊人的力量”,并且“令人感到迷惑”。
《黄色无限网》,1960年▲
草间弥生与她的《无限的网》▲
在草间的前半生,60 年代应该是她最活跃的时期。1962年10月,草间弥生在格林画廊的联展上首次发布软雕塑作品:一张刷白的扶手椅和一张八角长椅,上面覆满阳具型的突起物。
草间弥生躺在积累2号上,背景是用通心粉画成的无限的网▲
使草间在纽约成名的则是她的作品——千船会。展厅内,密密麻麻的白色假阳具突起物爬满一艘真实比例、全长10公尺的小船,周遭所有墙壁和天花板则无限重复这张这件作品的单色印刷海报。
千船会,1963年▲
对于这件作品,当时安迪•沃霍尔带着极震惊的表情对其完美表现大加称赞。之后安迪1966年的作品《牛首相错》更是明显对草间的模仿。如果草间弥生没有离开纽约,她会是安迪•沃霍尔艺术地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牛首相错,1966年▲
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室》创作,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无限镜屋——男性领域》装置图,1965年▲
20 世纪60 年代正值美国性解放时期,草间在纽约创建了“裸体剧场”,希望以裸体艺术的形式解放当时人们压抑的性观念。她因此受到嬉皮士的拥护,身边聚集了很多嬉皮士和同性恋者,她带领他们在街头、公园、美术馆进行大胆的裸体演出。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 在1960 年代接受采访时有这样的表述。
纽约的媒体喜欢这个矮小的东方女艺术家,嬉皮士们也喜欢她,警察却不。草间用裸体彩绘创作表达反战、解放同性恋等社会诉求,经常进出警察局。
她在纽约的行为传回日本,被日本的媒体称为国家之耻。但实际恰恰相反,她的装置艺术中大量出现男性器官却是因为她对此怀有恐惧。她在年少时多次不小心看到长辈亲热,由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她抗拒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直让她恐惧的东西出现在她眼前,她做了无数男性器官的软雕塑,直至对此习以为常。
草间在纽约期间还与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奈尔(Joseph Cornell)有过一段柏拉图式的恋情。
“我一出现,约瑟夫·康奈尔就喜极而泣,挽着我到他房间的沙发上把我压倒。然后我们就一如既往,褪下衣服,互相写生。”
约瑟夫并不完全认同草间的艺术,但却愿意让她在自己身上绘画,他给了她平生以来最稳定和健康的一段感情。
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
东京时期
草间弥生在20 世纪70 年代回到日本,越来越频发的精神问题让她不得不住进日本的疗养院,在疗养院对面“花了人生最大一笔钱”买下了一栋楼作为她的工作室继续创作。
《南瓜》系列就是这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同时期创作的还包括无限的网、盘绕的树枝等作品。
《超出了世纪》▲
《Sex-Obsession C》▲
《南瓜》▲
直至草间回到日本十多年后,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草间弥生成为日本官方邀请的艺术家代表,在展览中布置了一间填满南瓜的屋子。《纽约时报》当时的报导中提到:“日本被它曾排斥的艺术家所代表”。
后面数十年,直至今天,南瓜几乎成为草间弥生的代名词。
《草间弥生和南瓜》▲
《Guidepost to the Eternal Space》▲
“我的人生因艺术而焕发光彩,我愿一直为之奋斗,直到死亡,即便是身体受损,我仍然会日以继夜地不断创作。”
——草间弥生
来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