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ofo的单车理想,哈罗的出行野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ofo的单车理想,哈罗的出行野心

ofo背后的另一大玩家阿里,将哈罗单车送到了台前。

1993 年秋天,北京三里河西城区纺织厂内的办公楼刚刚空了下来,因为楼房实在破旧,所以一时间找不到新的承租人。

一家新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却剑走偏锋看上了这栋无人问津的破房子,果断出手租了下来,并花钱将其装修了一番。这个胆大心细、敢想敢干的商人名叫李劳牛,名字土得和创办蒙牛的牛根生很有的一拼。

尽管自己名字土气,李劳牛却给自己的投资公司起了一个很有气质的名称:北京理想产业发展集团。

谁也不会想到,李劳牛租下的这个破旧的办公楼,会为理想产业发展集团带来第一桶金。要说优秀的商人就是敏锐,李劳牛当时看上的当然不是这栋破旧的建筑,而是建筑里留下的 50 部电话。

25 年前的那群创业公司老板们,可没有现在的通信环境,安装一个固定电话要花费 5000 元左右,有钱了你也不见得能办得下来。这不,以电话为卖点的办公楼,让李劳牛成立公司后的短短几月,就实现了 90 万营收。

那可是 1993 年的 90 万。

以此为起点,李劳牛的理想产业发展集团站稳了脚跟,李劳牛的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十年后的 2004 年,李劳牛在房地产上的布局迎来了里程碑时刻,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正式投入使用。

这栋毗邻北大的办公大厦,在北京「亮出城市天际线」行动之前,曾是承载无数互联网企业光荣与梦想的地方。品牌 Logo 能够在理想国际大厦的顶端点亮,是可以给员工带来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

在理想国际大厦运营至今的十几年里,曾迎接过新浪、爱国者、优酷土豆、印象笔记、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以及本文的主角之一,已经搬离这里数月的 ofo 小黄车。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有一天 ofo 小黄车的 Logo 不再在建筑高空点亮,那一定不是因为城市政策或是企业搬家,或许是一个创业故事的终点。

「1」

ofo 入驻理想国际大厦是在 2016 年冬天,一口气租下了两层办公楼。这一年的十月,ofo 拿到了一笔 1.3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里最为扎眼的一位,是程维的滴滴。

当时的程维已经靠着「烧钱」打赢了「打车大战」并收购了 Uber,转身成为 TMD 三小巨头里,最先解决行业斗争一家独大的高手,一时间他也成为了戴威的偶像。

程维给了 ofo 不少支持。在接下来的几轮融资里,滴滴始终跟进,直到后来成为 ofo 的最大股东。

ofo 股东里的另一个大玩家朱啸虎应当是乐于看见这样的情况的,本来就是他介绍戴威与程维认识,并且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把 ofo 做大,然后卖掉,「实在不行,ofo 也可以卖给滴滴嘛」。

后来朱啸虎退场的时候,自己的股份也都卖给了阿里和滴滴,不过阿里拿到了大头,也算是与其之前的预期有点差池。这倒也能够看出来,纯粹的投资人在做项目的时候是毫无负担的,赚钱就干,不赚钱就撤,没有那么多经营上的烦恼和负担。

程维就不一样了。滴滴要做的是出行的生意,共享单车好歹也能纳入这一范畴,所以他下的心思,自然要更多一些。

2017 年至今,ofo 共经历了四轮融资。坐在理想国际大厦的戴威,数钱要数到手软。自从搬家之后,单轮融资金额从此前的 1.3 亿美元,变成了后来的 4.5 亿美元、7 亿美元和 8.66 亿美元。直到今年九月,还融到了一笔价格不明的「数亿美元」款项。

当然,滴滴也经常出现在投资名单之中。

这一年,ofo 迎来的最高点。理想国际大厦两层办公室已经容不下这个共享单车行业巨头,戴威索性拍板又拿下了两层。

这个备受瞩目的大厦,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贵客,苹果 CEO 蒂姆·库克拜访 ofo 总部,一头银发的库克先生骑在小黄车上,张大嘴巴露出了标志性的大笑,一旁的 ofo 员工们兴奋地和这位大佬合照。

ofo 能拉上库克为其造势,同样免不了滴滴的功劳。在滴滴的股东名单里,苹果占着 10 亿美金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ofo 也算是苹果的「远方亲戚」了。

