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分钟带你看完商业街区发展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分钟带你看完商业街区发展史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北宋汴京滨河商业街区的风貌。店铺楼宇的布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错落有致中呈现出自然协调之美。景观桥的架设、商业船舶的配套更使得这片古代经典商业街区不仅在视觉审美上,更在空间游览的体验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完美。

商业街区的概念虽然形成于二十世纪初,但其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岁月,追溯到那些古代英雄与凡人们曾经的生活场景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可以穿越时光,重温一番旧时商业街区的繁华与优雅。

一. 《清明上河图》往事:中华古代商业街区回眸

说起中华古代商业街区,恐怕多数人们最先想到的会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汴京胜景。不过,当我们回首更久远的世纪,将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出更多的精彩。

中华古代商业街区,除物品经营外,还具有两大特质,一是从诞生之日起,便与音乐演出、体育竞技等多层次娱乐项目紧密结合;二是与餐饮业配套的不解之缘。当代思想家李泽厚曾将中国文化称之为“乐感文化”,从商业街区的角度来看,这话的确说得不虚。

1.中华商业街区的源头:春秋战国临淄商业街区

一般认为,现代商业街区的理念源自一百年前的德国。而事实上,当我们回溯时光,会发现最初的综合性商业街区诞生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国,那座春秋战国时代最富庶的城市——齐国都城临淄。那时的中国城市布局以君王宫殿和政治机构为核心,商业区和居民区均在“外城”(古语称之为“郭”)。

据《战国策》等古书记载,当时临淄的商业街区不但市井繁华,汇聚了各种生活必须品乃至东齐的海产、南楚的象牙犀角,昆山的美玉等珍奇,而且有着各项综合性娱乐节目:急管繁弦,丝竹妙音,是击筑、鼓琴和吹竽的音乐表演;激情似火,挥汗如雨,是蹴鞠、六博等体育活动。可以想见,这样的商业街区,已深深融入当时临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层次,呼吸之间,尽享古代都市生活最高端的惬意。

“齐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古代临淄风貌再现,马车轮声消逝的街区,回荡着两千七百多年前商业之都繁华的余响。

2.秩序性与多元化的共存:唐代长安商业街区

临淄商业街区这种将休闲娱乐体育等配套活动与商业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在后世中华商业街区中被延续了下来。到唐代,首都长安,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其商业街区由官方统一规划,分为“东市”和“西市”,二者之间由巷道通联,呈方正对称的格局。每市用四面向心的设计布局建立各种专营商店,称之为“邸”。除了“邸”之外,还有“店”,主打餐饮酒水行业,总括起来,每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分毫不乱。当时的官方严禁私自搭建,以免破坏了商业街区的整体风貌,一旦发现,不仅即刻拆除,甚者还会取消商家的经营资格。

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划设计,这样严密的规章,使得长安的商业街区在风格上有着一种端庄典重的秩序感,符合大唐盛世的尊贵与雄浑。在以开元、天宝命名的那些黄金岁月里,稀材明珠、锦绣绫罗、山海特产、远方匠造……无不充盈其间,渲染出一个时代的丰足豪奢。

唐代的规划设计师们煞费了苦心,使得商业街区在讲求端庄的秩序感的同事,却又不流于呆板:在生态环境布局上,这些街区多以垂柳、槐树、榆树作为景观绿植,如卢照邻诗中所写的“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同时,在高楼之间,架起形态如虹的“复道”,既便利了游览通行,又是绝妙的景观点缀,使商业街区的整体风貌中增添了精巧与灵动。

西市和东市,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汇聚汇聚了东西方财富与娱乐,远东直至两河流域的商品和的娱乐性元素充盈其间,有机地组成了唐代商业街区的完整内容。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长安的商业街区,开创了“国际化”和“文化多元”的先河。

唐朝以开放的民族与文化姿态,为这里迎来了西域乃至突厥、波斯、大食、新罗……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工匠、艺术家,万国的衣冠时尚歌舞美食汇聚于此,

想象当年长安的将相豪杰、文人墨客,闲暇时光,徜徉于其间,品一品曾令李白一醉沉酣的葡萄美酒;听几弦古龟兹国风味的琵琶曲;观赏一番波斯“胡姬”的歌舞;试穿几领异国风情的服饰……那真是千年之下也令人动心的体验。

3. 市民文化的勃兴:宋代汴京、杭州商业街区

光阴流转,来到《清明上河图》的时代。宋朝的汴京,其繁华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唐代的长安。因为取消了对商业街区位置和规模的严格限制,以及例行的“宵禁”等等,汴京商业街区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大的自发性和自由度,总体说来,虽然不再像唐代商业街区那样有着官方的严谨规划设计,以及由此而来的端庄和秩序感,但市民阶层的参与和市民文化娱乐内容的丰富,使其更具有共享性、便利性和亲民性等特点。

一个比喻:唐代商业街区的风貌像是《簪花仕女图》中盛装华美的贵妇,而宋代商业街区则更像热情、奔放中带点泼辣,而又多才多艺的民间女子。细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京商业街区,会发现建筑布局呈自由分布、错落有致的开放性形态。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北宋汴京滨河商业街区的风貌。店铺楼宇的布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错落有致中呈现出自然协调之美。景观桥的架设、商业船舶的配套更使得这片古代经典商业街区不仅在视觉审美上,更在空间游览的体验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完美。

