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际慢岛”微改造:长洲岛27年求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际慢岛”微改造:长洲岛27年求变

自1991年启动开发以来,长洲岛的交通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岛上至今仍以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为主,逢周末就变“堵城”。今年8月底,黄埔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最新规划将为长洲岛带来哪些变化?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又如何平衡?

文/王静娟

作为黄埔军校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坐落地,广州长洲岛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国际慢岛”。自1991年启动开发以来,长洲岛一直走在求变的路上。而交通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岛上至今仍以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为主,每逢周末就如期变“堵城”。今年8月底,黄埔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最新规划将为长洲岛带来哪些变化?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又如何平衡?

文化保护提上日程,长洲岛启动开发

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8.5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2万余人。

资料显示,长洲岛是广州第一个以近代革命遗址为主的历史文化护区。作为进出广州水道的咽喉之地,长洲岛有着300多年的对外交往和军事发展历史。自晚清至解放,长洲岛以修造船业的发展为原点,依托 “长洲要塞”战略区位,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和军事教育的繁荣发展,中国近代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同时,岛上还存有大量明清古建筑群、炮台、巴斯教徒墓群、凌氏大宗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深井文塔、凌氏始祖墓道、深井古村落、曾氏宗祠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著名的“深井十景”等大量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

1991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广州市政府正式启动长洲岛开发。由于岛上拥有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资源和岛上优美的风光,长洲岛被广州市政府定位为文化旅游风景区,并作为广州旅游开发的“月亮工程”,当时市政府以正式文件明确冻结该岛非军事地区的全部建设用地。

随后,广州市政府先后投资修复了黄埔军校及其附属建筑、东征烈士墓、白鹤岗炮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并于2000年编制了《长洲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规划》。

按照规划,广州市政府将严格控制岛区常住人口,不进行吸引外来居住人口的开发建设,只考虑岛上现有村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在原有基础上保留部分工业,但不得再进行新的工业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尽量保留岛内形态,营造自然海岸线景观,建议岛上不设过境交通,不采取架设珠江桥梁的交通方式与周边联系。

“山水环抱”,岛内交通以轮渡、公交为主

站在长洲码头的岸边,每隔十分钟左右就能看到一艘轮船从这里出发,开往对岸。这是岛上最原始的交通方式,由于长洲岛四面环水,三面临江,呈现“山水环抱”之态,所以岛内的交通,主要以轮渡和公交为主。

开发初期,长洲岛只有两路公交车:67路和383路,运行于金洲大道,多个地段公交车都无法到达;加上岛内道路多沿山坡而建,曲折、坡度大且小路较多,因而交通问题亟待改善。

尽管按照原有规划,岛内交通不宜过度开发,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却不容忽视。据此,在往后的多个规划文件中,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的权衡问题多次被提及。

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长洲、鱼珠码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为庆典献上一份大礼。此后,根据长洲岛的开发及大学城投入使用后车流量的增加幅度,营运渡船有所增加。

同年,黄埔区规划分局组织编制的《长洲—鱼珠过江隧道方案规划研究》完成,报告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长洲—鱼珠过江隧道工程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提出了隧道工程选址的推荐线路。

为保护岛内环境,黄埔区政府坚持不架设过江桥梁的原则,有关专家对此做出解释:首先,珠江长洲岛河段是珠江的主航道,船只多,船型较大,如果选择跨江桥梁,在施工期间会影响船舶通行,而且建成后,大桥的桥墩也会影响到航道;其次,如果建设跨江桥梁,桥梁落地必然要建设较长的引桥,会占用很多土地,也会涉及很多拆迁问题,增加投资;最后,建设过江隧道对自然景观影响小,符合环保需求。长洲岛是黄埔军校所在地,对自然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跨江桥梁长长的引桥必然会对它的景观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鱼珠至长洲的过江隧道被市发改委纳入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实施规划,并于2011年开始动工。紧接着,新港东路至长洲的过江隧道和环岛公路也开始投入建设。目前除了轮渡,赤坎大桥连接着广州大学城,鱼珠至长洲、新港东路至长洲的过江隧道和环岛公路也均已建成。

