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女皇执政,打破性别秩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女皇执政,打破性别秩序

唐代是女权高涨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一代女皇武则天。 资料图

张红萍

中国女性生活受到礼教严格束缚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结果,儒家兴盛的朝代就是女性礼教严苛的朝代,也是女性生活受束缚的朝代。

儒家在汉代兴盛三百多年,到了汉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初开始由式微到完全被玄学佛道取代,直到唐中期之后才儒道释三家平分秋色。到了唐末,儒家由衰败走向兴盛,女性生活立刻发生变化。正是儒家衰落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这几百年,女性生活呈现勃勃生机,女性生活精彩纷呈,女性的权力达到鼎盛。

人妻、人母,活出自我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与观念自男权建立以来一直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只是随着每个朝代的特色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局面。自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玄、佛等崛起,儒家受到强烈冲击,统治地位坍塌,出现了礼法颓坏的局面,直至隋唐中期以前,都没有树立起绝对权威。在“礼崩乐坏”的五代数十年竟然找不到一位贞节烈妇。

唐统治者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一统帝国和集权专制制度,但出身“夷狄”缺乏儒教文化传统的唐统治者并没有一统思想,而是对儒佛道三教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国策。佛、道在伦理、两性关系上有不同于儒教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儒家传统性别规范与观念,在这种一尊未定的状况下,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包括两性观念呈现自由、多元的局面,儒家礼教观念倒相对淡薄,因此,唐代社会的两性关系才更自然、自由。只要思想多元,人们就会自由快乐。

李唐王朝“源出夷狄”,深受北朝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熏陶,又实行开放国门政策,对外来物质与精神文化采取兼收并蓄政策。“胡化”风气对唐朝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产生了强烈震撼,也影响了中原妇女的生活与两性观念。与唐朝来往或居住在中原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保留着母系制度和原始两性习俗的遗风,这些地方的妇女在家庭中占有较高地位,有着“妇持门户”和“主外”的传统。

武则天女皇能在唐朝出现并非仅仅因为她手段高明,高宗软弱无能,而是因为在唐朝之前就有西晋贾皇后代夫摄政,有隋朝的孤独皇后与隋文帝并称“二圣”的先例与传统,同时也与其时男性社会的女性观念比较开明,礼教相对淡薄息息相关。其次才是由于武则天聪慧、果断,具有超人的意志与勇气。

以前代夫或代子执政的女主们(皇后或太后),虽为“主”握有“主”权,但身份仍然从属于男性,是夫家的母亲、妻子身份,都是以佐或代的形式执政,而武则天则不甘于垂帘听政,而是公然从帘内走向帘外,以独立的女性身份冠冕堂皇地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一意义对于中国政治与女性都非同寻常,她第一次以明晰的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屹立于历史的舞台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以一个女性身份统治男权社会,她创造了历史。

武则天是执掌朝政20多年后,在她的统治比较稳固,国家繁荣清明的形势下君临天下的,她以67岁德高望重的高龄登上皇帝宝座。她是正式登基,建立了大周朝,她建武氏祖先七庙为太庙,将李唐太庙降为亭德庙,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她的所有这些举措充满冒险,但坚定而雄心勃勃,全国男人没有人能奈何她,这就是这位女皇帝的雄才大略,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十余年统治的历史,她是将唐朝从贞观治世引向开元盛世、才干超人的好皇帝。

女性参政,在唐朝蔚然成风

女性为皇帝的好处就是为了证明女性的能力,有意提高女性的地位,开尊重女性的先河,重用女官,尊重八十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彻底颠覆了男尊女卑男权社会的观念与规范。武则天在摄政期间,要求将父在为母守孝一年改为与父同等待遇的为母守孝三年的丧制。当全国上下由一个女人说了算的时候,坚守礼法的儒士们谁还敢再提什么男尊女卑的观念与规范?

