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游客减少、IP文化缺失,广东主题公园如何续写往日辉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游客减少、IP文化缺失,广东主题公园如何续写往日辉煌?

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国内大型主题公园项目仍存在游客数量减少、自有文化IP不足、游园设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论是作为“元老”的锦绣中华,还是推出《熊出没》一举成功的华强方特,抑或是以惊险刺激著称的欢乐谷,都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文/王静娟

1980年代末,国内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广东深圳诞生。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国内已经掀起建设主题公园、打造文旅项目综合体的商业热潮。其中,主题公园在广东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和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缺少名山大川,却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诸多现代主题公园的建成。专家认为,在市场、资本、技术与文化创意的多重驱动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主题公园“粤军”崛起的格局。

然而,一边是疯狂建设,一边却是举步维艰。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国内大型主题公园项目仍存在游客数量减少、自有文化IP不足、游园设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论是作为“元老”的锦绣中华,还是推出《熊出没》一举成功的华强方特,抑或是以惊险刺激著称的欢乐谷,都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

走在行业前沿,主题公园成广东旅游重要名片

自国内首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深圳诞生后,广东省内的主题公园建设就从未停下脚步。

1994年深圳“世界之窗”开业,公园内按不同比例仿制世界各地景点,融世界奇观、历史遗迹、民间歌舞表演为一体,以集聚世界各地微缩名胜景点的人造主题公园而得名。

1998年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建成,是融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国内现代主题乐园,至此深圳湾形成国内第一个主题公园群落。

2007年,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开园,以游乐设施最多最先进为特点,闻名全国。

……

世界主题公园权威研究机构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主题公园运营排名中,前10名中有4家为中国主题公园,3家总部位于广东,分别为华侨城、华强方特及广州长隆。

其中,2017年华侨城主题公园游客量达到4288万人次,同比增速达32.9%,位列榜单4强;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华强方特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3849.5万人次,同比增速21.7%,排名第5;长隆集团全年接待游客3103.1万人次,同比增速13.4%,排名上升至第6。

游客数量减少,多数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

“风光背后,暗藏隐患。很多主题公园并不能实现盈利。”据知情人士透露,主题公园在疯狂建设的同时,游客数量减少、亏损已是常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国内绝大部分主题公园面临着游客量不足的困境。目前,游客量在50-100万人次、100-200万人次占比均高达34%,即游客量200万人次以上的主题公园占比不到40%,游客量300万人次以上的主题公园更是不足10%。

另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

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6月28日,华侨城集团发布了《公司债券2018年跟踪评级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披露的情况显示,华侨城旗下多个主题公园和综合旅游项目出现了门票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双下滑和持续经营不善等问题。

《报告》指出,2017年华侨城旅游版块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43.93%,比2016的45.24%占比有所下降。其中,在华侨城投入运营的七家欢乐谷中,深圳欢乐谷、成都欢乐谷和北京欢乐谷外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入园人数相对减少最多的是北京欢乐谷,北京欢乐谷2017年接待游客341.63万人,比2016年减少约24万人,门票收入受此影响减少1900万元;而深圳欢乐谷2017年接待游客295.55万人,比2016年减少约5万人,收入减少近2000万元。

多家房企竞相涉足,市场泡沫较大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多家房地产巨头的资本入驻。

据《经济参考报》梳理,自2013年开始,包括万达、华强方特、长隆、碧桂园、华南城、世贸、佳兆业在内的多家房企竞相涉足主题公园领域,以实现产业多样化。

以广东为例,华侨城集团打造的欢乐谷分别落座于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南京;华强方特则已在芜湖、沈阳、青岛、郑州、厦门、天津等地投资建成十余个主题乐园。

然而,一边是疯狂建设,一边却是举步维艰。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存在较大的泡沫,不仅国外主题公园项目纷纷进入中国,很多国内房地产商也涉足该领域,多数主题公园都处在亏损状态。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主题公园建设发展中出现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设、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有些地区还出现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再次就主题公园发展发表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防范地方债务、社会、金融等风险;针对盲目建设、房地产化倾向等问题,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严控风险。

IP文化缺失,文旅小镇能否成为主题公园的新出路?

圣诞来临前夕,广东的各大主题公园纷纷各出奇招吸引游客——世界之窗推出冰雪节活动,深圳欢乐谷推出炫彩灯光节项目,而广州长隆则推出“金”彩雪花派对活动。众多主题公园都在打节庆的概念,试图吸引更多人来游玩。而这背后,与其自有IP文化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主题公园数量逐年上升,市场空间也不断扩大,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外资主题公园相比,缺乏自有IP文化,现阶段能以IP品牌构建体系,从而获利的主题公园还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盈利困境,不少主题公园运营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旅小镇的开发与建设。

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旅游+互联网+金融”补偿模式的双驱动创新发展模式。未来,华侨城拟在全国建设更多的欢乐谷、一定数量的城镇化项目、成批的轻资产运营的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

广东另一主题公园巨头华强方特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成套设计、制造、出口大型文化科技主题乐园的企业,在国内研发和运营着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等四个主题乐园品牌。据了解,华强方特同样也准备在宁波推出熊出没文旅小镇。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题公园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游乐场,而是集动漫、影视、服装、玩具、出版、电影、网络于一体的泛文化娱乐产业。而建立一条自己独特的产业链,由此所衍生出来的餐饮、商业、酒店以及其他消费领域的内容才是主题公园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旅小镇未来可期。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文旅小镇的商业设施除了承担基本的吃饭、购物、住宿功能,还承担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复合的功能。纯碎的商业功能会弱化,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将逐步凸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游客减少、IP文化缺失,广东主题公园如何续写往日辉煌?