最让戴威兴奋的,还有程维承诺的,来自软银的 15 亿美元融资。如果这笔钱能够到位,那么戴威完全可以效仿当年「日烧千万美金」的滴滴,用规模战结束这场纷争。

可惜的是,ofo 规模靠着烧钱上去了,软银承诺的 15 亿美元,却在支付了一半之后无疾而终,从中作梗的,还是滴滴,还是程维。

程维对戴威大概也是没办法,你不给我控制权,就别怪我不实现承诺。戴威则看着年长自己七八岁的程维,脑补了张韶涵的一句歌,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

这边厢戴威和程维闹的不愉快,另一头和阿里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多次拿了阿里的融资之后,ofo 转身开发了一套微信小程序,试图和摩拜站到一个赛道里。这就很尴尬了,一边阿里生了气,一边和滴滴处理不好关系,大手笔花完钱的 ofo,突然间发现自己没钱了。

而滴滴却拿着钱,转身收了小蓝还推出了青桔单车,这让 ofo 的地位变得越发尴尬。同时,不少 ofo 的员工也在「薪资翻倍」的诱惑下,干脆离开 ofo 转身去了青桔。

都是为共享单车事业做贡献,你大学创业出来的,理想主义就一定更高尚一些?看来在戴威这些曾经的心腹弟兄眼里,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时候,还是钱最实在。

辉煌壮观的理想国际大厦,刚送走库克还没多久,就迎来了讨债的供应商。后来的后来,ofo 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一直到最近几天,多处总部搬离,押金难退,以及为了不退钱搞出理财产品的尴尬场景。而理想国际大厦,也早已在不久前,告别了曾包下四层的 ofo。

一边滴滴还在为收购 ofo 使者「以不变应万变」之计,一边戴威已经消失在公众眼前许久了。而 ofo 背后的另一大玩家阿里,则将哈罗单车送到了台前。

「2」

ofo 搬入理想国际大厦的时候,哈罗单车才刚刚成立。哈罗的出发点与别的互联网公司不太相同,创办地点选择了一度被认为是「被互联网抛弃」的上海,与拼多多算是同根同源。

哈罗单车的总部,从地理位置上看与理想国际大厦也无法相比,这个名叫西子国际中心的办公楼位于闵行,去趟徐家汇要乘两趟地铁跑一个小时。

如果拿哈罗的创始人杨磊跟戴威相比,知名度也低一些。虽然两人在 2017 年同时入围了福布斯中国的「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但小两岁的戴威,要比前者声量大太多,后者是顶着北大光环学生创业并开创了共享单车这一项目的青年才俊,而杨磊尽管以「连续创业者」自居,但是其履历却总是被质疑,甚至有媒体称,杨磊是「坑蒙拐骗」上了福布斯。

甚至到了共享单车逐渐式微、阿里要吃下单车的大盘,被马化腾认为是「当作流量入口」的时候,阿里的眼中依然把 ofo 视为首选。界面新闻曾采访某位 ofo 的内部人士时,得到这样的说法:

「阿里一直想要的是ofo,哈罗单车不过是在阿里在求 ofo 不可得的情况下,选择的棋子。」

你看,低调的哈罗除了做行业第三,还得顺便当备胎,地位实在是不够好看。

但不管杨磊本人此前的创业是多么成功、失败还是尴尬,押宝哈罗这件事上,他也算是终于成功了,当然这还得感谢对手 ofo 的神助攻。

2017 年秋天,发生了两件事,从那之后,ofo 和哈罗的地位开始出现掉转。9 月 25 日,ofo 正式开通微信小程序,这对于阿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我给你钱,不是为了让你去别人家吃肉的。要说戴威一边觉得自己「拿钱不代表站队」,一边却在进入微信小程序之后显得有些心虚,直接切断了联系方式。

据全天侯科技所说,蚂蚁金服震怒,直接杀到了戴威常去的球场,拦住他当面要他下线微信小程序,只给支付宝做入口。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难怪后来 ofo 资金断裂之后,阿里提出了借款这一充满了挑战意味的求助方式。

另一边的哈罗,却在二线城市飘荡许久之后,找到了最后的靠山。10 月,隶属于阿里阵营的永安行和哈罗合并,哈罗单车品牌得以保留,并成为主力的运营方。

随后,数钱数到手软的戴威,终于将接力棒传递给了杨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磊开始迎接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而融资方始终都有一个名字,为 ofo 暴怒后的蚂蚁金服。

拿到钱的哈罗单车,一出手就是杀招,没给资金开始紧缺的 ofo 留下喘息的机会。

与永安行合并后的第二个月,哈罗单车宣布,在十个城市开始实行芝麻信用免押金服务。这个战略不断扩大,一直扩展到全国各大城市。今年 3 月,在哈罗单车的正式宣布全国免押金的发布会上,杨磊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密集融资就是为了给免押做准备。」

戴威你看看,同样是数钱,人杨磊数钱的时候,都想好怎么花了,而且还花到了刀刃上——这是杀对手的刀刃。

行业第三,曾经的备胎,如今长硬了翅膀,要对着前辈动刀了。好在,摩拜背后还有美团,过了几个月后,跟上哈罗的步伐也开启了全国免押金政策,可 ofo 呢?

