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育出来的儿子,能力是年龄的20倍。”当80后严昊接任太平洋建设集团掌门人时,老爸严介和如此夸口。
事实上,严昊总结自己的人生也仅有三个字:“生得好”!这不,近日发布《2018胡润80后富豪榜》上,严昊以1200亿财富,成为中国最有钱的80后男富豪,而且他也是《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上最有钱的男富豪,生得好!!!
生得好=先天的品种+后天的平台
苏太华系、庄严系创始人、《新论语》总撰稿人严介和
10月24日发布的《2018胡润80后富豪榜》,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三次发布此榜单,分为《胡润80后白手起家50强》、《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二榜。
80后女首富是碧桂园杨国强的骄女、37岁的杨惠妍,身家财富高达1500亿元;80后男首富、32岁的太平洋建设掌门人严昊,以1200亿元财富紧随其后;二人亦分列《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前二名。
另外,《胡润80后白手起家50强》榜上,排名第一的是今年刚上市“拼多多”掌门人黄铮,财富值为950亿元,今年38岁。今日头条的老板、“字节跳动”掌门人张一鸣排名第二,拥有650亿身家,35岁。与黄铮同龄的大疆掌门人汪滔名列第三,财富450亿元,比《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榜上排名第三的龙光地产“公主”纪凯婷的365亿财富还要多。这也说明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下,财富形成的格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白手起家、辛苦打拼成长起来的年轻富豪,财富增长步伐丝毫不比那些生来就自带光环的年轻继承者。
严昊,生于1986年,如今头顶上的桂冠不少:80后男首富、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华佗论箭组委会主席、苏商资本董事局主席、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等,不说那一连串,光是其中一个头衔就足以让绝大多数80后难以望其项背。
也许,人们会顺着严昊“生得好”来印证他所得来的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不过,这里也须把严昊的话原原本本地“翻出来”:“我的父亲(指严介和)常讲,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品种加平台’,先天的品种加后天的平台。我总结自己的人生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庄严智库副理事长、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严昕
事实上,外人关注太平洋建设严氏家族时,多把目光聚焦于严介和、严昊父子,却忽视或者忽略了其家族里两个女人:一个是严介和女儿、现为庄严智库副理事长、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严昕;另一个是严介和之妻、生于1963年,同为太平洋建设创始人的张芸芹。
严介和创业时,小他3岁的妻子张芸芹,出生于经商世家,其兄弟也多有自己公司;她不仅是“贤内助”,还是严介和“幕后军师”,更是一位严氏创业史上出色的“钱掌柜”。2002年,为支持丈夫严介和“改造”太平洋建设,身为股东之一的她,把1200万元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丈夫,让严介和绝对控股太平洋建设。
还须说一下,当严介和淡出太平洋建设时,张芸芹曾代理并出任董事局主席,帮丈夫掌控大局,留待时间等儿子长大接班。张芸芹,现为太平洋建设顾问委员会主任。
张芸芹考察工地项目
2011年11月13日,地点上海,时年25岁的太平洋建设“太子”严昊,成了当时媒体镜头下的焦点人物。这一天,他完成了人生中最大转变:“成家立业”,只不过,在他父亲严介和的精心布置下,声势太浩大啦!
这一天,父亲严介和以“一个论坛、一个婚礼、一个交班”、且特别盛大和隆重的方法把儿子推上前台,开启严氏家族传承新的篇章。
“一个论坛”是严介和“华佗论箭”的名义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中外政商领袖论坛,办得可谓“冠盖云集”,鼎盛至极!嘉宾的阵容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爱尔兰前总理埃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另外还有不少政府官员,仅邀请的媒体就上百家。
当天的晚上,论坛晚宴又变成一场婚宴,一场高级别且戒备森严的婚礼上演了!据说,当晚所有宾客,都得经过视频脸部识别的安检才进门。
宴席前,严介和中气十足地宣布:“今天是我的儿子严昊和媳妇吕雯结婚的日子。”现场,给一对新人证婚的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菲尔普斯夫妇,澳大利亚前总理夫妇等官员、企业家,来一起见证了这场盛大的政商特色的婚礼。
在这场豪门顶级婚礼上,严介和当众宣布交棒,让新婚的25岁儿子严昊,正式接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之职。把成家、立业、论坛都放在同一天,在政商学界以及媒体等无数双眼睛的注目和见证下,一个家族企业交班了!你想一想,有几个企业家二代能如此幸运、如此的规格?!又有几个“富爸爸”会为自己“富二代”如此精心造势呀!