武则天去世后,儿子中宗继位,韦皇后效仿婆婆垂帘与皇帝一同听政,甚至她也以武则天为榜样有称帝之心。她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将中宗毒死,她们共谋,她先做皇帝,将来将皇位传给皇太女安乐公主。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女性传承意识与做法超过武则天,武则天起码没有要害死高宗的想法,也没有要将皇位传给太平公主的打算,但韦后与安乐公主的这种要改父系为母系的意识与做法,可谓大胆与彻底。但她们母女没有武则天统治的根基与才略,最终被李唐王朝扑灭。

在韦皇后摄政期间,她也学习武则天的做法,进行了一项大胆改制,让天下人为“出母”(被休的母亲)服丧三年,这一做法比父在为母守孝三年更激进大胆。她在私人生活上也比武则天更放肆,这也正说明了唐朝贞节观念的淡薄。为了显示女性的存在及价值,女人拥有政治权力对整个女性群体的权益还是有好处的。

在武则天的示范作用下,唐朝宫廷妇女参政形成了一个高潮,不仅后妃干政,公主、女官也纷纷插手政事。太平公主权重三朝,朝中的多数官员出自她的举荐。上官婉儿不仅掌管朝政的一个方面,而且参与宫廷内斗,许多官员出入她的府邸,希望得到她的美言。但到唐朝后期,随着整个社会礼教观念逐渐加强,妇女参政之风低落,最后走向彻底消亡。由于儒家礼教的深入,皇室女性被教育守贞、守礼,唐朝前、中期公主们二嫁、三嫁的现象,到了唐后期不再出现。礼教兴盛则女权低落,礼教低落则女权兴盛,礼教与女权的关系就是这样此涨彼落。

由于宫廷中女性执掌大权,女皇、女主们有意提高女性地位,争取女性权利与自由,唐朝女性生活少受礼教束缚,所以唐朝社会女性是古代社会所有朝代中女性生活最自由开放的朝代。这种自由开放的风气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唐朝男女交往几近公开,宫廷中杨贵妃可以和安禄山喝酒应酬,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可以和族兄杨国忠昼夜往来。上层贵族官宦之家往来男宾女眷并不回避,甚至还可以同席共饮。

公主们的府邸朝官名士更是出入频繁,饮酒酬和不断。唐朝官场有夫人社交风气,是为了辅助丈夫协调人际关系。就是女冠、女尼们与异性的交往也非常自由,她们往往出入达官贵人家庭,或在寺庙与文士才子酬和。平民妇女外出与交往更是没有禁忌,几近现代社会的女性生活。

唐代是两性生活的青壮期,女性生活流光溢彩。唐代是女权高涨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女皇执政,打破性别秩序

唐代是女权高涨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一代女皇武则天。 资料图

张红萍

中国女性生活受到礼教严格束缚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结果,儒家兴盛的朝代就是女性礼教严苛的朝代,也是女性生活受束缚的朝代。

儒家在汉代兴盛三百多年,到了汉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初开始由式微到完全被玄学佛道取代,直到唐中期之后才儒道释三家平分秋色。到了唐末,儒家由衰败走向兴盛,女性生活立刻发生变化。正是儒家衰落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这几百年,女性生活呈现勃勃生机,女性生活精彩纷呈,女性的权力达到鼎盛。

人妻、人母,活出自我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与观念自男权建立以来一直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只是随着每个朝代的特色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局面。自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玄、佛等崛起,儒家受到强烈冲击,统治地位坍塌,出现了礼法颓坏的局面,直至隋唐中期以前,都没有树立起绝对权威。在“礼崩乐坏”的五代数十年竟然找不到一位贞节烈妇。

唐统治者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一统帝国和集权专制制度,但出身“夷狄”缺乏儒教文化传统的唐统治者并没有一统思想,而是对儒佛道三教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国策。佛、道在伦理、两性关系上有不同于儒教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儒家传统性别规范与观念,在这种一尊未定的状况下,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包括两性观念呈现自由、多元的局面,儒家礼教观念倒相对淡薄,因此,唐代社会的两性关系才更自然、自由。只要思想多元,人们就会自由快乐。

李唐王朝“源出夷狄”,深受北朝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熏陶,又实行开放国门政策,对外来物质与精神文化采取兼收并蓄政策。“胡化”风气对唐朝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产生了强烈震撼,也影响了中原妇女的生活与两性观念。与唐朝来往或居住在中原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保留着母系制度和原始两性习俗的遗风,这些地方的妇女在家庭中占有较高地位,有着“妇持门户”和“主外”的传统。

武则天女皇能在唐朝出现并非仅仅因为她手段高明,高宗软弱无能,而是因为在唐朝之前就有西晋贾皇后代夫摄政,有隋朝的孤独皇后与隋文帝并称“二圣”的先例与传统,同时也与其时男性社会的女性观念比较开明,礼教相对淡薄息息相关。其次才是由于武则天聪慧、果断,具有超人的意志与勇气。

