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老电影里忆香港百年旗袍时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老电影里忆香港百年旗袍时尚

提起香港,大家往往会想到“港片”,也就是香港电影。而提起港片,主人公们衣着旗袍的婀娜形象便映入眼帘。

文/邓晓

“长衫”是老香港对“旗袍”最为地道的叫法,通指男女装长衫。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女装长衫在香港经历了萌芽、过渡、高峰、低潮、回归等多个时期,兼容并蓄而历久常新。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上世纪20年代开始,长衫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香港长衫业的发展从萌芽进阶至黄金时代。大量影视作品在反映百姓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那段曼妙的美好时光。

现在,不用重温影片,就有机会可以直观地欣赏那个年代服饰的真实风貌——《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在这次展览中,广东省博物馆一共展出204件香港长衫(旗袍),观众可以欣赏到众多港星曾穿着的长衫,在观展过程中,重温香港电影光辉时代。

1.三四十年代遗上海风气

30至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上海裁缝师傅移居香港,为香港的长衫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因此这个时期的香港长衫,形制与上海款式相似。

《新女性》(1935)剧照

说到上海的长衫,自然会想起电影《新女性》。片内女主角思想开化富有主见,而剧中人物主要穿着得体的长衫。当时的长衫并没有过分注重线条,腰身也较为宽松,但衣服侧面的开衩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长衫的开衩已经开得较高。

除了衩高提升不少以外,三四十年代的长衫还很流行搭配西式元素。例如在长衫外披西装外套和穿皮鞋。

《半生缘》(1997)剧照

2.五六十年代:巅峰黄金时代

来到五六十年代,依然有上海裁缝随资本家赴港。为了生存,师傅们把长衫技艺带到这里,使缝纫业在香港蓬勃发展,长衫业在香港进入黄金时代。

《花样年华》(2000)剧照

《花样年华》,国人心中最美的长衫电影。片中饰演女主角的苏丽珍(张曼玉饰),是一名60年代的洋行女职员。常年穿着长衫穿梭大街小巷,上班与买晚餐。玲珑的身材配上斑驳的街道,不仅接地气,也凸显女职员的知性感。

《五月雨中花》(1960)剧照

在本次展览中,您将看到一系列不同时期的香港电影合辑,其中就有上世纪60年代出品的《五月雨中花》。片中女主角无论工作中、游玩中还是家庭生活里,都以长衫示人。从《五月雨中花》到《花样年华》,我们都能发现50、60年代的长衫与过往相比,衣身更加紧窄更加短,凸显身段。

白地印黑花丝质无袖夹长衫,香港电影资料馆藏

该长衫原属影星林黛。长102厘米。腰部极窄,显示“A4腰”姣好身材。开衩处置有拉链,方便穿着时上下楼梯与展示身材。

3.长衫百媚生,电影永留存

上世纪中旬,长衫作为香港女性的便服,出现在各大不同的生活场合中,而在不少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长衫的身影。

,

《人海鸿》(1960)剧照孤

工作场合:战后初期的女性在接受教育后,纷纷走上工作岗位。当时的不少女性无论贫富,均以长衫为工作服。

酒席晚宴:长衫款式优雅,穿上后从视觉上起到修长的作用,更显东方女性气质。因此城中女性出席重要场合,都喜欢以长衫示人。

《鲜花残泪》(1958)剧照

家庭生活:除了正式场合,不少女性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长衫照顾孩子、处理家务。

户外活动:不少人认为,穿上长衫后,由于衣身紧窄,走路总要“端”着,不方便户外活动。实际上并不然,长衫的侧面有开衩,上下楼梯都很方便。且穿上长衫后的女性仪态万千,特别适合拍照留念。

电影的出现,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人们总能从电影中窥探生活的本源。无论是过去的粤语老片,还是反映过往生活的当代电影,长衫作为上世纪中叶香港女性的主要服饰,都被打上了“气质”的烙印而经久不衰,成为银幕服饰中的一大主题。

逛展指南:

