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带量采购6品种流标,药品降价大趋势下药企如何博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带量采购6品种流标,药品降价大趋势下药企如何博弈

让一致性评价药品替代昂贵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从而降低药价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

12月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正式公示。同一天,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强调稳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确保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虽然不止一个药企感叹降价幅度超出预期,证券市场也用连续两天的下跌表示对药企盈利的担忧,从4+7采购试点初步结果来看,让一致性评价药品替代昂贵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从而降低药价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

降价开启

根据上海联合采购办公室的公告,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采购文件编号:GY-YD2018-1)拟中选结果为25个品类,公示时间为2018年12月7日至2018年12月14日,在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截止日前向联合采购办公室提出申诉并提供书面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此次降价远超过预期的40%左右的幅度,比如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以每片0.62元的价格预入选,降价幅度达91.9%。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降价幅度为83.3%,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降价幅度也达到了75%。

石药集团的三个品种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口服片剂、曲马多,海南普利制药的阿奇霉素注射剂,重庆药友的阿法骨化醇以及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流标,其中石药欧意阿奇霉素250mg规格和500mg规格报价分别比原最低招标价高了61.5%和172.1%,曲马多口服常释液报价高出121.1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报价甚至高出580%。

以上产品本身价格不高,每单位规格都在几元甚至几毛钱,其中卡托普利原价是0.1/25mg,不排除本身价格过低,不得不提价。

但从落选的结果来看,为了“确保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带量采购肯定是要执行的。

降价减负是医药行业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直强调的问题。国外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只得大幅降价。国际惯例,普通仿制药价格通常为原研药的5-6%。

而在中国,部分已经过了专利起的原研药因为以高于其他地区的价格销售,很大原因在于中国仿制药水平的差距。

如头孢曲松,国产仿制药大约2块钱一支,而进口的56块钱一支,却占了中国93%的市场,目前立普妥、络活喜、布洛芬等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每个品种每年消化医保费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全面展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的就是提升国产仿制药质量,让国产仿制药替代进口原研药,让有限的医保基金起到最大效益。此次试点采购,从入选目录的政策上就给予了一致性评价药品一定优先权。

试点采购是11个省市,根据银河证券的推算,采购总量占对应品种试点城市用量的30-50%,占全国的不到15%,而之前网传采购总量占对应品种试点城市用量将达到60%~70%。

但考虑到联动效应,其他省份的药价也会倾向于向带量采购靠拢,否则会出现患者跨省买药的现象,这意味着集采谈判的模式也将会在全国普及,全面降价即将展开。

跨国药企参不参加?

早在上海进博会期间,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于带量采购政策的疑虑,并表示“我们认为此举动不妥”。他认为该政策尚处于初期阶段,RDPAC和跨国公司目前正在游说中国政府重新考虑此项政策。

此前拥有大量旧产品线的外资药企仍然能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专利期外的原研药,随着国产仿制品完成一致性评价,按照带量采购最低价中标,而且是独家中标的规则,坚持不降价的结果可能是失去带量采购覆盖的11个主流城市的市场份额。

跨国药企的策略可能因此做出调整。

此前公布的31个品种共涉及辉瑞、GSK等8家外企。预中选结果显示,跨国药企中,仅有2家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中标,降幅为76%;福辛普利由百时美施贵宝中标,降幅为68.9%。

易瑞沙于2005年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后纳入了国家医保经过谈判,此次带量采购之前,从最初15000元一盒,到现在是5000左右一盒。

阿斯利康的第三代靶向药泰瑞莎已于去年在国内上市,与此同时,易瑞沙的仿制药已经有三家获批上市,同时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系统显示,有50家左右易瑞沙的仿制药在申请。

因此业内分析,易瑞沙降价是在本土仿制药和自身第三代产品上市的共同因素下的选择,易瑞沙与国产品牌争夺市场,而新产品负责利润。

而福辛普利,按照《健康点》的报道,该药品的销售投入不大,本身的低营销成本换得此次大幅降价。

多数跨国药企可能一方面借创新药、独家品种来确保不可替代性从而规避降价,一方面通过营销模式变革来降低成本,比如比利时药企优时比就表示撤销了医药代表这个职位。

本土药企等待转型

而对于选择降价的本土药企来说,高达90%的降幅下,企业能否保证利润,低价入选的规则下,药品质量如何保证,会不会出现药品短缺也成了关注的话题。

此前低价药短缺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中标后企业求废标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利润,企业无法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最高达90%的降价幅度,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显然会大于以前每年螺旋式降价的5%~10%。

