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皇室:“万世一系”,在宫斗与内战中延续千年(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皇室:“万世一系”,在宫斗与内战中延续千年(上)

本期的传承力量,我们一起走进“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探索日本皇室传承千年的原因。

文 | 周元

编辑 | 美龄

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后世还把这一天定为日本“建国纪念日”。但实际上,于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以上的33代天皇似乎都未曾降临过人世(这些天皇均是《古事记》中虚构的,以完成天皇从神到人的过渡)。

本期的传承力量,我们一起走进“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探索日本皇室传承千年的原因,下期将带大家去了解如今日本皇室的故(ba)事(gua)。

现日本皇室之构成

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日本皇室的血脉的确没有断绝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曾经的日本是神权国家,政教合一,天皇被宣扬为创世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子孙,代天照大神在人间施行统治,这就是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

可以说,“神”性就是天皇家族“万世一系”最大的保护伞,没有任何其他家族敢于取代。当然,为了维护血脉的正统性与连续性,曾经出现过不少近亲成婚的事。“万世一系”四个字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时期才形成,还被写入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当然,“万世一系”在日本国内也的确有着异声存在。比如日本历史上的神武天皇乃秦始皇派去海外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之说;还有明仁天皇登基时语吐心声的暧昧的“自己遥望朝鲜半岛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之说。

当然,最有趣的当属日本历史学家考证的日本第25代继体天皇出处不明说。依他们所论,武烈天皇无后,没办法最后选择了皇室远亲的继体继任天皇,而继体天皇从老家到京都接掌大位,短短的路途却走了数月,旅途中是否被人掉包谁也不知,而且即使没被掉包,继体本身是否为纯皇室血脉,也是无解。

日本历史上的确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皇就是日本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政权被权贵门阀把持;有些天皇还会禅让,自称上皇,实施院政;或者剃发出家,自称法皇,在伽蓝之中掌控大权。

12世纪以后,政权又几乎都是被幕府将军所掌控,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几个时期,天皇的权力被架空了近千年的时间。各大幕府之间的权力争夺惊心动魄,但日本皇室始终存在,只是被迫沦为了政治傀儡。

而且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之间,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传承。后醍醐天皇推翻镰仓幕府后,进行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不能满足武士们的要求,而且仅重用京都公卿贵族,这引起了武士不满,最后倒幕大将军足利尊氏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拥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这就是北朝。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带着象征“皇位”的三种神器——八咫镜、草雉剑、八坂琼钩玉逃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这就是南朝,史书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南北两朝经过多次战争,南朝势力衰退,最终南朝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天皇,南北朝时代结束。

天皇被架空的情况,尤其到了江户幕府(也称德川幕府)时期更甚,天皇地位虽高却无实权,只能行使宗教权利,政治上却没权利,更没有财政大权。更有甚者,到后来天皇就只剩下决定日本的年号权力了。

后土御门天皇去世后,皇室无钱安葬,只能采取卖官鬻爵的办法,从寺庙和豪商处征集赞助,凡提供资金者,有权使用天皇家族的菊桐家纹,才再40天后勉强征集到了足够的葬仪费用。也不乏天皇因无钱修缮宫殿,而拿自己的字画去换钱的事情发生。天皇的自尊和权威几乎丧失殆尽,地位跌落到了历史的最低谷。能够延续其血统,不被彻底推翻,已是天皇家族的万幸。

直至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位“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才被迫宣布“奉还大政”,日本朝廷、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握政权。睦仁取《易经说卦篇》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句,建元明治。

明治天皇即位旧照

明治维新从经济拓展到政治,再从意识形态延伸至外交,涉及领域广泛,深刻影响了日本近代历史。对日本天皇和皇室来说,更是经历了一次几百年从未有过的巨大变迁,最重要的便是阔别已久的权力的回归。

明治天皇

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步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主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政治权”。

随后明治天皇又颁布了被称为皇室典范的天皇家法,制定了有关皇族继承(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摄政存废以及皇族会议等制度,使皇室在政治机构中拥有了相抵的独立性,实际上重建了皇室特权。

明治天皇全家福(右二为嘉仁)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因尿毒症去世。明治天皇唯一的男嗣嘉仁继位,定新年号为“大正”,嘉仁成为日本第123代天皇——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之前的200多年以来,日本的天皇均非皇后所生。为了不使皇统断绝,历代天皇都通过选妃来传宗接代,但天皇的皇子夭折比例高得惊人,比如明治天皇共有兄弟6人,成年者仅明治一人,其余的都在3岁以内夭折。而明治天皇与五位后妃共生育子女15人,成年的男丁仅大正天皇一个。其余的不是在出生后当天失去,就是过早夭折。如今日本皇室男丁稀少,也只是延续了“老祖宗”的传统而已。