宋代商业街区的一大特点是“夜市”的兴起,令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不夜城”。城市娱乐业在名为“瓦子”或“瓦肆”的商业街区间昼夜绵亘,零售门店与酒肆茶楼交相辉映,其间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唱赚、踢弄、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还有各种有奖游戏和竞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商业街区的运营模式较之前代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在之前,商业街区的娱乐性项目是作为商品售购、餐饮等“主业”的一项辅助而存在的。但在宋代,特别是在“瓦子”夜市中,娱乐性项目成为了经营方对客户的主要吸引力来源,同时也成了游览者前往的主要动机和动力。某种程度上,人们是为享受商业街区的娱乐生活而前往,附带以购物、饮食等传统消费。由这一层意义来说:宋代商业街区,已成为侧重于体验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的市民生活圈层。这一点不但领先于时代,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商业街区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酒店。攒动的人群标明着生意的红火。当街一面第二层向外延伸很远的阳台是很富创意的设计,扩大了店内空间容量的同时,增加了展示性和对客流的吸引力。

除北宋汴京商业街区外,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为“南宋御街”。因系每三年一度的祭天仪式中皇帝的御驾行经之路而得名。因为地位尊贵,御街的路面由一万块特制石板铺成,据说,每当御驾车队经过时,都会事先把石板拿掉,铺上细沙。究竟是怕为怕压坏石板,还是怕龙驾的车轮打滑?我们不得而知。

受惠于南宋朝廷对商业网点设立的开放性态度,御街成为了迄当时为止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商业街区。数万家商铺,集中于此,名店、老字号鳞次栉比。以距离皇宫的远近为标准,形成了三段档位区分:首段地近皇宫,为大高档奢侈品区,金银器皿、珠宝首饰、名贵匠造齐备;第二段近于当时城市中产阶级住宅区,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末段则是“瓦子”区,以当时全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为代表,荟萃了零售业和市民文化娱乐场所,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天来此游乐休闲的客流量达数千人。

4.“铺户”专卖店形式的诞生:明代南京商业街区

早在宋代,大型城市里便出现了专门商品专卖的“行业街市”,如“珠子市”、“花市”、“布行”等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于规划国都南京伊始,将这种“行业街市”的划分以政策形式确定了下来。

明代建立之初,朝廷将江浙富户大量迁移至南京,其中许多从事商业经营。商业街区被设置于各“官道”两侧,多为高档次店铺,于民间自发形成的“市集”不同。这样的商业街区在明代南京有十二处,店铺的经营者称为“铺户”,规模较大的,或形成行业联合体的,又叫做“铺行”,每一处街区主打一类产品的专营专卖。在街区建筑方面,除完全以石板铺地外,还有一项别出心裁的设计——加宽两侧的瓦檐,使之尽可能地像街心延伸,便于为往来客流遮风挡雨。

专卖店的出现和趋向集中,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作为一个整体,比零散分布的店铺对客流更有广告和吸引效应;二是在比较和竞争中,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明代城市商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高峰,后继的清朝在300年的发展中,始终未能实现对其超越。

降及近代,晚清民国时期的变局里,才萌发了新景象:一是地域文化的积淀,使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街区呈现出各自的风貌、业种业态与商业文化内质。如北京皇城根儿下的京派风貌;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巴蜀风貌、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风貌等等。

二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带来的西式建筑、街区和商业文化的渗透,其代表如上海的洋场商业街区、东北哈尔滨等城市里的俄式风情街区、山东半岛胶州湾一代以青岛为核心的德系街区等等。

老北京琉璃厂,在无数晚清民国文化人笔下不朽的文化胜地。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主打古玩、艺术品、古籍、文房四宝,同时兼具餐饮配套的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当时的文化界精英不仅爱这里提供的商品,更爱这里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感:荣宝斋的画韵、清秘阁的书香和信远斋蜜饯与酸梅汤融合成的浓浓的京都慢生活味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琉璃厂洗却了文革时期遭受的破坏,经过保护和修缮,如今这里是一处典范式的传统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基本还原了旧时的业种业态。书韵墨香和老北京餐饮得以延续。琉璃厂依然是京派文化的一张名片。

广州长堤大马路,见证了晚清民国百年历史风云和南中国的商业旧事。广州是近代最早与外洋通商的口岸之一。19世纪后半叶,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在珠江畔修筑长堤,将外洋与两广的财富都吸引至此。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以广东为“革命策源地”,拓宽了马路,引入金融业和外资。长堤大马路遂成为旧中国最具特色的滨河商业街区之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的风貌、沿江云集的商船、舶来品与广东土产交相辉赢,还有粤地餐饮文化的点缀,使这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久久留在历史的黄页间。

广州长堤大马路,摄于20世纪三十年代。可以看到一些与上海外滩建筑群相似的风貌。

长堤大马路地标性建筑——爱群大厦今昔。这张合成图糅合了时代变迁之感。和中国商业街区由近代向当代发展的脉络。

二.爱琴海城邦到中世纪城市:西方古代商业街区寻踪

在西方,虽然一向有着“重商主义”的传统,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区”的形成,却略晚于中国。其原因大约在于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人,习惯于将宗教、政治活动和科学、哲学研究作为生活和城市规划的核心主题。因而希腊的商业街区诞生较晚,而且始终未曾进入城市的枢心地带。