与弟弟严昊“不由自主”地被推到强光灯下,既成家又立业,很快就成为公众的焦点人物不同;太平洋建设“公主”、姐姐严昕则是“先成家后立业”,此前一度隐于家族幕后,直到已育有一子一女的她,于2015年年初才正式入主苏商集团,成为董事局主席。
按严介和长女严昕的说法,父亲对姐弟俩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他对我是赏识居多,对弟弟则给予苦难居多,有时候明知前面有坑,他也不会阻止我们往前冲,去摔跤,在反思痛苦中成长。”
今年35岁的严昕,曾长期在美国留学,2005年攻读MBA学位时,严氏家族在美收购的上市公司就是由她主持运营。2009年,因“苏太华系”调整产业结构,严昕回归家族企业。
严介和以“五经”财富系统,来构成严氏家族的财富“巨无霸”。哪“五经”?一是“财经”体系,旗下有苏商资本、苏商建设;二是“产经”:有太平洋产业、太平洋建设;三是“智经”,这里包括郑和舰队、华佗建设。需要说明一下,“苏太华系”的经济板块,主要以1~3这三“经”构成,严昊与其父亲及家族的主要财富,来源是苏太华系。
另外还有两个“经”,目前主要是由“退而不休”的老掌舵严介和操刀。第四“经”,即“文经”(蓝黄红文化、华佗智慧);第五“经”,指的是“子经”(雅仁和教育、华佗论箭),这些事实上是“苏太华系” 融资源、智慧、资本于一体的另外两大经济体系。
2013年,华佗论箭组委会旗下五经系统中的财经版块——苏商集团在上海成立,2015年初,严昕入主苏商集团,为董事局主席。这位女掌门人不到半年,就大刀阔斧地对苏商集团“动刀子”,经历转型、裂变、股改的复杂“手术”过程后,如今的苏商集团旗下拥有15个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子集团及旗下55个子公司。
《一片冰心在玉壶》日记截图
严昕,今年元旦写过一篇《一片冰心在玉壶》日记,她写到:“转眼到了35岁,性格的外在表现早已少了许多锋芒,更加明白“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的道理,但还会偶有亲人抱怨说我凉薄,自省是否还是‘我慢’?毕竟看过太多的面孔,有些人看似情深、实则交浅,深感与其人前热闹,转身便是苍凉,不如还是做自己。至于究竟是‘我慢’还是‘佛慢’,相信现实和时间会去检验。”
这篇文笔流畅的日记中,她写道:“人与人如果连基本的交往底线都没有,失去了以真诚为依托,再了不起的人脉,再牛逼的圈子,依旧是不堪一击,不过是装装样子和一时的绚烂夺目罢了。惟有发自内心的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感动自己、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便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
“一己是人,众人是天”,“ 不遗余力地感动自己、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便也成就了自己”;尽管严昕笔下说的是别的事,可截取此两句话,也可以展露一个家族女性成员在家族企业里努力与奋斗的心声。换个角度讲,她的弟弟严昊表达的“生得好=先天的品种+后天的平台”,也包含其中内涵和逻辑。
今天的严介和、严昊家族,事实上是以“严介和、严昊、严昕、张芸芹”四个家族核心成员组成的,是一种“分工分业不分家”的协同代际传承模式。今天,与其讨论80后男首富严昊是不是“生得好”,比如多去关注其在继承“后天的平台”上有几多作为?基业长青,传与承是二个紧密相关的大事,严氏家族是多年的江苏首富,富豪榜上记载的财富今天还那么多,而且有进步,不亦从另一个侧面来证明其家族二代的能力吗?
