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编剧存在只为收各类“刀片”,走捷径的道路真的能成功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编剧存在只为收各类“刀片”,走捷径的道路真的能成功吗?

作为影视内容的创作灵魂,剧本和编剧本应成为备受重视的一环,但在国内的影视生态里,编剧的境遇却很低下,平常基本没有存在感,但内容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观众“寄刀片”。

作者/碗满  编辑/津平

“很多编剧失去了创作的土壤和能力,IP这个概念出现,我们毁掉了一大批观众和编剧。”

剧本一直是影视剧创作中最核心的部分,过去几年,国内影视业“IP热”大行其道,很多作品都是由热门小说、漫画改编而来,每年都有鳞次栉比的各类IP改编剧产出。而在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人们逐渐忘记编剧才是一部剧的灵魂,编剧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知名编剧宋方金曾多次公开吐槽编剧话语权低下的现象,“编剧的地位很低,演员、导演都可以随便改剧本,甚至场工师傅都能改了。”在《吐槽大会2》里,甚至说过“在中国做影视剧编剧,就是个悲剧。”

中国编剧正在陷入泥潭的恶性循环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

北京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新闻报道——《谁都可以改剧本》,文中一名不知名编剧揭露了自己创作过程中剧本被多方人员更改的详细过程,地位越来越低继而导致编剧水平越来越差。

其次是薪酬低廉,一部剧本写出来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钱,而薪酬越少继而导致质量越无保障

再其次就是知识产权问题,近年来编剧维权案时有发生,编剧署名难、署名身份不清、讨薪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智力创作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导致编剧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1

中国的编剧真的比90%电影国家的编剧都差?

此前,“中国的编剧要比90%电影国家的编剧都差”的观点引发了各种讨论。

不少来自业内人士的批评络绎不绝,认为中国的编剧差,不是比好莱坞差,是比几乎90%的电影国家差。

“随便拿个剧本看看,就能看出来相当多的毛病,都是一个症结:样板戏。以职业代替人物,以对话代替情节,以宣泄代替思考,以社会性代替人性……”  ——编剧罗登

“目前很多编剧思想幼稚天真,缺乏想象力,更不了解生命的本质,只看到人前显贵,看不到人后受罪,这是编剧缺乏人生阅历的表现,写权贵看不到权贵的阴影,写富丽堂皇看不到背后的混沌。”  ——编剧史航

“现在一些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周围放了好多已经播出剧的剧本,然后从中节选收视率最高的桥段。这样的剧本没有逻辑和内在的东西,收视率再高也不能代表一部作品的质量。”  ——制片人侯鸿亮

“创作活动和最终成果;编剧的创作成果被肆意损毁,直接导致了剧本的质量下降;“去编剧化”的蔓延态势,致使编剧乃至整部影片成为最终的牺牲品;编剧创作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一直以来,中国编剧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没有培育、没有照看,甚至没有关爱。”  ——编剧魏枫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好编剧呢?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有业内人士对此的回应是:肯定有,只是还不够多,我国编剧门槛过低,有很多还欠缺才能的编剧,编剧还需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就比如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编剧张鸢盎维权事件。编剧张鸢盎控诉《香蜜沉沉烬如霜》有“阴阳剧本”并且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注水由原本的36集增加到63集,自己与团队成员所写的剧本被制片方指定的编剧随意篡改,给配角大量加戏,导致剧集烂尾。

随后《香蜜沉沉烬如霜》制片人、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直接回怼说:所谓的没有注水的43集黄金剧本根本无法看。

“张鸢盎最初给润玉写的戏更多。”

“张鸢盎的剧本拿给电视台评估,电视台回复主角人设不正常。”

“张鸢盎只强调自己前面写的好,对后面的烂样子只字不提。”

并表示是鉴于电视台与视频平台的意见才做出修改。并发送了原剧本稿件,愿意公开让大众定夺。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不少网友拿到原剧本后的反馈,大多都是吐槽原剧本剧情混乱、人设糟糕,不如现在的播出版本。这也进一步证明国内编剧的能力确实还有欠缺,有待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共有会员500多人,委员会对入会者的要求是在上星频道要有播出作品,包括联合创作,而这500多人中有独立作品的可能不到一半。广电独家在三日前甚至发表了《全国好编剧不超过50人?优质编剧为何这么少》文章,直指编剧经验、能力问题。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编剧地位低于比90%的电影国家”,中国编剧地位低,不是比好莱坞地位低,而是比90%的电影国家地位都低。

