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范琳琳
编辑 | 申学舟
设计 | 托马斯
《昨日青空》最终定档10月26日时,出品人刘敏在微博写了一篇长文。她感叹道:“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国内起码70%以上有制作能力的原创团队对我们伸出援手。”
刘敏的感叹反映出国内动画制作的不易,但对于大多行业参与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这样一部制作三年半、集多家公司势能的动画电影,能多大程度上重新激发大众对动画电影的热情?
2015年一部《大圣归来》虽然开局不利,但通过口碑逆袭票房最终达到9.56亿元,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成为后来者争相超越的目标。但三年来,除了《大圣归来》,能在市场层面称得上成功的也仅票房5.65亿元的《大鱼海棠》一部——行业亟需一部可以提振整体士气的催化剂。
事实上,从《昨日青空》的两次调档操作也可以看出其对票房的野心:从8月10日提档到7月27日,又从7月27日推迟到10月26日。一方面,《昨日青空》制作方强调改档主要是为了完善制作,另一方面,档期内其它影片如《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的声量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现在看来,《昨日青空》虽然成绩尚可,却并没有成为市场意义上的爆款。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首日票房1269.5万元,截至发稿时上映11天累计获得8106.8万元的票房成绩,预计最终票房约为8519.5万元。
不只是《昨日青空》,今年被业内认为制作精良且有爆款潜质的《风语咒》、在中日合作语境下诞生的《肆式青春》,以及有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保驾护航的《阿凡提之奇缘历险》市场表现都差强人意。票房成绩最高的《风语咒》也仅1.13亿元。
此种语境下,《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采访了今年几部动画电影背后的操盘手,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今年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行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影响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核心元素又是什么?
抱团取暖
《昨日青空》的诞生是一个传统的原创作者、投资方、制作方之间的故事。
2011年,同名漫画《昨日青空》在知音集团旗下杂志《绘心》上连载时,原创作者口袋巧克力就萌发出了想要创作电影的想法。但在当时,他并不具备制作动画电影的条件。
于是,口袋巧克力找到七灵石动漫画公司,请他们制作了四分钟的动画样片。样片的结尾标注着这样一行话:“如果你是制作单位、投资方或者媒体平台,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对这个作品拥有兴趣和信心,可以联系我。”署名,口袋巧克力。
这个橄榄枝递到了光线影业的手上。那时,彩条屋影业还没有成立,但光线影业已经坚定了未来布局动画电影的决心。后来的彩条屋总裁易巧开始通过微博联系口袋巧克力,双方的目标都很明确,“我和他说,版权就在我手上,但是我们需要找到制作方。”口袋巧克力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回忆说。
此后,在上海电视节的亚洲创投会上,口袋巧克力又碰到了制作青春短片《茗记》的咕咚工作室。因为作品气质和工作方法靠近,口袋巧克力和咕咚工作室一拍即合。“我们见第一面的时候,就在谈下面应该怎么做。”《昨日青空》的出品人、咕咚工作室的刘敏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
《昨日青空》
但当《昨日青空》的故事引线真正点燃时,参与者已经不止这三方。
“国内70%以上的二维原创团队都有参与《昨日青空》的制作。”刘敏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曾尝试过招国外的团队合作,人家的技术特别好,经验、理念也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没有办法好好合作。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由国内团队来做。”
但现实是,国内现有的制作水准和生产能力有限,一家制作公司并不能满足《昨日青空》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国内许多二维原创团队的核心人员都进入《昨日青空》的项目中。
正式公映时,口袋巧克力在朋友圈发了张海报,整张海报密密麻麻标注着参与其中的人员名字,中间突出位置标注着“100%国产团队”几个大字。他写着,“一部动画电影的背后,蕴含了这些人三年半时间的日日夜夜。”
在刘敏看来,整个行业都处于抱团取暖的过程。“大家都希望国内能有好的动画,一个作品上线可能给所有人都带来希望。如果看到优秀的作品,我们也会去帮助,这是一种守望相助的状态。”
3D动画《风语咒》也同样诞生于行业的团体赛。由于担心国外团队无法真正把握好中国元素,出品方若森数字很早就排除了与国外合作的可能。
“除了个别大公司,现在做动画的公司,大多属于散兵运营的状态,他们没有一个有机的流程。我想通过这个片子,能让大家在合作上、规范上、标准上,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以后,以后再有这样的片子,再召集大家,就会有经验。” 《风语咒》导演刘阔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这是一直以来国内动画行业的痛点,也是他希望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风语咒》被分包给了100多家制作公司,他们技术水平不一、软件应用情况不一、管理能力和制作标准都不同。为了能够让不同的公司在标准上做到适配,若森在多年以前就研发了自己的3D动画系统平台。“我们会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分包,甚至一个镜头会分成很多步骤来操作。比如,烟尘特效体量特别庞大,就得拆给两家公司一起做。”
