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女皇的归来,曾惊鸿一片!今年4月份下旬,《财经》一篇称吴亚军滞留境外的报道,一度让传言满天飞。但8月举行的龙湖集团半年度业绩沟通会上,久未公开露面的龙湖集团老板吴亚军出现了,而且还亮出一份漂亮“成绩单”,龙湖集团上半年累积签约91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吴亚军,龙湖集团创始人、掌门人,7年前的中国女首富。要不是离婚时被分走近3成股票,她可能还是全球最富有的女人之一。2017年胡润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上,这位低调谦卑的地产女富豪,以320亿元人民币排全球第七。如今,归来的地产女皇,她出手的一连串大动作,更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一场重建:吴亚军的乾坤大挪移
龙湖集团董事局主席吴亚军(中)
“兽爷”在自媒体“兽楼处”给三位企业界女强人相了个面,一个是董竹君,上海锦江饭店的首任董事长;一个是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还有一个是周群飞,蓝思科技董事长;再一个是吴亚军,龙湖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兽爷”说看董竹君的照片和书,再看吴阿姨、董小姐和周群飞她们的专访,觉得她们都具三个特质:坚韧、拼命、颧骨高。
至于为何传言滞留境外八个月,“兽爷”文中也给出了答案,“吴老板在美国治病”。文尾,还意味深长地提及美国露易丝·海那本誉满全球的健康观念第一畅销书《生命的重建》,“谁的生命不是一场重建”?
生命的重建,可指人,亦可形容企业,中国的家族企业多是在政策和市场博弈中产生,每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阶段与历程里,都会诊视一下,自己的生命力在哪儿,有多长,于是,重整与建构可能会是某段成长历程的主题元素。
其实,早于吴亚军8月半年业绩沟通会上,龙湖地产已着手重建的第一步:易名。6月8日,港股“龙湖地产”公告,龙湖地产更名龙湖集团决议已获股东大会批准,后续待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处长批准。
龙湖悦来的市政道路监控
今年7月18日,龙湖悦来城市管理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亮相,这是全国首家专业提供新型城市服务的股份制企业,其中,龙湖物业服务集团占股65%。揭牌仪式上,龙湖物业服务集团总经理曾益明称,该公司将在城市物业基础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园林养护、道路秩序管理、市容环卫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城市特色功能服务等7大体系中,提供64种城市服务。而这种“绣花针式”物业服务,意味着龙湖将进军城市公共空间服务。
而更名公告中称,龙湖集团现已涵盖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长租公寓和物业服务四大主航道业务,未来更将深度探索及参与城市空间和服务重构。把龙湖地产更名“龙湖集团”,显然为了“去地产化”标签,也意味着吴亚军下一步战略布局上要引领企业转型,由“地产商”逐步转入地产开发+服务。
进入2018年,龙湖地产的高管变动一直是市场及舆论关注焦点,龙湖内部看起来似乎也是动荡不已。先是袁春、徐爱国、王亚军在内的三位集团高管离职,再就是烟台、南京等多个城市总经理离职,外界都在疑惑:女老板吴亚军迟迟不露面,连2018龙湖年会也缺席,如今龙湖人事又迎“大地震”,到底出了啥事?