公交方面,261、561、517、292、43、562、513等线路的公交车均有经过黄埔军校码头,而到长洲码头的则只有383、65两路公交。

“慢岛”还是“堵城”?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陷入两难

在383路公交的起点站长洲码头,记者发现,公车还没开,站台附近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经过两三个站,车上就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司机李师傅告诉界面广东记者,几乎每趟车都这么堵,一到周末就更加严重了。

一位在岛上开云吞店的店家告诉记者,除了轮渡船,单靠一条限速30公里的金洲大道和公交,是远远不能缓解交通压力的,所以岛上每逢周末就如期变“堵城”。记者了解到,每逢周五下午,便会有很多过来自驾游的游客,加上回岛的居民,拥堵问题随处可见。

“以前的交通更加不方便,外面的人出入长洲岛只能依靠绕道大学城或者坐船过来两种方式。”一位岛民告诉记者,交通的限制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就包括岛民的就业问题,“你看现在岛上大多都是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出去外面找工作了,除了开个小饭馆小店铺,这里没有太多机会。”记者了解到,目前岛上2万多居民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

徐红燕是大学校中山大学的一名宿管,同样来自长洲岛,平时就在大学城与长洲岛之间往返。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来大学城找工作的岛民还有很多,主要是在各大高校里做宿管、清洁工以及保安等工作。“大学城相对还近一些,去再远的地方一是放心不下家里,二是交通也不方便,每次回去都要花很长时间,现在我们都是自己骑个电瓶车每天来回往返的。”

对于长洲岛的开发,从外界舆情来看,近年来,政府、学界大体有了基本共识,那就是:保护性开发,禁止搞房地产开发,打造“国际慢岛”。人口只减不增,建设量只减不增,绿化只增不减,交通上不搞快速主干道,产业不搞房地产。

然而,如何平衡岛上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问题,成为长洲岛长期以来进一步发展求变的局限。

微改造大不同:长洲岛最新规划出炉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广州市政府对于长洲岛的关注热度不减,对于其合理开发也不断进行规划调整。今年8月底,黄埔区政府官网上挂出一则关于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的批前公示。规划中,长洲岛定位为精神之洲,国际慢岛。

随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广州市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

“传承黄埔精神与海丝文化的精神之洲,实现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珠江国际慢岛。”是规划的总体定位。

根据上述规划,长洲岛将建立“一心三片、山水环抱”的全岛保护格局。形成“一轴一带多片”的整体空间结构,以金洲大道为发展轴线,形成滨江文化展示带,串联多个功能片区;并以历史保护和底线管控为前提,对全岛用地进行优先布局,全岛建设用地比例不超过56%,水面生态用地比例不低于44%;重点保护黄埔军校旧址等46处不可移动文物、录顺船坞等3处历史建筑、大园坊四巷5号居民等30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74棵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水系其他历史环境要素、黄埔军校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备受关注的交通问题也成为规划重点内容。按照规划要求,长洲岛将规划3条城市轨道,同时保留金洲大道-鱼珠码头轮渡,截流外来机动交通,重点保护黄埔军校旧址等46处不可移动文物。

新的3条城市轨道分别为:规划中的地铁7号线二期、8号线南延段将设长洲站,预计2022年建成;另外还有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在深井设有一站,按规划,该线也将于2022年完工。届时,三线开通将能较好地解决长洲岛的交通问题。

同时,规划还指出,将截流外来机动交通,打造内外交通换乘节点,保证岛内慢行交通环境;完善整体道路网络,形成完整的滨水环岛路。以此达到较好地平衡交通建设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目的。

黄埔区宣传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界面广东记者,该项目已纳入市级规划范畴,目前还在筹备阶段,相关的正式文件还未发出,其推进与落实情况还需静待后续官方信息。记者从黄埔区官网处获悉,规划征求意见公示期限为2018年8月29日-9月27日,有效反馈意见日期为8月29日-10月2日,目前已截止向公众收集反馈意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际慢岛”微改造:长洲岛27年求变

自1991年启动开发以来,长洲岛的交通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岛上至今仍以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为主,逢周末就变“堵城”。今年8月底,黄埔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最新规划将为长洲岛带来哪些变化?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又如何平衡?