1917年的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自幼多病,儿时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40岁又患脑血栓,转为精神病。病情发作时,天皇常常在大庭广众之前做出一些可笑的举止。比如1913年的日本国会上,大正天皇竟然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把诏书折成望远镜的样子到处去看。这消息一传出来,举国哗然,百姓们以此为笑料,甚至戏称大正天皇为“望远镜天皇”。

政界元老感到不能再让他出洋相,1921年,几位元老重臣联名上书,请求大正天皇提早退位,由皇太子裕仁摄政。虽然名义上是上书,但实际上就是在逼宫。到晚年时,大正天皇已经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太子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昭和天皇。裕仁天皇执政后,一扫父亲当政时的软弱,大力培植亲信,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军部的地位,并大大强化君主专权,也为此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清除了障碍。

裕仁

裕仁在位期间,他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日本如同一架战争机器,铁蹄过处生灵涂炭,战争罪行震惊世界,而这些罪行的实施大都借以效忠天皇之名。

裕仁1938年视察军队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坚持认为:二战时的天皇裕仁是一位反战的仁慈国君,终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却无力阻止战争。而且裕仁自己也写了两部回忆录来自证清白,一部是《独白录》,一部是《拜听录》。

1943年6月24日武蔵号上的昭和天皇

实际上,裕仁作为天皇,不但参与了重要战事的决策,而且还过问得非常详细。天皇支持对中国的暴行,同意并批准了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结成联盟,还为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战争做准备。这在裕仁天皇的九姑父东久迩宫战后的揭发材料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比如南京大屠杀,他亲自下令“攻下敌国首都”,并详问日军在南京城中的表现,对日军的暴行他并没有制止,而是把责任推到了松井石根身上。

1945年8月,裕仁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在这段录音中,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臣民“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

《终战诏书》

战后,包括苏联、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不仅如此,曾经下令屠杀南京城“一个不留”朝香宫鸠彦亲王等一批对中国欠下累累血债的皇族,一个也都没有被惩处。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美国在主张保留天皇的同时,为防止日本法西斯主义卷土重来,对天皇制度进行了改革。至此,日本皇室又重新回到明治维新前的无权状态,而且这一次,天皇还被“拉下了神坛”。

裕仁与家人

1946年元旦,美国迫使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而不是神,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接着日本政府颁布了《日本国宪法》以替代《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天皇为国家的象征,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裕仁战后巡幸

为了与宪法的变化一致,战后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尊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一改之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威严模样,以温和的姿态面对欢迎的人群。

裕仁晚年

1989年1月7日,裕仁去世,享寿87岁,谥号“昭和天皇”。他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裕仁葬礼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皇室:“万世一系”,在宫斗与内战中延续千年(上)

本期的传承力量,我们一起走进“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探索日本皇室传承千年的原因。

文 | 周元

编辑 | 美龄

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后世还把这一天定为日本“建国纪念日”。但实际上,于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以上的33代天皇似乎都未曾降临过人世(这些天皇均是《古事记》中虚构的,以完成天皇从神到人的过渡)。

本期的传承力量,我们一起走进“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探索日本皇室传承千年的原因,下期将带大家去了解如今日本皇室的故(ba)事(gua)。

现日本皇室之构成

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日本皇室的血脉的确没有断绝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曾经的日本是神权国家,政教合一,天皇被宣扬为创世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子孙,代天照大神在人间施行统治,这就是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

可以说,“神”性就是天皇家族“万世一系”最大的保护伞,没有任何其他家族敢于取代。当然,为了维护血脉的正统性与连续性,曾经出现过不少近亲成婚的事。“万世一系”四个字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时期才形成,还被写入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当然,“万世一系”在日本国内也的确有着异声存在。比如日本历史上的神武天皇乃秦始皇派去海外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之说;还有明仁天皇登基时语吐心声的暧昧的“自己遥望朝鲜半岛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之说。

当然,最有趣的当属日本历史学家考证的日本第25代继体天皇出处不明说。依他们所论,武烈天皇无后,没办法最后选择了皇室远亲的继体继任天皇,而继体天皇从老家到京都接掌大位,短短的路途却走了数月,旅途中是否被人掉包谁也不知,而且即使没被掉包,继体本身是否为纯皇室血脉,也是无解。

日本历史上的确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皇就是日本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政权被权贵门阀把持;有些天皇还会禅让,自称上皇,实施院政;或者剃发出家,自称法皇,在伽蓝之中掌控大权。

12世纪以后,政权又几乎都是被幕府将军所掌控,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几个时期,天皇的权力被架空了近千年的时间。各大幕府之间的权力争夺惊心动魄,但日本皇室始终存在,只是被迫沦为了政治傀儡。

而且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之间,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传承。后醍醐天皇推翻镰仓幕府后,进行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不能满足武士们的要求,而且仅重用京都公卿贵族,这引起了武士不满,最后倒幕大将军足利尊氏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拥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这就是北朝。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带着象征“皇位”的三种神器——八咫镜、草雉剑、八坂琼钩玉逃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这就是南朝,史书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南北两朝经过多次战争,南朝势力衰退,最终南朝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天皇,南北朝时代结束。