1.城邦文明的点缀:古希腊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的崛起与古代城邦的繁荣密切相关,当浪漫的爱琴海孕育出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文明,一座座以“卫城”为中心的城邦在希腊半岛上星罗棋布。随着财富与人口的增加,城邦的布局向卫城之外拓展,新兴的商业街区雏形在这些新开拓的城区里诞生,并渐渐成为古希腊公民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核心活动场所。腓尼基和雅典的航海者把三大洲的特产商品汇聚到这里交易,苏格拉底等哲人们在这里寻找智慧的种子。

以雅典为例,古安哥拉遗址 (Ancient Agora)间便有着这样一处商业街区的雏形,虽然当时是为政治,教育,哲学,戏剧和运动等于一身为目的而建造的大型建筑群,但最为著名的还是其间的“市集区”,因为这里不但是雅典商业的中心地带,还曾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哲学家们散步的场所。雅典的商业街区的建筑为典型希腊风格的回廊柱群式,入口处为建于公元一世纪罗马时代的风塔。   

雅典商业街区,和所有古希腊城邦街区一样,呈现出开放式的整体格局,除了商业建筑本身外,这里还装饰着药物园和花园,花香与古文明的雅致交融,体现着古希腊人亲近自然和崇尚高贵的心灵。遥想当年,在这里漫步,遥望雅典卫城,不论购物消费与否,都会是极其惬意的体验。

2.帝国繁荣与古典艺术的遗迹:古罗马商业街区

继希腊文明而崛起的古罗马,经过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的演变,热爱休闲娱乐的罗马人将城邦发展为古代世界最繁华的都市盛景。比起崇尚宗教与智慧的希腊人,罗马人显然更富于现实意识,在人间享乐方面也更富于造诣。

可以说,在西方,正是于罗马时代的大都市中,第一次出现了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区”。公元前184年,罗马执政官加图下令建造了欧洲史上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建筑风格为当时直至中世纪前期流行的“巴西利卡”式。不过,其详细风貌,今天我们已无从探究。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的南方之都庞贝城,这场灾难却意外成为了后世考古学的幸事。从完整发掘出的城市遗址中,我们得以一览昔日庞贝商业街区令人惊叹的影像。

除了商品种类的丰富涵盖了当时生活所需品的各门类外,尤其富于意味和启迪的是:古罗马商业街区的许多精妙设计,与今天的思路、理念相吻合,例如:对体验性的重视、艺术性和审美空间的营造等等。

庞贝古城商业街区的布局方正舒朗,路面以不规则的近椭圆型岩石铺砌,每块岩石凸起的弧面很高,与其他街道平整的路面不同,不适于马车的行驶,显然,这是专门的“商业步行街”。街区配有供水器,由城中心的水塔将清泉汲取输送到装饰着漂亮牛头、神面、兽头形浮雕的出水口,供游人饮濯。

庞贝古城商业街上的供水池,充分体现着街区的人性化设计,出水口出装饰有兽面形浮雕,隐隐透出古罗马文化中崇尚阳刚的气息。

古罗马人擅长将生活环境艺术化,庞贝古城的每一座豪宅里,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商业街区也不例外,店铺外墙上有色彩纷呈的广告画,风格写实而生动,有些甚至略带有抒情表现主义的色彩。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人就懂得:广告不能仅局限于对商品的宣传,其本身应当是美与艺术的载体,用来提升街区的文化品位、审美格调和游览者的心灵愉悦度。

马赛克地板,古罗马时代“精装修”的典范,图案以神话主题和动物元素为主,有时兼有历史和生活场景。

3.梦幻“水之都”的旧影:中世纪威尼斯商业街区

当北方的蛮族灭亡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黑暗时代”。新崛起的城市未曾达到罗马或庞贝的规模,商业和商业街区,也随之凋零寥落。直到许多世纪后,地中海边的水上都市威尼斯,才重现了意大利半岛上昔日帝国商业的荣光。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一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遗民为躲避匈奴王阿提拉从东方席卷而来的铁骑,迁徙到亚德里亚湾中的这个小岛。他们将砍伐的大量松木立于浅海淤泥中,久而久之,松木因碳化而变得异常坚硬而不腐烂,不朽的“水城”威尼斯由此建起。梦幻般的一条条水巷,通联一处处岛屿、河洲上的城区,昼映白云碧天,夜影星光皎月。从诞生之日起,威尼斯便注定将是未来人们心中的无尚浪漫之地。

直到新航路开辟之前,威尼斯作为地中海航运的枢纽,承载着当时全世界最兴盛的贸易。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到已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埃及亚历山大港,东西方的商品资源,经威尼斯而汇聚,再转输到其他国家和城市。

在四个黄金般的世纪里,威尼斯拥有着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水上商业街区”。河巷两岸,用当地出产的“伊斯特拉石”打底,再以砖块砌成一座座华美古雅的滨水建筑——拜占庭式、威尼斯式以及后起的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构筑起旖旎的水镇街区风光,商品展示和交易则在沿着河边两侧排开的商船上进行。

游览和购物者乘坐威尼斯特有的尖头窄身的“贡多拉”船,悠悠然在天光水影间航过街区,边饱览清景,边选取货物,堪称最舒适休闲的体验。这一风貌一直延续到20世纪前半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中国散文家朱自清都曾到此体验过当年那种梦幻怀旧的感受。

