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晴柔
前天早上十点,微博炸了,原因,你们也都知道:
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了!
昨天晚上十点,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写的是《我为什么说冯绍峰配不起赵丽颖?》,洋洋洒洒五千多字,论述了两人之间的不合适,并实名反对这段婚姻。
我觉得有些搞笑?你反对有用吗?
虽然很多人为女方感到惋惜,但我却觉得这种惋惜是多余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粉丝并不看好的恋情,最后却白头偕老的案例。
为什么那些不被周围人看好的婚姻,也能白头偕老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优点相似、缺点互补。只不过在一开始呈现的是“缺点互补”的低相似性,才会让人误以为不般配而已。
关于优点相似、缺点互补的婚姻,我要说的还有很多……
1
首先要说的一对夫妻,就是最近凭借“国师”张艺谋书写权谋与家国的《影》而获得金马奖提名的邓超、孙俪夫妇。
如果两人获奖,这将是金马奖至今为止唯一一次的夫妻档。
两人的提名感言,充满了相似性。
邓超说:首先感谢金马奖,感谢主办方。最高兴的是自己的太太这次入围。
孙俪说:比起我,我更希望邓超得奖,因为他为这个戏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记者的采访中,夫妻两人的回答很相似:
他们都认为对方饰演的角色难度更大;对方付出更多;对方更应该拿奖。
两个人的回答相似,说明两个人的理念相似:
在婚姻中,他们都更懂得去欣赏彼此,为彼此付出,将付出和索取始终维持在不失衡的状态。
而如今翻看邓超和孙俪的微博,不仅两个人长得越来越像,甚至就连微博画风也越来越像:从前那个气质比较孤傲清冷的孙俪,竟然变得跟邓超一样逗比了。
回想当初两个人恋情刚公布的时候,则远远没有今天这么甜蜜:因为很多人是邓超与郝蕾的CP粉,所以这段恋情并没有得到多少祝福。
粉丝一厢情愿的认为:邓超与郝蕾才是天生一对。
回头再看,其实非也。
邓超与郝蕾,因为“互补性”而吸引,因为“相似性”而分开:郝蕾要的是炙热的爱情与无条件的信任,邓超要的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稳稳的幸福。
一部《颐和园》,触发了两个人对爱情、婚姻不同的理念,争执之后便各自分开。
邓超与孙俪,则是因为“相似性”而互相吸引,因为“相似性”而长长久久。
邓超与孙俪的童年,有很多的相似性,这让他们对于婚姻都有一定的不信任感:
孙俪幼年父母离异,父亲只给他们两千块钱抚养费,为了缓解母亲的恐惧,孙俪曾亲口对母亲说:我以后不结婚,就和你一起过。
邓超,出生于1979年的一个重组家庭,童年生活亦充满艰辛和不幸,幼年的他对婚姻很不信任,曾经坚定地想要当一个不婚不孩族。
支离破碎、飘零孤独,充斥了孙俪、邓超的整个童年——这直接决定了邓超在爱情和婚姻中,渴求安稳大过于炙热。
邓超和孙俪,是两个事业心都很强的人,他们互相扶持和成就彼此的事业:
相传拍摄《画壁》的时候,孙俪名气远大于邓超,因此《画壁》最先敲定的人是孙俪,但是孙俪向导演推荐了当时还未大火的邓超,最终邓超拿到了男主的名额。
而在拍摄《影》的时候,张艺谋最先确定的角色是邓超,邓超向导演推荐了孙俪,最终孙俪拿到了该片女主角色。
孙俪和邓超互相扶持的合作精神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体现在家庭上,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父母都出去拍戏了,谁来带孩子?
有些男人可能会用“我养你”的名义劝女方辞职做全职太太,但孙俪和邓超则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两人约定,暂时不拍戏的一方负责带孩子。
如果双方都拍戏,才会将孩子交给长辈带:即便如今孙俪、邓超荣获诸多奖项、每年都拍摄诸多影视片,但是对孩子的陪伴和对家庭的经营,一件都没有落下。
这是因为两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观:不是所有的相似性都可以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不好的观念相似,等于夫妻一起活埋。
你不带孩子,我不带孩子,这个观念是相似的,但是这段婚姻毫无疑问是悲剧的。
你性格阴郁,我性格阴郁,这个性格是相似的,但是这两人的恋爱绝对不可能长远。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互补性”的重要性。
2
我要讲的第二段婚姻,就是谢娜与张杰的婚姻。
在他们的婚姻中,与孙俪、邓超的婚姻不同的是,互补性才是他们婚姻生活的粘合剂。
谢娜与张杰,这两个人的恋情,一开始的时候也不被大众看好。毕竟当时的谢娜,已经通过《快乐大本营》,占据了娱乐圈一姐的位置,而张杰甚至还未出道,一点名气都没有。
曾经,很多人唱衰这段婚姻,除了名气不够势均力敌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bug就是——两人的性格,在外人看来严重不和。
谢娜,从她进入观众视线开始,一直都是一个开朗、大大咧咧的主持人,她身上的标签就是:阳光、乐观、积极、快乐、话痨。
她的模仿秀,瞬间能逗乐一整屋的人。
但是张杰相反,他只会唱歌,不会说话,为人木讷,心思深重,在被人扒出的张杰小号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将所有悲喜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人,甚至可以说有些“抑郁”倾向。
在小号里,他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否定和批判,处处流露出消极、懦弱的想法。
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的人能够在一起携手七年,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其实已经发生过太多次:陈小春与应采儿、霍思燕与杜江等人都是这种组合。
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的吸引,基本上都是因为两种原因:优点的相似性、缺点的互补性。
假设我们把正常度设定为优点,高于正常度和低于正常度都设定为缺点,那么话痨和话少者,常常能够互相吸引,而且相处和谐。
张杰话少,谢娜话痨,他们凑到一起,才能:有人说,有人听。不然的话,要不是都在说,都在听,就容易爆发争执。
张杰和谢娜的缺点互补,两人结婚之后,两人的缺点都被“钝化”了:
以前张杰不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自己。如今在节目上,张杰噼里啪啦就可以说一堆。
以前的谢娜性格横冲直撞,到处得罪人,如今变得柔软了,能忍也能宽容。
这就是两人在缺点上的互补,但是在优点上,亦呈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比如事业心:
从张杰未出道的时候,谢娜就以一人之力帮助张杰,最终张杰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歌手,这其中少不了谢娜的付出。
而谢娜刚刚生产完孩子,张杰就支持谢娜复出,亦没有用孩子之名绑架谢娜,而是积极配合她的想法,鼓励她勇敢地站上舞台……
如今的他们,已经和孙俪、邓超一样,成为了在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有一句话形容他们很合适:
分开时各自牛逼,在一起天下无敌。
3
像孙俪与邓超,谢娜与张杰一般,刚刚公布恋情的时候就遭受很多人反对,但是最终仍旧白头偕老的人不在少数……
又比如陈奕迅与徐濠萦,刘嘉玲与梁朝伟,李孝利和李尚顺,汤唯和金泰勇等等,为什么他们的恋情,在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呢?