怎么说,眼看都 2019 了,ofo 的用户还在为退不了押金而苦恼着。这些用户也是心大,难道你不知道隔壁家免押金都干了大半年了?

如今已是 2018 年底,哈罗和 ofo 的故事,以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发展到了今天。

「3」

今年冬天将至,雪还没下,也不知道会不会比以往时候来的晚一些。春天的时候,一群年轻人因为共享单车押金退不了而发愁,到了冬天,故事又重新演一遍。

最近几天,ofo 退押金已经越来越难,中间还上线了一个理财产品,莫名其妙的坑走了用户几块钱手续费。

另一边,哈罗单车倒是活得滋润,9 月直接品牌升级成了「哈罗出行」,和首汽合作进入了打车领域,让媒体们现在将其对手转向了滴滴。杨磊也表示,哈罗的对手,早已不是摩拜和 ofo。

而根据各家媒体的传闻,滴滴还在不断打压着 ofo 的收购价,最终结局如何,仍然是个未知。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不足三年,这两大公司的情景,就彻底翻了过来。只是,就目前 ofo 的状况,哪里还有,等待返回河东的时间和机会?

戴威倒是依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这不,他刚刚向 ofo 员工发了内部信,曾经的共享单车领军人物,在他的内部信里慷慨陈词:

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可在用户眼里,你跪不跪不重要,什么时候能把押金给退了,要比这些口号重要得多。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有些时候,冬天,就是为了要和春天永别的。

愿 ofo 一切安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ofo

77
  • 爱普生在美对特定墨盒及其组件提起337调查申请,多家中企成列名被告
  • 美国对涉华热成型模压纤维产品反倾销初裁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科技新知官方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河南
自媒体“科技新知”,以犀利的风格、独特的视角呈现科技圈内大小事。

下载界面新闻

ofo的单车理想,哈罗的出行野心

ofo背后的另一大玩家阿里,将哈罗单车送到了台前。

1993 年秋天,北京三里河西城区纺织厂内的办公楼刚刚空了下来,因为楼房实在破旧,所以一时间找不到新的承租人。

一家新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却剑走偏锋看上了这栋无人问津的破房子,果断出手租了下来,并花钱将其装修了一番。这个胆大心细、敢想敢干的商人名叫李劳牛,名字土得和创办蒙牛的牛根生很有的一拼。

尽管自己名字土气,李劳牛却给自己的投资公司起了一个很有气质的名称:北京理想产业发展集团。

谁也不会想到,李劳牛租下的这个破旧的办公楼,会为理想产业发展集团带来第一桶金。要说优秀的商人就是敏锐,李劳牛当时看上的当然不是这栋破旧的建筑,而是建筑里留下的 50 部电话。

25 年前的那群创业公司老板们,可没有现在的通信环境,安装一个固定电话要花费 5000 元左右,有钱了你也不见得能办得下来。这不,以电话为卖点的办公楼,让李劳牛成立公司后的短短几月,就实现了 90 万营收。

那可是 1993 年的 90 万。

以此为起点,李劳牛的理想产业发展集团站稳了脚跟,李劳牛的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十年后的 2004 年,李劳牛在房地产上的布局迎来了里程碑时刻,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正式投入使用。

这栋毗邻北大的办公大厦,在北京「亮出城市天际线」行动之前,曾是承载无数互联网企业光荣与梦想的地方。品牌 Logo 能够在理想国际大厦的顶端点亮,是可以给员工带来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

在理想国际大厦运营至今的十几年里,曾迎接过新浪、爱国者、优酷土豆、印象笔记、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以及本文的主角之一,已经搬离这里数月的 ofo 小黄车。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有一天 ofo 小黄车的 Logo 不再在建筑高空点亮,那一定不是因为城市政策或是企业搬家,或许是一个创业故事的终点。