一定程度上,《肆式青春》走的是《昨日青空》、《风语咒》所放弃的另一条道路。该影片由参与新海诚《你的名字。》的动画制作公司CoMix Wave Films打造,由绘梦动画创始人李豪凌 、导演易小星 、新海诚的CG大师竹内良贵三人联合执导,采取的是典型的“中国内容+日本制作”的合作模式。
事实也证明,咕咚工作室和若森数字对引用国外技术的担忧并非多虑。尽管在《肆式青春》中,CoMix Wave Films并没有辜负“壁纸狂魔”的称号,上海老式石库门、温馨的乡村田野等场景都被真实再现,但三位导演的故事并没有很好兼容,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细节、互动反应和情感表达上,《肆式青春》都带有抹不去的日式痕迹。
但值得注意的是,《肆式青春》只不过是CoMix Wave Films的一次试水,更重要的是合作渠道的打通。日中文化产业交流协会代表理事、卓然影业CEO张进表示:“以《肆式青春》为契机,中日两国的影视公司会尝试更多的合作方式,引进、输出、联合开发和制作都会逐步探索。”
更本土的故事
制作之外,故事被认为是动画电影最核心的要素。
“《昨日青空》让我想起了我高中暗恋的男生。”在影片首映现场,一位将近三十岁的女士哭着向该影片的主创人员表达感谢。坐下之后,她的朋友小声问她,“是提前安排的吗?”她摆着手,“不,不,是真的突然回忆起来的。我一下记起来,我已经忘了自己的入校分数,可我还记得他的。”
改编自口袋巧克力的同名漫画,《昨日青空》以南方小城兰溪为实际取景地,讲述了屠小意、姚哲恬、齐景轩等几位高三学生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故事。
从创作之初,《昨日青空》就确定以青春、回忆、情感为底色。口袋巧克力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高中三年并不长,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那时候的情感可能很懵懂,感情却很深刻。另一方面,对于拼搏在外的我们来讲,家乡是永远温暖的存在。我想要写一个尽量逼近现实的青春故事。”
这一原则被延续到电影改编中。《昨日青空》的导演奚超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保留原作清澈、纯真的气质。为此,《昨日青空》设计了偏向真实的道具和场景,比如黄冈真题和老式窗户。再比如,江南水乡的氤氲雾气和嘀嗒水声。
和《昨日青空》相比,以“青春”二字命名的《肆式青春》看起来要简单很多。它由《一碗乡愁》、《霓裳浮光》、《纤雨初晴》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讲述了北漂青年对“湖南米粉”和祖母的留恋、模特姐姐和设计师妹妹之间的互相关爱,以及初中男女通过录音带牵起的爱情。
如果说《昨日青空》、《肆式青春》通过青春故事链接人生回忆,《阿凡提之奇缘历险》、《风语咒》则以中国元素塑造本土形象。
《阿凡提之奇缘历险》由上海美影厂与米粒影业联合制作,此外,新版阿凡提故事改变了原有的故事脉络:1980年《阿凡提的故事》中,巴依老爷是阔绰的地主,贪婪自私,鱼肉乡里。阿凡提为了保护乡民,和巴依老爷斗智斗勇。改编后的故事明显淡化了阶层矛盾,巴依老爷从恶霸变成伙伴。年轻的阿凡提为了拯救缺水的葡萄城,踏上了寻找水源之旅。他还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古丽仙。
“以前大叔形象是阿凡提成熟之后的样子,这样的阿凡提缺乏成长性。《阿凡提之奇缘历险》更像是阿凡提前传,讲述阿凡提年轻时的故事。”米粒影业董事长张青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阿凡提有口碑裂变的基因,“很多家长从小就看阿凡提,如果他们看了之后出去宣传,口碑就出来了。”
上海美影厂曾经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在中国甚至世界动画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但一直以来,受限于剪纸、木偶等工艺的人才缺失、成本巨大、周期漫长,上海美影厂迟迟不能推出新故事。
对于上海美影厂来说,《阿凡提之奇缘历险》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经典IP的创新性实践以及传统故事的商业改造:借助三维动画更新传统故事,为今后经典故事“新讲法”开拓了道路。截至目前,《阿凡提之奇缘历险》上映36天,累计票房7640.3万元。
相比于和原版博弈的《阿凡提之奇缘历险》,生长于若森画江湖系列作品的《风语咒》则希望在收割原有粉丝之外,扩大故事的人群边界。“从一开始,《风语咒》就不想做粉丝电影。”刘阔表示,也因此没有在电影名字上加上“画江湖”或“侠岚”等能击中粉丝的关键词。
因此,尽管沿用了画江湖的基本设定,但《风语咒》描述的是全新的故事:以变成罗刹为代价,母亲让“双目失明”朗明恢复了视力。不明真相的朗明以为母亲被罗刹带走,踏上了寻找母亲的征途。当毁灭生灵的“饕餮”出现时,朗明用父亲教他的“风语咒”拯救了世界,母亲也得以恢复正常。
并不复杂的故事中,文化基调成为《风语咒》的亮点。除了祭出传统文化符号“饕餮”,影片不乏东方元素,甚至感情基调也颇具中国色彩。
“《风语咒》讲的是纯粹的中国情感、中国文化。”刘阔介绍说,《风语咒》中的的感情内核是东方式母子之间深邃的爱,“不是那种天天把爱挂在嘴边的相处模式,但是需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明显可以看出的是,2018年的动画电影有了更多塑造本土故事的意识,但就目前来看尚无市场意义上的爆款出现。
“做动画电影是一个手艺,也是一套学问。你指望第一部影片就把手艺练得很熟,太奢望了。”张青说,“所有的动画公司都或多或少在做调整,大家渐渐都不再在乎各种模式,只关心观众到底喜不喜欢看这种片子。我相信今后几年,动画电影会起色很大。”