严昊是否如其父说的“能力是年龄的20倍”,暂且不论,相比于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家族那一个所谓的“国民老公”——王思聪来说,应该是强了,还是弱了呢?
过去,严介和口中常说“企业传承三步曲”:即“激情成长,从容成熟,淡定传承,从感性引领走向理性回归。”他还说:“一个家族企业若想实现顺利传承,打造百年基业,必须走好三步,即领袖激情创业,然后从容移交经理人,最终才能淡定传承给子孙。”今后,严氏家族企业是否如其设想的轨迹走,可作为今后检验严昕、严昊姐弟接班成功的标准之一。
全球华人第一狂人,李嘉诚崇拜的“一代企业大家”
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庄严智库理事长严介和
严介和说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力是年龄的20倍!一听此话,也许你会觉得此人咋那么狂呀!没错,严介和就是狂,被称为“全球华人第一狂人”、“基地狂人”;另外,从他口中说出的很多话,也是异乎常人。
比如,严介和说:“一流商人:精明+厚道,先要脸再要钱;二流商人:精明+精明,既要脸也要钱;三流商人:厚道+厚道,先要钱后要脸;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他也说:“一个人怀才就像女人怀孕,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知道了。”他还“狂妄”地说:“我最大的失败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失败。”
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苏太华系、庄严系创始人,严介和身上的标签很多,不过,如今的他最在意的还是诸如华佗论箭组委会名誉主席 、《新论语》总撰稿人、太平洋商学院院长、庄严智库理事长等头衔。很多人不晓得,曾大力推广的地方融资PPP模式,就是由严介和在国内首创的BT模式推展而来,他也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更有意思的是,对于网上各方的赞许与批评,严介和都不在意,他说自己公司的网络公关费为“0”。
能让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诚崇拜的企业家不多,而严介和就是其中一个,李嘉诚称赞他是“一代企业大家”!毫无疑问,从李嘉诚口中吐出的“大家”,可称得上企业家中的殿堂级人物。
“不狂不放无人生”。 严介和,生于1960年,家乡是江苏淮安楚州区三堡乡的严庄村。严介和有一个哥哥严介清,三个姐姐,目前其严家老宅,是由一位远房堂兄弟帮忙照护着。1980年,当时是“万元户”的严介和,修了一座当时村里最好的苏北四合院式住宅。
严介和出生时,父亲整好是44岁,他又是五个子女中排行最小的,家里人多喊他“四四”。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中极为贫困。严介和的父亲,过去是村里老私塾,母亲是楚州城里人,也深受村里人敬重,严介和后来说,自己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也是事实。
小时候,街坊邻里给严介和起了个“二胡”绰号,上小学时经常打架,大点的孩子都听他的。严介和高中读的是南闸中学,本来他被推荐入学,可因“四清家庭”名额被人顶替,后来是哥哥疏通后才入学,即便晚上学一个月,成绩还是非常好。高中毕业后,原本他是安排到村里当干部,可严介和不满意,最终哥哥通过关系为他谋得高中代课老师一职。
枯燥无味的教师生活,让严介和觉得无趣,几个月后他又动起心思,上世纪80年代初,与同村3个伙伴下海“搞副业”。所谓“副业”,就是给附近砖瓦厂提供防雨水淋湿的草帘。小生意虽无“财源滚滚”,可让严介和也辛辛苦苦积攒起几万元,当上了“万元户”。盖起村里最好的房子,买了村里第一台彩电。不过,严介和兴奋的日子没过几天,“专案组”来了,20多天查他雇工“剥削”、牟取暴利,严介和三个字也在周边村庄传开了。
顺便插上一笔,正是当年在平桥中学代课短暂经历,让严介和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夫人张云芹,她当时还是他的学生。
1992年10月20日,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前身——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公司成立,可这并非严介和最早的创业历史,他可算是改革开放初期“下海”较早的人之一。
1986年,三堡乡水泥预制品厂因经营不善,公开招聘承包厂长。据后来严介和回忆,当时竞聘时,无论是单项分还是总分都是第一。从承包乡办的水泥预制品厂开始,严介和越做越好,一连当上了水泥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的法人代表。可为什么太平洋建设的历史要从1992年溯起,这恐怕与严介和财富人生的“第一桶金”——南京绕城公路建设有关系。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一时一事的吃亏,总是抱怨和懊恼。可在严介和眼里,为了小事斤斤计较,拘泥于蝇头微利的人,注定成不了大气候;有时要有主动吃亏的精神,目光放长远一些,“吃亏未必不是福”!