里亚尔托桥,威尼斯本岛上横跨大运河的最宏伟之桥,和周围的建筑同为文艺复兴时代的遗留,这里是威尼斯几个世纪里商业街区的中心所在,见证过这座中世纪第一大商业城市的辉煌。如今常被许多浪漫文艺影视作品选作取景点。

三. 前尘后世——古代商业街区在今天

世事沧桑,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煊赫一时的古代商业街区,大多已经随岁月湮灭,只留下遗迹或纸卷上的记录,供人凭吊怀想。另一些较为幸运者,在商业发展已进入新纪元的今天,被当今商业街区设计建造者们复原或重构,以其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缔造新的商机,焕发出新的姿容与生命。

两年前,临淄市投资36亿元,启动了“齐国古城”项目,以春秋时代的建筑风格,传承两千多年前古老悠久的齐文化。除文化体验外,还赋予其当代商业街区的经营性、娱乐性、休闲性内核。将古雅厚重的历史风韵和当下高品质消费生活内容相结合,用商业街区的形式,遥遥衔接起时空,怀想春秋那一抹辉光。

“齐国古城”功能分区图,在各区域的命名上,充分利用了《战国策》、《史记》、《孟子》等古代典籍的记载。例如“稷下学宫”本是古时齐宣王设立的哲学交流学院,今天用作学术中心。“雪宫”原为齐王避暑消闲之地,今天用作大型餐饮业。

在建筑风格上,“齐国古城”尽可能地还原了春秋时代古朴典重的特色,色调简明、

千百年来多少人曾诗意地“梦回大唐盛世”,去追寻一个东方古典繁华的旧梦,如今,这一梦想由西安地标性商业街区“大唐西市”得到了华美绚丽的呈现。

“大唐西市”项目由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推动,占地约500亩,总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以商业为主线,浓缩了古长安雅韵、丝路风情和盛唐文化气象。主体建筑以当今技术,复刻唐式屋顶、檐、墙样式,还原了唐代大气、雄浑的风貌,宏楼飞阁,复道行空,阳关一杯醇酒、丝路千载驼铃。

其他著名的古代商业街区,如杭州南宋御街等等,也大都经过现代化改造而呈现出了新的光彩。在本书后面的篇章中,还会有所涉及。

西方的古代商业街区,往往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例如代表了西方古代社会发展顶峰的古罗马,许多城市原有的面貌早已消逝,庞贝古城商业街也已是只能供后人凭吊的废墟。

不过,由于古罗马的威名在历史上的显赫,在一些现代商业街区的设计中,有的设计师会融入古罗马历史文化或建筑风格元素,经过商业包装,成为街区的美学特质和盈利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凯撒宫古罗马广场。

凯撒宫古罗马广场位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占地48000平米。街区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陈设、公共景观设计等一切细节上,全方位吸纳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题材和元素。操纵雷霆的朱庇特、赖以攻陷特洛伊的木马、庞贝风格的壁画和镶嵌画……如是种种被加以现代演绎,妆点在“万神殿”式的穹顶、雅典风格的女神像柱等赋予古典风情的建筑空间里,美轮美奂中浓缩着源自久远世纪的魅力。

雅典商业街如今是一个观光景点,主打希腊古文明遗产的展示和传播,那里有一家古希腊文化博物馆,名为“雅典卫城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许多古希腊出土文物,如雕塑残体、柱头、黑绘或红绘式陶器与碎片等等,身临其地,令人触发思古之幽情。

雅典卫城博物馆采用现代玻璃墙立面和交错的直线型布局,简洁、硬朗,入门处的柱廊融入了古希腊建筑“回廊圆柱”的风格元素,加以现代化演绎,三层叠加的设计与卫城山势相协调,可以仰观帕特农神殿,俯瞰下方商业街区。显然,希腊方面希望这一历史文化主题的博物馆能为此地商业街区赢来客流和卖点。

曾煊赫于整个欧洲的威尼斯商业街,如今也随着经济衰退、城市地表下限导致的居民流失,而成为以供观光为主的遗迹。只有在旅游者来此必看的“吹玻璃”等传统手工艺表演中,还能令人依稀想见此地为地中海商业中心那些世纪里的盛况。

威尼斯“玻璃岛”(Murano),此地生产的彩色玻璃制品曾代表着中世纪宫廷顶级的奢侈豪华。这些水上街区,堪称15—17世纪世界顶级专项工艺奢侈品专卖街。如今只能靠旅游者的到访观光和零星的购买为继,静谧中难免一缕衰颓之感。古建筑的多利斯式柱廊也似有些不堪重负。

华丽精工的彩色玻璃制品,仿佛还铭记着巴洛克时代绚美记忆的遗踪。

威尼斯的玻璃工艺数百年如一日,精湛不亚往昔,只是在如今这座城市和人的气质中,似乎于强打精神的浪漫间,含着淡淡的落寞与哀伤。

商业街区的兴衰,见证着国家与文明的兴衰;经济繁盛、文化昌明的国度与时代,必然有优秀的商业街区,与之相匹配。了解古代,是为了活在当今,我们可以反观当下,并畅想未来——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商业街区,与今天的城市生活相匹配,并成为时代的精华与岁月的经典,被人类的生活史所铭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分钟带你看完商业街区发展史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北宋汴京滨河商业街区的风貌。店铺楼宇的布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错落有致中呈现出自然协调之美。景观桥的架设、商业船舶的配套更使得这片古代经典商业街区不仅在视觉审美上,更在空间游览的体验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完美。

