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美国提出建设一个高层公共住房项目,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将普鲁伊特-伊戈社区作为反击的武器,并顺利将你击败。W·O·普鲁伊特上尉住宅区和威廉·L·伊戈公寓楼,是一片种族隔离的中产阶级社区,包含了33座11层高的大楼。1954至1956年间,圣路易斯北部的这些建筑陆续启用。但过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这里就成了破旧的仓库,仅有的居民都是贫穷的黑人。又过了不到二十年,这里就被彻底拆除了。

普鲁伊特-伊戈社区,这个麻烦的存在是建筑的失败,政策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它的命运与20世纪中叶的许多美国城市的命运密切相关。
甚至在这座臭名昭著的社区彻底尘埃落定之前,就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注定会失败。1972年,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的其中一栋建筑的爆破过程被电视直播(社区的最后一栋建筑在1976年被拆除)。建筑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认为,在社区被炸毁的那一刻,“现代建筑死了”。
其他批评者则利用这个机会抨击建筑师山崎实(Minoru Yamasaki),认为他目空一切,是一个过于高傲的社会工程学的现代主义者,自视甚高,却不能考虑普通民众的需求。但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山崎实本人更像是一个受害者。

《1949年住房法》实施后,这位美籍日裔建筑师在联邦政府资助下,开始设计公共住房项目。最初,山崎实是想设计一些高度不等的混合建筑。但是公众房产管理局认为这样的设计花费过于高昂,坚持要节约成本,让大楼的高度都保持在11层。当时的国会正在为朝鲜战争大伤脑筋,这也使得建设所需的经费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大楼不得不使用一些便宜的设备,建筑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那些倾向于将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的故事当作20世纪一场表达建筑狂妄的道德剧的人,通常也会嘲笑山崎实的设计是“应当获奖”的,尽管事实上他并没有得到奖项。《建筑论坛》杂志曾经将他的设计评为1951年度“最佳高层公寓”,认为社区高效率的空间利用、充足的室外绿化以及限制停靠次数的电梯等革新手段,都十分优秀。到了1965年,杂志再次调研了这个社区,却认为这些设计是十分失败的。
二战后持续数十年的“白人大迁移(white flight)”期间,大量的美国人逃离城市。而在城市功能失调的过程中,普鲁伊特-伊戈社区则被认为是一个笑柄。那些搬到郊区安全的新社区的人,回望市中心,会觉得那里太脏、太挤,有太多的犯罪活动,而且在很多区域中,有太多的黑人。
甚至连普鲁伊特-伊戈社区最热诚的辩护者都不会将之后发生的事情视作成功。社区的2870个单元的入住率在1957年达到了顶峰,为91%。这个数据在1971年时暴跌至35%以下,当时只有600人还分散住在社区的17座大楼中,这些大楼还没有被木板隔开。财产犯罪、帮派活动、毒品交易、卖淫和谋杀,在社区中频繁发生。取暖器、卫生间、垃圾焚烧炉和电路经常发生故障。有一次,坏了的管道中未经处理的污水几乎淹没了住宅楼的门厅。

尽管普鲁伊特-伊戈社区最早是为中产阶级而建的,但在建成后没多久就成为了经济和种族的贫民窟,这样的剧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糟糕的时机。开始设计的时候,密苏里州的法律还有着公共设施的隔离规定,社区的“普鲁伊特”部分(以二战飞行员温德尔·O·普鲁伊特的名字命名)只能让黑人居住,社区的“伊戈”部分(以前国会议员威廉·L·伊戈的名字命名)则只能让白人居住。
然而,在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对“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作出判决后,这样的隔离法案被全面废除。此后,恐慌的白人居民选择了离开,普鲁伊特-伊戈社区最终成为了专门的黑人居住区。其中,也有不少黑人居民选择了搬往城市外围,最终留在社区里的,是无法离开的贫困黑人。
通常,这些居民是欠发达的南部地区的移民,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寻找工作的机会,但很多行业迁往了郊区。一小群贫困的居民支付了费用去进行基本设施的维护,但维护工作却被不断拖欠,最终甚至不被承认。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的居民在越来越多的废弃房屋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仿佛只能看着这座城市不可阻挡地滑向深渊。
为什么圣路易斯愿意承担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并首先建起了普鲁伊特-伊戈社区这样的楼群呢?在1940年代晚期,美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迅猛,政府官员们计划在1970年时完成贫民区的清拆,并进行高密度的市区重建,满足大约100万人口的住房需求。事实上,圣路易斯的居民人口在此期间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这样人口减少的趋势从1930年代就开始了。

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发展带来的冲击,但是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的鸟瞰图仍然能够让你有一瞬的迟疑。它就静立在那里,像一个穷苦男人的“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在圣路易斯城内23公顷的空间内,与周围数英里内低矮的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风格的砖石结构建筑,格格不入。
然而,普鲁伊特-伊戈社区本身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及它被拆毁的那一刻。评论员们喜欢以它为例来说明各种政治事件。它的拆毁加强了美国人对于高耸的、高密度的住宅区的恐惧,而这样的布局在如今很多的发达的东亚城市中比比皆是。
这样的敌意,某种意义上在英格兰也同样普遍。在普鲁伊特-伊戈社区完全拆除之前,J·G·巴拉德出版的小说《高楼大厦(High Rise)》,就讲述了伦敦的一座中产阶级的分契式公寓中,人们疯狂寻欢作乐的故事。
“我从来没想过人类可以如此具有破坏力。”山崎实告诉《建筑评论》,他惋惜着人们在1960年代对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的损坏。“我甚至希望自己从来没有做这份工作。”
尽管1970年代前期,普鲁伊特-伊戈社区经历了漫长而恼人的拆除阶段,但山崎实其他的杰作也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包括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残酷的恐怖袭击最终毁灭了双子塔,而在20世纪经济、人口、政治的城市厄运中,普鲁伊特-伊戈社区也轰然落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