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迪丽热巴捧双杯, 金鹰奖蹭流量丢口碑, 谁在替观众做决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迪丽热巴捧双杯, 金鹰奖蹭流量丢口碑, 谁在替观众做决定

注意力与公信力真的无法两全吗?

10月14日晚,第十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迪丽热巴凭借《漂亮的李慧珍》一剧,同时拿下分量最重的金鹰奖“金杯”和最佳人气女演员“水晶杯”,再加上身为金鹰女神,可谓前无古人的一举达成金鹰奖三大成就。

前有百花奖为anglebaby颁布最佳女配角,今就有金鹰节为迪丽热巴捧上大满贯。一时之间舆论哗然,荣获“优秀电视剧奖”的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豆瓣评分由4.6分滑铁卢下降至3.6分,芒果超媒更是股票隔天直接跌停。中国特色式娱乐奖项的“才不配位”陡然上升为社会与财经问题。

所谓的“以观众投票为准则”颁发的奖项,却在颁发后迎来了观众燃烧的怒火。作为“被代表“的那拨人,不禁要问,究竟谁在替中国观众做决定?

台上你情我愿,台下千疮百孔

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电视大奖,人们对“金鹰奖”显然寄托了与众不同的情怀。2016年,胡歌双杯大满贯,李雪健落泪发表获奖感言,影视圈貌似欣欣向荣之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它的尊严与口碑却被迪丽热巴捧回双杯的“一切只是开始”而摔得粉碎。

金鹰节晚会“最佳人气女演员”和“中国电视金鹰奖奖杯”,因奖杯的制作材料而被外界称为“水晶杯”和“金杯”。水晶杯尚不属于中国电视金鹰奖奖项,由观众投票产生,可以说是一个人气奖。但金杯却是由观众投票、评审团投票相结合产生,可谓金鹰奖分量最重的奖项。

此次金鹰奖风波,也足以窥见影视圈的“台前台后大不同”。

“水晶杯”表面上比拼的是人气流量,背地里却是多方插手操作。台上是舞台,你情我愿,表演正是他们的专业。颁奖时相互恭维、互相吹捧;微博上恭喜获奖,敬重对手……然而,台下却是擂台,你死我活,打得不可开交。

在湖南卫视金鹰女神官宣前,马天宇秒删杨紫拜托投票的微博,引起迪丽热巴粉丝下场开撕杨紫花样拉票、不良刷票;随后,杨紫粉丝曝出迪丽热巴粉丝有买票被清空call值的前科。官方投票排名,一直是迪丽热巴领先,却在官宣前两天,曝出杨紫反超600票的排名,引得两方粉丝骂战不断、刷票不停,最终,以迪丽热巴获得“水晶杯”告终。

如果仅限于此,观众的怒火不会烧得如此之旺。“水晶杯“与人气挂钩,观众也承认,这个美丽的姑娘,人气很高。但迪丽热巴在“水晶杯”之外,还囊获金鹰奖“金杯”。“金杯”在外界认知中,是用以表彰演技突出的实力派演员,如孙俪、蒋雯丽、刘涛之辈。

而迪丽热巴获得双杯荣封视后,靠的却是一部翻拍自韩国电视剧的豆瓣低分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这也是观众diss迪丽热巴的关键所在——投票说你是最佳人气可以接受,但专家评审也认为你演技最好,超过了樱桃、孙俪、袁泉、杨紫吗?

迪丽热巴的演技、代表作品,都夹在口碑与流量的尴尬夹缝中。才不配位,口碑不成口碑,流量不像流量,观众不甘于被代表,微博、知乎一片疾呼之声。

不得不说,作为国家级奖项,曾经最具公信力的电视剧评选节目之一,这一回,金鹰奖的金杯水晶杯都换不回观众口碑了。

流量与口碑开打,注意力与公信力难两全?

有人说,金鹰奖对于迪丽热巴的热捧,正在对于流量的追捧。注意力时代,缺少了流量关注,谈何生存之道?

