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坤
“15000多个全球服务贸易及外包需求和服务商、300多个服务机构,覆盖中国110个城市和400个国家级或省级各类园区。”这些数字是市场对鼎韬集团的印象和打分,作为全球服务经济的知名研究咨询机构和行业资源集成平台,鼎韬十年间成为了中国服务贸易和外包的先驱者,齐海涛则是这一品牌的开拓者。
“随着岁数不断增长,回过头来看20年的实践中,其实我犯的错误远远比我的机会要多。”作为鼎韬集团总裁及中国外包网CEO,全球外包协会GSA评选的全球24位国际服务与外包界思想领袖之一,他入选了全球服务与外包名人堂,并且成为亚洲地区入选该名单的唯一企业领袖;他谦逊低调,交谈中无不流露着真诚和对90后的“纵容”,“无论如何,我认为应该给到年轻人机会。”
齐海涛 中国服务国际合作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国家发改委中投协会创新委地方政府产业创新促进中心主任;联合国项目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科技与服务产业专家;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产业专家;中国信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京津冀众创联盟秘书长;国家(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战略合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鼎韬集团首席执行官。
机会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齐海涛一开始从事投资行业,2000年前后,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契机,进入上市公司,主管财务和投资,收获了很多经验方法。当时中国服务业正属于较快发展阶段,规模持续扩大,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于是在2006年左右参与创立了鼎韬集团。
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难的,对企业领导者而言,“在企业经营中,大家遇到的问题无非是人和钱。”对内要解决好人和机制的问题,就企业本身发展而言,做好决策很重要,“对于有些拖累业务,我的经验是不能等,长痛不如短痛,越等越是问题。定好方向后,对资源整合能力、对新事物的把握能力都很重要。”
在财务治理上,他认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把握全球化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第一,从宏观上,一定要把握产业、国内外市场以及所处具体产业三方面的趋势;第二,从技术上,公司内部增强财务与技术团队互动,以便准确判断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财务和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第三,从资本市场而言,财务治理的核心是钱的流动,应用各种资本和金融工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最后,他也一直在鼓励财务部门同事为企业设计新的商业模式,以便更好提供产品和服务。
短短几年间,齐海涛成为了全球外包协会GSA评选的全球24位国际服务与外包界思想领袖之一,并成为唯一入选全球服务与外包名人堂的亚洲地区企业领袖。谈及过往成功,他似乎没有太多在意,神情一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分享了整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市场红利。处在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有一些发展,而非个体有很高水平。”
“任何人在成长中都会根据当时各方面能力资源做判断和决策,很难说是机会还是错失。有些认为是机会,以后看来可能不是了;有些是无心的举动,最后看来可能是一个机会。高瞻远瞩从而把握住机会的高人的确有,但从发展角度而言,更多人是创造机会。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发展方向时,更主动地创造和把握机会要远比等待幸运女神降临好的多。”
鼎韬出资为员工成立独立公司并送股权
在今年整体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近500家私募已被中基协列入失联名单、财富管理公司频频被查或倒闭,这对金融外包领域来说,将产生哪些影响?齐海涛认为,“一方面订单肯定会减少,金融机构会用有限的钱甄选更好的项目。同时,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逆周期的行业,市场不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会选择对职能型的部门进行裁员,反而会释放出很多基础服务的需求,有更多机遇和亮点。”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无论是P2P跑路还是股权质押等问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怎样通过征信风控来预判一个人的信用越来越关键,风控服务变得很重要,同时营销类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设计类的服务增长也非常快。”金融本身是为实业产业做服务,齐海涛希望在鼎韬运营的所有园区中实现资本和实业的循环打通,比如一些科技企业需要贷款却没有担保品,他们会用一些金融工具去解决这些问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20年的实践中,齐海涛感受到,人永远是企业领导最关注的问题,70后、80后、90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很多管理层人士说,“现在队伍不好带,很多90后总是说辞职就辞职,太任性。”这其中很关键的是怎样留住人才,如何激发人才斗志。
在此基础上,他更追求让大家都有梦想。鉴于很多年轻人有才华抱负,但缺少资金资源,他在鼎韬建立了分享机制。《今日财富》杂志了解到,在鼎韬工作五年以上的核心员工根植于各个业务线时,可围绕自己擅长的领域组织团队,公司可出资为其成立独立公司,免费送15%股权,后续可继续购买股权(最高51%)。在鼎韬控股的情况下,鼎韬提供机制、资金和有偿资源,年轻人来体验,以合伙人的方式共同把鼎韬这个品牌越擦越亮。
齐海涛对现状表示“目前有些年轻人做得很好,也有些人做的不理想,但大家付出就有回报,失败了也可以接着挣年薪。无论如何,我认为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未来所有企业都是IT公司
外包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服务,是产业专业分工的一种形式。复杂经济环境下,齐海涛认为外包和所有现代服务业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而核心在于技术的冲击和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伴随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外包服务整体需求减少,对外包质量及附加价值的需求提高。金融外包行业由ToB逐步转化为了ToC,代表机构为个体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服务思维的转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客户对服务灵活度的高要求,都将成为外包服务商即将面临的重要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金融外包的冲击与传统产业融合,技术在颠覆原有商业模式的同时也节约流程提高效率,为构建新商业模式提供了机遇。传统金融外包从靠人力资本驱动向技术驱动的转化“未来所有的服务都将在云上完成,核心运营能力从高效率组织越来越变为强调技术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比如目前在银行个人小额消费贷款完全可根据用户在数据库里边的征信记录评估记录去自动审核。”
“将来所有的公司都是IT公司,技术成为了企业运营的新底层,未来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服务商来说,大家面临的共通特征就是IT化、AI化。”但齐海涛也表示,目前技术在金融方面的运用仅停留在简单机械重复和标准明确的一些服务。对于需要综合判断和标准不明确的服务比如投资,因每个国家的市场环境不一样,需要考虑和判断的因素也很多,很难智能化,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从全球角度来看,金融是服务外包最核心的领域,目前国内大量金融机构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对从IT到客服多方面,尤其是基础服务领域实施外包;国外金融行业对外包服务的需求仅次于制造业,更加偏重于技术领域。”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引入,他认为金融外包在国内将迎来五到十年的高速增长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