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ITYZINE
24岁,人生中的第二个本命年。正如海斯勒在《人生四分之一危机》里所言:“作为一个20多岁的人,我总觉得世界就在眼前,但是,却不知如何融入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
城画君把这些年轻人生活中纷繁复杂而又矛盾挣扎的情绪统称为“泛24岁焦虑”。
“泛24岁焦虑”,概指22-28岁的年轻人,因为毕业、工作、家庭、情感生活等方面与自身成长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城画君给大家分享几个故事,一起看看他们的“泛24岁焦虑”。他们中,是不是也会有你的影子呢?
泛24岁焦虑故事NO.1:“意识到自己不再鲜肉了”
早上照镜子的时候,眼角的细纹突然让poi开始有了危机感。
poi现在每天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的功夫,细心地收拾好自己,才能出门上班。“老了老了。18岁时皮肤白白嫩嫩,现在感觉皮肤状态又黄又干。不敢素颜朝天出门去见人了。”poi开玩笑。
24岁意味着什么?“需要开始正视自己的年龄了。”poi觉得,职场女性,学会打理和收拾好自己,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其实,不只是皮肤在变化,身体也在时刻提醒着poi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大学时经常通宵刷剧,现在稍微睡晚点第二天都会崩溃。”poi忍不住感慨,当年的朋克少女已变身成为一本行走的养生指南。
对24岁“中年少男少女们”来说,细纹、或是新陈代谢的变慢、病历单的慢慢变长,都会在不经意间提醒自己:24岁的你,已经不再是意气风发的鲜肉了。
于是, 女孩们开始着急买越来越贵的护肤品,小心翼翼地涂眼霜,兢兢业业地养生。男孩们则是肥宅快乐水喝了几口就够了,打篮球时最怕碰到猛如牛的初中生了。再于是,24岁的男孩女孩恋爱再也不是去玩通宵蹦迪,而是变成了手拉手相约汗蒸房。
现在的90后没有了发量玩杀马特,也没有了身体素质玩朋克。鲜肉?这个名词与90后这辈子缘分已经尽了。
泛24岁焦虑故事NO.2:“职场,让人麻木”
毕业两年,阿森觉得自己完全被工作绑架了。加不完的班,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客户已经成了他生活的标配。“我真的好忙,问题是也没见自己忙出什么成绩,也没存到什么钱。说多了都是累啊!”
但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里,像阿森这样的年轻上班族并不少见。上个月刚步入24岁生活的他,打算明年春天就回合肥发展。——阿森离开上海的理由非常现实,上海房价太高,又没户口。
“回老家那边的城市,才有可能可以扎根啊。”阿森感慨。“我都能预测到我回到安徽之后的生活,肯定是被催相亲,然后结婚、买房、买车、生子。如果我是女孩,我可能还会在上海多待几年。但现实就是这么现实。”
提及24岁最大的困惑,阿森坦承最难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庸无奇。“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普通人,有点难。成年世界,真没意思。”回顾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阿森忍不住感慨。
24岁,到了“自负盈亏”的年纪。大部分人都在这个扎心的年纪体会到了“赚钱”的意义,更是体会到了“成长”的艰难。
经济成为了限制他们追求理想生活的首要物质条件。他们在城市兜兜转转,努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最后只能感慨一句:“当一个大人,可真难啊!”
泛24岁焦虑故事NO.3:“相亲不靠谱,恋爱又怕怂”
鱼七的爸妈花了很大精力防止她早恋,却想让她大学毕业后立马找到对象结婚生子。“大概他们觉得找男朋友就像买菜那样简单吧。”她有点苦恼。
自从和初恋分手后,鱼七变得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生活的状态。特别是时间的自由和空间的舒坦。她说:“我似乎是已经习惯了独身的生活,除非出现一个我很喜欢的男孩,要不然我不愿意打破现在的生活平衡。”
爸妈偶尔会替鱼七担心,催她找个男朋友,但她比较抗拒相亲。“相亲好尴尬,而且我觉得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都不靠谱。我现在还不想恋爱。”
其实鱼七是想恋爱的。尤其是看到闺蜜们都慢慢变身幸福人妇。今年8月,鱼七遇到了一个令她怦然心动的男孩。她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可结果还是有点怂,我不想认真了!”
