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财信》阳度,发自南京
今年初,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华夏基金管理的ETF规模规模已经超过650亿元,占市场份额30.3%,规模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表示,全ETF布局是华夏基金的总目标。
《壹财信》从统计数据得知,这类被动指数型产品在市场熊市时期的杀伤力非常巨大,比如,今年内,华夏基金旗下的34只ETF基金净值亏损高达30只,即使考虑到历史业绩表现,从成立至今,也有17只ETF基金的累计单位净值为亏损。
布局全ETF基金
华夏基金目的为何?
今年7月份,华夏基金公司推出了一只华夏战略新兴成指ETF基金,早在6月份的发行预热中,该公司就对媒体表示,在海外成熟市场,ETF已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深受各类投资者青睐。而华夏战略新兴成指ETF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把握经济转型带来的投资机遇,能够更便捷地分享优质新兴企业成长红利,捕捉新经济的投资良机。
然而从2018年7月13日成立至今,华夏战略新兴成指ETF的累计净值已经下跌到0.9076元,累计亏损幅度9.26%。
刚刚公布的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显示,美的集团、恒瑞医药、海康威视、上汽集团、京东方A、万华化学、宝钢股份、分众传媒、科大讯飞、三一重工十只股票占基金资产比例的37.78%,三季度,所有股票资产的总仓位为87.45%。
既然投资标的是战略新兴行业,你吃哟科大讯飞、海康威视、恒瑞医药亏损也罢,只能说市场行情不好,但矛盾的是,作为钢铁股的宝钢股份、汽车股的上汽集团等也被当做新兴产业,这就着实让人看不懂了。
而且在今年本来就无赚钱效应的情况下,该基金一经推出就处于亏损,三季报显示,其利润亏损达144.8万元,这对于总规模才2400万元的华夏战略新兴成指ETF来说,并不算少。诚然,ETF基金都是以被动跟踪标的指数为主,但在发行时宣传的如此美好,不得不令投资者怀疑有虚假宣传的成分。
而根据《壹财信》统计,在目前华夏基金34只ETF产品中,年内有30只产品净值都为亏损。华夏中小板ETF是亏损最多的,净值下跌达29.32%。也正是受到今年A股行情的影响,其规模从年初的26.48亿元,已降至21.37亿元。
其实,发行ETF基金对基金公司的好处颇为明显,比如,在华夏基金34只ETF产品中,今年虽然遭遇了业绩的大比例亏损,导致基金利润也受到重挫,但并不妨碍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
中报显示,上半年利润亏损的ETF基金,合并后亏损额共计为95.78亿元,但这并不是基金公司的钱,相比之下,基金公司反而在业绩不佳时期收取了1.64亿元的管理费,这才是基金公司发行ETF的动力所在。
ETF基金择时性更强
投资者需谨慎
即使不看今年内糟糕的业绩,从华夏基金旗下ETF的历史情况看,仍有半数产品的累计净值为亏损。除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外,其余累计业绩亏损的ETF基金,不仅有跟踪标的为创业板或中小板的产品,也有中证指数和上证指数的产品。
这些基金大多成立于2015年至今年内,而A股最近一次较大的下跌,正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并且延续到整个2016年。比如华夏中证500ETF,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份,短暂上冲之后就开始下跌,2016年里跌幅达16.45%,然而当年度里,该基金利润亏损1.84亿元,收取的管理费是0.048亿元。华夏中小板ETF在更明显,2016年亏损5.7亿元,管理费则收了0.13亿元。
总的来说,根据《壹财信》的观察,各ETF的盈利与否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并非靠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的管理。比如华夏基金旗下的ETF,大多数都为徐猛或荣膺管理,其中徐猛曾任财富证券助理研究员,原中关村证券研究员等。2006年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数量投资部总监,累计任职时间5年多。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就高达117亿元以上。
但在徐猛目前管理的诸多ETF基金中,任职回报为正的也仅仅是涉及到港股市场的几只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大多受益于2017年的暴涨,而其他多只中小板ETF、创业板ETF等均为亏损。荣膺管理的ETF也呈现同样情况,仅上涨50ETF和以消费ETF为主的寥寥几只产品任职回报为正,其余多只各主题ETF也大多亏损。
可见,ETF基金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并不比股票风险小,并且同样对择时有很高的要求,基金公司口中的“热门”产品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也并非是赚钱利器,投资者购买时还需谨慎。
注:本文为《壹财信》原创,转载须注明完整来源,违者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