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毛利/高客单,功效性产品又杀回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毛利/高客单,功效性产品又杀回来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化妆品都在“安全性”和“功效性”的天平上寻求平衡,而现在,天平似乎偏向了“功效性”这一端。

作者:范欢

一位饱受痘痘肌困扰的顾客走进店里,门店BA立刻迎了上去,在了解到顾客的祛痘需求后,给她推荐了一套祛痘的功效性产品,并保证在使用3-5个疗程后基本实现祛痘效果。在BA的一番话术营销后,该顾客听了很是心动,于是花了一千多元买下这套产品。以上的这一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在终端门店上演。

《化妆品报》记者在近两年走访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省份时发现,不少门店纷纷开始引进功效性护肤产品,并且有意向将功效性产品作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主打功效性的护肤品牌开始在终端门店崭露头角,比如,祛斑品牌不斑先生、芊小白,主打祛痘与皮肤修复的淮树、一清堂等,它们在部分区域市场的零售额甚至不输某些国产一二线护肤品。

这些现象似乎表明了功效性护肤品类正成为化妆品店新的风向口。但就目前看来,功效性产品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化妆品店对功效性产品也褒贬不一。一方面,高毛利、高客单的功效性产品成为不少门店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承担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不仅在中小门店吃香,区域性A类连锁也有所尝试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走访发现,化妆品店引进的功效性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后院的专业线品牌,越来越多的功效性产品被引进到前店销售。这类产品的平均单价在300元左右,单笔成交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产品的前台毛利率普遍在45%以上。

高客单、高毛利的功效性化妆品成为化妆品店的香饽饽,尤其受到中小型门店的欢迎,成为这类门店解决客流下滑,提升销售业绩的不二选择。

以一家化妆品店为例,区域型中小连锁福建长乐市粉饰清妆在房租成本上涨,以及街边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下,正在积极做出调整,一方面,将原有的大店改造成40-50平米的小店,另一方面,开始锁定社区店,并朝美容化妆品店转型。

在粉饰清妆总经理董文看来,实体店的商品远远比不上淘宝、天猫等线上渠道齐全,同时在价格优势和快捷性上也无法与线上匹敌。因此,实体店对消费者的价值,只能从做体验和提供特色商品上下功夫。

在产品选择上,粉饰清妆开始引进祛斑、祛痘、治疗激素脸等这类功效性产品,配合BA的专业的护理和服务,以此加强顾客粘性。

董文告诉记者,粉饰清妆的目标消费者锁定25岁以上、存在面部肌肤问题、可以承担长期的护理费用的消费者。门店转型后,已经慢慢发展了一批忠实的会员,客单价也相比此前有了极大的提升。

不仅是中小型门店,功效性产品也受到区域性A类连锁的关注。拥有16家门店的云南星芭莎化妆品连锁总经理赵晋辉告诉记者,药妆类的功效性产品将成为门店接下来的发展重点。目前星芭莎已经引进薇诺娜、雅漾、薇姿等药妆品牌,接下来还将引进更多的功效性产品。

在赵晋辉看来,功效性产品在云南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化妆品店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要解决顾客的肌肤问题。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门店在销售功效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购买功效性产品的顾客单独建档,追踪她们购买的时间、使用周期、每天的用量、使用频次等全程情况,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除了一般的美白、祛斑、祛痘等产品,修复类的产品正愈加受到消费者关注。

功效性护肤品能否成为拯救终端门店的一剂良药?

一方面顾客有需求,另一方面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可以较好的解决客流下滑、毛利水平低的问题,看似是非常不错的发展思路。那么,功效性护肤品真的是拯救终端门店的良药吗?

对此,不少店家仍对功效性产品的安全性表示质疑。在他们看来,早期功效性护肤品问题频发,门店在盈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门店经营风险。

云南名兰化妆品总经理吴林达表示,只有质量好、稳定的名品才能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对于高毛利的功效性产品,他并不看好。在他看来,“成也萧何败萧何,功效类产品虽然毛利很高,但是质量不稳定,一旦出现问题便是对门店的毁灭性打击。”

事实上,这些店主的担忧不无道理。首先,功效性产品的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功效性化妆品是指对问题性皮肤有治疗作用的护肤品,在成分和用量上和普通护肤品有所区别,过敏率一般更高。时常也有新闻曝光消费者使用功效性化妆品引发激素脸,险些毁容的事件。

此外,记者查询国家药监总局官网时发现,此前被曝光的非法添加的化妆品中,美白、祛斑、祛痘类等功效性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尤其严重。比如,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皮肤产生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后果。这类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的化妆品犹如“皮肤的鸦片”,一旦停用皮肤马上回到原样,甚至变得更糟糕。

那么,功效性化妆品是否有发展前景?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调研数据显示,敏感性皮肤在亚洲女性中发生率为40%-55.98%,其中中国女性的发生率为36.1%,并且有年轻化和群体扩大化倾向。这表明,传统的补水、保湿类化妆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不久前的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会议上,华东医药健康美谷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永强就表示,功效性化妆品将改变化妆品消费细分市场,它将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功效性化妆品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还要能真正解决消费者面临的护肤问题,要有类似“药品”的效果。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有前景的基础应该建立在产品安全性上,其次是效果和服务。不少店家认为,功效性护肤品曾遭遇过市场信任危机,再加上它本身的专业性,这类品类的发展,还需要门店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之前,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更多地都是依靠“自我判断”,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自喻,还须谨慎才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毛利/高客单,功效性产品又杀回来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化妆品都在“安全性”和“功效性”的天平上寻求平衡,而现在,天平似乎偏向了“功效性”这一端。

