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机构也没有“余粮”选择回撤,博时基金旗下产品份额大缩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机构也没有“余粮”选择回撤,博时基金旗下产品份额大缩水

三季度里,博时基金公司旗下有18只基金的份额缩水超过了50%。

作者/《壹财信》涵小,发自南京

今年A股的下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金融去杠杆这一大趋势。还记得去年时,不少公募基金公司都推出机构定制化产品,也就是实为机构投资者出资成立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基金的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然而在去杠杆环境下,机构资金的撤离也同样爽快。

从三季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在规模位于公募基金第一梯队的公司中,大多数都遭遇了机构的抛弃。从规模排名第五的博时基金公司看,三季度里,该公司旗下有18只基金的份额缩水超过了50%。同时,这些基金的中报显示,其中11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70%以上,5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9%。

18只基金份额缩水过半

业绩原因仅排其次

近几年,机构定制化风靡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在公募基金公司看来,这不仅体现出谁和机构投资者的关系良好距离更近,也在规模上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然而随着金融去杠杆进场的开启,机构投资者本身在也没多少“余粮”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撤回资金,加之整个投资市场处于熊市中,从而让机构投资者的撤离显得更加坚决。

在刚刚公布的三季报里,博时基金公司以超过5000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第五名,但是从旗下的基金产品来看,却依然有18只基金在三季度里遭遇了份额缩水超50%的窘境。

从这些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其中仅有6只基金业绩亏损,而剩下的12只基金中有3只基金为货币型基金,其余的全都盈利。另外,这18只基金从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看,也仅有2只累计收益率为亏损,剩下的全都盈利。这也充分说明了,份额的缩水并非由于业绩,而是出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

既然份额缩水是有投资者自身原因造成,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基金的投资者都是些什么人吧。数据显示,这18只基金中,有11只基金在今年中报时,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其中8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都在九成以上,5只基金超过了99%。也就是说,这些基金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机构定制基金,只是今年这些机构的压力增加,从而选择了大幅赎回。

根据《壹财信》了解,博时悦楚纯债成立于2016年9月份,截止目前,其累计收益率为4.9%,作为一只纯债基金,该基金并不进行股票资产配置,这在今年A股的熊市行情下显得尤为珍贵。但从成立之初,这只基金的投资者就全部是机构,但在三季度还是遭遇了69.70%的份额缩水。

三季度规模缩水177.88亿元

四成产品年内净值亏损

在整体投资行业遭受压力之下,三季度,博时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呈现出缩水的情况。《壹财信》了解到,今年二季度时,博时基金的管理规模为5335.44亿元,而到了三季度末,规模为5157.56亿元,整体缩水了177.88亿元。

分类看,其中的混合型基金缩水严重,由二季度的432.76亿元,缩至381.80亿元,这也和今年主投股票资产的权益类基金遭遇业绩大跌吻合。而从份额上看,也比较一致,在上述18只缩水较多的基金中,有7只都为混合型基金。

纵观博时基金旗下所有产品,在今年内净值出现亏损的共有95只,占有可比业绩的基金数量的比例为四成。其中,股票基金占到了33只、混合型基金占到了56只,也就是说权益类基金在亏损产品中的占比超过了九成。

根据统计,博时旗下的权益类基金在年内亏损超过20%的比比皆是,博时中证800证券保险B是亏损最多的,截至11月1日,其年内亏损了34.63%。需要说明的是,这只基金是分级基金B份额,因其具有杠杆特性,所以亏损尤为严重。在今年上半年里,券商板块跌幅惨重是该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一二季度,该基金净值分别下跌15.99%和24.63%。

三季度里,在政策托市的影响下,券商板块出现报复性反弹,这才令其净值出现盈利,上涨了3.12%。不过在今年上半年,该基金净利润亏损已达0.4亿元,而三季度才仅仅盈利了0.03亿元。

而在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博时互联网主题以32.16%的跌幅成为博时基金旗下最差的产品。更惨的是,这只成立于2015年的基金在3年多后净值亏损幅度居然高达46%。伴随着如此之差的业绩,其份额也已经从2015年二季度的37.21亿份,缩至今年三季度的20.20亿份,其规模更是从31.37亿元下降至11.63亿元。

郭晓林和肖瑞瑾是博时互联网主题目前的基金经理,其中郭晓林从2016年7月份就开始参与管理该基金,至今累计任职时间2年多,而肖瑞瑾从2017年1月份参与该基金的管理工作,累计任职时间仅为1年多。显然,这两人都还处于“菜鸟”阶段,而重仓网络及科技成长股在今年的熊市行情下,显得非常的不明智,让其今年的亏损逐渐加大。

