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敢说东北不如南方冷,削你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敢说东北不如南方冷,削你嗷

豆腐块扔到窗外便成了冻豆腐,柿子放在窗外便成了冻柿子,南果梨放到窗外便成了冻梨,饺子摊到窗外也成了速冻水饺……在东北人眼里,室外就等于一个天然大冰箱,不用白不用,把各种食物都冻一冻,get全新风味。

作者:徐思宁

编辑:羊缺牙

这几天一推门,寒潮裹挟着冷风瞬间让你急速冷冻,连跳带蹦。上身毛衫棉衫棉毛衫,下身毛裤棉裤棉毛裤,从清晨到日暮,冷得是朝朝暮暮,哪敢露出脚踝和颈部,再用围巾紧紧地裹住头部……

随着广东也迎来降雪,恭喜前两天还十分嘚瑟地说自己很热的南方朋友们一起跟随大部队,成功入冬,开启了取暖基本靠抖的冬季生活

 

每年这个时候,“南北方谁更冷”总要成为一大话题。争论来争论去,大家也勉强达成了一些共识:没有暖气的南方,过起冬来,确实比北方难熬。

但今年,上流君发现,竟然有些南方人“得寸进尺”地表示:“东北并没有南方冷”。

艾玛,小老弟,你这怕不是有点膨胀了啊???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为了不让南方朋友们到东北后被冻出后遗症、冻到怀疑人生,上流君特地制作出一份东北人民的过冬等级,用事实说话,告诉你什么叫做——“东北的冷,你根本想象不到”。

 part.1

 【青铜级】

 -5°——5° 

这个冷,太初级了

对于见惯了大风大雪的东北人来说,这种温度对生活根本没啥影响,它的唯一作用大概就是提醒人们,“冬天来了,该屯白菜了”。

▲“囤秋菜”里大白菜是主力军

尽管现在运输和仓储都比以前便利了太多,但对于北方,特别是东北来说,想要在冬天随时随地买上新鲜便宜的蔬菜,依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在黑龙江,全年无霜期只有145天左右,进入冬季后果蔬就会断档,即便是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的哈尔滨市,冬季地产鲜菜供应仍不足5%。

▲窗台、防盗网上全都堆满、挂满了大葱、白菜

正是低价购买耐放蔬菜的好时机,此时的东北街头,商贩们穿街走巷,大车小车,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爷大妈们交换着“这家四毛五、那家五毛六”的绝密军情,架起推车就往摊上冲,一买,至少都是百八十斤起。

尽管还不至于下雪,但在呼啸的东北,必要的保暖措施已经要安排上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越发注重养生的年轻人们偷偷在破洞牛仔裤里套上了秋裤,大爷大妈们则穿着毛衣毛裤在在楼道里热火朝天地晾晒刚买回家的蔬菜,不一会儿,高高的“白菜墙”、“萝卜墙”、“大葱墙”就垒好了。

 part.2

 【白银级】

 -20°~-5° 

据说这个温度下,许多物体的物理性状会发生改变。

比如,铁门会变成甜的,尝起来十分美味

。一起舔过铁门的好兄弟,也会成为关系最硬的“老铁”。

雪下得越来越大、频率也越来越密集,积雪最厚的地方甚至能把一个蹲着的人淹没。此时最适合一群人出来打雪仗,巨大的雪球直接往人身上招呼,或者几个人合力,把另外某个人埋到雪里。

▲东北打雪仗

东北一系列神奇的“冻”美食,正是在这个温度下才制作出来。

豆腐块扔到窗外便成了冻豆腐,柿子放在窗外便成了冻柿子,南果梨放到窗外便成了冻梨,饺子摊到窗外也成了速冻水饺……在东北人眼里,室外就等于一个天然大冰箱,不用白不用,把各种食物都冻一冻,get全新风味~

▲冻柿子、冻梨、冻水饺……没来东北尝过“冷冻水果”,你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好吃

各个超市或者小店门口直接露天放着一个个纸壳箱,里面装的是分门别类的雪糕,因为在东北,冰箱里的温度可能还没室外冷。

▲直接露天卖的雪糕

学校浴室洗完澡头发不吹干,回去路上露在帽子外面的可以掰着玩,就跟掰面条似的,衣服洗完挂在外面也早冻得梆梆硬。

▲挂在外面的裤子已经可以自己立住了

出门的危险系数也会直线上升,稍不留神,一个出溜滑,就摔地上了。

 part.3

【黄金级】

 -30°~-20° 

在南方,御寒的穿衣方式最多也就到了秋衣秋裤。而在东北,光是棉裤,就分为三个级别:“一棉,二棉,大棉”。到了零下三十多度的时候,就该到了“二棉”登场的时候。

大学去东北做交换生的时候,自己特别好奇地问过班上东北妹子,为啥东北人对“穿貂”那么执着,结果收到了她的哀嚎——

你知道零下三十几度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穿着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围脖围一圈、戴着手套、口罩、耳帽出门,小北风儿一吹浑身冻一哆嗦!

