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翰飞 编辑/张潇
审核/刘乐乐
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说,未来10年,小米最核心的战略就是 AI+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米把AI+IoT简写为AIoT。
去年,小米AIoT在接入、控制、智能场景、云+AI+大数据、新零售渠道等领域进行了开放。
2018年小米AIoT全面开放升级,将在Zigbee接入、云云AIoT互联、海外服务开放、行业解决方案、蓝牙MESH等领域进行全面开放。
在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看来,此次小米AloT的最大亮点可谓是小米推出了仅9.99元人民币的小米IoT WiFi模组,这极大程度的推动了万物互联和智能化,也意味着AIoT行业正在从拓荒期进入成长期。
暂且不谈这个模块及其定价对于小米 AI 能力提升和释放的意义,但在降低产品智能化门槛以及万物互联成本上,它是小米对开发者们的智能家居产品接入到小米 IoT平台的最大诚意。
“万物基于小米”,只需 9.99 元。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在智能家居这方面的野心确实非常之大,但小米的野心却绝不仅限如此。
1
依靠手机产业快速起家的小米,
接下来的野心却是这个?
我们都知道小米是依靠手机产业快速起家。
快速发展的小米,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成为国内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品牌。但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的高增长突然中止,未达8000万台预期,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冠军易主,小米被华为、OPPO、vivo、苹果超越,仅排在第五位。
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Counterpoint研报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手机行业整体同比下滑3%。这已是全球手机行业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
当一个行业整体的趋势已经开始下降,这个行业里的每一个玩家都将无法逃脱,小米也不例外。最新研报Counterpoint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品牌海外销量创出新高,小米在海外市场环比涨幅达到83%,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小米在国内市场表现平平,数据显示,小米国内销量环比跌幅达到16%。
除了要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手机仗,小米也开始了它的转型——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9月13日,雷军通过内部邮件,宣布了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原有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属性,小米此次成立了四个互联网部门,对MIUI部门调整较大。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依靠手机产业快速起家的小米,实际上是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
为了表明小米的互联网定位,雷军曾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小米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
透过这次 IoT大会,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小米对产业互联网的野心。比起最近高举产业互联网大旗的腾讯,小米的“产业互联网”更有实用主义的色彩。
雷军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将是小米的核心战略,要为小米的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服务全面赋能,并且帮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
如何成为互联网公司,小米选择的突破口是IoT物联网平台。
小米科技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介绍,AIoT是小米未来的增长极,万物智慧互联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或许你对AIoT感到陌生,但是如果你听说过小米生态链,就不难理解,它其实是对小米生态链的一次战略升级。
AI将贯穿三个维度,实现小米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突破,帮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公司”。第一维度是由手机、电视、盒子、路由器、智能音箱等小米的核心硬件建立起的产品边界,中间维度是操作系统打造出的IoT生态链体系,第三维度是与宜家、微软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
2
小米如何利用其优势,
让AI贯穿三个维度?
在2016年,雷军首次对外披露了小米生态链情况,并推出了生态链独立品牌“米家”以及一系列产品,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一款米家产品。
如今,当你和身边任何人提及小米,聊到的或许不仅仅是小米手机,大家会谈及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体重秤甚至电饭煲。曾被很多人调侃的小米「杂货铺」模式,现在渐渐成为其特色和优势。
可由于小米和“米家”在品牌上的强势,小米的产品边界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小米到底是做什么的?小米的产品边界是什么?米家的产品边界又是什么?
其实早在14年,小米就已经划定了产品边界,在”小米 AIoT 开发者大会“上,小米集团 IoT 平台部总经理范典再次强调了这一边界:小米的自研产品主要是手机、电视、盒子、路由器和智能音箱。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则表示,边界对于米家是一个伪问题,米家服务于米粉,只要米粉有需要,就是米家要做的,区别只有早晚而已。
小米手环、儿童手表、米家扫地机器人这些展示在”小米之家“中的产品都不是小米做的,而是由小米”生态链企业“完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本次大会小米还推出了由小米”生态链企业“研发的米家智能门锁。据悉,米家智能门锁由米家ID设计团队操刀,采用真插芯C级智能锁芯,支持一体化3D活体指纹识别,密码、NFC、蓝牙等6大开锁方式,内置7大安全传感器以及十余项安全黑科技,支持米家App智能联通。
小米一直在积极的打造生态链。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小米参与投资和孵化的生态链企业达到了220家,其中100多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跑在相关行业前端的几家公司已经相继独立上市。
单看小米自家的 IoT 产品,财报显示第 3 季度 IoT 与生活产品类的收入为 108 亿元,同比增长约 89.8%,数据可谓亮眼。这就是小米一直积极打造生态链的最新成果。
至此,小米已形成智能硬件生态链,既有网上的小米商城,也有线下的小米之家。小米推出 IoT 新技术的时候,生态链企业也能在第一时间将新技术落地。
小米的AI技术可以落地到由这许多的硬件产品中,这是没有边界的,甚至这一模式还正在被小米复制到非生态链企业。“我相信AI+IoT这样的控制技术将来会嵌入到每一个设备里面,可能没有一个专门的设备叫智能音箱,或者智能音箱成为一个很小众的设备,这项技术嵌到了每一个设备里。”雷军表示,三五年内,可能每一个智能设备都带了AIoT的控制模块,使整个交互会变得非常有趣。
有了硬件生态链后,下一个重心则是如何让更多 B 端产业接入物联网?
