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贝
编辑:莫文
图片制作:孔龙
近日,支付宝又推出了一个现象级产品——相互保,蹿红速度堪比当年具备划时代意义的余额宝!
不到9天用户突破1000万,日均百万级增量,甚至打破了当年余额宝一个月用户破千万的记录,相互保何以短时间内产生如此大的魔力?
所谓“相互保”是蚂蚁金服联合信美相互推出的健康保障服务: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可以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后参与分摊。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参与保障金分摊,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人的关怀,一次性领取到10万或者30万的保障金。
简单来说,“相互保”其实属于一种相互保险,目前国内只有三家相互保险社,信美相互是其中一家。
对于国内多数人来说,相互保险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国际上已经有着成熟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并不只是用来保障大病重病。例如在日本,相互保险占到了其保险行业80%的份额。
“相互保”从10月16日一经推出,因为低门槛、透明度高、操作便捷就吸引了千万用户,当然质疑也颇多,比如保费多少、10%的管理费高不高、出现了逆选择怎么办?一视财经总结了最受关注的五条:
01
是否存在“资金池”问题?
事实上,在“相互保”之前,也有不少网络互助计划采用了互助均摊的模式,但大多为预付费,因而“资金池”问题备受关注。
据一视财经了解,“相互保”直接采取了0元加入,事后分摊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用户和监管部门对资金安全的担心和疑虑。
02
关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是否会让健康群体为风险群体买单?
据悉,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不是相互保独有的,是保险行业几百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的说法是,相互保除了沿用条款责任约定、健康告知、90天等待期等通常风控方式,还增加了以下措施,包括支付宝实名认证保证加入成员真实;芝麻分650分作为加入门槛控制信用风险;以较低保额设置降低道德风险;联合公估机构进行反欺诈调查等。
“在参保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健康告知,以免将来理赔时受到影响,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客服联系咨询。”
03
10%管理费高不高?
一视财经注意到,每次分摊,除了保障金外,还有10%的管理费,费用是否过高?
据悉,相互保除了有专业理赔团队外,也会聘请第三方公估公司参与理赔,赔案越多,相关涉及的成本也越大。管理费10%的比例是综合了保险行业及公益组织的经验,主要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证及日常运维开销。
杨帆表示,相互保在系统建设、运营服务、风险管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前期需要不小的投入,我们按赔付金额收取10%的管理费,在一段时间内尚不能覆盖成本,未来随着运营效率的不断提高,相互保逐步进入稳定运营期,期待能够略有盈余,并会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多种方式,回馈参保成员。
相关产品负责人方勇说:“我们初心是通过普惠产品助力解决更多人的基础保障问题,同时提倡信任与互助,如果为了多赚管理费而滥赔,用户也会因为分摊费用过高、失去信任而流失,有违初衷,反而影响了相互保的可持续运行”,信美相互精算师曾卓表示:“理赔审核会严格执行,也接受大家监督,任何不该赔的,一分也不会赔。该赔的,一分钱也不能少”。
04
是否赔的越多赚的越多?
那会不会存在赔案越多,保险公司赚取的费用越多的情况?
对此,杨帆表示,信美相互将严格按照保险条款进行理赔,对每份理赔申请资料进行认真调查与核实,并在充分考虑到成员隐私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分摊案件进行公示,接受成员监督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保障案件公开透明,理赔处理客观公正。
他还称,如果为了“多赚管理费而多赔”,参保成员会因为分摊额度过高而流失,也会失去对相互保的信任,这将影响相互保的可持续运行,信美相互从未想过、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自杀式”的行为。
支付宝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也表示,“相互保”的理想情况是他们觉得是划算的,他们觉得是在心理预期内的,同时他们通过每一个出险,每一次去分摊,去互助,他觉得真正能帮到别人,我是希望把这款产品做成公益类的产品,其实保险是最温暖的东西,而现在变得有时候不温暖了,大家一谈到保险就没劲,这个也是我们推出这个产品的初衷,我们希望它做得阳光透明。
为了保障公开透明,“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外,还引入了两大措施:一是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确保只赔给应该赔的人;二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所有的赔案相关证据、资金使用流向通过区块链上的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电子证书中心、法院等全节点见证,除不可篡改外,也具有法律效力。
05
相互保能取代传统重疾险?
答案是并不能。
首先,按照目前产品的设计,出生30天至39周岁的保额为30万,40岁以上保额只有10万,60岁以上则无法继续获得保障,保障不足。
此外,相互保只保重疾,缺少轻症、全残、疾病终末期等责任。在身故方面,此款产品不保非重症身故,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重疾都是有寿险身故责任的,即确诊大病可以赔,没确诊大病,但是因为其他原因身故了也能赔。
可以说,对于缺乏商业健康保障的年轻群体来说,“相互保”可以作为一款过渡性或体验性的保险。同时,它也可以成为已有一定保障的人士的有力补充。
尹铭也称,“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希望可以通过“相互保”这种更有体感的方式,培养用户的健康保障意识,推动整个中国的保险用户教育。”
据蚂蚁保险的最新调研显示,62.5%的调查用户表示在加入“相互保”前,没有购买过商业健康保障,有38.34%的用户表示,在社保之外,他们愿意为商业保障年付费金额为300元左右,年付费金额300-1000元的用户占38.89%,而1000元以上的占25.7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