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升级,终于波及中国经济。为应对金融危机,当年11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大规模财政投入、大范围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中,为期两年、总额达四万亿元的政府新增投资尤为引人注目,“四万亿”也成了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救市措施的代名词。
在“四万亿”十周年之际,界面新闻整理了一组数据,试图复盘“四万亿”推出前后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学者估算,“四万亿”最终撬动的配套投资高达30万亿元。大量资金被注入到基础设施领域和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在短期内帮助中国经济成功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但资源错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也为日后中国经济的一系列风险埋下了“种子”。
如今复盘“四万亿”,重点不是讨论是否需要“四万亿”,而是应反思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危机,理顺应对危机的决策流程,以及政府应该如何界定职责边界,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