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国内大型主题公园项目仍存在游客数量减少、自有文化IP不足、游园设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论是作为“元老”的锦绣中华,还是推出《熊出没》一举成功的华强方特,抑或是以惊险刺激著称的欢乐谷,都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文/王静娟

1980年代末,国内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广东深圳诞生。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国内已经掀起建设主题公园、打造文旅项目综合体的商业热潮。其中,主题公园在广东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和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缺少名山大川,却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诸多现代主题公园的建成。专家认为,在市场、资本、技术与文化创意的多重驱动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主题公园“粤军”崛起的格局。

然而,一边是疯狂建设,一边却是举步维艰。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国内大型主题公园项目仍存在游客数量减少、自有文化IP不足、游园设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论是作为“元老”的锦绣中华,还是推出《熊出没》一举成功的华强方特,抑或是以惊险刺激著称的欢乐谷,都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

走在行业前沿,主题公园成广东旅游重要名片

自国内首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深圳诞生后,广东省内的主题公园建设就从未停下脚步。

1994年深圳“世界之窗”开业,公园内按不同比例仿制世界各地景点,融世界奇观、历史遗迹、民间歌舞表演为一体,以集聚世界各地微缩名胜景点的人造主题公园而得名。

1998年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建成,是融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国内现代主题乐园,至此深圳湾形成国内第一个主题公园群落。

2007年,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开园,以游乐设施最多最先进为特点,闻名全国。

……

世界主题公园权威研究机构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主题公园运营排名中,前10名中有4家为中国主题公园,3家总部位于广东,分别为华侨城、华强方特及广州长隆。

其中,2017年华侨城主题公园游客量达到4288万人次,同比增速达32.9%,位列榜单4强;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华强方特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3849.5万人次,同比增速21.7%,排名第5;长隆集团全年接待游客3103.1万人次,同比增速13.4%,排名上升至第6。

游客数量减少,多数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

“风光背后,暗藏隐患。很多主题公园并不能实现盈利。”据知情人士透露,主题公园在疯狂建设的同时,游客数量减少、亏损已是常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国内绝大部分主题公园面临着游客量不足的困境。目前,游客量在50-100万人次、100-200万人次占比均高达34%,即游客量200万人次以上的主题公园占比不到40%,游客量300万人次以上的主题公园更是不足10%。

另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

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6月28日,华侨城集团发布了《公司债券2018年跟踪评级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披露的情况显示,华侨城旗下多个主题公园和综合旅游项目出现了门票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双下滑和持续经营不善等问题。

《报告》指出,2017年华侨城旅游版块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43.93%,比2016的45.24%占比有所下降。其中,在华侨城投入运营的七家欢乐谷中,深圳欢乐谷、成都欢乐谷和北京欢乐谷外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入园人数相对减少最多的是北京欢乐谷,北京欢乐谷2017年接待游客341.63万人,比2016年减少约24万人,门票收入受此影响减少1900万元;而深圳欢乐谷2017年接待游客295.55万人,比2016年减少约5万人,收入减少近2000万元。

多家房企竞相涉足,市场泡沫较大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多家房地产巨头的资本入驻。

据《经济参考报》梳理,自2013年开始,包括万达、华强方特、长隆、碧桂园、华南城、世贸、佳兆业在内的多家房企竞相涉足主题公园领域,以实现产业多样化。

以广东为例,华侨城集团打造的欢乐谷分别落座于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南京;华强方特则已在芜湖、沈阳、青岛、郑州、厦门、天津等地投资建成十余个主题乐园。

然而,一边是疯狂建设,一边却是举步维艰。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存在较大的泡沫,不仅国外主题公园项目纷纷进入中国,很多国内房地产商也涉足该领域,多数主题公园都处在亏损状态。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主题公园建设发展中出现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设、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有些地区还出现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再次就主题公园发展发表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防范地方债务、社会、金融等风险;针对盲目建设、房地产化倾向等问题,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严控风险。

IP文化缺失,文旅小镇能否成为主题公园的新出路?

圣诞来临前夕,广东的各大主题公园纷纷各出奇招吸引游客——世界之窗推出冰雪节活动,深圳欢乐谷推出炫彩灯光节项目,而广州长隆则推出“金”彩雪花派对活动。众多主题公园都在打节庆的概念,试图吸引更多人来游玩。而这背后,与其自有IP文化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主题公园数量逐年上升,市场空间也不断扩大,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外资主题公园相比,缺乏自有IP文化,现阶段能以IP品牌构建体系,从而获利的主题公园还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盈利困境,不少主题公园运营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旅小镇的开发与建设。

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旅游+互联网+金融”补偿模式的双驱动创新发展模式。未来,华侨城拟在全国建设更多的欢乐谷、一定数量的城镇化项目、成批的轻资产运营的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

广东另一主题公园巨头华强方特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成套设计、制造、出口大型文化科技主题乐园的企业,在国内研发和运营着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等四个主题乐园品牌。据了解,华强方特同样也准备在宁波推出熊出没文旅小镇。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题公园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游乐场,而是集动漫、影视、服装、玩具、出版、电影、网络于一体的泛文化娱乐产业。而建立一条自己独特的产业链,由此所衍生出来的餐饮、商业、酒店以及其他消费领域的内容才是主题公园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旅小镇未来可期。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文旅小镇的商业设施除了承担基本的吃饭、购物、住宿功能,还承担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复合的功能。纯碎的商业功能会弱化,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将逐步凸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