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闯入者:想记起,就能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闯入者:想记起,就能记

“邓美娟”,以及“邓美娟们”,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说,他们其实一直没忘记。他们的红袖标,他们的极度没有安全感,他们那有点夸张的占有欲,都是在提醒人们,他们一直没有忘记。

文/大宝剑

#好多剧透,看不看,你想清楚罢!#

1

有意思的是,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的英文名是“red amnesia”,网上一查,这个英文名的意思是“红色失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张艺谋的《归来》。两部电影都要点题“失忆”,都想聊聊记忆与历史。而且,还都是那段历史。

用赛人老师的话来说,娄烨的《推拿》是想看见,就能看见,那张艺谋的《归来》就是想不记起,就不记起,而王小帅的《闯入者》想记起,就能记起。

2

《闯入者》开篇看上去像一个悬疑片,在空房间里沐浴的纹身少年,频频接到没有声音可疑的来电的老人,然而,电影再往下走一点,却又像另开一条专线,开始聊“养儿能否防老”的问题,而到了电影结束,电影又在“大三线”这件事上充分煽情。整部电影并没有沿着一条笔直的线在走,反而是摇摇摆摆,一不小心就一个箭步走出村外。

像是,这部电影背后隐藏着一个狡猾的叙事者,它希望用这种“罔顾左右而言它”让人别注意到它真正的靶子在哪里。

虽然,它把靶子高高挂在英文名字那里:“红色”、“失忆”。

3

当时看《IDA》时,我就觉得,与国外相比,对浩劫缺乏足够的反思是非常不利于防止未来的浩劫的。好在,还有《闯入者》。

去年《闯入者》在威尼斯上映,当时听说这部电影是反思文革。但现在仔细一看,它的确提及了文革,然而却基本上是以擦边球的方式来提及,吕中饰演的邓美娟在文革后,为了返京,给对手写了无数的检举信,后来成功赢得返京资格,而竞争对手老赵一怒之下就中了风,在床上躺了40年。

这样的原罪和预想中的,红卫兵打死老师,政委强奸女知青,这样的原罪大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吕中的所作所为甚至能被人谅解:检举信里的内容确有其事,而老赵如果不那么脆弱的话,也不至于就中风了。

也因此,《闯入者》的力度似乎就没那么大,文革在这部电影里成了一道虚笔,一道背景。但是,在对审查制度有足够了解后,可能会发现,这种方式或许是在谈及这个话题最好的处理方式,既提到了文革,又没有太触犯敏感点。

其实,《归来》差不多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文革在《归来》中似乎被压缩成了一句话:“方师傅,你不能这样!”而《闯入者》中,文革被压缩成了一封检举信。

4

《闯入者》最让人激赏的,还是它创造出“邓美娟”这样一个人物,以及“邓美娟们”。

感谢吕中精湛的演出,“邓美娟”几乎就是现在中国社会某一批老年人的化身:极其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身边有坏分子,有极大的占有欲,浑身充满革命叙事,但一旦要落到和亲人的相处,就只会控制而不知道怎样做正常人的情感交流。简单来说,这些人只会占有,不会分享,只会控制,不会爱。

“邓美娟”在这部电影中最啼笑皆非的一句话就是,她对养老院的妈妈说:“你看我多忙啊!”她到底在忙什么呢?她拖着个菜车,不管不顾的冲进大儿子家中,要给孙子做“狮子头”,她拖着个菜车,不管不顾的冲进小儿子家,要给儿子做“狮子头”,她在乎的是,她要做,至于别人是否需要,是否喜欢,她是不在乎的,她在乎的,是用做“狮子头”的方式来拢住一家人。

这一批老年人的权力欲也闪闪的表现在他们戴的那些红袖标上,那些红袖标亮得要刺瞎人的眼睛,似乎他们从年轻一直戴到了年老,似乎他们要一直戴下去,哪怕是世界末日也不管。

“邓美娟”让我想起去年看的《忘了去懂你》中郭晓冬饰演的蔡伟航,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明明和妻子已经没有什么情感交流,但是听到了妻子年轻时和一个地产商的故事,还是心中激愤难平,好像他有多在乎他妻子一样。

这些人,总以为,占有就是爱。

5

有趣的是,电影中两次出现了老年合唱团,他们不是在唱“前进前进”,就是在唱苏联歌曲《山楂树》,而“邓美娟”是缺席这个合唱团的,她总是艳羡的站在门口,又带有几分羞愧悄悄离开,生怕被人注意到。

这似乎暗示了“大三线”那群人的命运,他们是被命运抛弃的一群人,即便是回到城里,他们也进入不了这个“合唱团”,他们即便戴上了红袖标,他们仍然好不到哪里去。

要命的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从来没想过要脱离这个“合唱团”。

6

这部电影,更有意思的,反而是没有被提及一些事。

比如老赵,他虽然中风在床上躺了40年,他自己是怎么看在文革中被他斗死的人。他能看到那些人的鬼魂吗?他是一个“红色失忆者”吗?

比如“邓美娟”,如果没有一个神秘骚扰者,如果没有老赵去世的消息,如果她不是以为老赵的鬼魂来找她算账,她是不是就永远的“失忆”下去?