展览时间:2018年7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老电影里忆香港百年旗袍时尚

提起香港,大家往往会想到“港片”,也就是香港电影。而提起港片,主人公们衣着旗袍的婀娜形象便映入眼帘。

文/邓晓

“长衫”是老香港对“旗袍”最为地道的叫法,通指男女装长衫。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女装长衫在香港经历了萌芽、过渡、高峰、低潮、回归等多个时期,兼容并蓄而历久常新。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上世纪20年代开始,长衫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香港长衫业的发展从萌芽进阶至黄金时代。大量影视作品在反映百姓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那段曼妙的美好时光。

现在,不用重温影片,就有机会可以直观地欣赏那个年代服饰的真实风貌——《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在这次展览中,广东省博物馆一共展出204件香港长衫(旗袍),观众可以欣赏到众多港星曾穿着的长衫,在观展过程中,重温香港电影光辉时代。

1.三四十年代遗上海风气

30至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上海裁缝师傅移居香港,为香港的长衫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因此这个时期的香港长衫,形制与上海款式相似。

《新女性》(1935)剧照

说到上海的长衫,自然会想起电影《新女性》。片内女主角思想开化富有主见,而剧中人物主要穿着得体的长衫。当时的长衫并没有过分注重线条,腰身也较为宽松,但衣服侧面的开衩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长衫的开衩已经开得较高。

除了衩高提升不少以外,三四十年代的长衫还很流行搭配西式元素。例如在长衫外披西装外套和穿皮鞋。

《半生缘》(1997)剧照

2.五六十年代:巅峰黄金时代

来到五六十年代,依然有上海裁缝随资本家赴港。为了生存,师傅们把长衫技艺带到这里,使缝纫业在香港蓬勃发展,长衫业在香港进入黄金时代。

《花样年华》(2000)剧照

《花样年华》,国人心中最美的长衫电影。片中饰演女主角的苏丽珍(张曼玉饰),是一名60年代的洋行女职员。常年穿着长衫穿梭大街小巷,上班与买晚餐。玲珑的身材配上斑驳的街道,不仅接地气,也凸显女职员的知性感。

《五月雨中花》(1960)剧照

在本次展览中,您将看到一系列不同时期的香港电影合辑,其中就有上世纪60年代出品的《五月雨中花》。片中女主角无论工作中、游玩中还是家庭生活里,都以长衫示人。从《五月雨中花》到《花样年华》,我们都能发现50、60年代的长衫与过往相比,衣身更加紧窄更加短,凸显身段。

白地印黑花丝质无袖夹长衫,香港电影资料馆藏

该长衫原属影星林黛。长102厘米。腰部极窄,显示“A4腰”姣好身材。开衩处置有拉链,方便穿着时上下楼梯与展示身材。

3.长衫百媚生,电影永留存

上世纪中旬,长衫作为香港女性的便服,出现在各大不同的生活场合中,而在不少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长衫的身影。

,

《人海鸿》(1960)剧照孤

工作场合:战后初期的女性在接受教育后,纷纷走上工作岗位。当时的不少女性无论贫富,均以长衫为工作服。

酒席晚宴:长衫款式优雅,穿上后从视觉上起到修长的作用,更显东方女性气质。因此城中女性出席重要场合,都喜欢以长衫示人。

《鲜花残泪》(1958)剧照

家庭生活:除了正式场合,不少女性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长衫照顾孩子、处理家务。

户外活动:不少人认为,穿上长衫后,由于衣身紧窄,走路总要“端”着,不方便户外活动。实际上并不然,长衫的侧面有开衩,上下楼梯都很方便。且穿上长衫后的女性仪态万千,特别适合拍照留念。

电影的出现,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人们总能从电影中窥探生活的本源。无论是过去的粤语老片,还是反映过往生活的当代电影,长衫作为上世纪中叶香港女性的主要服饰,都被打上了“气质”的烙印而经久不衰,成为银幕服饰中的一大主题。

逛展指南:

展览时间:2018年7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