「1」

ofo 入驻理想国际大厦是在 2016 年冬天,一口气租下了两层办公楼。这一年的十月,ofo 拿到了一笔 1.3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里最为扎眼的一位,是程维的滴滴。

当时的程维已经靠着「烧钱」打赢了「打车大战」并收购了 Uber,转身成为 TMD 三小巨头里,最先解决行业斗争一家独大的高手,一时间他也成为了戴威的偶像。

程维给了 ofo 不少支持。在接下来的几轮融资里,滴滴始终跟进,直到后来成为 ofo 的最大股东。

ofo 股东里的另一个大玩家朱啸虎应当是乐于看见这样的情况的,本来就是他介绍戴威与程维认识,并且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把 ofo 做大,然后卖掉,「实在不行,ofo 也可以卖给滴滴嘛」。

后来朱啸虎退场的时候,自己的股份也都卖给了阿里和滴滴,不过阿里拿到了大头,也算是与其之前的预期有点差池。这倒也能够看出来,纯粹的投资人在做项目的时候是毫无负担的,赚钱就干,不赚钱就撤,没有那么多经营上的烦恼和负担。

程维就不一样了。滴滴要做的是出行的生意,共享单车好歹也能纳入这一范畴,所以他下的心思,自然要更多一些。

2017 年至今,ofo 共经历了四轮融资。坐在理想国际大厦的戴威,数钱要数到手软。自从搬家之后,单轮融资金额从此前的 1.3 亿美元,变成了后来的 4.5 亿美元、7 亿美元和 8.66 亿美元。直到今年九月,还融到了一笔价格不明的「数亿美元」款项。

当然,滴滴也经常出现在投资名单之中。

这一年,ofo 迎来的最高点。理想国际大厦两层办公室已经容不下这个共享单车行业巨头,戴威索性拍板又拿下了两层。

这个备受瞩目的大厦,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贵客,苹果 CEO 蒂姆·库克拜访 ofo 总部,一头银发的库克先生骑在小黄车上,张大嘴巴露出了标志性的大笑,一旁的 ofo 员工们兴奋地和这位大佬合照。

ofo 能拉上库克为其造势,同样免不了滴滴的功劳。在滴滴的股东名单里,苹果占着 10 亿美金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ofo 也算是苹果的「远方亲戚」了。

最让戴威兴奋的,还有程维承诺的,来自软银的 15 亿美元融资。如果这笔钱能够到位,那么戴威完全可以效仿当年「日烧千万美金」的滴滴,用规模战结束这场纷争。

可惜的是,ofo 规模靠着烧钱上去了,软银承诺的 15 亿美元,却在支付了一半之后无疾而终,从中作梗的,还是滴滴,还是程维。

程维对戴威大概也是没办法,你不给我控制权,就别怪我不实现承诺。戴威则看着年长自己七八岁的程维,脑补了张韶涵的一句歌,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

这边厢戴威和程维闹的不愉快,另一头和阿里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多次拿了阿里的融资之后,ofo 转身开发了一套微信小程序,试图和摩拜站到一个赛道里。这就很尴尬了,一边阿里生了气,一边和滴滴处理不好关系,大手笔花完钱的 ofo,突然间发现自己没钱了。

而滴滴却拿着钱,转身收了小蓝还推出了青桔单车,这让 ofo 的地位变得越发尴尬。同时,不少 ofo 的员工也在「薪资翻倍」的诱惑下,干脆离开 ofo 转身去了青桔。

都是为共享单车事业做贡献,你大学创业出来的,理想主义就一定更高尚一些?看来在戴威这些曾经的心腹弟兄眼里,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时候,还是钱最实在。

辉煌壮观的理想国际大厦,刚送走库克还没多久,就迎来了讨债的供应商。后来的后来,ofo 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一直到最近几天,多处总部搬离,押金难退,以及为了不退钱搞出理财产品的尴尬场景。而理想国际大厦,也早已在不久前,告别了曾包下四层的 ofo。

一边滴滴还在为收购 ofo 使者「以不变应万变」之计,一边戴威已经消失在公众眼前许久了。而 ofo 背后的另一大玩家阿里,则将哈罗单车送到了台前。

「2」

ofo 搬入理想国际大厦的时候,哈罗单车才刚刚成立。哈罗的出发点与别的互联网公司不太相同,创办地点选择了一度被认为是「被互联网抛弃」的上海,与拼多多算是同根同源。