龙湖地产女掌门人吴亚军
这是龙湖地产王国重建的第二步:换防与系统再造。
到女掌门吴亚军“归来”,龙湖的人事仍余震未了,9月25日又来一波,不仅涉及人事变动,还牵涉北京、武汉、南昌、赣州等城市公司。其中,南昌与赣州合并为龙湖江西,服务龙湖7年“老将”——龙湖集团副总裁宋海林,不再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调任掌管集团研发部,向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汇报;到任武汉公司总经理一职尚未满月的顾修铭,“北上”接替宋海林的北京总经理职务。
而在8月13日,顾修铭才从海南北上武汉,一个余月“三迁”、换防,如此人事布局确实少见。此外,今年以来,龙湖集团的地方高管也是频频换防,与之同时,龙湖集团提出“龙湖无英雄”人事策略。
龙湖集团CEO邵明晓(左)和集团首席财务官赵轶(右)
8月的业绩沟通会,久未公开露面的吴亚军在回应高管变动和流失时称,正在通过探索“平台和端”的管理体系,减少层级来做指挥,直接赋能到一线员工,让他们更多得到支持,实现用系统的指挥能力代替高管个人的。
她还说,这可能会让有些人不适应,会让有些人觉得权限在减少,但只要是决策里的黑盒子式、老中医式的决策方式,我们都要慢慢消灭掉,我们更愿意相信系统的知识积累,这是龙湖管理的原则。
家族企业在转型时,须适时进行系统性改造,这也是家族企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事实上,家族企业有二大重要架构体系,一个是企业文化,它侧重成长“过程”的建构;另一个是管理系统,侧重点在“绩效”层面,这方面的管治范围较广泛,比如业务模式及治理结构上的调整,也包含企业层级及相应人力资源的整合,其目的很清晰,服务于企业战略布局及规划上的调整,以提升效能为目标。
目前,龙湖正由1500亿朝3000亿规模“爬坡”的关键时期,显然,吴亚军把加速度的动力放到了集团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以及人事布设的变革上。应该说:这一系列的换防与系统改造,一切都只为由CEO邵明晓等龙湖经营团队主导的转型。翻过头来看,龙湖的6月更名仅是两个字的改动吗?
与上两步重建相比,龙湖地产王国重建的第三步,那可牵涉企业长久之事,即吴亚军的财富乾坤大挪移——吴亚军的股权转移。
11月22日晚,龙湖集团公告称,作为家族财富及传承计划的一部分,于2018年11月21日,Silver Sea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母亲信托(吴氏家族信托)分派至女儿信托。
对此,龙湖集团官方解释与回应有四点:1、本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吴氏家族信托)的股权分派(从母亲信托派至女儿信托),系女儿日渐成年后,家族财富管理及传承的正常安排;2、龙湖集团控股股东一直都是吴氏家族信托,而非吴亚军个人。本次安排只涉及信托层面,对公司营运没有影响;3、吴亚军仍将担任上市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如常参与公司运营管理;4、吴亚军女儿亦无条件承诺及保证其根据吴亚军的指示行使相应股份的投票权。
总结一下,即吴亚军股权转移,系女儿成年后正常传承,但且女儿蔡馨仪有股权却无投票权,故对公司营运无影响。
据“公告”称,Silver Sea为汇丰信托作为吴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身份全资拥有的公司。吴氏家族信托的受益对象为吴亚军的若干家族成员,包括吴亚军的女儿蔡馨仪。蔡馨仪,是个90后,可这位因母亲股权转让而诞生的中国最年轻的女首富,身家一跃达到585亿,可至今网上仍无其一张可靠的照片。
目前,Silver Sea持有Charm Talent全部已发行股本,而Charm Talent于本公告日持有26.09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3.98%。根据相关证券及期货条例,吴亚军女儿被视为持有该股份的全部权益。公告还提及,此次进行分派的目的是为了吴亚军及吴亚军的女儿家族财富管理及传承。
多年以来,吴亚军与前夫蔡奎2012年底“天价离婚”,一直被视为“教科书式”离婚案例。当年,香港媒体曝出,与蔡奎离婚,吴亚军分给了丈夫逾200亿港元的资产;当然,这次因分手而导致的财产分割,亦让吴亚军不再坐拥“中国女首富”宝座。