商业街区的概念虽然形成于二十世纪初,但其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岁月,追溯到那些古代英雄与凡人们曾经的生活场景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可以穿越时光,重温一番旧时商业街区的繁华与优雅。

一. 《清明上河图》往事:中华古代商业街区回眸

说起中华古代商业街区,恐怕多数人们最先想到的会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汴京胜景。不过,当我们回首更久远的世纪,将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出更多的精彩。

中华古代商业街区,除物品经营外,还具有两大特质,一是从诞生之日起,便与音乐演出、体育竞技等多层次娱乐项目紧密结合;二是与餐饮业配套的不解之缘。当代思想家李泽厚曾将中国文化称之为“乐感文化”,从商业街区的角度来看,这话的确说得不虚。

1.中华商业街区的源头:春秋战国临淄商业街区

一般认为,现代商业街区的理念源自一百年前的德国。而事实上,当我们回溯时光,会发现最初的综合性商业街区诞生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国,那座春秋战国时代最富庶的城市——齐国都城临淄。那时的中国城市布局以君王宫殿和政治机构为核心,商业区和居民区均在“外城”(古语称之为“郭”)。

据《战国策》等古书记载,当时临淄的商业街区不但市井繁华,汇聚了各种生活必须品乃至东齐的海产、南楚的象牙犀角,昆山的美玉等珍奇,而且有着各项综合性娱乐节目:急管繁弦,丝竹妙音,是击筑、鼓琴和吹竽的音乐表演;激情似火,挥汗如雨,是蹴鞠、六博等体育活动。可以想见,这样的商业街区,已深深融入当时临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层次,呼吸之间,尽享古代都市生活最高端的惬意。

“齐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古代临淄风貌再现,马车轮声消逝的街区,回荡着两千七百多年前商业之都繁华的余响。

2.秩序性与多元化的共存:唐代长安商业街区

临淄商业街区这种将休闲娱乐体育等配套活动与商业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在后世中华商业街区中被延续了下来。到唐代,首都长安,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其商业街区由官方统一规划,分为“东市”和“西市”,二者之间由巷道通联,呈方正对称的格局。每市用四面向心的设计布局建立各种专营商店,称之为“邸”。除了“邸”之外,还有“店”,主打餐饮酒水行业,总括起来,每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分毫不乱。当时的官方严禁私自搭建,以免破坏了商业街区的整体风貌,一旦发现,不仅即刻拆除,甚者还会取消商家的经营资格。

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划设计,这样严密的规章,使得长安的商业街区在风格上有着一种端庄典重的秩序感,符合大唐盛世的尊贵与雄浑。在以开元、天宝命名的那些黄金岁月里,稀材明珠、锦绣绫罗、山海特产、远方匠造……无不充盈其间,渲染出一个时代的丰足豪奢。

唐代的规划设计师们煞费了苦心,使得商业街区在讲求端庄的秩序感的同事,却又不流于呆板:在生态环境布局上,这些街区多以垂柳、槐树、榆树作为景观绿植,如卢照邻诗中所写的“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同时,在高楼之间,架起形态如虹的“复道”,既便利了游览通行,又是绝妙的景观点缀,使商业街区的整体风貌中增添了精巧与灵动。

西市和东市,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汇聚汇聚了东西方财富与娱乐,远东直至两河流域的商品和的娱乐性元素充盈其间,有机地组成了唐代商业街区的完整内容。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长安的商业街区,开创了“国际化”和“文化多元”的先河。

唐朝以开放的民族与文化姿态,为这里迎来了西域乃至突厥、波斯、大食、新罗……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工匠、艺术家,万国的衣冠时尚歌舞美食汇聚于此,

想象当年长安的将相豪杰、文人墨客,闲暇时光,徜徉于其间,品一品曾令李白一醉沉酣的葡萄美酒;听几弦古龟兹国风味的琵琶曲;观赏一番波斯“胡姬”的歌舞;试穿几领异国风情的服饰……那真是千年之下也令人动心的体验。

3. 市民文化的勃兴:宋代汴京、杭州商业街区

光阴流转,来到《清明上河图》的时代。宋朝的汴京,其繁华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唐代的长安。因为取消了对商业街区位置和规模的严格限制,以及例行的“宵禁”等等,汴京商业街区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大的自发性和自由度,总体说来,虽然不再像唐代商业街区那样有着官方的严谨规划设计,以及由此而来的端庄和秩序感,但市民阶层的参与和市民文化娱乐内容的丰富,使其更具有共享性、便利性和亲民性等特点。

一个比喻:唐代商业街区的风貌像是《簪花仕女图》中盛装华美的贵妇,而宋代商业街区则更像热情、奔放中带点泼辣,而又多才多艺的民间女子。细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京商业街区,会发现建筑布局呈自由分布、错落有致的开放性形态。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北宋汴京滨河商业街区的风貌。店铺楼宇的布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错落有致中呈现出自然协调之美。景观桥的架设、商业船舶的配套更使得这片古代经典商业街区不仅在视觉审美上,更在空间游览的体验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完美。