9月17日晚上,曾参与过《花千骨》、《醉玲珑》编剧的饶俊,发文称在《月上重火》编剧过程中,遭到了剧组“阴阳剧本”的欺瞒。随后他声明自己及所属公司退出编剧和投资等工作。饶俊称剧本被对方改得面目全非,自己作为编剧、投资方之一,甚至不在筹备群里,对此也毫不知情。

饶俊在声明中透露现剧组一边明修栈道——让他继续修改剧本,一边暗度陈仓——继续创作他们跟原著小说完全不一样版本的剧本,制造“阴阳剧本”,并称自己在多年前就遇到过类似情节并因结果不佳而背负骂名,甚至关闭微博。在声明中还表达“现在整个行业的风气就是如此”。

饶俊凭借《花千骨》一战成名,《寂寞空庭春欲晚》、《重生之名流巨星》、《画江湖之不良人》、《岁月忽已暮》等一系列热门IP项目中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已经算是业内知名编剧,却依然遭遇了这次“阴阳合同”事件。

有业内人士认为,饶俊这样的知名编剧尚且不被尊重,遭遇“阴阳合同”事件,由此可见中国编剧的地位,尤其是不出名的编剧地位有多低。

2

编剧成最大“背锅侠”

专收各类“刀片”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曾为编剧鸣不平。“收集弹幕时,无论经历了多少非编剧因素的变化,‘刀片’都是寄给编剧的,但很多时候编剧是‘背锅侠’。”

在编剧张鸢盎爆出《香蜜沉沉烬如霜》“注水事件”,制片人刘宁回应“剧本根本没法看”后,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了对编剧的口诛笔伐。

作为影视内容的创作灵魂,剧本和编剧本应成为备受重视的一环,但在国内的影视生态里,编剧的境遇却很低下,平常基本没有存在感,但内容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观众“寄刀片”。

芒果TV官方曾发布过《天盛长歌》的追剧日历,指明《天盛长歌》原定的播出计划是要在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播到9月25日。

但9月10日,湖南卫视却宣布70集的《天盛长歌》已重新剪辑成56集,将于9月16日提前收官。

在看完碎片化的最后几集结尾后,不少网友又纷纷表示要给编剧“寄刀片”,编剧又成最大“背锅侠”。但其实《天盛长歌》所播出的最后12集电视剧并非完整版,且压缩部分超过半数。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也指出,此次“瘦身收官”大量内容被删责任在于制片方和平台方。

从片方来讲,揣摩观众对内容的真实需求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算是精良剧作也需要先贴合观众的口味,而《天盛长歌》收视率低下的原因除剧作本身外,其选择的时间点也比较不利,赶上几档现象级网剧播出所以没有受到关注。平台方大量剪辑虽属无奈之举,但应该对观众负责,不能造成“烂尾”的情况发生。

编剧「起义」,欲照搬国外“编剧为王”道路​

面对畸形的国内影视市场,不断被压榨的生存空间,编剧维权的诉求和意愿也愈发高涨。国内大小编剧,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欲走捷径照搬国外“编剧为王”道路,一切以编剧为主导。

确实,在影视发达的国家,如比韩国,推行的都是“编剧中心制”,他们的制作过程表现出高度的市场化,边写边拍边播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编剧是整个流程的灵魂,也拥有最大的权力。韩国编剧拥有权威的地位,以至于再大牌的导演和演员都不能擅自修改剧本,并在选择演员、确定剧目名称和营销推广的每个环节都有话语权。

到中国影视市场的改革之路真的可以走捷径照搬“编剧中心制”吗?其实并非如此。

虽然编剧在韩国电视剧产业处于核心地位,但是知名编剧的成长之路同样艰辛,成为编剧的门槛和中国截然不同。绝大多数的韩剧编剧都是科班出身,经历过系统、严苛的编剧培训后才可能成为电视台或者制作公司的助理编剧或实习编剧。可想而知,中国编剧的专业程度与韩国相差有多少。国内畸形的影视市场确实急需改革,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但一味的照搬国外的模式并不可行,还需结合国内实情。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编剧存在只为收各类“刀片”,走捷径的道路真的能成功吗?