如果真的能够“带量”,考虑市场准入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减少,最终对企业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其“量、价”博弈。

此次备受关注的降价药之一当属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其以每片0.62元的价格预入选,降价幅度达91.9%。

12月7日,正大天晴电话会议上作出解释,要确保天晴在肝病领域的战略地位,要确保中标,4+7代表了中国的富裕省份和学术核心地带。“我们判断了自己的成本和竞争对手的成本,还是能赚钱的。”

这说明在量、价博弈中,药企的报价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wind医疗保健行业290家医疗保健类上市公司数据统计,2017年销售费用高达1772亿元,而这290家公司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319亿元,不足销售费用的五分之一。

公开数据称上市公司很多营销成本达到了60%以上,这个比例就是医保局大幅度压价的依据。

而带量采购下,也会促使企业主动从高销售费用向高研发投入的模式转变。

当然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市场会很快集中到少数优质企业手中。中国目前5千余家药企,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有的企业因为规模小,甚至不愿意参与一致性评价,未来肯定面临淘汰。

正大天晴董事会秘书表示,将在研发策略上持续调整,对创新药,高壁垒仿制药加大投入。首仿药,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等后续品种上市。

根据医药信息咨询公司IQVIA数据,国内主体还是过期专利药、仿制药和中成药,创新药的市场占比小于15%。而引导医药行业进一步转向创新,才是解决药价高问题的根本。

中泰证券认为,仿制药降价是长期趋势,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产品峰值更早达到,政策会驱使行业加大新仿制药开发、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加速产业升级。

当然,看带量采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后续执行力度。

鼎臣医药咨询史立臣指出,以往政府组织谈判采购一直就存在,但是往往谈判后,不管采购量和付款,导致的结果是医院或者不愿使用,或者不付款。

部分医院医生不愿意使用低价药,一方面是无利可图,一方面也因为部分观点认为原研药比仿制药质量好。实际上,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应该是相同质量的。没有量,也就无法实现所谓的以价换量。

药品降价了,医院不按期支付应收药款,药企会背负沉重的财务成本,导致降价后的药品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被侵蚀。

因此,无论量还是支付,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和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带量采购6品种流标,药品降价大趋势下药企如何博弈

让一致性评价药品替代昂贵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从而降低药价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

12月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正式公示。同一天,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强调稳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确保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虽然不止一个药企感叹降价幅度超出预期,证券市场也用连续两天的下跌表示对药企盈利的担忧,从4+7采购试点初步结果来看,让一致性评价药品替代昂贵的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从而降低药价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

降价开启

根据上海联合采购办公室的公告,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采购文件编号:GY-YD2018-1)拟中选结果为25个品类,公示时间为2018年12月7日至2018年12月14日,在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截止日前向联合采购办公室提出申诉并提供书面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此次降价远超过预期的40%左右的幅度,比如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以每片0.62元的价格预入选,降价幅度达91.9%。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降价幅度为83.3%,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降价幅度也达到了75%。

石药集团的三个品种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口服片剂、曲马多,海南普利制药的阿奇霉素注射剂,重庆药友的阿法骨化醇以及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流标,其中石药欧意阿奇霉素250mg规格和500mg规格报价分别比原最低招标价高了61.5%和172.1%,曲马多口服常释液报价高出121.1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报价甚至高出580%。

以上产品本身价格不高,每单位规格都在几元甚至几毛钱,其中卡托普利原价是0.1/25mg,不排除本身价格过低,不得不提价。

但从落选的结果来看,为了“确保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带量采购肯定是要执行的。

降价减负是医药行业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直强调的问题。国外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只得大幅降价。国际惯例,普通仿制药价格通常为原研药的5-6%。

而在中国,部分已经过了专利起的原研药因为以高于其他地区的价格销售,很大原因在于中国仿制药水平的差距。

如头孢曲松,国产仿制药大约2块钱一支,而进口的56块钱一支,却占了中国93%的市场,目前立普妥、络活喜、布洛芬等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每个品种每年消化医保费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全面展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的就是提升国产仿制药质量,让国产仿制药替代进口原研药,让有限的医保基金起到最大效益。此次试点采购,从入选目录的政策上就给予了一致性评价药品一定优先权。

试点采购是11个省市,根据银河证券的推算,采购总量占对应品种试点城市用量的30-50%,占全国的不到15%,而之前网传采购总量占对应品种试点城市用量将达到60%~70%。

但考虑到联动效应,其他省份的药价也会倾向于向带量采购靠拢,否则会出现患者跨省买药的现象,这意味着集采谈判的模式也将会在全国普及,全面降价即将展开。

跨国药企参不参加?