期待质变的市场
当制作、故事都已经达到某一标准之上,动画电影作为一个toC的内容产品,最终还是要面对市场。
三年前,《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时,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方都重新点燃了对动画电影的信心。刘阔就承认《风语咒》是受到了《大圣归来》的激励:“《大圣归来》让我们整个动画行业看到,动画还是有价值的,让资本方看到动画还是能赚钱的。这就让整个行业的输入端、输出端,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大圣归来》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经典又创新的“孙悟空”形象、筹备4年、制作4年的励志故事、国漫崛起的激扬情绪、不低于好莱坞动画的“燃”场面,都是其走上王座的必备要素。
与此同时,和《大圣归来》同一档期的是《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原本预期中的票房强片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电影质量和号召力。《大圣归来》上映第一天,院线对其排片只有8.7%,但上座率远远超过了《小时代》,很快,电影院就调整了排片比例。
但在此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又再次沉寂,今年,甚至没有票房超过2亿的动画电影。
上映之前,《风语咒》曾被寄予极大期待。有消息表示,《风语咒》制作成本约八千万、宣传成本在两千万左右,因此,票房必须达到两亿才能收回成本。在点映阶段,媒体和业内都对影片质量有较高的评价,但受电影本身、排片、档期等因素的裹挟,《风语咒》的票房最终定格在1.12亿。
《风语咒》
“每部片子都有自己的命,《大圣归来》恰好碰到了那个机会。”张青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将《大圣归来》和《我不是药神》放在一块上映,《大圣归来》未必能卖出这个票房。因为观众只会在一个时间段讨论一部片子,这个热点一来,上个热点就没了。”
《风语咒》定档在8月3日,赶上了《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的余温,又迎面《爱情公寓》和《一出好戏》的直击。为了增加排片,《风语咒》甚至特意对影片做了剪辑,原来饕餮和朗明多个回合的决斗被删减。
“动画电影本身在排片上就不占优势,原来118分钟的片子现在剪到了96分钟,就是为了让影院每天至少可以多排一场。”刘阔表示,这也造成很多观众感觉《风语咒》酝酿了很久的场面戛然而止,“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在刘阔看来,动画电影排片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动画电影的观影群体始终没有形成规模。“通常情况下,大家并不会愿意去看动画电影。实在没有电影可看,动画电影的评分又特别高,才会去看。”
除此之外,动画电影还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若森数字创始人、董事长 & CEO 张轶弢说:“《风语咒》码盘期间找了不少资方,但是他们得到的最多回复是,你们要做电影,可以谈谈呀。什么?动画电影?那算了。”
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电影在真正制作完成之前,不可控因素太多。“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看的是很多小方块,小长条,需要自己脑补。” 真乐道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风语咒》制片人刘瑞芳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很多投资人,应该花更多时间关注这个行业。”
但乐观的是,渐趋冷静的投资者在动画电影扮演了更加主动的角色。在《昨日青空》中,彩条屋在投资方身份之外,同时也承担着资源组织者的角色,深入到《昨日青空》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能量。
“不是钱少了,而是傻钱少了,都是聪明钱,会帮着你把片子做好。” 张青认为。
相比于动画电影的遇冷,动画番剧却被更多人看好。“动画电影在人物、故事甚至意识形态上都要求实现闭环,动画番剧却只需要剧情流畅、前后呼应即可。” 在导演刘阔看来,制作门槛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目前在中国,动画电影toC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直接面对观众,最终商业回报如何,完全取决于单部作品是否得到观众认可。而动画番剧的商业模式更偏向B端,目前很多内容方得以从中盈利的重要原因是平台在买单,平台的逻辑是流量和用户,以及未来可期的IP价值和生态,短期内的盈利指标并不是第一考虑要素。
不过,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番剧构建了成熟的世界观、锻炼了导演和制作者的技能、奠定了基础粉,动画电影才具有了吸引投资人目光的可能。
刘阔直言不讳地表示:“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番剧在市场上取得了效应,获得了几千万粉丝的喜爱,各方面时机都成熟了,就开始启动《风语咒》动画电影项目。”张青也认为:“你不做番剧,怎么去掌握网络上观众的喜好呢。”
在摸索的过程中,动画电影的路径正在愈来愈清晰。在《昨日青空》出品人刘敏看来,动画电影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同行都在做尝试,每个作品都有闪光点,即使不够完美,也能感受到整体的进步,我们等待质变的那一天。”
(邵毛毛、罗立璇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