宋代商业街区的一大特点是“夜市”的兴起,令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不夜城”。城市娱乐业在名为“瓦子”或“瓦肆”的商业街区间昼夜绵亘,零售门店与酒肆茶楼交相辉映,其间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唱赚、踢弄、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还有各种有奖游戏和竞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商业街区的运营模式较之前代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在之前,商业街区的娱乐性项目是作为商品售购、餐饮等“主业”的一项辅助而存在的。但在宋代,特别是在“瓦子”夜市中,娱乐性项目成为了经营方对客户的主要吸引力来源,同时也成了游览者前往的主要动机和动力。某种程度上,人们是为享受商业街区的娱乐生活而前往,附带以购物、饮食等传统消费。由这一层意义来说:宋代商业街区,已成为侧重于体验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的市民生活圈层。这一点不但领先于时代,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商业街区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酒店。攒动的人群标明着生意的红火。当街一面第二层向外延伸很远的阳台是很富创意的设计,扩大了店内空间容量的同时,增加了展示性和对客流的吸引力。

除北宋汴京商业街区外,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为“南宋御街”。因系每三年一度的祭天仪式中皇帝的御驾行经之路而得名。因为地位尊贵,御街的路面由一万块特制石板铺成,据说,每当御驾车队经过时,都会事先把石板拿掉,铺上细沙。究竟是怕为怕压坏石板,还是怕龙驾的车轮打滑?我们不得而知。

受惠于南宋朝廷对商业网点设立的开放性态度,御街成为了迄当时为止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商业街区。数万家商铺,集中于此,名店、老字号鳞次栉比。以距离皇宫的远近为标准,形成了三段档位区分:首段地近皇宫,为大高档奢侈品区,金银器皿、珠宝首饰、名贵匠造齐备;第二段近于当时城市中产阶级住宅区,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末段则是“瓦子”区,以当时全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为代表,荟萃了零售业和市民文化娱乐场所,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天来此游乐休闲的客流量达数千人。

4.“铺户”专卖店形式的诞生:明代南京商业街区

早在宋代,大型城市里便出现了专门商品专卖的“行业街市”,如“珠子市”、“花市”、“布行”等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于规划国都南京伊始,将这种“行业街市”的划分以政策形式确定了下来。

明代建立之初,朝廷将江浙富户大量迁移至南京,其中许多从事商业经营。商业街区被设置于各“官道”两侧,多为高档次店铺,于民间自发形成的“市集”不同。这样的商业街区在明代南京有十二处,店铺的经营者称为“铺户”,规模较大的,或形成行业联合体的,又叫做“铺行”,每一处街区主打一类产品的专营专卖。在街区建筑方面,除完全以石板铺地外,还有一项别出心裁的设计——加宽两侧的瓦檐,使之尽可能地像街心延伸,便于为往来客流遮风挡雨。

专卖店的出现和趋向集中,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作为一个整体,比零散分布的店铺对客流更有广告和吸引效应;二是在比较和竞争中,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明代城市商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高峰,后继的清朝在300年的发展中,始终未能实现对其超越。

降及近代,晚清民国时期的变局里,才萌发了新景象:一是地域文化的积淀,使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街区呈现出各自的风貌、业种业态与商业文化内质。如北京皇城根儿下的京派风貌;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巴蜀风貌、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风貌等等。

二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带来的西式建筑、街区和商业文化的渗透,其代表如上海的洋场商业街区、东北哈尔滨等城市里的俄式风情街区、山东半岛胶州湾一代以青岛为核心的德系街区等等。

老北京琉璃厂,在无数晚清民国文化人笔下不朽的文化胜地。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主打古玩、艺术品、古籍、文房四宝,同时兼具餐饮配套的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当时的文化界精英不仅爱这里提供的商品,更爱这里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感:荣宝斋的画韵、清秘阁的书香和信远斋蜜饯与酸梅汤融合成的浓浓的京都慢生活味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琉璃厂洗却了文革时期遭受的破坏,经过保护和修缮,如今这里是一处典范式的传统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基本还原了旧时的业种业态。书韵墨香和老北京餐饮得以延续。琉璃厂依然是京派文化的一张名片。

广州长堤大马路,见证了晚清民国百年历史风云和南中国的商业旧事。广州是近代最早与外洋通商的口岸之一。19世纪后半叶,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在珠江畔修筑长堤,将外洋与两广的财富都吸引至此。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以广东为“革命策源地”,拓宽了马路,引入金融业和外资。长堤大马路遂成为旧中国最具特色的滨河商业街区之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的风貌、沿江云集的商船、舶来品与广东土产交相辉赢,还有粤地餐饮文化的点缀,使这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久久留在历史的黄页间。

广州长堤大马路,摄于20世纪三十年代。可以看到一些与上海外滩建筑群相似的风貌。

长堤大马路地标性建筑——爱群大厦今昔。这张合成图糅合了时代变迁之感。和中国商业街区由近代向当代发展的脉络。

二.爱琴海城邦到中世纪城市:西方古代商业街区寻踪

在西方,虽然一向有着“重商主义”的传统,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区”的形成,却略晚于中国。其原因大约在于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人,习惯于将宗教、政治活动和科学、哲学研究作为生活和城市规划的核心主题。因而希腊的商业街区诞生较晚,而且始终未曾进入城市的枢心地带。