以前,我妈给我买过5厘米厚的羊老大棉裤!5厘米啊!我穿了啊!因为不穿真特么的冷啊!100斤的姑娘穿成200斤的熊啊!

但是貂不一样,貂只要一层皮毛就很暖和!只要一层貂,就能告别臃肿的羽绒服,告别大毛衣,告别大棉裤!一层貂皮,一生潇洒!

▲只要感受过东北的温度,你就能理解东北人对“貂”的执着

在这个温度下,“滴水成冰”绝不是瞎说。

大野地尿尿会冻成一个尿冰壳、一盆热水往天上一扬就能冻成冰、暴露在户外的水管非常容易冻裂、热水壶放在外面会被很快冻碎……

▲一盆热水扬到空中直接结成冰屑

雾凇是这个时候东北的一大美景。北方的其他城市,如果前一天晚上冷的话,第二天早上也能在树叶上看薄薄一层冰晶,但基本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而在东北,一排排树上全都是,“玉树琼花”。

▲吉林雾凇岛的雾凇

人们在这个温度下不管穿的再多,寒气也会透过衣服渐渐地让我们感到寒冷,所以绝不能在室外久待。

既然在身体外面下功夫不太管用,那么不如从内往外的御寒好了。初冬时囤好的白菜派上了大用场,白菜粉条、酸菜白肉、酸汤水饺……热气腾腾盛上一碗,呼噜呼噜吃完,从头顶暖到脚底。

▲东北乱炖

很多人都说来东北玩没有啥小吃可以带回去做手信,实在是因为东北人的美食都是用来御寒的,比如街边随处可见的烤地瓜、烫嘴的油炸糕,做成了手信就不热乎了呀!

 part.4

【铂金级】

 -40°~-30° 

温度继续下降,就是对城市系统的巨大考验。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汽车会无法点火、道路会结冰、医院会爆满那么简单,更严重的是电力系统会被冻宕机、供暖系统也可能被冻坏。

在这个温度下,想出门必须穿上“一棉,二棉,大棉”中最高级别的“大棉”,要知道,大棉的厚度可是堪比南北极科考队衣服的厚度。

但如果没啥事,还是别想着去哪里瞎溜达了,因为这个温度,就算穿了大棉裤,皮肤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也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冻伤。

▲辽宁大连消防队救火后,身上结了厚厚的冰

▲老鼠被冻成雕塑

 part.5

【王者级】

 ?~-40° 

在我国“冷级”漠河曾经检测到最低气温-52°,不过这个温度可不是漠河专属,每年东北都会有那么几个地方的气温跌穿零下40度。

▲今天哈尔滨的昼夜温度

在这个温度,人体的手指、脚趾、耳朵、鼻子是有可能会被冻掉的。

不假,真的是被冻掉。

因为在极其寒冷且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身体末端被冻伤后,血管冷冻坏死,耳朵鼻子等部位迅速冻干脱水,像石头一样,稍加触碰很容易就能和相连的柔软部分分离。

不过所幸,一般人是不会遇到这种天气的。

▲边防士兵的泡面被冻住了

东北的冬天能有多冷,绝对是没亲身来过的南方人们无法理解的。不过,相比于只能靠自己一身正气过冬的南方人,拥有暖气,确实是东北人冬天里最大的快乐源泉——

在家穿短袖吃冰棍,还热;

洗的衣服放暖气上烘一晚上第二天干到发硬;

放盆水上去还能加湿,放盆醋上去还能灭菌;

还可以加热牛奶,烘水果干吃……

只要南方朋友们不再“无知”地觉得南方比东北冷,大家还是好朋友!欢迎各位南方人来东北,快乐地烤暖气~

你那里现在什么温度?

快在评论里祭出你的过冬神器

让大家暖和一下~

[1]王宁,曹军英,张筠.冻伤或低温条件对机体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07):1035-1037.

[2]李楚杰.重冻伤的病理生理学[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78(03):142-147+109.

[3]刘璟瑜.空气湿度和风对体感温度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3(03):34.