哈罗单车的总部,从地理位置上看与理想国际大厦也无法相比,这个名叫西子国际中心的办公楼位于闵行,去趟徐家汇要乘两趟地铁跑一个小时。

如果拿哈罗的创始人杨磊跟戴威相比,知名度也低一些。虽然两人在 2017 年同时入围了福布斯中国的「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但小两岁的戴威,要比前者声量大太多,后者是顶着北大光环学生创业并开创了共享单车这一项目的青年才俊,而杨磊尽管以「连续创业者」自居,但是其履历却总是被质疑,甚至有媒体称,杨磊是「坑蒙拐骗」上了福布斯。

甚至到了共享单车逐渐式微、阿里要吃下单车的大盘,被马化腾认为是「当作流量入口」的时候,阿里的眼中依然把 ofo 视为首选。界面新闻曾采访某位 ofo 的内部人士时,得到这样的说法:

「阿里一直想要的是ofo,哈罗单车不过是在阿里在求 ofo 不可得的情况下,选择的棋子。」

你看,低调的哈罗除了做行业第三,还得顺便当备胎,地位实在是不够好看。

但不管杨磊本人此前的创业是多么成功、失败还是尴尬,押宝哈罗这件事上,他也算是终于成功了,当然这还得感谢对手 ofo 的神助攻。

2017 年秋天,发生了两件事,从那之后,ofo 和哈罗的地位开始出现掉转。9 月 25 日,ofo 正式开通微信小程序,这对于阿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我给你钱,不是为了让你去别人家吃肉的。要说戴威一边觉得自己「拿钱不代表站队」,一边却在进入微信小程序之后显得有些心虚,直接切断了联系方式。

据全天侯科技所说,蚂蚁金服震怒,直接杀到了戴威常去的球场,拦住他当面要他下线微信小程序,只给支付宝做入口。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难怪后来 ofo 资金断裂之后,阿里提出了借款这一充满了挑战意味的求助方式。

另一边的哈罗,却在二线城市飘荡许久之后,找到了最后的靠山。10 月,隶属于阿里阵营的永安行和哈罗合并,哈罗单车品牌得以保留,并成为主力的运营方。

随后,数钱数到手软的戴威,终于将接力棒传递给了杨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磊开始迎接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而融资方始终都有一个名字,为 ofo 暴怒后的蚂蚁金服。

拿到钱的哈罗单车,一出手就是杀招,没给资金开始紧缺的 ofo 留下喘息的机会。

与永安行合并后的第二个月,哈罗单车宣布,在十个城市开始实行芝麻信用免押金服务。这个战略不断扩大,一直扩展到全国各大城市。今年 3 月,在哈罗单车的正式宣布全国免押金的发布会上,杨磊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密集融资就是为了给免押做准备。」

戴威你看看,同样是数钱,人杨磊数钱的时候,都想好怎么花了,而且还花到了刀刃上——这是杀对手的刀刃。

行业第三,曾经的备胎,如今长硬了翅膀,要对着前辈动刀了。好在,摩拜背后还有美团,过了几个月后,跟上哈罗的步伐也开启了全国免押金政策,可 ofo 呢?

怎么说,眼看都 2019 了,ofo 的用户还在为退不了押金而苦恼着。这些用户也是心大,难道你不知道隔壁家免押金都干了大半年了?

如今已是 2018 年底,哈罗和 ofo 的故事,以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发展到了今天。

「3」

今年冬天将至,雪还没下,也不知道会不会比以往时候来的晚一些。春天的时候,一群年轻人因为共享单车押金退不了而发愁,到了冬天,故事又重新演一遍。

最近几天,ofo 退押金已经越来越难,中间还上线了一个理财产品,莫名其妙的坑走了用户几块钱手续费。

另一边,哈罗单车倒是活得滋润,9 月直接品牌升级成了「哈罗出行」,和首汽合作进入了打车领域,让媒体们现在将其对手转向了滴滴。杨磊也表示,哈罗的对手,早已不是摩拜和 ofo。

而根据各家媒体的传闻,滴滴还在不断打压着 ofo 的收购价,最终结局如何,仍然是个未知。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不足三年,这两大公司的情景,就彻底翻了过来。只是,就目前 ofo 的状况,哪里还有,等待返回河东的时间和机会?

戴威倒是依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这不,他刚刚向 ofo 员工发了内部信,曾经的共享单车领军人物,在他的内部信里慷慨陈词:

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可在用户眼里,你跪不跪不重要,什么时候能把押金给退了,要比这些口号重要得多。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有些时候,冬天,就是为了要和春天永别的。

愿 ofo 一切安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