作者:范欢

一位饱受痘痘肌困扰的顾客走进店里,门店BA立刻迎了上去,在了解到顾客的祛痘需求后,给她推荐了一套祛痘的功效性产品,并保证在使用3-5个疗程后基本实现祛痘效果。在BA的一番话术营销后,该顾客听了很是心动,于是花了一千多元买下这套产品。以上的这一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在终端门店上演。

《化妆品报》记者在近两年走访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省份时发现,不少门店纷纷开始引进功效性护肤产品,并且有意向将功效性产品作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主打功效性的护肤品牌开始在终端门店崭露头角,比如,祛斑品牌不斑先生、芊小白,主打祛痘与皮肤修复的淮树、一清堂等,它们在部分区域市场的零售额甚至不输某些国产一二线护肤品。

这些现象似乎表明了功效性护肤品类正成为化妆品店新的风向口。但就目前看来,功效性产品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化妆品店对功效性产品也褒贬不一。一方面,高毛利、高客单的功效性产品成为不少门店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承担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不仅在中小门店吃香,区域性A类连锁也有所尝试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走访发现,化妆品店引进的功效性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后院的专业线品牌,越来越多的功效性产品被引进到前店销售。这类产品的平均单价在300元左右,单笔成交价能够达到上千元,产品的前台毛利率普遍在45%以上。

高客单、高毛利的功效性化妆品成为化妆品店的香饽饽,尤其受到中小型门店的欢迎,成为这类门店解决客流下滑,提升销售业绩的不二选择。

以一家化妆品店为例,区域型中小连锁福建长乐市粉饰清妆在房租成本上涨,以及街边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下,正在积极做出调整,一方面,将原有的大店改造成40-50平米的小店,另一方面,开始锁定社区店,并朝美容化妆品店转型。

在粉饰清妆总经理董文看来,实体店的商品远远比不上淘宝、天猫等线上渠道齐全,同时在价格优势和快捷性上也无法与线上匹敌。因此,实体店对消费者的价值,只能从做体验和提供特色商品上下功夫。

在产品选择上,粉饰清妆开始引进祛斑、祛痘、治疗激素脸等这类功效性产品,配合BA的专业的护理和服务,以此加强顾客粘性。

董文告诉记者,粉饰清妆的目标消费者锁定25岁以上、存在面部肌肤问题、可以承担长期的护理费用的消费者。门店转型后,已经慢慢发展了一批忠实的会员,客单价也相比此前有了极大的提升。

不仅是中小型门店,功效性产品也受到区域性A类连锁的关注。拥有16家门店的云南星芭莎化妆品连锁总经理赵晋辉告诉记者,药妆类的功效性产品将成为门店接下来的发展重点。目前星芭莎已经引进薇诺娜、雅漾、薇姿等药妆品牌,接下来还将引进更多的功效性产品。

在赵晋辉看来,功效性产品在云南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化妆品店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要解决顾客的肌肤问题。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门店在销售功效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购买功效性产品的顾客单独建档,追踪她们购买的时间、使用周期、每天的用量、使用频次等全程情况,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除了一般的美白、祛斑、祛痘等产品,修复类的产品正愈加受到消费者关注。

功效性护肤品能否成为拯救终端门店的一剂良药?

一方面顾客有需求,另一方面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可以较好的解决客流下滑、毛利水平低的问题,看似是非常不错的发展思路。那么,功效性护肤品真的是拯救终端门店的良药吗?

对此,不少店家仍对功效性产品的安全性表示质疑。在他们看来,早期功效性护肤品问题频发,门店在盈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门店经营风险。

云南名兰化妆品总经理吴林达表示,只有质量好、稳定的名品才能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对于高毛利的功效性产品,他并不看好。在他看来,“成也萧何败萧何,功效类产品虽然毛利很高,但是质量不稳定,一旦出现问题便是对门店的毁灭性打击。”

事实上,这些店主的担忧不无道理。首先,功效性产品的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功效性化妆品是指对问题性皮肤有治疗作用的护肤品,在成分和用量上和普通护肤品有所区别,过敏率一般更高。时常也有新闻曝光消费者使用功效性化妆品引发激素脸,险些毁容的事件。

此外,记者查询国家药监总局官网时发现,此前被曝光的非法添加的化妆品中,美白、祛斑、祛痘类等功效性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尤其严重。比如,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皮肤产生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后果。这类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的化妆品犹如“皮肤的鸦片”,一旦停用皮肤马上回到原样,甚至变得更糟糕。

那么,功效性化妆品是否有发展前景?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调研数据显示,敏感性皮肤在亚洲女性中发生率为40%-55.98%,其中中国女性的发生率为36.1%,并且有年轻化和群体扩大化倾向。这表明,传统的补水、保湿类化妆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不久前的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会议上,华东医药健康美谷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永强就表示,功效性化妆品将改变化妆品消费细分市场,它将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功效性化妆品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还要能真正解决消费者面临的护肤问题,要有类似“药品”的效果。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有前景的基础应该建立在产品安全性上,其次是效果和服务。不少店家认为,功效性护肤品曾遭遇过市场信任危机,再加上它本身的专业性,这类品类的发展,还需要门店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之前,化妆品店引进功效性产品,更多地都是依靠“自我判断”,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自喻,还须谨慎才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