显然,这些人忽视了国家级奖项的存在意义。表彰先进、塑造典型、引领行业,铭记自己的使命,才能可持续地获得注意力。

金鹰奖从1983年创办以来,经过多次改制。永久落地长沙,融入金鹰节后,为了吸引观众关注和参与,金鹰节设立“最具人气演员奖”,完全由观众投票产生。但看似完全公开的投票数据,却在过去的多次评选中,饱受质疑。

2010年,因为《一起去看流星雨》而爆红的郑爽,年仅19岁就获得了金鹰奖提名,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入围者。在“金鹰节人气奖”的投票中,一路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位实力派女演员。然而,该届金鹰节在最后时期,出现了海清票数反超郑爽的情况,将压轴大奖颁给了海清。

2012年,金鹰节另一大新闻是“文章反超钟汉良得到人气大奖”。2014年,金鹰节的“最具人气男演员奖”再次出现“后排超车、终场绝杀”。当时,乔振宇在投票竞争中一路领先,但不知是乔振宇咖位不够,还是参选角色不讨喜,最后的“水晶杯”落入张嘉译之手。彼时,也引发了花费千万投票的乔振宇粉丝的极大不满。

而在最近的2016年评选中,因《花千骨》爆红的赵丽颖也在人气奖投票中一骑绝尘,却在揭晓前最后几个小时,票数被刘涛反超,引起了赵丽颖粉丝对“暗箱操作”的强烈谴责。

可见,即便在观众投票为主的“水晶杯”角逐中,金鹰节历来有“后排反超、终场绝杀”的“传统”,疯狂投票的观众,绝对闹不明白,自己所投的票数,究竟算不算数。

“水晶杯”如果让人牵肠挂肚,“金杯”就是人们期待中的定心丸。经过评审专家决议、、中国视协会员投票、再结合观众投票的程序,自然是口碑与流量相结合、想妥协后的最佳结果,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显然,迪丽热巴和3.6分的《漂亮的李慧珍》,刷新了人们对于业内专家的认知。甚至于,被搬上热搜的“心疼杨紫”“杨紫没有灵魂.jpg”也成为攻击迪丽热巴的理由之一:不敢正面叫板樱桃、孙俪、袁泉、刘涛等人,生拉硬拽90后杨紫出来垫背。

一场所谓的专家评审,却又屈服于流量,美其名曰“给年轻演员以鼓励”的提名,却变成了“实至名归的颁奖”。如今的两难阵地,无怪乎他人,也只能是“一个敢发,一个敢领”罢了。

但实际上,注意力与公信力真的无法两全吗?

犹记得,2016年,十年转型、《琅琊榜》一朝打响的胡歌囊获双杯时发表了谦卑的获奖感言,感言一度刷屏朋友圈、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亦花费长篇巨幅,报道真正的演员成长。当时,李雪健落泪发表获奖感言,更是教会了一代年轻演员如何表演、如何做人,获得满屏转发点赞。

即便是口碑较低但人气爆棚的杨幂,在2012年获得“水晶杯”,观众同样拍手称赞。懂得思考与计算的观众,知道她的奖杯是货真价实投票而来,无需质疑。迎合流量,但不歪曲、错用和屈服流量,公信力一样不会打折。

倘若为了所谓流量而丧失了行业评判标准,降低了奖项的含金量,实际上就是在狠狠消耗自身公信力,本质上就是在逐渐驱散公众注意力。长此以往,明星演员还会以获得该奖项为傲吗?人们会关注一场毫无含金量可言的颁奖盛典吗?

观众不甘被代表,金鹰奖的尴尬是行业的没落

如果,一群不甘于被代表的观众,掀起的只是金鹰奖的尴尬。那么,金鹰奖自己的屈服掀起的是整个行业的遮羞布。

当年,百花奖将最佳女配角颁给anglebaby引起了轩然大波,彼时anglebaby所参演的电影《寻龙诀》票房与口碑表现不俗,却使得百花奖仍不可避免地信誉扫地。金鹰奖重蹈覆辙之际,也暗藏着诸多主办方的顽疾。

金鹰节和金鹰奖的各大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协调问题,相关奖项每届不断变更,使得观众云里雾里,对于来年究竟会颁发哪些奖项,心里完全没有底。2012年就曾为钟汉良颁发“观众喜爱港澳台演员奖”,但此奖项后来没有延续。