1.城邦文明的点缀:古希腊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的崛起与古代城邦的繁荣密切相关,当浪漫的爱琴海孕育出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文明,一座座以“卫城”为中心的城邦在希腊半岛上星罗棋布。随着财富与人口的增加,城邦的布局向卫城之外拓展,新兴的商业街区雏形在这些新开拓的城区里诞生,并渐渐成为古希腊公民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核心活动场所。腓尼基和雅典的航海者把三大洲的特产商品汇聚到这里交易,苏格拉底等哲人们在这里寻找智慧的种子。

以雅典为例,古安哥拉遗址 (Ancient Agora)间便有着这样一处商业街区的雏形,虽然当时是为政治,教育,哲学,戏剧和运动等于一身为目的而建造的大型建筑群,但最为著名的还是其间的“市集区”,因为这里不但是雅典商业的中心地带,还曾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哲学家们散步的场所。雅典的商业街区的建筑为典型希腊风格的回廊柱群式,入口处为建于公元一世纪罗马时代的风塔。   

雅典商业街区,和所有古希腊城邦街区一样,呈现出开放式的整体格局,除了商业建筑本身外,这里还装饰着药物园和花园,花香与古文明的雅致交融,体现着古希腊人亲近自然和崇尚高贵的心灵。遥想当年,在这里漫步,遥望雅典卫城,不论购物消费与否,都会是极其惬意的体验。

2.帝国繁荣与古典艺术的遗迹:古罗马商业街区

继希腊文明而崛起的古罗马,经过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的演变,热爱休闲娱乐的罗马人将城邦发展为古代世界最繁华的都市盛景。比起崇尚宗教与智慧的希腊人,罗马人显然更富于现实意识,在人间享乐方面也更富于造诣。

可以说,在西方,正是于罗马时代的大都市中,第一次出现了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区”。公元前184年,罗马执政官加图下令建造了欧洲史上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建筑风格为当时直至中世纪前期流行的“巴西利卡”式。不过,其详细风貌,今天我们已无从探究。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的南方之都庞贝城,这场灾难却意外成为了后世考古学的幸事。从完整发掘出的城市遗址中,我们得以一览昔日庞贝商业街区令人惊叹的影像。

除了商品种类的丰富涵盖了当时生活所需品的各门类外,尤其富于意味和启迪的是:古罗马商业街区的许多精妙设计,与今天的思路、理念相吻合,例如:对体验性的重视、艺术性和审美空间的营造等等。

庞贝古城商业街区的布局方正舒朗,路面以不规则的近椭圆型岩石铺砌,每块岩石凸起的弧面很高,与其他街道平整的路面不同,不适于马车的行驶,显然,这是专门的“商业步行街”。街区配有供水器,由城中心的水塔将清泉汲取输送到装饰着漂亮牛头、神面、兽头形浮雕的出水口,供游人饮濯。

庞贝古城商业街上的供水池,充分体现着街区的人性化设计,出水口出装饰有兽面形浮雕,隐隐透出古罗马文化中崇尚阳刚的气息。

古罗马人擅长将生活环境艺术化,庞贝古城的每一座豪宅里,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商业街区也不例外,店铺外墙上有色彩纷呈的广告画,风格写实而生动,有些甚至略带有抒情表现主义的色彩。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人就懂得:广告不能仅局限于对商品的宣传,其本身应当是美与艺术的载体,用来提升街区的文化品位、审美格调和游览者的心灵愉悦度。

马赛克地板,古罗马时代“精装修”的典范,图案以神话主题和动物元素为主,有时兼有历史和生活场景。

3.梦幻“水之都”的旧影:中世纪威尼斯商业街区

当北方的蛮族灭亡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黑暗时代”。新崛起的城市未曾达到罗马或庞贝的规模,商业和商业街区,也随之凋零寥落。直到许多世纪后,地中海边的水上都市威尼斯,才重现了意大利半岛上昔日帝国商业的荣光。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一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遗民为躲避匈奴王阿提拉从东方席卷而来的铁骑,迁徙到亚德里亚湾中的这个小岛。他们将砍伐的大量松木立于浅海淤泥中,久而久之,松木因碳化而变得异常坚硬而不腐烂,不朽的“水城”威尼斯由此建起。梦幻般的一条条水巷,通联一处处岛屿、河洲上的城区,昼映白云碧天,夜影星光皎月。从诞生之日起,威尼斯便注定将是未来人们心中的无尚浪漫之地。

直到新航路开辟之前,威尼斯作为地中海航运的枢纽,承载着当时全世界最兴盛的贸易。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到已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埃及亚历山大港,东西方的商品资源,经威尼斯而汇聚,再转输到其他国家和城市。

在四个黄金般的世纪里,威尼斯拥有着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水上商业街区”。河巷两岸,用当地出产的“伊斯特拉石”打底,再以砖块砌成一座座华美古雅的滨水建筑——拜占庭式、威尼斯式以及后起的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构筑起旖旎的水镇街区风光,商品展示和交易则在沿着河边两侧排开的商船上进行。

游览和购物者乘坐威尼斯特有的尖头窄身的“贡多拉”船,悠悠然在天光水影间航过街区,边饱览清景,边选取货物,堪称最舒适休闲的体验。这一风貌一直延续到20世纪前半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中国散文家朱自清都曾到此体验过当年那种梦幻怀旧的感受。

