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中哈油气30年:不结盟的同盟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中哈油气30年:不结盟的同盟者

坐拥丰富油气资源却缺乏开发能力的哈萨克斯坦,与油气需求庞大、不断开拓渠道的中国,正成为油气领域里不结盟的同盟。

中哈国境交界城市——霍尔果斯的中哈文化交流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邓雅蔓

编辑|杨悦

翻译官曼苏尔(Mansur Muldakulov)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踏上中国是在1989年8月4日。

当年的5月15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首次访华。三个月后,曼苏尔和另外359名被选中的苏联大学生汇集于莫斯科,准备一同奔赴中国首都北京,并前往中国各地的外国语学院学习中文。

在火车上度过七天七夜后,360位苏联学子抵达了北京。

走出北京火车站,曼苏尔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自行车流,热闹地穿梭着,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 “我的耳边充斥着’叮铃——叮铃——’的声音,直到今天依然难以忘怀。那时的北京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和如今的汽车王国有得一拼。” 

而今高楼林立的北京,路上已经被各种高档汽车取代,中国在短短二十多成为全球石油消费量最大国家,这是当时的曼苏尔无法想象的变化。

1989年在中国留学期间的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1989年的中国,中国的原油产量正迎来新的增长。继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之后,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塔里木油田成为会战中心。此时中国的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并不断上行。

此前一年,中国政府对石油工业进行了改革,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1982、1983年成立的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领导。“三桶油”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和石化各自经营的格局。

此时,国内的汽车工业尚处于起步,且基本以中外合资经营模式为主。

此时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充当着苏联“原料库”的角色,哈国所有的油气资源都要运至莫斯科后,再进行统一分配。

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后,曼苏尔在回国前向就读于英语系的初恋女友求婚,但遭到了拒绝。

“跟我一起回苏联生活吧。”

 “我想去西方国家留学。”

1990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社会动荡不安。23岁的曼苏尔意识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分为15个独联体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和摩尔多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排行第九,人口仅1800万,油气储量全球排名十八。

尽管坐拥丰富油气资源,因为开发和建设能力却不足,炼化、运输条件缺乏,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大量出口原油赚外汇,一边还要用外汇从国外采购油气产品。

而邻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炼化技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大部分先进人才。

为了发展本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在1991-1995年间大量引入海外投资者。包括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雪佛龙等,几乎所有欧美国际石油公司都借此机会涌入了哈萨克斯坦。

“欧美国际石油公司对哈国的油气项目是势在必得,也抢先获得了很多优质的石油资源。国内石油公司当时没有太多积累,缺乏竞争优势。”一位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从事海外油气项目建设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除丰富的油气资源外,哈萨克斯坦位于贯通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且拥有里海和咸海两大内陆海,无论是发展陆上贸易还是海上贸易,其地理位置都十分关键。

2018年9月,哈萨克斯坦高速路两旁难得一见的村庄群,这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摄影:邓雅蔓 

这一年,曼苏尔应聘成为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的一名翻译人员。在这里,他成为了中哈建交和贸易重建的见证者。

1992年1月3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会见哈萨克斯坦大使,左后为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哈萨克斯坦前总理铁列辛克,左后为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时两国的领导交流情况,大家都不容易,要想办法一起渡过难关。”曼苏尔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哈萨克斯坦在当年背负着很多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沉重包袱,一度糟糕到不能保证百姓温饱,油气工业等支柱产业缺乏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

1993年,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蓬勃增长,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3亿吨原油消费中,近六成来自进口。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油气企业开始谋求开拓海外油气业务。

中石油成为继欧美油气巨头后,第一个进入哈萨克斯坦的中国油企。

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哈萨克斯坦濒临破产的阿克纠宾石油公司,这成为中石油乃至国内第一批海外油气项目。阿克纠宾当时的原油年产量200多万吨,并且在不断衰减。

以此收购为基础,中石油将阿克纠宾石油公司发展成为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于一体的第五大石油生产企业,年原油产量超过3000万吨,累计炼油5474万吨。