龙湖前身,是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注册于1993年;1997年,龙湖开发首个住宅项目重庆龙湖花园南苑,即龙湖史上的地产元年。2009年,龙湖地产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债14亿元。
从最新财报数据上看,港股“龙湖集团”主要股东有四个:控股股东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其实控人为吴亚军,持股比例为43.97%;第二大股东Junso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其实控人为吴亚军前夫蔡奎,持股26.5%;第三大股东为Jumbomax Investments Limited,持股5.9%,实控人是Woo Kwong Ching, Peter,第四大股东是蔡奎,持股0.05%。
早在龙湖地产上市前的2008年,吴亚军与其丈夫蔡奎便通过汇丰国际信托,各自设立吴氏家族信托和蔡氏家族信托,与之同时还设立了龙湖地产高管信托及龙湖地产雇员信托等四个信托。由于彼时双方感情未破裂,两大家族信托均选择汇丰国际信托担任受托人,也是为了保持信托安排最大的一致性,同时,对二个家族信托也有共同的保护和约束。
而在设立信托的同时,吴亚军与蔡奎分别注册了两个BVI公司,即Charm Talent和Precious Full,此后,两人又让受托人(汇丰信托)的两家全资子公司,也同是BVI公司Silver Sea与Sliver Land分别100%持有上述二家BVI公司的股权。于是,信托设立后,吴与蔡夫妻俩并非通过两个家族信托来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而是通过两层Bvi架构间接持有龙湖地产的股权。
当年,吴亚军与蔡奎设置如此复杂的财富信托,当然不是为了防备离婚时所带来的波动及影响,毕竟两个人离婚是四年后的事。通过BVI层层架构建立家族信托,一是隐秘,二是风险隔离,三是可能有税务方面的筹划功能。
此次,吴亚军通过家族信托将股权转移予女儿蔡馨仪,事实上并未触及龙湖集团的接班人问题,因为她在股权转移时,同时将股权的另一份权益“投票权”单独摘出来,仍由吴亚军自己把控。这也意味着其90后女儿目前仅能分享其股权中的收益权,并未触及龙湖集团及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权层面。
未股权转移前,吴亚军在今年7月中旬,已通过吴氏家族信托于公开市场增持308.45万股龙湖集团的普通股,由是持股比例升至43.97%。
严谨地说,“一波说”目前并无法判断向其女儿转让的全部股权均归蔡馨仪一人。据此前发布的信息上看,吴氏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包括吴亚军的若干家族成员,由于信托设计复杂性及私密性,目前,90后女儿蔡馨仪是个人完全受让,还是其中有包含其母亲吴亚军另外的若干家族成员权益,目前尚未见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相比传统的遗嘱或者直接赠予方式,信托在财富传承上更能体现出委托人的意愿及安排。
我们知道,传媒大亨默多克,经历了包括与邓文迪等四段婚姻,且子女不少,可其家族企业却不受影响,财富也没由此缩水,这都要归功于“家族信托”,这其实也是欧美发达国家常见的财富管理及传承的重要工具,所谓“铁打的信托,流水的老婆”,即是此理。(值得一提的是,邓文迪两个女儿亦是仅享有收益权,并无投票权)
让绿城老板宋卫平喊赞的龙湖地产女皇
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
在地产界,绿城被认为是中国地产界“产品主义”标杆企业,其创始人宋卫平,因过于苛严而被底下员工称为“魔头”。对于业内同行,能让“魔头”瞧上眼的不多,喊赞的更是少见。过去,老宋曾对业内地产同行说过很多狠话,比如“绿城的产品经理要是造出万科这样的房子,早自杀一千次了”。
可对龙湖吴亚军,魔头宋卫平却不避讳表达赞誉之词:“做品质全国比我们做得好的地产公司最多只有一家半家,这一家就是龙湖;吴亚军有男人气魄,又有女人的细腻,我不吝啬把所有溢美之词送给她。”
据说,14年前,老宋偶然听说有个龙湖的在重庆项目做的好,特意偷偷地从杭州飞去重庆。亲眼过目后,他连夜通知绿城百位高管,第二天到重庆报到,集体参观吴亚军开发的楼盘,光是机票就花去60多万元。
吴亚军与柳传志、王健林等大佬齐聚龙湖海岸