7

其实,不管是否“失忆”,不管是记起来,还是刻意忘掉,事情就在那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邓美娟”,以及“邓美娟们”,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说,他们其实一直没忘记。他们的红袖标,他们的极度没有安全感,他们那有点夸张的占有欲,都是在提醒人们,他们一直没有忘记,那些往事,就如同鬼魂一样在他们内心里啃咬,直到把他们变成那么面目可憎的一个人。

忏悔吧,趁还来得及。虽然这个国家看上去已经忘记了。

作者简介:

大宝剑,资深媒体人,腾讯电影频道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闯入者:想记起,就能记

“邓美娟”,以及“邓美娟们”,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说,他们其实一直没忘记。他们的红袖标,他们的极度没有安全感,他们那有点夸张的占有欲,都是在提醒人们,他们一直没有忘记。

文/大宝剑

#好多剧透,看不看,你想清楚罢!#

1

有意思的是,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的英文名是“red amnesia”,网上一查,这个英文名的意思是“红色失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张艺谋的《归来》。两部电影都要点题“失忆”,都想聊聊记忆与历史。而且,还都是那段历史。

用赛人老师的话来说,娄烨的《推拿》是想看见,就能看见,那张艺谋的《归来》就是想不记起,就不记起,而王小帅的《闯入者》想记起,就能记起。

2

《闯入者》开篇看上去像一个悬疑片,在空房间里沐浴的纹身少年,频频接到没有声音可疑的来电的老人,然而,电影再往下走一点,却又像另开一条专线,开始聊“养儿能否防老”的问题,而到了电影结束,电影又在“大三线”这件事上充分煽情。整部电影并没有沿着一条笔直的线在走,反而是摇摇摆摆,一不小心就一个箭步走出村外。

像是,这部电影背后隐藏着一个狡猾的叙事者,它希望用这种“罔顾左右而言它”让人别注意到它真正的靶子在哪里。

虽然,它把靶子高高挂在英文名字那里:“红色”、“失忆”。

3

当时看《IDA》时,我就觉得,与国外相比,对浩劫缺乏足够的反思是非常不利于防止未来的浩劫的。好在,还有《闯入者》。

去年《闯入者》在威尼斯上映,当时听说这部电影是反思文革。但现在仔细一看,它的确提及了文革,然而却基本上是以擦边球的方式来提及,吕中饰演的邓美娟在文革后,为了返京,给对手写了无数的检举信,后来成功赢得返京资格,而竞争对手老赵一怒之下就中了风,在床上躺了40年。

这样的原罪和预想中的,红卫兵打死老师,政委强奸女知青,这样的原罪大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吕中的所作所为甚至能被人谅解:检举信里的内容确有其事,而老赵如果不那么脆弱的话,也不至于就中风了。

也因此,《闯入者》的力度似乎就没那么大,文革在这部电影里成了一道虚笔,一道背景。但是,在对审查制度有足够了解后,可能会发现,这种方式或许是在谈及这个话题最好的处理方式,既提到了文革,又没有太触犯敏感点。

其实,《归来》差不多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文革在《归来》中似乎被压缩成了一句话:“方师傅,你不能这样!”而《闯入者》中,文革被压缩成了一封检举信。

4

《闯入者》最让人激赏的,还是它创造出“邓美娟”这样一个人物,以及“邓美娟们”。

感谢吕中精湛的演出,“邓美娟”几乎就是现在中国社会某一批老年人的化身:极其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身边有坏分子,有极大的占有欲,浑身充满革命叙事,但一旦要落到和亲人的相处,就只会控制而不知道怎样做正常人的情感交流。简单来说,这些人只会占有,不会分享,只会控制,不会爱。

“邓美娟”在这部电影中最啼笑皆非的一句话就是,她对养老院的妈妈说:“你看我多忙啊!”她到底在忙什么呢?她拖着个菜车,不管不顾的冲进大儿子家中,要给孙子做“狮子头”,她拖着个菜车,不管不顾的冲进小儿子家,要给儿子做“狮子头”,她在乎的是,她要做,至于别人是否需要,是否喜欢,她是不在乎的,她在乎的,是用做“狮子头”的方式来拢住一家人。

这一批老年人的权力欲也闪闪的表现在他们戴的那些红袖标上,那些红袖标亮得要刺瞎人的眼睛,似乎他们从年轻一直戴到了年老,似乎他们要一直戴下去,哪怕是世界末日也不管。

“邓美娟”让我想起去年看的《忘了去懂你》中郭晓冬饰演的蔡伟航,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明明和妻子已经没有什么情感交流,但是听到了妻子年轻时和一个地产商的故事,还是心中激愤难平,好像他有多在乎他妻子一样。

这些人,总以为,占有就是爱。

5

有趣的是,电影中两次出现了老年合唱团,他们不是在唱“前进前进”,就是在唱苏联歌曲《山楂树》,而“邓美娟”是缺席这个合唱团的,她总是艳羡的站在门口,又带有几分羞愧悄悄离开,生怕被人注意到。

这似乎暗示了“大三线”那群人的命运,他们是被命运抛弃的一群人,即便是回到城里,他们也进入不了这个“合唱团”,他们即便戴上了红袖标,他们仍然好不到哪里去。

要命的是,即使如此,他们也从来没想过要脱离这个“合唱团”。

6

这部电影,更有意思的,反而是没有被提及一些事。

比如老赵,他虽然中风在床上躺了40年,他自己是怎么看在文革中被他斗死的人。他能看到那些人的鬼魂吗?他是一个“红色失忆者”吗?

比如“邓美娟”,如果没有一个神秘骚扰者,如果没有老赵去世的消息,如果她不是以为老赵的鬼魂来找她算账,她是不是就永远的“失忆”下去?

7

其实,不管是否“失忆”,不管是记起来,还是刻意忘掉,事情就在那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邓美娟”,以及“邓美娟们”,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说,他们其实一直没忘记。他们的红袖标,他们的极度没有安全感,他们那有点夸张的占有欲,都是在提醒人们,他们一直没有忘记,那些往事,就如同鬼魂一样在他们内心里啃咬,直到把他们变成那么面目可憎的一个人。

忏悔吧,趁还来得及。虽然这个国家看上去已经忘记了。

作者简介:

大宝剑,资深媒体人,腾讯电影频道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