继阿克纠宾石油项目后,中石油又陆续签约了北布扎奇油田项目、PK石油公司项目、曼格什套项目等六个项目。

截至2017年6月底,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累计生产的原油达到2.9亿吨,分别相当于大庆油田八年和长庆油田40年来的累计原油产量。

中石油阿克纠宾石油公司石油储罐 摄影:邓雅蔓

目前,中石油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第三大原油生产企业,原油权益产量占到近1/4。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构建,才算真正打开了与中国油气贸易的局面。

除了中国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外,国际油价的增长亦成为助推。2003年初,连续二十年徘徊在每桶30美元之下的国际油价开始跳跃式增长,一直涨至2008年的每桶147美元。

在此期间,大量投资开始涌入油气行业。2006年,中国第一条原油进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开始进入商业运行,截至2017年8月,该管道已经累计向中国输油超过1亿吨。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陆上原油进口通道之一,设计输油量为2000万吨,仅次于30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其他两条原油管道为1000万吨的中缅原油管道和15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

相比于原油运输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近年在油气供应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能源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0公里,其中A线和B线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C线与国内的西气东输三线相连,涉及华北华东地区5亿多人口。

在哈萨克斯坦塔拉兹洲的不起眼黄土地下,埋藏着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 摄影:邓雅蔓

“中亚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突破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在中国能源供应的地位。”上述国有石油公司人士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最初只是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基础上的延伸,但后来考虑到气源的多样化以及与俄罗斯在油气价格合同谈判中的种种波折,最终决定把中亚天然气管道范围扩大,定为A、B、C和D四条线。

10月21日,据新疆边境城市霍尔果斯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357.6亿立方米。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A、B和C线的设计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的供气比例达到其中的86.5%。

按照规划,中亚管道最后一部分工程——D线将于2021-2025年之间建成,届时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具备每年向国内输送8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力,这将占到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近1/4。

在中亚天然气运输管道中,哈萨克斯坦的供气比例正在提升。10月11日,哈萨克斯坦国家天然气运输公司(KazTransGaz)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新的对华供气合同,规定自2019年起,哈萨克斯坦对华的天然气出口量将增至每年1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为五年。去年哈萨克斯坦对华的供气量为50亿立方米。

此外,中哈油气贸易带来的“商机”也衍生至更多领域。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工程承包累计合同额276.3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约221.1亿美元。其中由中方企业承建的石化、电力、矿山开采和水泥厂等陆续竣工交付,化工、公路、汽车组装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曼苏尔是最早前往中国创办企业的一批哈萨克斯坦人之一。2003年,受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辞去使馆翻译工作的曼苏尔在乌鲁木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为需要翻译中文和哈萨克斯坦语的公司进行服务。

10月4日,由中石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共同发起的全球首个LNG汽车拉力活动,在圣彼得堡完成收车仪式。中哈俄三国将以此为契机,打通天然气设备及天然气汽车使用的政策壁垒,酝酿在LNG为发动机燃料车和加气站终端等天然气领域进行合作。在这次活动中,曼苏尔为哈萨克斯坦车队进行翻译服务。

曼苏尔与LNG拉力活动的哈萨克斯坦车队合影,左一为曼苏尔 摄影:邓雅蔓

“在陆上长途贸易中,物流成本往往占到总成本的1/3至1/2,其中关键的一部分便是燃料成本。”一位国有石油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广阔的土地、低廉的地价是哈萨克斯坦的优势,但没有物流燃料就缺乏需求,就好比高速路上如果没有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就没有必要存在一样。

与中国在2005年发展天然气产业的情况相似,哈萨克斯坦目前仅在科斯塔内州规划有一家LNG生产工厂,尚无LNG加注站和以LNG为燃料的货车。

除管道运输外,公路运输是中哈之间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今年上半年,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的货物达1700万吨,其中进口商品以天然气、甘草、葵花籽和动物毛皮等传统大宗货物为主。