身为电视剧奖项,2014年金鹰奖还尚有最佳电视剧大奖,2016年却只罗列了11部优秀电视剧,且口碑收视炸裂的《琅琊榜》,不在其中。到了2018年则干脆,把《漂亮的李慧珍》都列入其中了。

主办方自身的不严谨与评奖规则的不透明,令奖项失去公信力,获奖演员也无辜陷入非议。此次除了迪丽热巴获得双杯外,其他获奖演员也皆成了话题人物,有网友称“最可怜不应该是张译丁柳原吗,他们该如何向观众证明,这届金鹰奖不水……”“莫名为胡歌抱不平,这个双杯拿得居然留了一手……”

据说,金鹰节“水晶杯”还有“硬规定”,必须到场演员才能获奖。也就是说,即便你获得票数最高,你本人未到现场,“水晶杯”则落入他家。至于各种,只有主办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才能参选、主办方平台播出电视剧的演员才能参选的规则,无疑也降低了参赛作品的质量。

相比起奥斯卡经常爆冷却全球瞩目的颁奖典礼,提前公示、引爆流量的金鹰奖,即便现场华丽、话题不断,焦灼的投票比分和不相上下的演员角逐不仅少了期待,更丢了信誉。或许,在主办方看来,在迪丽热巴和樱桃、孙俪、袁泉等人之间,迪丽热巴胜出,同样是一种爆冷门。

当奖项获得者才不配位时,这个奖项也就失去了对行业发展与社会导向的引领作用。百花已败,金鹰难飞,行业大奖的屈服,是整个行业的退步先兆,必然导致实力演员与作品的逐渐缺失。当翻拍作品与流量小花占据荧屏,影视行业的荒漠化也就露出尖角。点击率、曝光度、投票数,本身并没有错误,以观众投票为第一排序也无可厚非,但请业内专家学者、颁奖主办方们,心里要有一杆秤:流量绝不是衡量演技与作品好坏的唯一指标。

观众们表面喷的是,奖项颁布不公,但实则他们追究的却是自己莫名其妙被代表,在意的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日趋落后,乃至影视文化贫瘠如荒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迪丽热巴捧双杯, 金鹰奖蹭流量丢口碑, 谁在替观众做决定

注意力与公信力真的无法两全吗?

10月14日晚,第十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迪丽热巴凭借《漂亮的李慧珍》一剧,同时拿下分量最重的金鹰奖“金杯”和最佳人气女演员“水晶杯”,再加上身为金鹰女神,可谓前无古人的一举达成金鹰奖三大成就。

前有百花奖为anglebaby颁布最佳女配角,今就有金鹰节为迪丽热巴捧上大满贯。一时之间舆论哗然,荣获“优秀电视剧奖”的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豆瓣评分由4.6分滑铁卢下降至3.6分,芒果超媒更是股票隔天直接跌停。中国特色式娱乐奖项的“才不配位”陡然上升为社会与财经问题。

所谓的“以观众投票为准则”颁发的奖项,却在颁发后迎来了观众燃烧的怒火。作为“被代表“的那拨人,不禁要问,究竟谁在替中国观众做决定?

台上你情我愿,台下千疮百孔

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电视大奖,人们对“金鹰奖”显然寄托了与众不同的情怀。2016年,胡歌双杯大满贯,李雪健落泪发表获奖感言,影视圈貌似欣欣向荣之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它的尊严与口碑却被迪丽热巴捧回双杯的“一切只是开始”而摔得粉碎。

金鹰节晚会“最佳人气女演员”和“中国电视金鹰奖奖杯”,因奖杯的制作材料而被外界称为“水晶杯”和“金杯”。水晶杯尚不属于中国电视金鹰奖奖项,由观众投票产生,可以说是一个人气奖。但金杯却是由观众投票、评审团投票相结合产生,可谓金鹰奖分量最重的奖项。

此次金鹰奖风波,也足以窥见影视圈的“台前台后大不同”。

“水晶杯”表面上比拼的是人气流量,背地里却是多方插手操作。台上是舞台,你情我愿,表演正是他们的专业。颁奖时相互恭维、互相吹捧;微博上恭喜获奖,敬重对手……然而,台下却是擂台,你死我活,打得不可开交。

