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的说,这个篇文章,啊不是,这个系列我憋了至少得一个月。这一个月中,跟很多人去请教相关的问题,有人建议我写,也有人建议我不写。
然而,越研究越发现,这个现象和问题挺有意思的,有意思到不仅仅是品牌营销、获客和金融的问题,还有关乎于整个金融的未来模式。抖音作为第一网红APP,给我们大众创造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更多的行业带来了有效的出路。
至于本系列文章的内容是对是错,我并不想给结论,起码不想现在下结论。
本着客观中立的原则,对于这个话题所涉及的到“好”肯定予以鼓励,对于这个话题所涉及到的“不好”,咱们也不必掩饰,凡事有利有弊。
这个系列我打算用3篇文章去写,因为太长了,长到三篇加起来得过2万字。还是那句话,越研究越有意思。
我是一个抖音“中毒”爱好者。一年前才开始玩的抖音,除了看看上面的“神兽”之外,相信很多大老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爱看“长腿小姐姐”。我也不明白这到底为什么,大有一种“阿拉丁神灯”的感觉,想看什么就来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叫什么什么“兴趣阅读”,后端有算法,只要你在感兴趣的视频停留过长,然后后台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视频。
不懂运营,形容的也许不太对,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一些互金平台、网贷平台、现金贷平台、消费金融平台还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都在抖音上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献给大家。
自此我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了。
之前在圈里有这么一个段子,你找一圈现金贷平台借款,撸出来个百八十万很轻松。就连我徒弟都问我,师父我这么干行吧,我说行,反正不用还你移民之前这么干就行。(嗯,我差点把他扫地出门)
现在好了,你刷刷抖音就能“贷款”,基本上是送上门来的节奏。从这一点上,抖音给我们生活太多的帮助,听着“学猫叫”,看着“长腿小姐姐”跳舞,还有稀奇古怪的黑科技产品,还能把钱给借了。
厉害,厉害,厉害什么蚂蚁京东,什么网购海淘代购,只有抖音就足够足够(请用沙漠骆驼的调唱)
当一个短视频平台多元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能够满足各个人群的需求。这句话反过来讲一样成立,当你刷着抖音的时候,也许就能找到你的需求。
至于在抖音平台上投放广告的那些金融和“类金融”公司,这种模式确实能够引领未来。我把它成为“金融流量模式”
最初的广告形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所以目前的金融流量模式如此盛行,肯定跟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追溯到之前的金融来讲,不管是持牌的还是非持牌的都是依靠于线下的模式或者传统的媒介、广告模式来宣传。
80年代的时候,电视还是黑白的,一个院子里就一个电视,看个“渴望”(90后你肯定没看过)就不错了。
后来上学才知道,金融行业的广告一直经历了几种模式,报纸、电视、户外、墙壁(略丢人)、野广告(就是往你汽车里插卡,不是那种啥的)、移动端等,大概就是这些。
说个亲身经历吧。2011年的时候,那会干民间借贷,可是线下放款吧也得打打广告啊。那时候途径少,主要有两种形式:
往各大论坛发广告,或者是三方网站,1024、2046等数字内涵词汇就是那么学来的。其实效果一般般,尤其是各大论坛版块,你得跟版主维护好关系,否则删你帖子。后来就有了融360这种的垂直领域“门户网站”吧算是,从那上面发广告效果还是挺不错的,那时候真正垂直的网站也少,不过关注度还可以。
以上是不要钱的推广方法。接下来就是要钱的,虽然要钱但是略有点“难以启齿”。
报纸广告。报纸上打广告不会给你正版,也就是“报花”,你最多最多来镶个边,我至今觉得我们这TM是填版用的。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借款类的“广告”经常和一些治疗“X病”的老中医广告放在一起,大大影响了我们的严肃性。当然,未来在某个节点上,我们再次和老中医治疗“X病”的广告相遇相逢。
说实话,报纸广告还是有点效果的,不过精准度实在是太差太差,一天能够接到不少电话,但是真正有需求的,真的能够放款的也就是5%左右。当然,这还要看借款人的资质。
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讲,广告就显得略微有点单一了。当然,传统金融机构在十年前也不需要广告,吃老底就行,反正有的是客户资源,并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传统金融机构一切以风险为前提。
去银行存个钱,能够看到银行的广告,基本上很单调,就是大屏幕滚动。提示你风险,谨慎应对,什么什么是非法的。到了后来,有些金融机构开始进行“动漫广告”宣传,就是拍那些各种动物,然后在银行办业务遇到问题的“卡通片”,当然这种的“广告”更像是投资人教育。
到了后来,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慢慢发展,最早也是线下理财,线下放款。尤其是线下放款端,不直接弄广告了,该成“小广告”。基本上就是往墙上、电梯间里贴的那种,然后旁边基本上都是“老中医治疗X病”的广告,真是缘分。当然还有往厕所贴的,反正看到厕所里的借款广告,也不知道能不能尿的出来。如果能尿出来那就证明有尿点。
还有的就是开篇我们提到的,往车上塞卡,尤其是做抵押贷模式的公司,热衷于“插车”。这种卡片就跟你去住宾馆,门缝底下那种的卡片一样。当然,内容绝对不一样,但是都是满足客户需求。门缝底下的是满足X的需求,车上插的是满足借款的需求。
结合以上说的,我们发现,不管是那种模式,获客的精准度不行,成本也有点高。之前圈内大神说过一句话:但凡能够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别人用人去解决。这话说得挺对,所以当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金融也面临转型,虽然底层的模式没有变化,但是在获客途径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流量与金融的碰撞
流量这个词儿基本上是互联网公司常用的词语,不懂互联网不敢乱说,但是基本上互联网是靠着流量来的。至于金融行业,跟流量没有太多的关系,毕竟以风险定价为前提。当然,银行也有相关的KPI考核,但是跟互联网的KPI压根不是一回事。
现阶段基本上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也慢慢的倾向于“流量化”。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是未来的趋势。
昨天我刚写了现金贷,现金贷以为大部分为线上借款,所以依靠流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把流量转化是现金贷要做的内部消化,不客气的说,互联网获客就好比你去抓鱼,专门逮那个鱼多的地方,之前是钓鱼,现在是到水深的地方一网下去,估计最后直接“电鱼”。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说一下,现阶段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类金融,都遇到了获客难的问题。获客难就好比相亲找对象一样,你看上的人家没看上你,人家看上你的你看不上人家。好歹的两个人王八看绿豆,结果人家问你有车吗?有房吗?你说这种“获客”能不难嘛。况且谁单身又没写脸上,万一“劈腿”呢。
获客问题制约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当下的金融市场环境已经有所改变,除了现金贷以外依靠流量以外,传统金融机构也在转型,从机构业务转向到大零售业务,个人贷款、消费贷款的比例增加,这也让很多银行放下“身价”开始走流量化的获客路线。
消费金融是近年来比较火热,不管是持牌的还是非持牌的,竞争激烈,尤其是那些“非持牌”的机构,业务路子做的比较广,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既要流量也要高利率。单纯从业务角度来讲,银行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毕竟以风险为前提的银行,在互联网获客上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对手。
所以,我们看到抖音上的很多“借款平台”基本上都是通过抖音来获取客户资源,这真是一箭双雕啊,能获客还能品牌展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抖音上的“借款平台”看起来是不怎么正规,起码广告宣传的实在是太片面,是不是那些死灰复燃的现金贷都去了抖音的阵地?是不是类金融发布短视频做营销就能避开监管?
下一季的“抖音贷”,让我们还原一下,借款企业的真实面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