“物流与需求的关系好比鸡与蛋的关系,哈萨克斯坦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其物流会逐渐发展,路上的天然气燃料车就会越来越多,加气站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反之亦然。”上述人士表示。

今年前6个月,中哈双边的贸易额为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中方对哈方出口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中方自哈方进口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7.9%。

不过,过于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正在哈萨克斯坦的长远发展带来“烦恼”。2017年,按照欧亚经济联盟海关编码统计,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为能源及矿产品占比达到68.6%,其中石油占出口总额的55%,与2016年相比份额基本持平。

2018年9月,哈萨克斯坦路边正在新建的石油储罐 摄影:邓雅蔓

与其他过度依赖油气产业的国家一样,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受到国际油价很大的影响。2014年,由于需求萎缩及国际油价走低,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去年的6%降至4.3%。工业生产持续萧条。

这同样会影响到了中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项目的风险抵御。去年2月,哈萨克斯坦能源部新闻办表示,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石油价格,运营商NCOC公司不再对卡沙甘项目投资回收期做确切评估。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最大油田——卡沙甘油田项目总投资超过550亿美元,2016年4月,中石油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MG)所持卡沙甘8.33%的油田权益。2017年1月,卡沙甘油田完成首批100万吨石油的开采。

此外,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主要集中在采矿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投资主要涉及物流运输、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南部和中北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气化率还较低,天然气消费市场仍然有待建设和开发。

哈萨克斯坦农村地区推行“油改气”,红黄色管道为天然气管道。 摄影:邓雅蔓

意识到油气基础设施的尚完善需要时间,哈萨克斯坦现任同时也是建国以来唯一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2018年实现石油制品和天然气供应自给自足”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与中国相比,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石油和CNG(压缩天然气)价格都比较低廉,加之地广人稀环保压力小,从而在产业优化升级和拓展能源种类上,也比较缺乏动力。”曼苏尔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哈萨克斯坦的汽油有时会低到折合人民币3-4元,跟当地超市里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差不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中哈油气30年:不结盟的同盟者

坐拥丰富油气资源却缺乏开发能力的哈萨克斯坦,与油气需求庞大、不断开拓渠道的中国,正成为油气领域里不结盟的同盟。

中哈国境交界城市——霍尔果斯的中哈文化交流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邓雅蔓

编辑|杨悦

翻译官曼苏尔(Mansur Muldakulov)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踏上中国是在1989年8月4日。

当年的5月15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首次访华。三个月后,曼苏尔和另外359名被选中的苏联大学生汇集于莫斯科,准备一同奔赴中国首都北京,并前往中国各地的外国语学院学习中文。

在火车上度过七天七夜后,360位苏联学子抵达了北京。

走出北京火车站,曼苏尔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自行车流,热闹地穿梭着,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 “我的耳边充斥着’叮铃——叮铃——’的声音,直到今天依然难以忘怀。那时的北京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和如今的汽车王国有得一拼。” 

而今高楼林立的北京,路上已经被各种高档汽车取代,中国在短短二十多成为全球石油消费量最大国家,这是当时的曼苏尔无法想象的变化。

1989年在中国留学期间的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1989年的中国,中国的原油产量正迎来新的增长。继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之后,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塔里木油田成为会战中心。此时中国的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并不断上行。

此前一年,中国政府对石油工业进行了改革,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1982、1983年成立的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领导。“三桶油”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和石化各自经营的格局。

此时,国内的汽车工业尚处于起步,且基本以中外合资经营模式为主。

此时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充当着苏联“原料库”的角色,哈国所有的油气资源都要运至莫斯科后,再进行统一分配。

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后,曼苏尔在回国前向就读于英语系的初恋女友求婚,但遭到了拒绝。

“跟我一起回苏联生活吧。”

 “我想去西方国家留学。”

1990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社会动荡不安。23岁的曼苏尔意识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分为15个独联体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和摩尔多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排行第九,人口仅1800万,油气储量全球排名十八。