注:本文为《壹财信》原创,转载须注明完整来源,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博时基金

3.3k
  • ETF资金榜 | 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净流出1338.83万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
  • ETF资金榜 | 主要消费ETF(159672):净流出658.98万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机构也没有“余粮”选择回撤,博时基金旗下产品份额大缩水

三季度里,博时基金公司旗下有18只基金的份额缩水超过了50%。

作者/《壹财信》涵小,发自南京

今年A股的下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金融去杠杆这一大趋势。还记得去年时,不少公募基金公司都推出机构定制化产品,也就是实为机构投资者出资成立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基金的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然而在去杠杆环境下,机构资金的撤离也同样爽快。

从三季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在规模位于公募基金第一梯队的公司中,大多数都遭遇了机构的抛弃。从规模排名第五的博时基金公司看,三季度里,该公司旗下有18只基金的份额缩水超过了50%。同时,这些基金的中报显示,其中11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70%以上,5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9%。

18只基金份额缩水过半

业绩原因仅排其次

近几年,机构定制化风靡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在公募基金公司看来,这不仅体现出谁和机构投资者的关系良好距离更近,也在规模上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然而随着金融去杠杆进场的开启,机构投资者本身在也没多少“余粮”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撤回资金,加之整个投资市场处于熊市中,从而让机构投资者的撤离显得更加坚决。

在刚刚公布的三季报里,博时基金公司以超过5000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第五名,但是从旗下的基金产品来看,却依然有18只基金在三季度里遭遇了份额缩水超50%的窘境。

从这些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其中仅有6只基金业绩亏损,而剩下的12只基金中有3只基金为货币型基金,其余的全都盈利。另外,这18只基金从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看,也仅有2只累计收益率为亏损,剩下的全都盈利。这也充分说明了,份额的缩水并非由于业绩,而是出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

既然份额缩水是有投资者自身原因造成,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基金的投资者都是些什么人吧。数据显示,这18只基金中,有11只基金在今年中报时,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其中8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都在九成以上,5只基金超过了99%。也就是说,这些基金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机构定制基金,只是今年这些机构的压力增加,从而选择了大幅赎回。

根据《壹财信》了解,博时悦楚纯债成立于2016年9月份,截止目前,其累计收益率为4.9%,作为一只纯债基金,该基金并不进行股票资产配置,这在今年A股的熊市行情下显得尤为珍贵。但从成立之初,这只基金的投资者就全部是机构,但在三季度还是遭遇了69.70%的份额缩水。

三季度规模缩水177.88亿元

四成产品年内净值亏损

在整体投资行业遭受压力之下,三季度,博时基金的管理规模也呈现出缩水的情况。《壹财信》了解到,今年二季度时,博时基金的管理规模为5335.44亿元,而到了三季度末,规模为5157.56亿元,整体缩水了177.88亿元。

分类看,其中的混合型基金缩水严重,由二季度的432.76亿元,缩至381.80亿元,这也和今年主投股票资产的权益类基金遭遇业绩大跌吻合。而从份额上看,也比较一致,在上述18只缩水较多的基金中,有7只都为混合型基金。

纵观博时基金旗下所有产品,在今年内净值出现亏损的共有95只,占有可比业绩的基金数量的比例为四成。其中,股票基金占到了33只、混合型基金占到了56只,也就是说权益类基金在亏损产品中的占比超过了九成。

根据统计,博时旗下的权益类基金在年内亏损超过20%的比比皆是,博时中证800证券保险B是亏损最多的,截至11月1日,其年内亏损了34.63%。需要说明的是,这只基金是分级基金B份额,因其具有杠杆特性,所以亏损尤为严重。在今年上半年里,券商板块跌幅惨重是该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一二季度,该基金净值分别下跌15.99%和24.63%。

三季度里,在政策托市的影响下,券商板块出现报复性反弹,这才令其净值出现盈利,上涨了3.12%。不过在今年上半年,该基金净利润亏损已达0.4亿元,而三季度才仅仅盈利了0.03亿元。

而在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博时互联网主题以32.16%的跌幅成为博时基金旗下最差的产品。更惨的是,这只成立于2015年的基金在3年多后净值亏损幅度居然高达46%。伴随着如此之差的业绩,其份额也已经从2015年二季度的37.21亿份,缩至今年三季度的20.20亿份,其规模更是从31.37亿元下降至11.63亿元。

郭晓林和肖瑞瑾是博时互联网主题目前的基金经理,其中郭晓林从2016年7月份就开始参与管理该基金,至今累计任职时间2年多,而肖瑞瑾从2017年1月份参与该基金的管理工作,累计任职时间仅为1年多。显然,这两人都还处于“菜鸟”阶段,而重仓网络及科技成长股在今年的熊市行情下,显得非常的不明智,让其今年的亏损逐渐加大。

注:本文为《壹财信》原创,转载须注明完整来源,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