[4]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敢说东北不如南方冷,削你嗷

豆腐块扔到窗外便成了冻豆腐,柿子放在窗外便成了冻柿子,南果梨放到窗外便成了冻梨,饺子摊到窗外也成了速冻水饺……在东北人眼里,室外就等于一个天然大冰箱,不用白不用,把各种食物都冻一冻,get全新风味。

作者:徐思宁

编辑:羊缺牙

这几天一推门,寒潮裹挟着冷风瞬间让你急速冷冻,连跳带蹦。上身毛衫棉衫棉毛衫,下身毛裤棉裤棉毛裤,从清晨到日暮,冷得是朝朝暮暮,哪敢露出脚踝和颈部,再用围巾紧紧地裹住头部……

随着广东也迎来降雪,恭喜前两天还十分嘚瑟地说自己很热的南方朋友们一起跟随大部队,成功入冬,开启了取暖基本靠抖的冬季生活

 

每年这个时候,“南北方谁更冷”总要成为一大话题。争论来争论去,大家也勉强达成了一些共识:没有暖气的南方,过起冬来,确实比北方难熬。

但今年,上流君发现,竟然有些南方人“得寸进尺”地表示:“东北并没有南方冷”。

艾玛,小老弟,你这怕不是有点膨胀了啊???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为了不让南方朋友们到东北后被冻出后遗症、冻到怀疑人生,上流君特地制作出一份东北人民的过冬等级,用事实说话,告诉你什么叫做——“东北的冷,你根本想象不到”。

 part.1

 【青铜级】

 -5°——5° 

这个冷,太初级了

对于见惯了大风大雪的东北人来说,这种温度对生活根本没啥影响,它的唯一作用大概就是提醒人们,“冬天来了,该屯白菜了”。

▲“囤秋菜”里大白菜是主力军

尽管现在运输和仓储都比以前便利了太多,但对于北方,特别是东北来说,想要在冬天随时随地买上新鲜便宜的蔬菜,依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在黑龙江,全年无霜期只有145天左右,进入冬季后果蔬就会断档,即便是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的哈尔滨市,冬季地产鲜菜供应仍不足5%。

▲窗台、防盗网上全都堆满、挂满了大葱、白菜

正是低价购买耐放蔬菜的好时机,此时的东北街头,商贩们穿街走巷,大车小车,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爷大妈们交换着“这家四毛五、那家五毛六”的绝密军情,架起推车就往摊上冲,一买,至少都是百八十斤起。

尽管还不至于下雪,但在呼啸的东北,必要的保暖措施已经要安排上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越发注重养生的年轻人们偷偷在破洞牛仔裤里套上了秋裤,大爷大妈们则穿着毛衣毛裤在在楼道里热火朝天地晾晒刚买回家的蔬菜,不一会儿,高高的“白菜墙”、“萝卜墙”、“大葱墙”就垒好了。

 part.2

 【白银级】

 -20°~-5° 

据说这个温度下,许多物体的物理性状会发生改变。

比如,铁门会变成甜的,尝起来十分美味

。一起舔过铁门的好兄弟,也会成为关系最硬的“老铁”。

雪下得越来越大、频率也越来越密集,积雪最厚的地方甚至能把一个蹲着的人淹没。此时最适合一群人出来打雪仗,巨大的雪球直接往人身上招呼,或者几个人合力,把另外某个人埋到雪里。

▲东北打雪仗

东北一系列神奇的“冻”美食,正是在这个温度下才制作出来。

豆腐块扔到窗外便成了冻豆腐,柿子放在窗外便成了冻柿子,南果梨放到窗外便成了冻梨,饺子摊到窗外也成了速冻水饺……在东北人眼里,室外就等于一个天然大冰箱,不用白不用,把各种食物都冻一冻,get全新风味~

▲冻柿子、冻梨、冻水饺……没来东北尝过“冷冻水果”,你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好吃

各个超市或者小店门口直接露天放着一个个纸壳箱,里面装的是分门别类的雪糕,因为在东北,冰箱里的温度可能还没室外冷。

▲直接露天卖的雪糕

学校浴室洗完澡头发不吹干,回去路上露在帽子外面的可以掰着玩,就跟掰面条似的,衣服洗完挂在外面也早冻得梆梆硬。

▲挂在外面的裤子已经可以自己立住了

出门的危险系数也会直线上升,稍不留神,一个出溜滑,就摔地上了。

 part.3

【黄金级】

 -30°~-20° 

在南方,御寒的穿衣方式最多也就到了秋衣秋裤。而在东北,光是棉裤,就分为三个级别:“一棉,二棉,大棉”。到了零下三十多度的时候,就该到了“二棉”登场的时候。

大学去东北做交换生的时候,自己特别好奇地问过班上东北妹子,为啥东北人对“穿貂”那么执着,结果收到了她的哀嚎——

你知道零下三十几度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穿着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围脖围一圈、戴着手套、口罩、耳帽出门,小北风儿一吹浑身冻一哆嗦!