尽管坐拥丰富油气资源,因为开发和建设能力却不足,炼化、运输条件缺乏,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大量出口原油赚外汇,一边还要用外汇从国外采购油气产品。

而邻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炼化技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大部分先进人才。

为了发展本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在1991-1995年间大量引入海外投资者。包括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雪佛龙等,几乎所有欧美国际石油公司都借此机会涌入了哈萨克斯坦。

“欧美国际石油公司对哈国的油气项目是势在必得,也抢先获得了很多优质的石油资源。国内石油公司当时没有太多积累,缺乏竞争优势。”一位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从事海外油气项目建设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除丰富的油气资源外,哈萨克斯坦位于贯通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且拥有里海和咸海两大内陆海,无论是发展陆上贸易还是海上贸易,其地理位置都十分关键。

2018年9月,哈萨克斯坦高速路两旁难得一见的村庄群,这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摄影:邓雅蔓 

这一年,曼苏尔应聘成为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的一名翻译人员。在这里,他成为了中哈建交和贸易重建的见证者。

1992年1月3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会见哈萨克斯坦大使,左后为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哈萨克斯坦前总理铁列辛克,左后为曼苏尔。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时两国的领导交流情况,大家都不容易,要想办法一起渡过难关。”曼苏尔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哈萨克斯坦在当年背负着很多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沉重包袱,一度糟糕到不能保证百姓温饱,油气工业等支柱产业缺乏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

1993年,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蓬勃增长,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3亿吨原油消费中,近六成来自进口。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油气企业开始谋求开拓海外油气业务。

中石油成为继欧美油气巨头后,第一个进入哈萨克斯坦的中国油企。

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哈萨克斯坦濒临破产的阿克纠宾石油公司,这成为中石油乃至国内第一批海外油气项目。阿克纠宾当时的原油年产量200多万吨,并且在不断衰减。

以此收购为基础,中石油将阿克纠宾石油公司发展成为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于一体的第五大石油生产企业,年原油产量超过3000万吨,累计炼油5474万吨。

继阿克纠宾石油项目后,中石油又陆续签约了北布扎奇油田项目、PK石油公司项目、曼格什套项目等六个项目。

截至2017年6月底,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累计生产的原油达到2.9亿吨,分别相当于大庆油田八年和长庆油田40年来的累计原油产量。

中石油阿克纠宾石油公司石油储罐 摄影:邓雅蔓

目前,中石油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第三大原油生产企业,原油权益产量占到近1/4。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构建,才算真正打开了与中国油气贸易的局面。

除了中国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外,国际油价的增长亦成为助推。2003年初,连续二十年徘徊在每桶30美元之下的国际油价开始跳跃式增长,一直涨至2008年的每桶147美元。

在此期间,大量投资开始涌入油气行业。2006年,中国第一条原油进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开始进入商业运行,截至2017年8月,该管道已经累计向中国输油超过1亿吨。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陆上原油进口通道之一,设计输油量为2000万吨,仅次于30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其他两条原油管道为1000万吨的中缅原油管道和15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

相比于原油运输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近年在油气供应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能源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0公里,其中A线和B线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C线与国内的西气东输三线相连,涉及华北华东地区5亿多人口。

在哈萨克斯坦塔拉兹洲的不起眼黄土地下,埋藏着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 摄影:邓雅蔓

“中亚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突破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在中国能源供应的地位。”上述国有石油公司人士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最初只是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基础上的延伸,但后来考虑到气源的多样化以及与俄罗斯在油气价格合同谈判中的种种波折,最终决定把中亚天然气管道范围扩大,定为A、B、C和D四条线。

10月21日,据新疆边境城市霍尔果斯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357.6亿立方米。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A、B和C线的设计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的供气比例达到其中的86.5%。

按照规划,中亚管道最后一部分工程——D线将于2021-2025年之间建成,届时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具备每年向国内输送8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力,这将占到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近1/4。

