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双11”跨洋泊来的“黑五”,最后一波年终大促“双12”的浪又拍来了。
广州工商调查发现,随着新的消费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消费陷阱已经悄悄地埋伏在沙滩上。对此,提醒消费者:在年终大促里购物,要注意躲避危险的暗流和陷阱。
双十二年终大促须防哪些新消费陷阱?
一、“双12”大促名目多
在一些群聊里,早早的就有人在派发领取“双12”支付宝红包的口令。淘宝“双12”负责人闻仲介绍说,12月12日0点-1点,活动商品将会以不止3折的价格限时秒杀,剁手族们可享受大促价上的折上折。
除了线上活动,线下的融合也是这几年的重头戏。盒马“‘双12’盒区生活节”已在11月27日启动,与大多数规则复杂的营销活动不同,盒马在“双12”期间主推“盒区生活卡”,消费者领取卡片即可享受百款精选优质商品买一赠一、价值200元优惠套券等活动。
消费提示
面对电商平台各种优惠活动,消费者在领取各类红包及优惠券时需看清使用规则,所有优惠不一定能叠加使用,应仔细了解平台购物规则,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同时,要留存好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购物单据、订单信息等,便于产生纠纷进行维权。
二、消费信贷防“李鬼”
调查发现,为了避免大促之后“吃土”,今年有不少消费者在“双11”期间选用消费信贷服务。借助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分期、捷信分期等消费信贷服务,对自己的长远收入进行“跨期分配”。
消费信贷市场近期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这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冒险的“新园地”。一些仿冒正规消费金融公司的网站、客服电话、手机应用等山寨信息不断涌现,各类“促销返利陷阱”让大众防不胜防。一些消费者在“双11”前,就因为点击所谓的促销短信而错误下载了仿冒APP,不但没有享受到优惠,反而造成财产损失。
例如,捷信金融是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在一些安卓应用商店和游戏下载网站如果仅搜索“捷信”,消费者就会看到“捷信快贷”“捷信贷款”等相关APP和产品,但捷信金融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些都是“李鬼”,与该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360安全大脑发布的《2018年“双11”网购安全生态报告》特别描述了“双11”期间活跃的各类仿冒APP以及退款诈骗等套路。不法分子会找到一些第三方系统,以合法文件和手续绕过相关审核,让山寨消费信贷APP在一些正规的软件下载网站和手机应用商店上架,冠以知名消费金融公司的名号,并在短期内迅速刷量提升排名,让一般消费者误以为是正规厂商的“原版APP”。
消费提示
对此,业内专家提示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消费信贷服务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APP,并通过官方认证的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来进行核实校验,切莫把“李鬼”当李逵,酿成财产损失。
三、莫要随意跟团
近日,张女士在一个群拼小程序看到一个“马上就能吃的猕猴桃”拼团,于是付款跟了团。付款后张女士等了10多天都没见到团购的猕猴桃,再次打开猕猴桃团购页面,上面显示“拼团已结束”。张女士点开了自己的订单,发现仍显示“未发货”。于是,张女士打算退货,可是她在页面上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退款的入口。
随后张女士拨通了团长电话。“您什么时候下的单,真不好意思,我都不知道”,团长表示还可以给张女士发货。可是第二天,团长告诉张女士,她在订单页上无法上传快递单号发货,只好由张女士想办法申请退款。
张女士无奈只能在群拼的页面上挨个点击按钮,最后点出了客服的电话号码。“为什么对于长期没有发货的订单你们没有监控呢?”张女士质疑。“我们不是平台,只是工具。”客服这样解释,并告诉张女士,要点击页面最下端“对订单有疑问”按钮,申请退款。团长同意后才能获得退款。
虽然最终张女士得到了退款,但她对于由此增添的许多麻烦表示不满。“不论是平台还是工具,既然系统从中盈利,就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她说。
消费提示
部分拼团平台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社交拼团用户,“双12”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常见的拼团陷阱: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陷阱,商家为了骗取下载量;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虚假拼团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新兴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但有些管理还不够完善,各位消费者最好挑选口碑较好、发展成熟的平台或系统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