早在上海进博会期间,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于带量采购政策的疑虑,并表示“我们认为此举动不妥”。他认为该政策尚处于初期阶段,RDPAC和跨国公司目前正在游说中国政府重新考虑此项政策。

此前拥有大量旧产品线的外资药企仍然能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专利期外的原研药,随着国产仿制品完成一致性评价,按照带量采购最低价中标,而且是独家中标的规则,坚持不降价的结果可能是失去带量采购覆盖的11个主流城市的市场份额。

跨国药企的策略可能因此做出调整。

此前公布的31个品种共涉及辉瑞、GSK等8家外企。预中选结果显示,跨国药企中,仅有2家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中标,降幅为76%;福辛普利由百时美施贵宝中标,降幅为68.9%。

易瑞沙于2005年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后纳入了国家医保经过谈判,此次带量采购之前,从最初15000元一盒,到现在是5000左右一盒。

阿斯利康的第三代靶向药泰瑞莎已于去年在国内上市,与此同时,易瑞沙的仿制药已经有三家获批上市,同时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系统显示,有50家左右易瑞沙的仿制药在申请。

因此业内分析,易瑞沙降价是在本土仿制药和自身第三代产品上市的共同因素下的选择,易瑞沙与国产品牌争夺市场,而新产品负责利润。

而福辛普利,按照《健康点》的报道,该药品的销售投入不大,本身的低营销成本换得此次大幅降价。

多数跨国药企可能一方面借创新药、独家品种来确保不可替代性从而规避降价,一方面通过营销模式变革来降低成本,比如比利时药企优时比就表示撤销了医药代表这个职位。

本土药企等待转型

而对于选择降价的本土药企来说,高达90%的降幅下,企业能否保证利润,低价入选的规则下,药品质量如何保证,会不会出现药品短缺也成了关注的话题。

此前低价药短缺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中标后企业求废标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利润,企业无法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最高达90%的降价幅度,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显然会大于以前每年螺旋式降价的5%~10%。

如果真的能够“带量”,考虑市场准入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减少,最终对企业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其“量、价”博弈。

此次备受关注的降价药之一当属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其以每片0.62元的价格预入选,降价幅度达91.9%。

12月7日,正大天晴电话会议上作出解释,要确保天晴在肝病领域的战略地位,要确保中标,4+7代表了中国的富裕省份和学术核心地带。“我们判断了自己的成本和竞争对手的成本,还是能赚钱的。”

这说明在量、价博弈中,药企的报价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wind医疗保健行业290家医疗保健类上市公司数据统计,2017年销售费用高达1772亿元,而这290家公司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319亿元,不足销售费用的五分之一。

公开数据称上市公司很多营销成本达到了60%以上,这个比例就是医保局大幅度压价的依据。

而带量采购下,也会促使企业主动从高销售费用向高研发投入的模式转变。

当然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市场会很快集中到少数优质企业手中。中国目前5千余家药企,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有的企业因为规模小,甚至不愿意参与一致性评价,未来肯定面临淘汰。

正大天晴董事会秘书表示,将在研发策略上持续调整,对创新药,高壁垒仿制药加大投入。首仿药,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等后续品种上市。

根据医药信息咨询公司IQVIA数据,国内主体还是过期专利药、仿制药和中成药,创新药的市场占比小于15%。而引导医药行业进一步转向创新,才是解决药价高问题的根本。

中泰证券认为,仿制药降价是长期趋势,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产品峰值更早达到,政策会驱使行业加大新仿制药开发、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加速产业升级。

当然,看带量采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后续执行力度。

鼎臣医药咨询史立臣指出,以往政府组织谈判采购一直就存在,但是往往谈判后,不管采购量和付款,导致的结果是医院或者不愿使用,或者不付款。

部分医院医生不愿意使用低价药,一方面是无利可图,一方面也因为部分观点认为原研药比仿制药质量好。实际上,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应该是相同质量的。没有量,也就无法实现所谓的以价换量。

药品降价了,医院不按期支付应收药款,药企会背负沉重的财务成本,导致降价后的药品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被侵蚀。

因此,无论量还是支付,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和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