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嘴馋与饥饿,你能分得清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嘴馋与饥饿,你能分得清吗?

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此时人们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进行生存,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嘴馋则是人们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释放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等),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作者: 马小舒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下午三四点钟,你正专注地进行着紧张又严肃的学习/工作,突然一股强烈的欲望袭来:想吃某种零食了。

这个时候,你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忍耐!于是,你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想它,但是根本没用。事实上,你越是不去想那种零食在口腔中咀嚼的情景,你就越想要吃它。

还有另外一个场景,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吃不下任何东西。你唯一想要喝的就是小时候奶奶在你生病时亲手做的鸡汤。可是现在奶奶不在身边,根本吃不到。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搜索)

那么,为什么人会在特定的时刻“嘴馋”呢?

嘴馋是一种“精神饥饿”,但并不等于“饥饿”

通俗来讲,嘴馋就是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强烈欲望,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欲望很不正常。尽管小的时候很多人有过被家长严厉教育过不能贪吃的经历,但这可并不是你的错。或许有时你想吃的只是香喷喷的猪蹄、童年时最爱的辣条、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饥饿是在胃和大脑之间一种简单的连接,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肚子饿”。当我们的胃消化了我们吃的所有食物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gherlin【2】的激素,它通过信号传导会向下丘脑发送信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下丘脑调节我们最基本的身体机能,如口渴、饥饿和睡眠。然后下丘脑会向大脑释放食欲肽来促进食欲。接着你就想吃东西了。

嘴馋则更复杂,它涉及到大脑的几个区域(如下图),这些区域构成了大脑的奖励中枢(主要为下丘脑调节)。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记忆联系起来,因此,一些科学家也把嘴馋称为“精神饥饿”。

下丘脑调节机制(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此时人们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进行生存,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嘴馋则是人们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释放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等),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甚至是轻微的(暂时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样。

多巴胺作用途径(图片来源:360图片搜索)

嘴馋都是大脑犯的错

2004年,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嘴馋和大脑的关系。他们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结果显示嘴馋能激活与情绪、记忆和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这些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与药物渴求相关的研究中显示的区域一样。

2011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哈维·温卡登也曾就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做了大量研究发现,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过"嘴瘾",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满足口腹之欲。"嘴瘾"与阵发性饥饿差异明显。当你饿的时候,你什么都想吃;但当你嘴馋时,就特别想吃某一种食物。【5】

大脑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项研究的发现符合各种各样的渴求,无论是食物、药物还是名牌鞋,都有共同的机制,他们在大脑中的工作方式一样。嘴馋、毒瘾和成瘾行为,如赌博和过度购物,都遵循类似的神经路径。

这项研究还表明,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渴求,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饥饿程度。同时,我们对食物的记忆也会影响我们所嘴馋的事物和什么时候会嘴馋。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感到悲伤或沮丧时得到了小蛋糕,这可能会导致以后对甜食的渴求。同时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引导我们去寻找熟悉的快乐。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洁玻医生指出发现,“节食或限制饮食通常会增加嘴馋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很难戒断的心理依赖。所以,你越拒绝自己想要的食物,你就会越想吃。然而,禁食则不太一样,他们发现,在一天内不吃任何食物,对食物的渴求会减少。所以,下次当你特别想吃孩提时代的食物或者渴望某一特定的东西时,你要知道,你的大脑才是“罪魁祸首”。

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会嘴馋了吧?大脑作为人体最“聪明”的器官,可是会时时刻刻“盯紧”你的一举一动哦。各位小伙伴,你对什么食物情有独钟呢?那就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参考文献:

[1]张艳玲. 帮孩子克服“嘴馋”习惯[N]. 家庭医生报,2009-07-27(006).

[2]王琳. Ghrelin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

[3]唐卉. 大脑奖励机制与肥胖[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Jaremka, L., Fagundes, C., Peng, J.,Belury, M., Andridge, R., Malarkey, W., & Kiecolt-Glaser, J. (2015).Loneliness predicts postprandial ghrelin and hunger in women Hormones and Behavior, 70, 57-63 DOI: 10.1016/j.yhbeh.2015.01.011

[5]揭秘嘴馋的真相[J].中国粮食经济,2011(09):64.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分子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马小舒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嘴馋与饥饿,你能分得清吗?