文/王静娟

作为黄埔军校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坐落地,广州长洲岛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国际慢岛”。自1991年启动开发以来,长洲岛一直走在求变的路上。而交通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岛上至今仍以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为主,每逢周末就如期变“堵城”。今年8月底,黄埔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最新规划将为长洲岛带来哪些变化?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又如何平衡?

文化保护提上日程,长洲岛启动开发

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8.5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2万余人。

资料显示,长洲岛是广州第一个以近代革命遗址为主的历史文化护区。作为进出广州水道的咽喉之地,长洲岛有着300多年的对外交往和军事发展历史。自晚清至解放,长洲岛以修造船业的发展为原点,依托 “长洲要塞”战略区位,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和军事教育的繁荣发展,中国近代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同时,岛上还存有大量明清古建筑群、炮台、巴斯教徒墓群、凌氏大宗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深井文塔、凌氏始祖墓道、深井古村落、曾氏宗祠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著名的“深井十景”等大量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

1991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广州市政府正式启动长洲岛开发。由于岛上拥有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资源和岛上优美的风光,长洲岛被广州市政府定位为文化旅游风景区,并作为广州旅游开发的“月亮工程”,当时市政府以正式文件明确冻结该岛非军事地区的全部建设用地。

随后,广州市政府先后投资修复了黄埔军校及其附属建筑、东征烈士墓、白鹤岗炮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并于2000年编制了《长洲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规划》。

按照规划,广州市政府将严格控制岛区常住人口,不进行吸引外来居住人口的开发建设,只考虑岛上现有村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在原有基础上保留部分工业,但不得再进行新的工业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尽量保留岛内形态,营造自然海岸线景观,建议岛上不设过境交通,不采取架设珠江桥梁的交通方式与周边联系。

“山水环抱”,岛内交通以轮渡、公交为主

站在长洲码头的岸边,每隔十分钟左右就能看到一艘轮船从这里出发,开往对岸。这是岛上最原始的交通方式,由于长洲岛四面环水,三面临江,呈现“山水环抱”之态,所以岛内的交通,主要以轮渡和公交为主。

开发初期,长洲岛只有两路公交车:67路和383路,运行于金洲大道,多个地段公交车都无法到达;加上岛内道路多沿山坡而建,曲折、坡度大且小路较多,因而交通问题亟待改善。

尽管按照原有规划,岛内交通不宜过度开发,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却不容忽视。据此,在往后的多个规划文件中,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的权衡问题多次被提及。

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长洲、鱼珠码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为庆典献上一份大礼。此后,根据长洲岛的开发及大学城投入使用后车流量的增加幅度,营运渡船有所增加。

同年,黄埔区规划分局组织编制的《长洲—鱼珠过江隧道方案规划研究》完成,报告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长洲—鱼珠过江隧道工程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提出了隧道工程选址的推荐线路。

为保护岛内环境,黄埔区政府坚持不架设过江桥梁的原则,有关专家对此做出解释:首先,珠江长洲岛河段是珠江的主航道,船只多,船型较大,如果选择跨江桥梁,在施工期间会影响船舶通行,而且建成后,大桥的桥墩也会影响到航道;其次,如果建设跨江桥梁,桥梁落地必然要建设较长的引桥,会占用很多土地,也会涉及很多拆迁问题,增加投资;最后,建设过江隧道对自然景观影响小,符合环保需求。长洲岛是黄埔军校所在地,对自然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跨江桥梁长长的引桥必然会对它的景观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鱼珠至长洲的过江隧道被市发改委纳入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实施规划,并于2011年开始动工。紧接着,新港东路至长洲的过江隧道和环岛公路也开始投入建设。目前除了轮渡,赤坎大桥连接着广州大学城,鱼珠至长洲、新港东路至长洲的过江隧道和环岛公路也均已建成。