在湖南卫视金鹰女神官宣前,马天宇秒删杨紫拜托投票的微博,引起迪丽热巴粉丝下场开撕杨紫花样拉票、不良刷票;随后,杨紫粉丝曝出迪丽热巴粉丝有买票被清空call值的前科。官方投票排名,一直是迪丽热巴领先,却在官宣前两天,曝出杨紫反超600票的排名,引得两方粉丝骂战不断、刷票不停,最终,以迪丽热巴获得“水晶杯”告终。

如果仅限于此,观众的怒火不会烧得如此之旺。“水晶杯“与人气挂钩,观众也承认,这个美丽的姑娘,人气很高。但迪丽热巴在“水晶杯”之外,还囊获金鹰奖“金杯”。“金杯”在外界认知中,是用以表彰演技突出的实力派演员,如孙俪、蒋雯丽、刘涛之辈。

而迪丽热巴获得双杯荣封视后,靠的却是一部翻拍自韩国电视剧的豆瓣低分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这也是观众diss迪丽热巴的关键所在——投票说你是最佳人气可以接受,但专家评审也认为你演技最好,超过了樱桃、孙俪、袁泉、杨紫吗?

迪丽热巴的演技、代表作品,都夹在口碑与流量的尴尬夹缝中。才不配位,口碑不成口碑,流量不像流量,观众不甘于被代表,微博、知乎一片疾呼之声。

不得不说,作为国家级奖项,曾经最具公信力的电视剧评选节目之一,这一回,金鹰奖的金杯水晶杯都换不回观众口碑了。

流量与口碑开打,注意力与公信力难两全?

有人说,金鹰奖对于迪丽热巴的热捧,正在对于流量的追捧。注意力时代,缺少了流量关注,谈何生存之道?

显然,这些人忽视了国家级奖项的存在意义。表彰先进、塑造典型、引领行业,铭记自己的使命,才能可持续地获得注意力。

金鹰奖从1983年创办以来,经过多次改制。永久落地长沙,融入金鹰节后,为了吸引观众关注和参与,金鹰节设立“最具人气演员奖”,完全由观众投票产生。但看似完全公开的投票数据,却在过去的多次评选中,饱受质疑。

2010年,因为《一起去看流星雨》而爆红的郑爽,年仅19岁就获得了金鹰奖提名,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入围者。在“金鹰节人气奖”的投票中,一路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位实力派女演员。然而,该届金鹰节在最后时期,出现了海清票数反超郑爽的情况,将压轴大奖颁给了海清。

2012年,金鹰节另一大新闻是“文章反超钟汉良得到人气大奖”。2014年,金鹰节的“最具人气男演员奖”再次出现“后排超车、终场绝杀”。当时,乔振宇在投票竞争中一路领先,但不知是乔振宇咖位不够,还是参选角色不讨喜,最后的“水晶杯”落入张嘉译之手。彼时,也引发了花费千万投票的乔振宇粉丝的极大不满。

而在最近的2016年评选中,因《花千骨》爆红的赵丽颖也在人气奖投票中一骑绝尘,却在揭晓前最后几个小时,票数被刘涛反超,引起了赵丽颖粉丝对“暗箱操作”的强烈谴责。

可见,即便在观众投票为主的“水晶杯”角逐中,金鹰节历来有“后排反超、终场绝杀”的“传统”,疯狂投票的观众,绝对闹不明白,自己所投的票数,究竟算不算数。

“水晶杯”如果让人牵肠挂肚,“金杯”就是人们期待中的定心丸。经过评审专家决议、、中国视协会员投票、再结合观众投票的程序,自然是口碑与流量相结合、想妥协后的最佳结果,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显然,迪丽热巴和3.6分的《漂亮的李慧珍》,刷新了人们对于业内专家的认知。甚至于,被搬上热搜的“心疼杨紫”“杨紫没有灵魂.jpg”也成为攻击迪丽热巴的理由之一:不敢正面叫板樱桃、孙俪、袁泉、刘涛等人,生拉硬拽90后杨紫出来垫背。

一场所谓的专家评审,却又屈服于流量,美其名曰“给年轻演员以鼓励”的提名,却变成了“实至名归的颁奖”。如今的两难阵地,无怪乎他人,也只能是“一个敢发,一个敢领”罢了。

但实际上,注意力与公信力真的无法两全吗?