这都是婚姻初期阶段时候,“互补性”惹的祸。“互补性”,亦可称之为低相似性,相似性低,就容易给人一种不般配的感觉。
人们觉得赵丽颖和冯绍峰不般配,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两人的情史差距太大:冯绍峰的情史是娱乐圈著名的“月经贴”,几乎每一个跟他合作过的女艺人都和他有绯闻:
徐麒雯,杨幂,倪妮,孙心娅,宋茜,林允,郭碧婷,霍思燕,胡杏儿,安以轩,周迅等等……
虽然冯绍峰至今唯一公开承认过的女朋友只有倪妮,但是与赵丽颖相比,冯绍峰毫无疑问还是太丰富了。
正是两者的“低相似性”,让他们的恋情不被外人看好。
但是“低相似性”,有可能是互补性。
冯绍峰与赵丽颖,他们的低相似性未免不是好事:正是因为冯绍峰情史丰富,如今他或许才更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坚定的给赵丽颖一段婚姻。
两个人直接跨过恋爱领证,或许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两人般不般配,外人是无权评说的。
尤记得,张爱玲早年非常看不上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认为两人极度不般配。
甚至暗暗嘲讽胡适,竟没眼光到这种程度。
可多年后在美国拜访胡适,看到江冬秀冲泡好绿茶端给他们,胡适开心地喝茶,而江冬秀默默地离开,以留给他们一个安静的谈话空间的时候,她突然间明白:
这看似不般配的婚姻,其实最合适。
幸好胡适娶的是江冬秀,如是换做旁人,依照胡适的性格,白头偕老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4
婚姻,到底是相似性重要,
还是互补性重要?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人与人的互相靠近和喜欢,是因为相似还是互补?
最高赞的回答是互补,当然也有人支持相似。
但是,这个问题本身是存在bug的,因为人与人的吸引,不能概括为相似性和互补性,而应该具体地分化成:优点的相似性,与缺点的互补性。
你缺乏耐心,遇事急躁,你会喜欢一个同样缺乏耐心,遇事急躁的人吗?
你事业心强,喜欢力争上游,你会喜欢一个做事懒散,毫无上进心的人吗?
如果对方不拥有一张吴彦祖的脸与彭于晏的身材,你很大程度上是不会被这样的人吸引的,这是人性。
为什么人们容易被优点相似、缺点互补的人吸引?从心理学上说,是因为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恋情节,都拥有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研究人类自恋情节的大师弗洛伊德曾说:
人在爱的选择中,不以他人为模型,而以自我为模型,将理想化的自我作为爱的对象。
因此一个缺乏耐心的人,更容易被遇事冷静、很有耐心的人所吸引,从而沉醉于对方的品格之中。
而事业心强,喜欢力争上游的人,更容易被更具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所吸引,这也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强强联合。
这两种情况在婚恋市场是十分常见的。
相似性和互补性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反而是共存的关系。
正如同人是拥有优点和缺点的共同体一般,婚姻也是拥有相似性和互补性的共同体,在不同的阶段,一种特质会占据主流,但不代表另一种特质会消失。
人人常常说的门当户对,就是在强调相似性。
婚姻的苦难之处,正在于:能够和你优点相似,缺点互补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只能够满足一面。
很多外人看来并不般配的婚姻,最后却能白头偕老,并非是两人不般配,而是在婚姻初期呈现给大家的是低相似性。
但是有时候,低相似性会满满的转变互补性,那个时候,他们的婚姻反而越来越坚固;
外人眼中的“般配”,不过是一场对于“高相似性”的意淫。殊不知,每一段常人眼里的不般配,都藏着不可与他人而语的深情。
或许,看似不般配的婚姻,才最合适。
毕竟婚姻追求的不只是相似性,也有互补性。等到婚姻初期的“低相似性”转变成为“高互补性”,这段婚姻或许比其他“看起来更般配”的婚姻,更加长久和美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