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黑
编辑/张 潇
审核/刘乐乐
北京时间12日凌晨,美股周四大幅收跌,延续了昨日暴跌趋势。道指连续两日累计下跌逾1370点。投资者仍在担心美债收益率迅猛上涨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从2018年8月30日最高点的8133.30点跌落到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撰写本文时的7329.06点,跌幅已高达9%以上。
更能显示科技股的标普500指数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1日也跌幅达到5.45%,今天仍在处于继续下跌状态。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美股发生近年来第二次闪崩时,三大股指中科技股领跌,其中龙头企业亚马逊暴跌6.15%,单日市值蒸发超过500亿美金。而11日日早盘,香港恒生指数也暴跌3%,,在港股、美股上市的中概科技股们均未幸免,港股新股延续破发趋势,美团收盘报62港元,跌10.14%;小米报收12.66港元,跌7.99%。而美股方面,中概股科技巨头京东、百度、网易、阿里等龙头股票均报收超过3%的单日跌幅。除阿里巴巴连跌五日,创下纪录最大五日跌幅外,微博更是报收56.5美元,跌幅7.5%。
在这一波股市大跌之中,明显看出科技股处于领跌状态。
根据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对美国互联网科技股FAANG巨头阵营股价进行了分析,发现Facebook从2018年最高点的183.81跌落到153.35,跌幅已超过8%。
亚马逊从年内最高点的2050.50跌落到目前的1719.36,跌幅超过16%。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则从年内最高点1291.44跌落到1090.74,跌幅接近16%。
奈飞(Netflix)股价从年内最高点423.21跌落至目前的321.10,跌幅高达24%。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2000年,微软、思科、Dell三家占了纳斯达克100指数大约50%的市值。三家公司在世纪之交赢得钵满瓢盈但他们一样在2000年至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损失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值。现在「FAANG 5」在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市值中占很大比例同时也占纳斯达克100指数市值近40%(其中Facebook$5.5%,亚马逊10%,苹果12%,谷歌9%,奈飞2%)。
同样,在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股价跌幅惊人。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10月12日14:00整理)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互联网界人士在谈论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话题。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本周与数位著名互联网投资人交流中,大家都提到了目前很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开头。
2018年真的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开场吗?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场景会否重演?
1、美元加息与科技股破发,泡沫破裂声越来越近
回顾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场景,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引爆点,一个是美元加息,另一个是科技股估值泡沫。
上一次的互联网泡沫从1999年开始的,当时美国处于一个相对低息的周期,只有4%左右的利率。流动性开始涌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在GDP增长,以及股市攀升带来的纸上富贵错觉影响下,拉动的消费增长,极大的增加的企业营收,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这些互联网公司身上投放网络广告。网络广告,也就是横幅banner,是当时互联网企业唯一的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新经济概念+营收增长+新商业模式故事带来的预期增长(其实就是网络销售 B2C B2B),形成戴维斯双击错觉+正循环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心潮澎湃,nasdq指数的斜率陡然攀升,互联网大泡沫开始形成。很多企业在 IPO的时候,就享受2数十倍的股价攀升,分析师、投资者、企业家、风投、银行全部都陷入狂热的情绪当中。
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预感到经济过热和足够低的失业率空间,推动美国开始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利率4%逐渐攀升到6%。流动性的减少,带来了企业净利润的削弱,广告投放的减少,外加那些不挣钱的 B2B B2C业务,还有并购业务的繁荣,疯狂蚕食互联网企业的现金流,聪明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这是一场不可持续的繁荣。于是大量的资本开始逃离股市中如日中天的科技股,疯狂抛售自己手中的网络股票,一年多时间内,纳斯达克从最高点的5048.62跌到了最低点1114.11。
纳斯达克指数在今年的8月30日达到新的高点8133.30,之后开始下滑,而美联储正处于加息周期之中,美联储今年已三次上调基准利率,最近一次是在9月底,此举推动了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0月份升至多年高点。而根据市场推测,美国央行今年还将举行两次会议,预计将再加息一次。
在指数下跌之中,已经出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股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估值不认可的迹象。
首先是高破发率。根据万徳数据库统计,截至10月10日,港股市场共完成161只新股IPO,其中有125只股破发,破发率达77.64%。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整理统计了2018年度在美国和香港IPO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整理出了下表。