“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是严介和1992年租下了三堡乡的建筑站成立的。当时,他听说南京绕城公路有三个过桥涵洞无人承包,他接了下来,可到他手上,已是“第五包”,一经测算,接手这个工程就要净亏损5万元,明显是一个亏本买卖。
做还是不做?不做,按合同规定亏5万元,做了就得亏更多,而且这还是借来的钱。最后,发包方规定的140天工期,严介和化了70多天就干完,且保质保量,不过,最后亏了8万元。大家不要拿现在的眼光来看那8万元是个小数字,按当年南京的房价,差不多可以买一套房。
“亏五万不如亏八万”这件事后,让严介和在业内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并已经被哈佛商学院作为经典案例记录在教材中。原来,8万亏损的工程完成后,工程一位指挥长找到严介和,将2700多万的南京绕城公路工程交给了他,严介和也赚到了“第一桶金”800万元。
李嘉诚把自己成功之道归结于:“做人厚道、做事精明”,如此来看,对于“精明”与“厚道”, 严介和的体会应是相当精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即后来“太平洋建设”前身,本是乡镇企业;1995年,严介和通过拍卖方式,将其转为家族企业。1996年,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公司组建,旗下包括太平洋工程、江苏中山路桥工程、江苏星海构件、奥斯达轻钢等7家企业。
说了创一代严介和的起家,下面再谈一下他对80后儿子的接班培养。应该说,严介和敢说他自己教育的儿子,能力比年龄强20倍,与其“父带子”一丝不苟的训练有关。
严昊,生于1986年,是在淮安老家生的。上大学后,老严就安排儿子半工半读,大约在大学四年90%时间里,都在父亲的企业中历练学习。他从下属企业办公室副主任到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再从常务副总经理当到总经理。2009年大学毕业后,23岁的严昊,直接升任江苏苏辰公路工程公司总经理,2011年,组成苏辰建设集团后,由他挂帅贵州、湖南、广东等十余个建设项目,并于当年获得“杰出CEO”称号。同年年底,严昊在结婚晚宴上,正式出任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
如今,严昊又将“太平洋建设”裂变为25个集团,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并位列中国私营实体企业第一、全球建筑业私企第一。
传承学者杨一波教授在谈到子女接班人培养的相应规律和步骤时就提到,在0-18岁的“家庭教育”后,19-30岁正好是“精英培养”期,而25-35岁,则要做好“基层锻炼”。从老严“父带子”历程上,也大体走杨教授说的这个规律,而且是把精英培养和基层锻炼一起合着做。
杨教授指出,通常35-45岁,是下一代接班人“角色适应”期,到了35-50岁,就可往“权威积累”方面更近一步。严昊25岁结婚那天接棒,显然会比多数企二代的接班年龄要早一些。不过,从目前来看,在老严“退而不休”的幕后指导下,这个班接得还算是“有声有色”,但由于老严对苏太华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板块甚至是亲自操刀。严昊也包括其姐姐严昕,作为二代接班人,眼下还是处于从“角色适应”往“权威积累”朝上走的阶段。
对于严昊、严昕来说,除了要继承父辈创下的企业核心文化,并一步步创新、变革,接下来的另一个大挑战,就是面临着股份制改造课题,这也是一个考验。另外,与老严当年创业相比,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二代严昊姐弟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家族企业传承发展“更上一层楼”。过去老严经营管理的那些套路,对小严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能用得上多少也是个问题。
假如严昊这位80后男首富、新生代企业家,刻意沿着上一代老严画好的图纸上走,就没有带来多少时代的新特质,并在接力转型中与时并进,作为理想的继承者,离百年老店、基业长青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