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道糕点火了160年,没吃过它不算来过顺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道糕点火了160年,没吃过它不算来过顺德

说起广东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顺德菜;而论及顺德菜,除了好吃又亲民的各种私房菜,更加不得不说的便是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有故事的美食家

梁桂欢

伦教糕第四代传人

顺德饮食协会副会长

第一章节  |  故事

说起广东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顺德菜;而论及顺德菜,除了好吃又亲民的各种私房菜,更加不得不说的便是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其实伦教糕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一开始也并不叫伦教糕。当时只是街市普通糕点师傅的梁礼成(第一代)因为一次小失误,制作松糕失败,又不想浪费,就还是把“失败品”拿到集市上售卖,没想到竟一售而空。时人为将其区别于其他,加上该糕点口感甚佳,便用地名来命名,遂得名“伦教糕 ”并流传至今。

经过百年来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传到第三代时,梁家的伦教糕早已名气远扬,成为附近一带人尽皆知的代表性糕点。

到现今,图中的梁桂欢是伦教糕的第四代传人,人人都叫她欢姐,她干脆就在这祖传的宝贝前加了个名号,亲切又接地气,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做伦教糕的工序繁琐,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出错。

为了对得起“岭南第一糕”的称号,欢姐付出了大半生的青春岁月和汗水,即使今天欢姐伦教糕已经远销海外,生产规模扩大了不知多少倍,欢姐仍然坚持样样把关,大小事都亲为,确保出品质量。

梁家前三代传人都是男丁,欢姐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和生意头脑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蒸煮房里闷热难耐,吃不了苦的人又如何几十年都与之为伍呢?

欢姐能把伦教糕做到今天这个地位,是有道理的。

伦教糕的原料很简单,就是米。米好,糕就好。

为保证这原料的质量,同时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欢姐到广西包下良田数十亩,并且每年都亲自把谷种送到当地农民手里,有时候还会和他们一起插秧。为了确保稻田高质出产,欢姐还特意要求一年只种植一造水稻,这样可以避免稻田因过分利用而变得贫瘠。

伦教糕的清爽甜白,少不了欢姐那固执的、老百姓的实诚。

她说:就算以后全世界都吃上我的伦教糕,我也会保证每一口都是正宗的“欢姐味道”!

第二章节  |  看店

欢姐伦教糕的总店就在路边,醒目牌匾显示着正宗的地位。

门口的对联既体现着这里的特色,也印记着伦教糕的历史感。

进门去便是大厅,能容纳几十个人坐下来慢慢品尝这享誉满名的金牌点心。

进门左手边的墙面,挂满了欢姐与美食名家、领导们的合影。从笑容上就能看出个个都是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还有这一墙的获奖证书,同样是伦教糕美味和美名的象征。

大厅旁边还设置了一个石磨参观体验区,告诉游客们以前手工推磨的艰辛和诚意。

这“仙气飘飘”的蒸煮间,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哦!

还有预进间等等工作间,也是谢绝参观的。

每天都会有旅游团来这里吃上一口欢姐伦教糕,门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来往,也成为了这里的“景观”。

第三章节  |  招牌

带你用眼“品尝”岭南第一糕!

欢姐伦教糕

伦教糕以“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仙泉淘得琼浆白,蒸出岭南第一糕”(顺德美食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民歌形式)的优良品质成为“中华名小食”“广东老字号”“广东糕品之王”“岭南第一糕”“广东传统特色小吃”“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牌点心”,深受人们喜爱,闻名遐迩。

鲁迅写的《弄堂生意古今谈》一文里就提到过“白糖玫瑰伦教糕”。《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将其概括为:“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横竖小眼相连,均匀有序;质爽软而润滑,味甜冽而清香”。

很多人会把伦教糕认为是常见的白糖糕,但其实伦教糕比一般白糖糕要清甜爽口。

而且糕点成品一定要有“猪膏面”、“鸡爪纹”和“横直眼”,这三者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盛誉海外的“欢姐伦教糕”!

第四章节  |  心声

百年传承,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味道!

第六章节  |  精品

端午佳节,怎么能少得了粽子!

欢姐不仅仅是把伦教糕发扬光大,她还成立了广东顺德梁桂欢伦教糕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制作的糕点等有一百多种,畅销与珠三角乃至东南亚一带的茶楼和酒家。

这是欢姐家的五豆粽,采用传统手艺制作,让人能够吃到“妈妈的味道”!