犹记得,2016年,十年转型、《琅琊榜》一朝打响的胡歌囊获双杯时发表了谦卑的获奖感言,感言一度刷屏朋友圈、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传统媒体亦花费长篇巨幅,报道真正的演员成长。当时,李雪健落泪发表获奖感言,更是教会了一代年轻演员如何表演、如何做人,获得满屏转发点赞。

即便是口碑较低但人气爆棚的杨幂,在2012年获得“水晶杯”,观众同样拍手称赞。懂得思考与计算的观众,知道她的奖杯是货真价实投票而来,无需质疑。迎合流量,但不歪曲、错用和屈服流量,公信力一样不会打折。

倘若为了所谓流量而丧失了行业评判标准,降低了奖项的含金量,实际上就是在狠狠消耗自身公信力,本质上就是在逐渐驱散公众注意力。长此以往,明星演员还会以获得该奖项为傲吗?人们会关注一场毫无含金量可言的颁奖盛典吗?

观众不甘被代表,金鹰奖的尴尬是行业的没落

如果,一群不甘于被代表的观众,掀起的只是金鹰奖的尴尬。那么,金鹰奖自己的屈服掀起的是整个行业的遮羞布。

当年,百花奖将最佳女配角颁给anglebaby引起了轩然大波,彼时anglebaby所参演的电影《寻龙诀》票房与口碑表现不俗,却使得百花奖仍不可避免地信誉扫地。金鹰奖重蹈覆辙之际,也暗藏着诸多主办方的顽疾。

金鹰节和金鹰奖的各大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协调问题,相关奖项每届不断变更,使得观众云里雾里,对于来年究竟会颁发哪些奖项,心里完全没有底。2012年就曾为钟汉良颁发“观众喜爱港澳台演员奖”,但此奖项后来没有延续。

身为电视剧奖项,2014年金鹰奖还尚有最佳电视剧大奖,2016年却只罗列了11部优秀电视剧,且口碑收视炸裂的《琅琊榜》,不在其中。到了2018年则干脆,把《漂亮的李慧珍》都列入其中了。

主办方自身的不严谨与评奖规则的不透明,令奖项失去公信力,获奖演员也无辜陷入非议。此次除了迪丽热巴获得双杯外,其他获奖演员也皆成了话题人物,有网友称“最可怜不应该是张译丁柳原吗,他们该如何向观众证明,这届金鹰奖不水……”“莫名为胡歌抱不平,这个双杯拿得居然留了一手……”

据说,金鹰节“水晶杯”还有“硬规定”,必须到场演员才能获奖。也就是说,即便你获得票数最高,你本人未到现场,“水晶杯”则落入他家。至于各种,只有主办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才能参选、主办方平台播出电视剧的演员才能参选的规则,无疑也降低了参赛作品的质量。

相比起奥斯卡经常爆冷却全球瞩目的颁奖典礼,提前公示、引爆流量的金鹰奖,即便现场华丽、话题不断,焦灼的投票比分和不相上下的演员角逐不仅少了期待,更丢了信誉。或许,在主办方看来,在迪丽热巴和樱桃、孙俪、袁泉等人之间,迪丽热巴胜出,同样是一种爆冷门。

当奖项获得者才不配位时,这个奖项也就失去了对行业发展与社会导向的引领作用。百花已败,金鹰难飞,行业大奖的屈服,是整个行业的退步先兆,必然导致实力演员与作品的逐渐缺失。当翻拍作品与流量小花占据荧屏,影视行业的荒漠化也就露出尖角。点击率、曝光度、投票数,本身并没有错误,以观众投票为第一排序也无可厚非,但请业内专家学者、颁奖主办方们,心里要有一杆秤:流量绝不是衡量演技与作品好坏的唯一指标。

观众们表面喷的是,奖项颁布不公,但实则他们追究的却是自己莫名其妙被代表,在意的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日趋落后,乃至影视文化贫瘠如荒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