吴亚军,生于1964年,祖籍重庆北碚合川。她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母亲是裁缝,算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1980年,吴亚军考入位于古都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导航工程专业,据说该专业从事的是鱼雷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重庆前卫国营仪表厂,在第16车间做技术员,还被安排到厂办学校当老师,每个月工资100元,不过在那时算是高薪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100元相当于工人的3倍。事实上,入厂时,吴亚军也没有开那么多工资。由于她会英文,厂里与外国专家谈引进技术合作,而吴亚军“毛遂自荐”当翻译。受领导赏识后,准备提拔她,才开了百元高薪。可此时的吴亚军却“心不在焉”,她辞职了。
前夫蔡奎,是四川资阳人,他与吴亚军同为龙湖创始人;他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被单位重庆机场建设公司派驻深圳,是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吴亚军与蔡奎二人是1992年结婚的,蔡奎是结婚后才回重庆的。在深圳,尚是单身汉的他也靠着炒股票“权证”发了小财,后来他干脆下海开了电脑公司。
婚后,蔡奎曾与人合伙做贸易,开了快餐工厂,后来自立门户,成立公司做电脑建材等贸易。
已停刊的《中国市容报》
辞职后的吴亚军干什么呢?1988年,她进入现已停刊的《中国市容报》工作,成了一名驻重庆女记者。公允地说,吴亚军在这份报纸上并无突出表现,如果说有收获的话,那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结交人脉,人脉是创业中的关键资源之一;二是对政策尤其是重庆当地动向有更深了解,创业是要会抓时机的。
结婚后第二年,即1993年,吴亚军也下海创业,不过她并没有去丈夫蔡奎的那家公司,而是自己创办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即后来龙湖地产的前身。另外,后来她又在重庆上清寺一带开了家公司,进口建材和装饰材料。
1994年开发“龙湖花园”,是龙湖地产开发的第一个地产项目,吴亚军夫妻都把钱集中投入进去,可当时属于联合开发,合作方是“中建科”(建设部、科工委成立的企业),当时,二部委准备在全国做一批 “2000年小康住宅科技示范区”样板项目,龙湖花园是其中之一。后来,历经政企脱钩等过程,后来二期的项目开发“中建科”已逐步退出。
上市是“造富”神器,《2011胡润女富豪榜》上,吴亚军以家族财富420亿元荣膺中国女首富桂冠。可仅隔一年,香港媒体又爆出“婚变”。也就是2011年,吴亚军开始“去家族化”力推职业经理人制度,生于1966年的邵明晓,代替了她担任多年的CEO之职。邵明晓是2006年进入龙湖,生于1966年的他,曾在首创旗下的航宇经发任副总经理,后又任北京新联协创房地产开发任副总经理。入职龙湖前,他是北京中京艺苑房地产总经理及北京华联集团地产开发部总监。
邵明晓、吴亚军、赵轶
多年以来,与吴亚军一起出席龙湖业绩发布会的多是两个人,一是CEO邵明晓,另一个是龙湖CFO赵轶,三个可算是龙湖的核心人物。吴亚军今年53岁,现为龙湖集团执行董事、CEO的邵明晓今年52岁,而执行董事兼CFO的赵轶更年轻,今年41岁。
赵轶与邵明晓是同一年进入龙湖的,此前在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目前,从年薪酬上看,邵明晓最高,3731.30万元,赵轶次之,薪酬是1943.40万元,不过比女老板吴亚军开的薪酬还高,吴亚军个人开的薪酬是1161.40万元,这个薪酬比副总裁颜建国还低200多万元。
龙湖称目前已形成“仕官生”、“绽放”、“点将”、“商业CS” 等多层次人才招聘和发展体系,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与碧桂园“家族化+职业经理人”模式相比,龙湖吴亚军家族成员参与度就显得少;事实上,也无法比较其双方的优劣高下,吴亚军之所以“去家族化”,有其实际情况,而杨国强让家族成员参与其中,也是根据其自身情况。可在运用和招揽外部职业经理人上,两家地产公司都相当卓越。
吴亚军是女强人,碧桂园的杨国强亦是强人企业家,因此,从大的战略决策及布局上,很难说是靠职业经理人来驱动。与台湾及海外家族企业相比,国内的家族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制度上的引入和运用尚存不少差距,仍有很多待提升的空间。“兽爷”文章中说了一句颇有道理:“在龙湖,五年内的事老邵决定;五年后的事,则是吴亚军去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