接入物联网的核心组件是 Wi-Fi 模块或蓝牙模块,小米目前的策略是降低物联网接入模块的价格,从而降低接入小米这一“操作系统”的门口。根据小米IoT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范典介绍,2017 年小米把 Wi-Fi 模块的价格从 60 元降到了 12 元。而在今年,小米把入门级的 Wi-Fi 模块做到了 9.9 元。
除了基础的接入模组,小米还给开发者提供了嵌入式的软件方案,联网的智能模组,统一的 APP 和智能联动,包括 IoT 联网控制所需要的云服务。
在大会上,“开放”也被多次强调是小米的核心能力。除了在 AIoT 本身的开放之外,小米的人工智能小爱同学也将进行开放,从而让更多品牌能够享受到小米 AIoT 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IoT平台已连接了超过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超过了谷歌和苹果,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崔宝秋介绍,依托小米IoT平台,截至9月30日,小米AI智能助理小爱同学累计激活设备约1亿台,月活跃用户超3400万,累计唤醒次数超80亿。
元旦前,内置小爱同学的智能手机和接入小爱开放平台的智能硬件设备,将具有“召唤小冰”的能力。
这些设备包括小米全系列手机(内置V3.5或更高版本的小爱同学)、小米AI音箱、小米小爱音箱mini、Yeelight语音助手等。小爱同学与微软小冰两个AI“好闺蜜”的联动配合,将为这些设备带来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崔宝秋表示,“小米在手机和IoT两个领域都有非常深厚的布局,正是基于这些小米在端上的优势,基于现在比较成熟的AI优势,我们才觉得小米今天站在了一个更大的风口上。”
顺着这个风口,小米下一步要做的则是让AI实实在在的落地。
3
AI落地:让产品具有灵魂
小米IoT平台部总经理范典宣布与来自瑞典的家居公司宜家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将接入小米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平台。
会后,小米CEO雷军还发布微博表示,这是宜家首次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此次合作将会加速全球家居产业智能化。未来,用户在宜家购买的灯具将全面支持米家APP及小爱同学语音控制。
可为何小米选择与宜家“牵手”呢?崔宝秋坦言,AI需要落地。把AI的基础能力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门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事项。我们相信,还有更多的企业将与小米联手。
小米垂涎宜家庞大的线下流量。宜家在家居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其线下庞大的流量也是小米选择与其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4个季度下滑,在在过去的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厂商里除了华为和 vivo,其他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货量下滑,小米苹果的降幅都超过了 10%。面对智能手机的寒冬,以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大厂们都开始寻找新的流量端口,显然,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将是大势所趋。
宜家看中小米是实打实的lot王者。在AIoT领域,小米布局最早,积累最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态链体系,线上线下渠道都已打通,加上AI、场景和大数据相互作用下的不断迭代,以及生长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所以宜家选择小米确实明智之举。这既是对小米AI+IoT战略和地位的认可,也是宜家尝试创新的力证。
对于双方的“牵手”,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价值肯定不止于两家公司自身那么简单,这对于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甚至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都有一些值得参考的地方。当然,获利最大的或许还是用户,或许下一款既亲民又智能的家居产品,就将在此诞生呢。正如小米所说,这一切只是开始,未来在更多领域、更多场景,还会有更多合作和更大想象空间。
除了宜家,还有另外一家与小米合作的大公司——微软,微软与小米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 2016 年微软中国的官方商城就已经可以购买小米手机。不只是销售渠道的合作,微软的语音助手也开始在小米的硬件上落地。
2017 年,微软小冰通过 YEELIGHT 语音助手落地了智能音箱,在这次开发者大会上,小冰直接成为了小米的“小爱同学”的姐姐:通过小爱同学“召唤小冰”指令,可以把语音助手切换成小冰。
能作诗、会讲段子和原创儿童故事的高智商小冰终于有了过亿的硬件载体,只要将小米手机中的小爱同学升级到最新版本,就能使用微软小冰。这已经不是硬件接入小米 IoT 的合作范畴了,而是微软的语音交互技术落地小米手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