公交方面,261、561、517、292、43、562、513等线路的公交车均有经过黄埔军校码头,而到长洲码头的则只有383、65两路公交。

“慢岛”还是“堵城”?交通建设与文化保护陷入两难

在383路公交的起点站长洲码头,记者发现,公车还没开,站台附近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经过两三个站,车上就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司机李师傅告诉界面广东记者,几乎每趟车都这么堵,一到周末就更加严重了。

一位在岛上开云吞店的店家告诉记者,除了轮渡船,单靠一条限速30公里的金洲大道和公交,是远远不能缓解交通压力的,所以岛上每逢周末就如期变“堵城”。记者了解到,每逢周五下午,便会有很多过来自驾游的游客,加上回岛的居民,拥堵问题随处可见。

“以前的交通更加不方便,外面的人出入长洲岛只能依靠绕道大学城或者坐船过来两种方式。”一位岛民告诉记者,交通的限制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就包括岛民的就业问题,“你看现在岛上大多都是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出去外面找工作了,除了开个小饭馆小店铺,这里没有太多机会。”记者了解到,目前岛上2万多居民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

徐红燕是大学校中山大学的一名宿管,同样来自长洲岛,平时就在大学城与长洲岛之间往返。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来大学城找工作的岛民还有很多,主要是在各大高校里做宿管、清洁工以及保安等工作。“大学城相对还近一些,去再远的地方一是放心不下家里,二是交通也不方便,每次回去都要花很长时间,现在我们都是自己骑个电瓶车每天来回往返的。”

对于长洲岛的开发,从外界舆情来看,近年来,政府、学界大体有了基本共识,那就是:保护性开发,禁止搞房地产开发,打造“国际慢岛”。人口只减不增,建设量只减不增,绿化只增不减,交通上不搞快速主干道,产业不搞房地产。

然而,如何平衡岛上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问题,成为长洲岛长期以来进一步发展求变的局限。

微改造大不同:长洲岛最新规划出炉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广州市政府对于长洲岛的关注热度不减,对于其合理开发也不断进行规划调整。今年8月底,黄埔区政府官网上挂出一则关于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的批前公示。规划中,长洲岛定位为精神之洲,国际慢岛。

随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广州市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

“传承黄埔精神与海丝文化的精神之洲,实现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珠江国际慢岛。”是规划的总体定位。

根据上述规划,长洲岛将建立“一心三片、山水环抱”的全岛保护格局。形成“一轴一带多片”的整体空间结构,以金洲大道为发展轴线,形成滨江文化展示带,串联多个功能片区;并以历史保护和底线管控为前提,对全岛用地进行优先布局,全岛建设用地比例不超过56%,水面生态用地比例不低于44%;重点保护黄埔军校旧址等46处不可移动文物、录顺船坞等3处历史建筑、大园坊四巷5号居民等30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74棵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水系其他历史环境要素、黄埔军校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备受关注的交通问题也成为规划重点内容。按照规划要求,长洲岛将规划3条城市轨道,同时保留金洲大道-鱼珠码头轮渡,截流外来机动交通,重点保护黄埔军校旧址等46处不可移动文物。

新的3条城市轨道分别为:规划中的地铁7号线二期、8号线南延段将设长洲站,预计2022年建成;另外还有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在深井设有一站,按规划,该线也将于2022年完工。届时,三线开通将能较好地解决长洲岛的交通问题。

同时,规划还指出,将截流外来机动交通,打造内外交通换乘节点,保证岛内慢行交通环境;完善整体道路网络,形成完整的滨水环岛路。以此达到较好地平衡交通建设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目的。

黄埔区宣传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界面广东记者,该项目已纳入市级规划范畴,目前还在筹备阶段,相关的正式文件还未发出,其推进与落实情况还需静待后续官方信息。记者从黄埔区官网处获悉,规划征求意见公示期限为2018年8月29日-9月27日,有效反馈意见日期为8月29日-10月2日,目前已截止向公众收集反馈意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