“感觉自己还是个宝宝,可是身边很多朋友开始有了宝宝。”24岁,在大多数爸妈眼里是一个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身边已经恋爱结婚和生娃的同龄人,毫无疑问会给单身人士们带来压力。这就像是念书时,就算交卷时间还没到,当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交卷时,总归是会让人心慌的。
泛24岁焦虑故事NO.4:“开始要对原生家庭负责了”
去年,刚过完生日的木易拿到了考研成绩,结果差强人意。“我想再任性一次,也好让自己死了这条心。”在身边同学声势浩大的求职行动中,她又过上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
作为考研的二战选手,木易大多时候是孤身一人。她说:“总感觉原本庞大的队伍就只剩下自己,别人的生活已经把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最近她发现,一直在帮她安排和打理生活的爸妈,开始询问她对家里大小事的意见。爸妈慢慢向她敞开心扉,和她倾诉生活。
木易有些开心,“感觉自己在家里慢慢像个小小的一家之主了。”但爸妈态度的变化,也让木易开始焦虑。她担心自己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因为快要24岁的自己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今年23岁的张新,在年初给他妈买了一份保险。“现在一年只能见妈妈几次,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都内心一颤。我爸事故离开之后,我妈这几年迅速衰老了好多。”张新说:“现在我终于理解到了家庭两个字的分量。作为家里的长子,我要考虑妈妈的养老和健康。以前我太叛逆,现在想好好努力,好好孝敬妈妈。”
24岁的生活,意味着生活彻底自由,也意味着需要背负更多的责任。当我们成为二十多岁的大人了,爸妈已经开始迈入五十岁了。岁月无情,他们的白发和皱纹开始悄无声息地生长。
不论如何,你都要学会承担起家庭的一切问题了。
当我们问#泛24岁焦虑#时,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留言:
@Zoz 每次看银行卡余额的时候,24岁焦虑感觉尤其强烈。
@朝暮24时,最煎熬的是不满足现状,但又不知如何突破。不甘于朝九晚五的生活,可也没资本去创业。另外让我感觉焦虑的是,如果我不考虑为爸妈负责,我可以自给自足潇洒自在,但事实是我时常要操心原生家庭里那些麻烦事。
@SUB当生活的真相被一层层撕开,我终于在25岁这年体会到了“人生艰难”这四个字的分量。作为农村出身的男生,我发现我在一线城市再怎么努力也扎不住根。甚至,很有可能会留不住我心爱的女孩。
@IYC 以前胖到一定程度就会停,现在会一直胖下去……新陈代谢明显变慢(虽然也可能和年龄无关)
@MM 研究生刚毕业,幻想的泡沫破灭得比任何时候都快。没读研的本科同学已经开始当公司领导了,我还在从最基本的学起。好像多念了几年书,也并没什么优势呢。
@秃如其来 如我昵称。生活是把杀猪刀,当年身高180,体重115斤的我,现在竟然不知不觉长到了160斤。这就算了,还要秃了。不说了,要换衣服去健身房受虐了。唉!
@阿怪 朴树说24岁就不能做梦了,可是我还想做梦,我还想着诗与远方 。但是24岁就是到了“想豁出去却会有犹豫”的年纪,这就是24岁的特别。
@瞿星 爸妈的迅速衰老让我心慌,毕业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成长的速度跟不上爸妈衰老的速度。等到自己开始当爹时,我才真正终于懂了爸妈的不容易。
总结起来,24岁的我们,开始真正进入成人世界,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世俗问题靠近,开始要真正扮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稳重懂事”的大人。
身份的升级,就意味着责任的加重。于是,生活开始对泛24岁的小猫咪们对手们。正如朴树在《别、千万别》里所唱的,“生活已经严厉得象传达室李老伯……你可知人情冷暖,你可知世事艰险,天真是一种罪,在你成人的世界 。”
而“泛24岁焦虑”,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在倾尽全力把它推向山顶之前,我们能做的,唯有尽最大努力将这块巨石往上推,硬着头皮往光芒前方走。
开玩笑了地说,就算生活对你这块五花肉开煎,那你也要开心地拿起孜然粉往身上喷一喷。认真地说,要相信是枝裕和叔叔告诉我们的那句话呀——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要成为的人。
来源:城市画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