配料:优质糯米、盐、白砂糖、花生油、红豆、绿豆、花生、眉豆、玉米

保质期:180天(温度:-5°)

食用方法:切片后煎或者蒸约5分钟即可食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道糕点火了160年,没吃过它不算来过顺德

说起广东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顺德菜;而论及顺德菜,除了好吃又亲民的各种私房菜,更加不得不说的便是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有故事的美食家

梁桂欢

伦教糕第四代传人

顺德饮食协会副会长

第一章节  |  故事

说起广东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顺德菜;而论及顺德菜,除了好吃又亲民的各种私房菜,更加不得不说的便是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其实伦教糕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一开始也并不叫伦教糕。当时只是街市普通糕点师傅的梁礼成(第一代)因为一次小失误,制作松糕失败,又不想浪费,就还是把“失败品”拿到集市上售卖,没想到竟一售而空。时人为将其区别于其他,加上该糕点口感甚佳,便用地名来命名,遂得名“伦教糕 ”并流传至今。

经过百年来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传到第三代时,梁家的伦教糕早已名气远扬,成为附近一带人尽皆知的代表性糕点。

到现今,图中的梁桂欢是伦教糕的第四代传人,人人都叫她欢姐,她干脆就在这祖传的宝贝前加了个名号,亲切又接地气,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欢姐伦教糕”。

做伦教糕的工序繁琐,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出错。

为了对得起“岭南第一糕”的称号,欢姐付出了大半生的青春岁月和汗水,即使今天欢姐伦教糕已经远销海外,生产规模扩大了不知多少倍,欢姐仍然坚持样样把关,大小事都亲为,确保出品质量。

梁家前三代传人都是男丁,欢姐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和生意头脑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蒸煮房里闷热难耐,吃不了苦的人又如何几十年都与之为伍呢?

欢姐能把伦教糕做到今天这个地位,是有道理的。

伦教糕的原料很简单,就是米。米好,糕就好。

为保证这原料的质量,同时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欢姐到广西包下良田数十亩,并且每年都亲自把谷种送到当地农民手里,有时候还会和他们一起插秧。为了确保稻田高质出产,欢姐还特意要求一年只种植一造水稻,这样可以避免稻田因过分利用而变得贫瘠。

伦教糕的清爽甜白,少不了欢姐那固执的、老百姓的实诚。

她说:就算以后全世界都吃上我的伦教糕,我也会保证每一口都是正宗的“欢姐味道”!

第二章节  |  看店

欢姐伦教糕的总店就在路边,醒目牌匾显示着正宗的地位。

门口的对联既体现着这里的特色,也印记着伦教糕的历史感。

进门去便是大厅,能容纳几十个人坐下来慢慢品尝这享誉满名的金牌点心。

进门左手边的墙面,挂满了欢姐与美食名家、领导们的合影。从笑容上就能看出个个都是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还有这一墙的获奖证书,同样是伦教糕美味和美名的象征。

大厅旁边还设置了一个石磨参观体验区,告诉游客们以前手工推磨的艰辛和诚意。

这“仙气飘飘”的蒸煮间,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哦!

还有预进间等等工作间,也是谢绝参观的。

每天都会有旅游团来这里吃上一口欢姐伦教糕,门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来往,也成为了这里的“景观”。

第三章节  |  招牌

带你用眼“品尝”岭南第一糕!

欢姐伦教糕

伦教糕以“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仙泉淘得琼浆白,蒸出岭南第一糕”(顺德美食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民歌形式)的优良品质成为“中华名小食”“广东老字号”“广东糕品之王”“岭南第一糕”“广东传统特色小吃”“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牌点心”,深受人们喜爱,闻名遐迩。

鲁迅写的《弄堂生意古今谈》一文里就提到过“白糖玫瑰伦教糕”。《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将其概括为:“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横竖小眼相连,均匀有序;质爽软而润滑,味甜冽而清香”。

很多人会把伦教糕认为是常见的白糖糕,但其实伦教糕比一般白糖糕要清甜爽口。

而且糕点成品一定要有“猪膏面”、“鸡爪纹”和“横直眼”,这三者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盛誉海外的“欢姐伦教糕”!

第四章节  |  心声

百年传承,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味道!

第六章节  |  精品

端午佳节,怎么能少得了粽子!

欢姐不仅仅是把伦教糕发扬光大,她还成立了广东顺德梁桂欢伦教糕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制作的糕点等有一百多种,畅销与珠三角乃至东南亚一带的茶楼和酒家。

这是欢姐家的五豆粽,采用传统手艺制作,让人能够吃到“妈妈的味道”!

配料:优质糯米、盐、白砂糖、花生油、红豆、绿豆、花生、眉豆、玉米

保质期:180天(温度:-5°)

食用方法:切片后煎或者蒸约5分钟即可食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