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特利尔见到Raven之前,我已经离开祖国一周的时间,旅途困顿赶上身体不适,终于在这个上午她带我去唐人街早茶之后,一切开始好转,有了和Raven聊聊蒙城的力气。
和我这名游客不同,蒙特利尔是Raven已经工作生活了两年多的地方。
她工作的地方附近,有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早年与搭档一同完成的作品——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 Marie),也是Raven说起蒙特利尔“设计之都”身份的首个论据。
这幢论据的188米完工于1962年,至今仍是蒙特利尔建筑高度的最高值,其十字形的外观被认为应和了城市历史中天主教的重要角色,同时带给新秀城市更加庄重的气质。
位于楼体顶层的360度观景台是游客们的绝佳去处,在那里绕场一周,是概览城市风貌的捷径,尤其在可以看到雅克·卡迪亚大桥的一侧,多半忍不住想要拍照——然而,蒙特利尔的多个侧面都透着低调内敛,无论是大部分建筑设计还是用色,以及之后提到的其他,总之,预警就是,选择蒙特利尔,你在假期朋友圈摄影大赛中,是不会赢的。
概览之外,如果再运用一些想象力,十字形大厦所见证的荣光时代是了解蒙特利尔的重要切口。
2017年,加拿大庆祝建国150周年,蒙特利尔庆祝建市375周年——比绝大部分北美城市更悠久的历史让蒙特利尔引以为傲。
然而,他跻身世界都市舞台,红毯是从1867年加拿大建国开始走的,新兴国家的建立,让他有机会从外来统治者的登陆据点,变为一国的重要海港、铁路中枢、银行中心和工业重镇。
一路挥手摆pose,走到20世纪50年代,蒙特利尔已经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数量,更多人开始操心他前方的红毯能不能多走出几个头条。
随后,包括玛丽城广场在内的系列项目铺开大干,今天蒙特利尔的模样,还是那段时间捏成的胚子。
1967年主办世博会,蒙特利尔终于登上舞台,站在镁光灯下。当时的各大展馆,目前保留的原址中,Habitat 67已是模范社区,作为“别人家的房子”一直为人称道,整体的怪异模样遮不住实用的魅力,被安利的时候牢牢记住了“每一家都有屋顶花园,每一家都看不到邻居的窗户”。
“世界第二大法语城市”是蒙特利尔的另一个标签,Raven在法国的学习结束之后,带着法语傍身,来到魁北克省工作,蒙特利尔是她常驻的第二个城市。
虽然已经是通行语言,讲法语却仍然具有某种接头暗号的作用,一开口,对方的友善可能会更加浓郁。
我们从唐人街走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对夫妻站在路口研究地图,Raven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清晰讲解之后,笑意盈盈地走向等在前方的我:“我刚来蒙特利尔的时候,也捧着地图找不到路,总会遇到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的路人。”
除了“接头暗号”,法语还是这座城市所处的魁北克范围内沿袭世代的执拗。
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要从另一位华人的指引开始——已经在蒙特利尔扎根25年的王老师。他曾任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如今在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工作,兼职导游,与Raven不同,中文之外,他的工作语言是英语。
我们一起走在街头,他停下来指着路边的汽车牌照:“所有魁北克的车牌最下方,都有一行小字‘Je me souviens’,译成中文是‘我记得’,加上看不到的后面两句是‘我记得/生于百合/长于玫瑰’,百合和玫瑰分别是法国和英国王国的花卉标志。”
被这小字触动到,运用多个浏览器交叉搜索,发现关于它的源头和故事众说纷纭,编作一本小册子不成问题,每种源头每个故事里,都写满了对历史的追寻与铭记,对“记得”的偏执。
新航路开辟阶段,1535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迪亚航行至圣劳伦斯湾并溯河而上抵达如今的蒙特利尔,命名皇家山,算是占了山头。随着路易十四在位期间,集权统治进入鼎盛时期,1642年5月,法国开始在这片区域建立殖民地,直到下个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之后,易主英国,大量英语人口涌入,开启了新法兰西的双语共生,也埋下了蒙特利尔这张大荧幕上双语纠葛的戏剧伏笔。
伏笔爆发的冲突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革命,这一段社会的迅速变革之后,天主教会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大幅下降,法语的“显学”地位日益牢固。
“如果有两个人去应聘蒙特利尔的企业,一个法语好技术一般,一个技术好法语一般,多半是那个法语好的会被录用,而蒙特利尔的法国企业可能不会这样。”王老师的玩笑故事里,社会对法语的重视和保护却切切实实。在蒙特利尔,店铺的门脸标识如果有英语,一定不能大过法语;如果只有英语?这是违法行为,会遭到市民举报、警察处罚。所以,蒙特利尔街头的肯德基老爷爷旁边的三个字母,不是KFC,而是PFK,这种生活的真实段子,出了蒙特利尔,你是编不出来的。
我们待在蒙特利尔期间,正赶上魁北克省选结果揭晓,王老师表达了他的一丢担心——新当选的魁北克未来联盟党党魁曾经在竞选时表示,执政后将推出更多致力于推广法语的举措,其中包括对常住居民的法语水平要求。
“虽然不大可能,但如果真的要求全民通过法语考试,我会选择离开。”似乎已经将蒙特利尔当做第二故乡,介绍城市时会说“我们蒙特利尔”的王老师这么讲。
比25年更久的,是故乡。
蒙特利尔是Faye的故乡,也是她家族事业开始的地方和如今的总部。
Faye的父亲是M0851的创始人,品牌专营皮包、配件、夹克、外套的设计和制造,在国内尚属小众,却已有些声名。背厌、背怕了大logo,可以了解一下。
走进工作室,里面摆放着的包包、外套们,就像前面提到的建筑一样,说它没有设计感是不公平的,但离靠着设计感抓紧眼球或者钱包呢,还有些距离,正想放弃,get到设计里的实用心思,又把你往买单的柜台推了推。
以某些款的皮包为例,最大的实用,而别的品牌又很少做到的,就是建立在优质皮质基础上的,轻。这一点,产品拿在手里是真的惊喜。北京的朋友,嘉里中心有一家店。
好感在亲身接触了设计、制作的环境和员工们,再增加一些。Faye很骄傲地强调不仅产品,连工作的空间和家具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耐看又好用。
大概是我们的好感她感受到了,判断出是时候祭出鸡汤,于是,她对品牌精神和城市精神契合之处的推崇接着出场——unique,他们都强调独特。
在她煲鸡汤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应该联系到自身独特性来鼓舞自己,而是想到蒙特利尔对外宣称美食之都的独特。
这一趟体验了蒙特利尔的“三大样”,熏肉、贝果和Poutine,典型的高纬度地区美食价值观。的确,这才是对他们而言,最实用的美味。
在蒙特利尔遇到的其他餐厅,也在强调独特,除了唐人街Dynastie名豪餐厅的龙虾和左宗棠鸡,中国胃最愉悦的是在W酒店的餐厅Nom Nom,饭后竟然还准备了月饼,感动了桌上前不久没在家过中秋的妹子。
看多了创意,以为创意理应张扬;过久了都市生活,以为都市理应健忘,这一趟蒙特利尔,感受到他的创意和独特需要遇上了解,以及他为了“记得”,想出太多办法,说固执也不为过——没有幸福过的人大概不会爱上蒙特利尔,光是咂摸出味道的过程,就需要更多的小宇宙能量。
图片来源:喻添旧拍摄、作者拍摄、王建刚拍摄、部分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