作为影视内容的创作灵魂,剧本和编剧本应成为备受重视的一环,但在国内的影视生态里,编剧的境遇却很低下,平常基本没有存在感,但内容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观众“寄刀片”。

作者/碗满  编辑/津平

“很多编剧失去了创作的土壤和能力,IP这个概念出现,我们毁掉了一大批观众和编剧。”

剧本一直是影视剧创作中最核心的部分,过去几年,国内影视业“IP热”大行其道,很多作品都是由热门小说、漫画改编而来,每年都有鳞次栉比的各类IP改编剧产出。而在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人们逐渐忘记编剧才是一部剧的灵魂,编剧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知名编剧宋方金曾多次公开吐槽编剧话语权低下的现象,“编剧的地位很低,演员、导演都可以随便改剧本,甚至场工师傅都能改了。”在《吐槽大会2》里,甚至说过“在中国做影视剧编剧,就是个悲剧。”

中国编剧正在陷入泥潭的恶性循环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

北京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新闻报道——《谁都可以改剧本》,文中一名不知名编剧揭露了自己创作过程中剧本被多方人员更改的详细过程,地位越来越低继而导致编剧水平越来越差。

其次是薪酬低廉,一部剧本写出来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钱,而薪酬越少继而导致质量越无保障

再其次就是知识产权问题,近年来编剧维权案时有发生,编剧署名难、署名身份不清、讨薪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智力创作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导致编剧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1

中国的编剧真的比90%电影国家的编剧都差?

此前,“中国的编剧要比90%电影国家的编剧都差”的观点引发了各种讨论。

不少来自业内人士的批评络绎不绝,认为中国的编剧差,不是比好莱坞差,是比几乎90%的电影国家差。

“随便拿个剧本看看,就能看出来相当多的毛病,都是一个症结:样板戏。以职业代替人物,以对话代替情节,以宣泄代替思考,以社会性代替人性……”  ——编剧罗登

“目前很多编剧思想幼稚天真,缺乏想象力,更不了解生命的本质,只看到人前显贵,看不到人后受罪,这是编剧缺乏人生阅历的表现,写权贵看不到权贵的阴影,写富丽堂皇看不到背后的混沌。”  ——编剧史航

“现在一些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周围放了好多已经播出剧的剧本,然后从中节选收视率最高的桥段。这样的剧本没有逻辑和内在的东西,收视率再高也不能代表一部作品的质量。”  ——制片人侯鸿亮

“创作活动和最终成果;编剧的创作成果被肆意损毁,直接导致了剧本的质量下降;“去编剧化”的蔓延态势,致使编剧乃至整部影片成为最终的牺牲品;编剧创作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一直以来,中国编剧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没有培育、没有照看,甚至没有关爱。”  ——编剧魏枫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好编剧呢?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有业内人士对此的回应是:肯定有,只是还不够多,我国编剧门槛过低,有很多还欠缺才能的编剧,编剧还需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就比如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编剧张鸢盎维权事件。编剧张鸢盎控诉《香蜜沉沉烬如霜》有“阴阳剧本”并且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注水由原本的36集增加到63集,自己与团队成员所写的剧本被制片方指定的编剧随意篡改,给配角大量加戏,导致剧集烂尾。

随后《香蜜沉沉烬如霜》制片人、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直接回怼说:所谓的没有注水的43集黄金剧本根本无法看。

“张鸢盎最初给润玉写的戏更多。”

“张鸢盎的剧本拿给电视台评估,电视台回复主角人设不正常。”

“张鸢盎只强调自己前面写的好,对后面的烂样子只字不提。”

并表示是鉴于电视台与视频平台的意见才做出修改。并发送了原剧本稿件,愿意公开让大众定夺。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不少网友拿到原剧本后的反馈,大多都是吐槽原剧本剧情混乱、人设糟糕,不如现在的播出版本。这也进一步证明国内编剧的能力确实还有欠缺,有待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共有会员500多人,委员会对入会者的要求是在上星频道要有播出作品,包括联合创作,而这500多人中有独立作品的可能不到一半。广电独家在三日前甚至发表了《全国好编剧不超过50人?优质编剧为何这么少》文章,直指编剧经验、能力问题。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编剧地位低于比90%的电影国家”,中国编剧地位低,不是比好莱坞地位低,而是比90%的电影国家地位都低。