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此时人们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进行生存,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嘴馋则是人们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释放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等),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作者: 马小舒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下午三四点钟,你正专注地进行着紧张又严肃的学习/工作,突然一股强烈的欲望袭来:想吃某种零食了。

这个时候,你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忍耐!于是,你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想它,但是根本没用。事实上,你越是不去想那种零食在口腔中咀嚼的情景,你就越想要吃它。

还有另外一个场景,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吃不下任何东西。你唯一想要喝的就是小时候奶奶在你生病时亲手做的鸡汤。可是现在奶奶不在身边,根本吃不到。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搜索)

那么,为什么人会在特定的时刻“嘴馋”呢?

嘴馋是一种“精神饥饿”,但并不等于“饥饿”

通俗来讲,嘴馋就是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强烈欲望,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欲望很不正常。尽管小的时候很多人有过被家长严厉教育过不能贪吃的经历,但这可并不是你的错。或许有时你想吃的只是香喷喷的猪蹄、童年时最爱的辣条、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饥饿是在胃和大脑之间一种简单的连接,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肚子饿”。当我们的胃消化了我们吃的所有食物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gherlin【2】的激素,它通过信号传导会向下丘脑发送信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下丘脑调节我们最基本的身体机能,如口渴、饥饿和睡眠。然后下丘脑会向大脑释放食欲肽来促进食欲。接着你就想吃东西了。

嘴馋则更复杂,它涉及到大脑的几个区域(如下图),这些区域构成了大脑的奖励中枢(主要为下丘脑调节)。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记忆联系起来,因此,一些科学家也把嘴馋称为“精神饥饿”。

下丘脑调节机制(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饥饿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此时人们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进行生存,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嘴馋则是人们常常想吃的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释放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等),这些化学物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甚至是轻微的(暂时的)快感——就像毒品一样。

多巴胺作用途径(图片来源:360图片搜索)

嘴馋都是大脑犯的错

2004年,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嘴馋和大脑的关系。他们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结果显示嘴馋能激活与情绪、记忆和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这些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与药物渴求相关的研究中显示的区域一样。

2011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哈维·温卡登也曾就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做了大量研究发现,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过"嘴瘾",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满足口腹之欲。"嘴瘾"与阵发性饥饿差异明显。当你饿的时候,你什么都想吃;但当你嘴馋时,就特别想吃某一种食物。【5】

大脑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项研究的发现符合各种各样的渴求,无论是食物、药物还是名牌鞋,都有共同的机制,他们在大脑中的工作方式一样。嘴馋、毒瘾和成瘾行为,如赌博和过度购物,都遵循类似的神经路径。

这项研究还表明,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渴求,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饥饿程度。同时,我们对食物的记忆也会影响我们所嘴馋的事物和什么时候会嘴馋。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感到悲伤或沮丧时得到了小蛋糕,这可能会导致以后对甜食的渴求。同时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引导我们去寻找熟悉的快乐。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洁玻医生指出发现,“节食或限制饮食通常会增加嘴馋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很难戒断的心理依赖。所以,你越拒绝自己想要的食物,你就会越想吃。然而,禁食则不太一样,他们发现,在一天内不吃任何食物,对食物的渴求会减少。所以,下次当你特别想吃孩提时代的食物或者渴望某一特定的东西时,你要知道,你的大脑才是“罪魁祸首”。

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会嘴馋了吧?大脑作为人体最“聪明”的器官,可是会时时刻刻“盯紧”你的一举一动哦。各位小伙伴,你对什么食物情有独钟呢?那就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参考文献:

[1]张艳玲. 帮孩子克服“嘴馋”习惯[N]. 家庭医生报,2009-07-27(006).

[2]王琳. Ghrelin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

[3]唐卉. 大脑奖励机制与肥胖[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Jaremka, L., Fagundes, C., Peng, J.,Belury, M., Andridge, R., Malarkey, W., & Kiecolt-Glaser, J. (2015).Loneliness predicts postprandial ghrelin and hunger in women Hormones and Behavior, 70, 57-63 DOI: 10.1016/j.yhbeh.2015.01.011

[5]揭秘嘴馋的真相[J].中国粮食经济,2011(09):64.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分子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马小舒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