里亚尔托桥,威尼斯本岛上横跨大运河的最宏伟之桥,和周围的建筑同为文艺复兴时代的遗留,这里是威尼斯几个世纪里商业街区的中心所在,见证过这座中世纪第一大商业城市的辉煌。如今常被许多浪漫文艺影视作品选作取景点。

三. 前尘后世——古代商业街区在今天

世事沧桑,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煊赫一时的古代商业街区,大多已经随岁月湮灭,只留下遗迹或纸卷上的记录,供人凭吊怀想。另一些较为幸运者,在商业发展已进入新纪元的今天,被当今商业街区设计建造者们复原或重构,以其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缔造新的商机,焕发出新的姿容与生命。

两年前,临淄市投资36亿元,启动了“齐国古城”项目,以春秋时代的建筑风格,传承两千多年前古老悠久的齐文化。除文化体验外,还赋予其当代商业街区的经营性、娱乐性、休闲性内核。将古雅厚重的历史风韵和当下高品质消费生活内容相结合,用商业街区的形式,遥遥衔接起时空,怀想春秋那一抹辉光。

“齐国古城”功能分区图,在各区域的命名上,充分利用了《战国策》、《史记》、《孟子》等古代典籍的记载。例如“稷下学宫”本是古时齐宣王设立的哲学交流学院,今天用作学术中心。“雪宫”原为齐王避暑消闲之地,今天用作大型餐饮业。

在建筑风格上,“齐国古城”尽可能地还原了春秋时代古朴典重的特色,色调简明、

千百年来多少人曾诗意地“梦回大唐盛世”,去追寻一个东方古典繁华的旧梦,如今,这一梦想由西安地标性商业街区“大唐西市”得到了华美绚丽的呈现。

“大唐西市”项目由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推动,占地约500亩,总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以商业为主线,浓缩了古长安雅韵、丝路风情和盛唐文化气象。主体建筑以当今技术,复刻唐式屋顶、檐、墙样式,还原了唐代大气、雄浑的风貌,宏楼飞阁,复道行空,阳关一杯醇酒、丝路千载驼铃。

其他著名的古代商业街区,如杭州南宋御街等等,也大都经过现代化改造而呈现出了新的光彩。在本书后面的篇章中,还会有所涉及。

西方的古代商业街区,往往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例如代表了西方古代社会发展顶峰的古罗马,许多城市原有的面貌早已消逝,庞贝古城商业街也已是只能供后人凭吊的废墟。

不过,由于古罗马的威名在历史上的显赫,在一些现代商业街区的设计中,有的设计师会融入古罗马历史文化或建筑风格元素,经过商业包装,成为街区的美学特质和盈利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凯撒宫古罗马广场。

凯撒宫古罗马广场位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占地48000平米。街区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陈设、公共景观设计等一切细节上,全方位吸纳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题材和元素。操纵雷霆的朱庇特、赖以攻陷特洛伊的木马、庞贝风格的壁画和镶嵌画……如是种种被加以现代演绎,妆点在“万神殿”式的穹顶、雅典风格的女神像柱等赋予古典风情的建筑空间里,美轮美奂中浓缩着源自久远世纪的魅力。

雅典商业街如今是一个观光景点,主打希腊古文明遗产的展示和传播,那里有一家古希腊文化博物馆,名为“雅典卫城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许多古希腊出土文物,如雕塑残体、柱头、黑绘或红绘式陶器与碎片等等,身临其地,令人触发思古之幽情。

雅典卫城博物馆采用现代玻璃墙立面和交错的直线型布局,简洁、硬朗,入门处的柱廊融入了古希腊建筑“回廊圆柱”的风格元素,加以现代化演绎,三层叠加的设计与卫城山势相协调,可以仰观帕特农神殿,俯瞰下方商业街区。显然,希腊方面希望这一历史文化主题的博物馆能为此地商业街区赢来客流和卖点。

曾煊赫于整个欧洲的威尼斯商业街,如今也随着经济衰退、城市地表下限导致的居民流失,而成为以供观光为主的遗迹。只有在旅游者来此必看的“吹玻璃”等传统手工艺表演中,还能令人依稀想见此地为地中海商业中心那些世纪里的盛况。

威尼斯“玻璃岛”(Murano),此地生产的彩色玻璃制品曾代表着中世纪宫廷顶级的奢侈豪华。这些水上街区,堪称15—17世纪世界顶级专项工艺奢侈品专卖街。如今只能靠旅游者的到访观光和零星的购买为继,静谧中难免一缕衰颓之感。古建筑的多利斯式柱廊也似有些不堪重负。

华丽精工的彩色玻璃制品,仿佛还铭记着巴洛克时代绚美记忆的遗踪。

威尼斯的玻璃工艺数百年如一日,精湛不亚往昔,只是在如今这座城市和人的气质中,似乎于强打精神的浪漫间,含着淡淡的落寞与哀伤。

商业街区的兴衰,见证着国家与文明的兴衰;经济繁盛、文化昌明的国度与时代,必然有优秀的商业街区,与之相匹配。了解古代,是为了活在当今,我们可以反观当下,并畅想未来——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商业街区,与今天的城市生活相匹配,并成为时代的精华与岁月的经典,被人类的生活史所铭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