天皇被架空的情况,尤其到了江户幕府(也称德川幕府)时期更甚,天皇地位虽高却无实权,只能行使宗教权利,政治上却没权利,更没有财政大权。更有甚者,到后来天皇就只剩下决定日本的年号权力了。

后土御门天皇去世后,皇室无钱安葬,只能采取卖官鬻爵的办法,从寺庙和豪商处征集赞助,凡提供资金者,有权使用天皇家族的菊桐家纹,才再40天后勉强征集到了足够的葬仪费用。也不乏天皇因无钱修缮宫殿,而拿自己的字画去换钱的事情发生。天皇的自尊和权威几乎丧失殆尽,地位跌落到了历史的最低谷。能够延续其血统,不被彻底推翻,已是天皇家族的万幸。

直至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德川幕府的最后一位“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才被迫宣布“奉还大政”,日本朝廷、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握政权。睦仁取《易经说卦篇》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句,建元明治。

明治天皇即位旧照

明治维新从经济拓展到政治,再从意识形态延伸至外交,涉及领域广泛,深刻影响了日本近代历史。对日本天皇和皇室来说,更是经历了一次几百年从未有过的巨大变迁,最重要的便是阔别已久的权力的回归。

明治天皇

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步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主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政治权”。

随后明治天皇又颁布了被称为皇室典范的天皇家法,制定了有关皇族继承(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摄政存废以及皇族会议等制度,使皇室在政治机构中拥有了相抵的独立性,实际上重建了皇室特权。

明治天皇全家福(右二为嘉仁)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因尿毒症去世。明治天皇唯一的男嗣嘉仁继位,定新年号为“大正”,嘉仁成为日本第123代天皇——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之前的200多年以来,日本的天皇均非皇后所生。为了不使皇统断绝,历代天皇都通过选妃来传宗接代,但天皇的皇子夭折比例高得惊人,比如明治天皇共有兄弟6人,成年者仅明治一人,其余的都在3岁以内夭折。而明治天皇与五位后妃共生育子女15人,成年的男丁仅大正天皇一个。其余的不是在出生后当天失去,就是过早夭折。如今日本皇室男丁稀少,也只是延续了“老祖宗”的传统而已。

1917年的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自幼多病,儿时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40岁又患脑血栓,转为精神病。病情发作时,天皇常常在大庭广众之前做出一些可笑的举止。比如1913年的日本国会上,大正天皇竟然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把诏书折成望远镜的样子到处去看。这消息一传出来,举国哗然,百姓们以此为笑料,甚至戏称大正天皇为“望远镜天皇”。

政界元老感到不能再让他出洋相,1921年,几位元老重臣联名上书,请求大正天皇提早退位,由皇太子裕仁摄政。虽然名义上是上书,但实际上就是在逼宫。到晚年时,大正天皇已经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太子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昭和天皇。裕仁天皇执政后,一扫父亲当政时的软弱,大力培植亲信,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军部的地位,并大大强化君主专权,也为此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清除了障碍。

裕仁

裕仁在位期间,他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日本如同一架战争机器,铁蹄过处生灵涂炭,战争罪行震惊世界,而这些罪行的实施大都借以效忠天皇之名。

裕仁1938年视察军队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坚持认为:二战时的天皇裕仁是一位反战的仁慈国君,终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却无力阻止战争。而且裕仁自己也写了两部回忆录来自证清白,一部是《独白录》,一部是《拜听录》。

1943年6月24日武蔵号上的昭和天皇

实际上,裕仁作为天皇,不但参与了重要战事的决策,而且还过问得非常详细。天皇支持对中国的暴行,同意并批准了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结成联盟,还为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战争做准备。这在裕仁天皇的九姑父东久迩宫战后的揭发材料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比如南京大屠杀,他亲自下令“攻下敌国首都”,并详问日军在南京城中的表现,对日军的暴行他并没有制止,而是把责任推到了松井石根身上。

1945年8月,裕仁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在这段录音中,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臣民“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

《终战诏书》

战后,包括苏联、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不仅如此,曾经下令屠杀南京城“一个不留”朝香宫鸠彦亲王等一批对中国欠下累累血债的皇族,一个也都没有被惩处。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美国在主张保留天皇的同时,为防止日本法西斯主义卷土重来,对天皇制度进行了改革。至此,日本皇室又重新回到明治维新前的无权状态,而且这一次,天皇还被“拉下了神坛”。

裕仁与家人

1946年元旦,美国迫使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而不是神,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接着日本政府颁布了《日本国宪法》以替代《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天皇为国家的象征,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裕仁战后巡幸

为了与宪法的变化一致,战后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尊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一改之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威严模样,以温和的姿态面对欢迎的人群。

裕仁晚年

1989年1月7日,裕仁去世,享寿87岁,谥号“昭和天皇”。他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裕仁葬礼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