9月17日晚上,曾参与过《花千骨》、《醉玲珑》编剧的饶俊,发文称在《月上重火》编剧过程中,遭到了剧组“阴阳剧本”的欺瞒。随后他声明自己及所属公司退出编剧和投资等工作。饶俊称剧本被对方改得面目全非,自己作为编剧、投资方之一,甚至不在筹备群里,对此也毫不知情。

饶俊在声明中透露现剧组一边明修栈道——让他继续修改剧本,一边暗度陈仓——继续创作他们跟原著小说完全不一样版本的剧本,制造“阴阳剧本”,并称自己在多年前就遇到过类似情节并因结果不佳而背负骂名,甚至关闭微博。在声明中还表达“现在整个行业的风气就是如此”。

饶俊凭借《花千骨》一战成名,《寂寞空庭春欲晚》、《重生之名流巨星》、《画江湖之不良人》、《岁月忽已暮》等一系列热门IP项目中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已经算是业内知名编剧,却依然遭遇了这次“阴阳合同”事件。

有业内人士认为,饶俊这样的知名编剧尚且不被尊重,遭遇“阴阳合同”事件,由此可见中国编剧的地位,尤其是不出名的编剧地位有多低。

2

编剧成最大“背锅侠”

专收各类“刀片”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曾为编剧鸣不平。“收集弹幕时,无论经历了多少非编剧因素的变化,‘刀片’都是寄给编剧的,但很多时候编剧是‘背锅侠’。”

在编剧张鸢盎爆出《香蜜沉沉烬如霜》“注水事件”,制片人刘宁回应“剧本根本没法看”后,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了对编剧的口诛笔伐。

作为影视内容的创作灵魂,剧本和编剧本应成为备受重视的一环,但在国内的影视生态里,编剧的境遇却很低下,平常基本没有存在感,但内容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观众“寄刀片”。

芒果TV官方曾发布过《天盛长歌》的追剧日历,指明《天盛长歌》原定的播出计划是要在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播到9月25日。

但9月10日,湖南卫视却宣布70集的《天盛长歌》已重新剪辑成56集,将于9月16日提前收官。

在看完碎片化的最后几集结尾后,不少网友又纷纷表示要给编剧“寄刀片”,编剧又成最大“背锅侠”。但其实《天盛长歌》所播出的最后12集电视剧并非完整版,且压缩部分超过半数。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也指出,此次“瘦身收官”大量内容被删责任在于制片方和平台方。

从片方来讲,揣摩观众对内容的真实需求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算是精良剧作也需要先贴合观众的口味,而《天盛长歌》收视率低下的原因除剧作本身外,其选择的时间点也比较不利,赶上几档现象级网剧播出所以没有受到关注。平台方大量剪辑虽属无奈之举,但应该对观众负责,不能造成“烂尾”的情况发生。

编剧「起义」,欲照搬国外“编剧为王”道路​

面对畸形的国内影视市场,不断被压榨的生存空间,编剧维权的诉求和意愿也愈发高涨。国内大小编剧,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欲走捷径照搬国外“编剧为王”道路,一切以编剧为主导。

确实,在影视发达的国家,如比韩国,推行的都是“编剧中心制”,他们的制作过程表现出高度的市场化,边写边拍边播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编剧是整个流程的灵魂,也拥有最大的权力。韩国编剧拥有权威的地位,以至于再大牌的导演和演员都不能擅自修改剧本,并在选择演员、确定剧目名称和营销推广的每个环节都有话语权。

到中国影视市场的改革之路真的可以走捷径照搬“编剧中心制”吗?其实并非如此。

虽然编剧在韩国电视剧产业处于核心地位,但是知名编剧的成长之路同样艰辛,成为编剧的门槛和中国截然不同。绝大多数的韩剧编剧都是科班出身,经历过系统、严苛的编剧培训后才可能成为电视台或者制作公司的助理编剧或实习编剧。可想而知,中国编剧的专业程度与韩国相差有多少。国内畸形的影视市场确实急需改革,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但一味的照搬国外的模式并不可行,还需结合国内实情。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