以前代夫或代子执政的女主们(皇后或太后),虽为“主”握有“主”权,但身份仍然从属于男性,是夫家的母亲、妻子身份,都是以佐或代的形式执政,而武则天则不甘于垂帘听政,而是公然从帘内走向帘外,以独立的女性身份冠冕堂皇地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一意义对于中国政治与女性都非同寻常,她第一次以明晰的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屹立于历史的舞台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以一个女性身份统治男权社会,她创造了历史。

武则天是执掌朝政20多年后,在她的统治比较稳固,国家繁荣清明的形势下君临天下的,她以67岁德高望重的高龄登上皇帝宝座。她是正式登基,建立了大周朝,她建武氏祖先七庙为太庙,将李唐太庙降为亭德庙,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她的所有这些举措充满冒险,但坚定而雄心勃勃,全国男人没有人能奈何她,这就是这位女皇帝的雄才大略,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十余年统治的历史,她是将唐朝从贞观治世引向开元盛世、才干超人的好皇帝。

女性参政,在唐朝蔚然成风

女性为皇帝的好处就是为了证明女性的能力,有意提高女性的地位,开尊重女性的先河,重用女官,尊重八十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彻底颠覆了男尊女卑男权社会的观念与规范。武则天在摄政期间,要求将父在为母守孝一年改为与父同等待遇的为母守孝三年的丧制。当全国上下由一个女人说了算的时候,坚守礼法的儒士们谁还敢再提什么男尊女卑的观念与规范?

武则天去世后,儿子中宗继位,韦皇后效仿婆婆垂帘与皇帝一同听政,甚至她也以武则天为榜样有称帝之心。她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将中宗毒死,她们共谋,她先做皇帝,将来将皇位传给皇太女安乐公主。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女性传承意识与做法超过武则天,武则天起码没有要害死高宗的想法,也没有要将皇位传给太平公主的打算,但韦后与安乐公主的这种要改父系为母系的意识与做法,可谓大胆与彻底。但她们母女没有武则天统治的根基与才略,最终被李唐王朝扑灭。

在韦皇后摄政期间,她也学习武则天的做法,进行了一项大胆改制,让天下人为“出母”(被休的母亲)服丧三年,这一做法比父在为母守孝三年更激进大胆。她在私人生活上也比武则天更放肆,这也正说明了唐朝贞节观念的淡薄。为了显示女性的存在及价值,女人拥有政治权力对整个女性群体的权益还是有好处的。

在武则天的示范作用下,唐朝宫廷妇女参政形成了一个高潮,不仅后妃干政,公主、女官也纷纷插手政事。太平公主权重三朝,朝中的多数官员出自她的举荐。上官婉儿不仅掌管朝政的一个方面,而且参与宫廷内斗,许多官员出入她的府邸,希望得到她的美言。但到唐朝后期,随着整个社会礼教观念逐渐加强,妇女参政之风低落,最后走向彻底消亡。由于儒家礼教的深入,皇室女性被教育守贞、守礼,唐朝前、中期公主们二嫁、三嫁的现象,到了唐后期不再出现。礼教兴盛则女权低落,礼教低落则女权兴盛,礼教与女权的关系就是这样此涨彼落。

由于宫廷中女性执掌大权,女皇、女主们有意提高女性地位,争取女性权利与自由,唐朝女性生活少受礼教束缚,所以唐朝社会女性是古代社会所有朝代中女性生活最自由开放的朝代。这种自由开放的风气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唐朝男女交往几近公开,宫廷中杨贵妃可以和安禄山喝酒应酬,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可以和族兄杨国忠昼夜往来。上层贵族官宦之家往来男宾女眷并不回避,甚至还可以同席共饮。

公主们的府邸朝官名士更是出入频繁,饮酒酬和不断。唐朝官场有夫人社交风气,是为了辅助丈夫协调人际关系。就是女冠、女尼们与异性的交往也非常自由,她们往往出入达官贵人家庭,或在寺庙与文士才子酬和。平民妇女外出与交往更是没有禁忌,几近现代社会的女性生活。

唐代是两性生活的青壮期,女性生活流光溢彩。唐代是女权高涨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