在中亚天然气运输管道中,哈萨克斯坦的供气比例正在提升。10月11日,哈萨克斯坦国家天然气运输公司(KazTransGaz)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新的对华供气合同,规定自2019年起,哈萨克斯坦对华的天然气出口量将增至每年1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为五年。去年哈萨克斯坦对华的供气量为50亿立方米。

此外,中哈油气贸易带来的“商机”也衍生至更多领域。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工程承包累计合同额276.3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约221.1亿美元。其中由中方企业承建的石化、电力、矿山开采和水泥厂等陆续竣工交付,化工、公路、汽车组装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曼苏尔是最早前往中国创办企业的一批哈萨克斯坦人之一。2003年,受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辞去使馆翻译工作的曼苏尔在乌鲁木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为需要翻译中文和哈萨克斯坦语的公司进行服务。

10月4日,由中石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共同发起的全球首个LNG汽车拉力活动,在圣彼得堡完成收车仪式。中哈俄三国将以此为契机,打通天然气设备及天然气汽车使用的政策壁垒,酝酿在LNG为发动机燃料车和加气站终端等天然气领域进行合作。在这次活动中,曼苏尔为哈萨克斯坦车队进行翻译服务。

曼苏尔与LNG拉力活动的哈萨克斯坦车队合影,左一为曼苏尔 摄影:邓雅蔓

“在陆上长途贸易中,物流成本往往占到总成本的1/3至1/2,其中关键的一部分便是燃料成本。”一位国有石油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广阔的土地、低廉的地价是哈萨克斯坦的优势,但没有物流燃料就缺乏需求,就好比高速路上如果没有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就没有必要存在一样。

与中国在2005年发展天然气产业的情况相似,哈萨克斯坦目前仅在科斯塔内州规划有一家LNG生产工厂,尚无LNG加注站和以LNG为燃料的货车。

除管道运输外,公路运输是中哈之间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今年上半年,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的货物达1700万吨,其中进口商品以天然气、甘草、葵花籽和动物毛皮等传统大宗货物为主。

“物流与需求的关系好比鸡与蛋的关系,哈萨克斯坦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其物流会逐渐发展,路上的天然气燃料车就会越来越多,加气站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反之亦然。”上述人士表示。

今年前6个月,中哈双边的贸易额为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中方对哈方出口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中方自哈方进口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7.9%。

不过,过于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正在哈萨克斯坦的长远发展带来“烦恼”。2017年,按照欧亚经济联盟海关编码统计,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为能源及矿产品占比达到68.6%,其中石油占出口总额的55%,与2016年相比份额基本持平。

2018年9月,哈萨克斯坦路边正在新建的石油储罐 摄影:邓雅蔓

与其他过度依赖油气产业的国家一样,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受到国际油价很大的影响。2014年,由于需求萎缩及国际油价走低,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去年的6%降至4.3%。工业生产持续萧条。

这同样会影响到了中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项目的风险抵御。去年2月,哈萨克斯坦能源部新闻办表示,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石油价格,运营商NCOC公司不再对卡沙甘项目投资回收期做确切评估。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最大油田——卡沙甘油田项目总投资超过550亿美元,2016年4月,中石油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MG)所持卡沙甘8.33%的油田权益。2017年1月,卡沙甘油田完成首批100万吨石油的开采。

此外,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主要集中在采矿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投资主要涉及物流运输、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南部和中北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气化率还较低,天然气消费市场仍然有待建设和开发。

哈萨克斯坦农村地区推行“油改气”,红黄色管道为天然气管道。 摄影:邓雅蔓

意识到油气基础设施的尚完善需要时间,哈萨克斯坦现任同时也是建国以来唯一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2018年实现石油制品和天然气供应自给自足”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与中国相比,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石油和CNG(压缩天然气)价格都比较低廉,加之地广人稀环保压力小,从而在产业优化升级和拓展能源种类上,也比较缺乏动力。”曼苏尔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哈萨克斯坦的汽油有时会低到折合人民币3-4元,跟当地超市里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差不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