以前,我妈给我买过5厘米厚的羊老大棉裤!5厘米啊!我穿了啊!因为不穿真特么的冷啊!100斤的姑娘穿成200斤的熊啊!

但是貂不一样,貂只要一层皮毛就很暖和!只要一层貂,就能告别臃肿的羽绒服,告别大毛衣,告别大棉裤!一层貂皮,一生潇洒!

▲只要感受过东北的温度,你就能理解东北人对“貂”的执着

在这个温度下,“滴水成冰”绝不是瞎说。

大野地尿尿会冻成一个尿冰壳、一盆热水往天上一扬就能冻成冰、暴露在户外的水管非常容易冻裂、热水壶放在外面会被很快冻碎……

▲一盆热水扬到空中直接结成冰屑

雾凇是这个时候东北的一大美景。北方的其他城市,如果前一天晚上冷的话,第二天早上也能在树叶上看薄薄一层冰晶,但基本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而在东北,一排排树上全都是,“玉树琼花”。

▲吉林雾凇岛的雾凇

人们在这个温度下不管穿的再多,寒气也会透过衣服渐渐地让我们感到寒冷,所以绝不能在室外久待。

既然在身体外面下功夫不太管用,那么不如从内往外的御寒好了。初冬时囤好的白菜派上了大用场,白菜粉条、酸菜白肉、酸汤水饺……热气腾腾盛上一碗,呼噜呼噜吃完,从头顶暖到脚底。

▲东北乱炖

很多人都说来东北玩没有啥小吃可以带回去做手信,实在是因为东北人的美食都是用来御寒的,比如街边随处可见的烤地瓜、烫嘴的油炸糕,做成了手信就不热乎了呀!

 part.4

【铂金级】

 -40°~-30° 

温度继续下降,就是对城市系统的巨大考验。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汽车会无法点火、道路会结冰、医院会爆满那么简单,更严重的是电力系统会被冻宕机、供暖系统也可能被冻坏。

在这个温度下,想出门必须穿上“一棉,二棉,大棉”中最高级别的“大棉”,要知道,大棉的厚度可是堪比南北极科考队衣服的厚度。

但如果没啥事,还是别想着去哪里瞎溜达了,因为这个温度,就算穿了大棉裤,皮肤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也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冻伤。

▲辽宁大连消防队救火后,身上结了厚厚的冰

▲老鼠被冻成雕塑

 part.5

【王者级】

 ?~-40° 

在我国“冷级”漠河曾经检测到最低气温-52°,不过这个温度可不是漠河专属,每年东北都会有那么几个地方的气温跌穿零下40度。

▲今天哈尔滨的昼夜温度

在这个温度,人体的手指、脚趾、耳朵、鼻子是有可能会被冻掉的。

不假,真的是被冻掉。

因为在极其寒冷且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身体末端被冻伤后,血管冷冻坏死,耳朵鼻子等部位迅速冻干脱水,像石头一样,稍加触碰很容易就能和相连的柔软部分分离。

不过所幸,一般人是不会遇到这种天气的。

▲边防士兵的泡面被冻住了

东北的冬天能有多冷,绝对是没亲身来过的南方人们无法理解的。不过,相比于只能靠自己一身正气过冬的南方人,拥有暖气,确实是东北人冬天里最大的快乐源泉——

在家穿短袖吃冰棍,还热;

洗的衣服放暖气上烘一晚上第二天干到发硬;

放盆水上去还能加湿,放盆醋上去还能灭菌;

还可以加热牛奶,烘水果干吃……

只要南方朋友们不再“无知”地觉得南方比东北冷,大家还是好朋友!欢迎各位南方人来东北,快乐地烤暖气~

你那里现在什么温度?

快在评论里祭出你的过冬神器

让大家暖和一下~

[1]王宁,曹军英,张筠.冻伤或低温条件对机体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07):1035-1037.

[2]李楚杰.重冻伤的病理生理学[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78(03):142-147+109.

[3]刘璟瑜.空气湿度和风对体感温度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3(03):34.

[4]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