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遭震荡的海正药业遭遇打击,公司12月8日公告宣布,终止筹划2年多的定增事项。
海正药业在解释原因时称,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暨员工持股计划事项主要是基于公司自身情况、行业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状况等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
而实际上,在掌舵海正几十载的前任董事长白骅于上月忽然辞职后,海正药业的定增“泡汤”几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海正药业本次定增筹划可谓旷日持久,早在2016 年下半年海正药业就已公布本次定增草案,随后又在2017年年中与年底两次进行修订。根据定增方案二次修订稿,海正药业计划向原公司董事长白骅、台州海畅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台州汇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及员工持股计划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数量不超过 1 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41亿元。其中除了白骅时任海正药业董事长外、海畅投资、汇纳投资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出资者均为海正药业员工。
今年11月白骅忽然辞职,尽管其掌舵海正药业数十载,但并非海正药业实际控制人,所持有海正药业股份极少,在这种背景下,白骅再去认购海正药业定增股份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这些年海正药业接连动荡,先后遭遇出口产品受到欧盟警示禁入、明星产品出现供应问题、业绩变脸、辉瑞退出合资公司等一系列变故。
12月4日,上交所发布监管信息称,因存在业绩公告不准确、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时等违规行为,对浙江海正药业多位高管予以通报批评。这些纪律处分,同步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信誉受损,将不利于长期发展。
而这次定增终止可能会给海正在现金流上带来更大压力。
根据此前公告,本次定增募集资金除偿还银行贷款外,拟用于岩头西区冻干制成品技改项目的建设,生产抗感染类药物。其中7.35亿元用于还贷,其余部分用于岩头西区冻干制成品技改项目。
海正药业称,抗感染类药物是公司优势产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目前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原有的椒江厂区现有生产线建设时间较早,除产能空间不足以外,在设备和工艺水平上已相对较为落后。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拟按照国家新版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和欧美通行 GMP 标准要求,投资建设岩头西区冻干制成品技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产品一部分用于出口,继续提升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部分用于公司自身相关制剂产品的生产,提升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为国内最早做大的原料药出口企业,海正药业早已意识到应当进行转型,并早就提出“原料药向高端制剂转型、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型、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生产向研发营销型转型、产品经营向产业与资本相结合转型”五大转型。但与此同时,持续的研发投入也给海正药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海正药业表示,面对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公司不断通过银行借款、债券等债务型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使得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终止定增将使得上市公司这次缓解资金压力的尝试无果,除了银行贷款部分无法通过募资偿还外,岩头西区冻干制成品技改项目将以其他资金替代进行建设,这也将给海正药业持续带来资金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