整理完这个表格,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自己计算的结果震惊了。
表格中如雷贯耳、在各自市场如日中天的上市企业,大多数都跌破了发行价。趣头条、阅文集团、拍拍贷跌幅超过60%,映客、虎牙、乐信、和信贷跌幅超过50%,而爱奇艺、B站、51信用卡、优信集团股价也近乎腰斩。
二级市场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中的佼佼者估值不接受程度可见一般。而表格中的企业都是各自在网络文学、直播、内容社区、社交电商、网络视频、移动医疗、移动信贷、移动招聘、信息分发等领域激烈商战的胜出者。而每一个细分领域出现一家企业IPO,其背后可能是数百家乃至数千家的创业公司的关闭。
2018年的资本市场,一边是各领域激战的胜出者在投资人勒令下抢着时间上市,宁可估值不断调低也在所不惜,而另一边则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这些胜出者的信心不足。
雷军领导的小米无疑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2016年雷军公开表示3年之内不考虑上市,但在2017年度却加快了上市进程,当时据说市值期望在千亿美元以上,但在不断降低估值预期后,2018年年中估值据传下调为550-700亿美元,最终估值则为543亿美元。
今天麻辣娱投(id:malautou001)记者查询时,小米总市值已降落到2912.51亿港元,合372.51亿美元。
美团IPO估值约3790亿港元,9月20日开盘至今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市值已经减去了515亿港元。
拼多多、趣头条则依靠拼团和奖励裂变快速发展起来的社交电商平台、内容分发平台,也都在短时间内股价大跌。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必将有更多的资本从股市出逃,而科技股(包括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重灾区。从目前情况看,无论在美国还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已经遭受着资本市场重新认识估值的情况,而无一例外地上演着资本离场的艰难局面。
腾讯昨日股价一度跌破270港元,昨天在朋友圈里和微博头条上穿的非常火的一张关于腾讯的图片是腾讯技术人员认为程序存在BUG的微信对话图。
2、风险堆集,会否重演2000年惨烈景象?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中,据说有多达数千家互联网企业倒闭。在今天来看,这一景象仿佛正在重演。
大量追逐新经济新热点的企业倒闭核心因素主要看三点:第一看市场是否保持高增长,第二看市场份额的结构是否已经高度集中,第三是看VC/PE的资金供给是否跟得上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
从这三点来说,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消失,拼多多赖以成功的下沉到三四线的模式能够挖掘的用户也逐渐到顶,趣头条的用户裂变模式也被资本市场不看好,小红书的内容模式也呈现疲态,拼团、裂变及内容都越来越难以吸引到新流量。
第二是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有的领域已经走到了少数几家企业集体垄断的程度。游戏直播虎牙、斗鱼双雄对决,娱乐直播映客、花椒两者对抗,网络文学中阅文集团、纵横文学两强相争,游戏市场腾讯和网易霸占天下,社交媒体领域新浪微博一家独大,资讯分发平台中今日头条没有对手......
第三是资本供给给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也大不如前。前几年有大量的资金湮灭在共享经济、O2O、VR/AR等领域,而2018年度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募资难传递到创业企业的融资难。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总共募集资金总额为3800.22亿元,同比下滑55.8%;完成募资的基金规模同比下降79.37%,仅有1318只。
2008-2018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总额及数量(单位:亿元,只)
从投资数量来看,2018年上半年,投资案例数排在前三的行业是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案例数均超过500起,分别达到1127起、1004起、554起;广播电视及数字电视行业最少,上半年只发生了4起股权投资案例。
其实,创投基金早已经传出了泡沫面临破裂的声音。
早在2016年11月,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就发布一个危言耸听的内部信:泡沫随时可能破裂,务必确保自己账上有足够9-12个月的现金储备。
从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投资界里面传出来的声音都认为存在泡沫,但是泡沫到底有多大,是否会破裂,则各自观点不同。
但在上市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大跌和一级市场中对成长期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资越来越谨慎,以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情况来看,泡沫可能超出原本的预期,泡沫破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泡沫破裂有多么可怕?
2000年泡沫破裂时,网易2000年7月上市,股价从15.5美元开始下跌,一直跌到了0.48美元,跌了97%。市值从4.7亿美金,跌到了2000万美金。
而互联网创业企业则成群的倒闭。
在国庆节期间,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有过一次与著名投资人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姜皓天的沟通,他曾经历过大量互联网企业倒闭的惨烈景象。
如果一旦泡沫破裂,哪些创业企业最容易受影响呢?
综合几位投资人的观点,大致有几个类型:第一是产品或服务不够硬,没有切实的刚需;第二是还没有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或预期,无法依靠自身现金流生存;第三是壁垒太低,护城河尚未形成;第四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无法达到合适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第五是所处细分领域已有优胜者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不管泡沫是否真的会破裂,创业企业都需要做足准备。
作为站在泛文娱产业一线的麻辣娱投来说,真心希望泡沫破裂的时刻来的越晚越好。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