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鸿祎研究(下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鸿祎研究(下篇)

是什么成就了叱咤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红衣教主?

文/李方

360再创业到3Q大战后的升华

离开了雅虎的周鸿祎做了一年天使投资。这个经历有点像雷军离开金山玩了几年天使,差别是时间,雷军奋斗了18年带着疲惫不堪的心情走了,而老周在12年里创业—打工—再创业—再打工,一方面身心俱疲,另一方面积聚了能量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当然老周离开雅虎没有马上创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竞业禁止协议的制约,否则他那颗驿动的心怎会停下来?

事实上这一年他也没闲着,很快就投了几个看好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个就是“奇虎”。当时奇虎的董事长齐向东是周在雅虎的老搭档,伙伴的默契使他们再度合作没有任何障碍。“禁止期”一过,老周就生龙活虎地跳进了“熟悉”的新公司履新了。

做什么呢?那时老周显然还没有从“搜索”梦里跳出来,很快就定位在“社区搜索”。可是显然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搜索市场已经被谷歌百度垄断,新玩家已经没有机会了。

IDG的王功权说了一句话:“我也不懂你们的业务,但是我们给你投资,是希望你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结果,你好像做了一个新浪,又做了一个百度,又做了一个阿里巴巴。你准备和大家都竞争吗?你们能同时做这么多东西吗?”

这句话对周而言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那找一个什么好的切入点呢?老周发现那时社会上“流氓软件”盛行,似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做着一件事儿:不经用户同意,强制性地在电脑里安装,然后劫持流量,乱弹广告。有的软件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偷窃了用户的文件。这就和木马病毒变得非常接近了。如果能帮助用户彻底清查软件里的这些“木马”岂不是好事一桩?

说干就干,这样360安全卫士就诞生了!“安全卫士”就是从查杀客户软件中的那些“木马”插件开始的。当时老周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把那些流氓软件都干掉。

安全卫士一经推出大受客户欢迎。流氓软件的生产者都开始对周恨之入骨,因为360安全卫士的横空出世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包括他的老东家雅虎的“上网助手”也被定义成了流氓软件,而被360安全卫士查杀。这下引起轩然大波,当时雅虎中国的领导公开说:360安全卫士的开发是周鸿祎出于过往恩怨,对雅虎中国的打击报复,谁都可以做反流氓软件,但是周鸿祎不能。

但是令所有人都备感意外的是,随着口水战的升级,360安全卫士装机量正在随着这次公众事件而日渐升高。客户的反应做出了最好应答,站在客户立场360做的是“除暴安良”的好事。就这样,360不但挺住了,还成为了那时最受欢迎的软件,360第一个产品大获全胜。

在这个基础上,360乘胜追击,做出了“杀毒软件”。做“杀毒软件”并不是新鲜事,新鲜的是完全免费!这一次360引起了更大的风暴。

当时中国杀毒软件的几大厂商已经形成垄断格局,形成了约十几亿的商业市场。可是根据周鸿祎的了解,真正付费使用杀毒软件的用户不足10%,也就是说90%多用户由于付费被挡在了外面,他们只能用盗版的软件。这样一方面使盗版软件横行,另一方面也没解决广大用户杀毒的需求。

周鸿祎再次力排众议(包括内部意见),坚决向社会发布了免费杀毒软件。这下麻烦惹大了,几大家老牌杀毒软件商们想吃掉周鸿祎的心都有了!如果说前面“安全卫士”只是档了无数厂商的小财路,这次是明着把老牌杀毒软件厂商们的饭碗彻底砸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实证明,360的免费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突围,而中国网民也受益了。2013年微软官方发布的安全报告指出,中国电脑的恶意软件感染率指标为千分之0.6,只是全球平均线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用户用上了免费、安全的杀毒软件,360免费安全软件普及对中国网络安全形势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

安全卫士和免费杀毒为360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在此基础上,360陆续开发了浏览器、搜索、游戏等领域。360的利润来源涵盖了网址导航、搜索分成、软件下载、游戏运营等诸多方面。使360很快有了新的、更多的收入。这也奠定了360公司后来的成功。2010年, 360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并且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此时360已经可以提请上市,拥抱美国资本市场的日子应该到了。

就在360的领导者们开始做美国上市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向360逼来。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作的3Q大战!关于这场大战的许多情况笔者在之前的《马化腾研究(点击阅读)》中已有详细解读,在此毋需赘述。

但是之前与之后的一些重要情况还是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场大战?

2010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第一波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以BAT为首的三大家分别垄断了搜索、商业、终端应用市场。其中腾讯的发展是比较独特的,他虽然从即时通信起家,在成功地做成QQ产品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迅速在终端市场发力,业务涵盖了即时通信、门户、游戏、搜索、购物、邮箱,乃至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工具等领域。

谁也没想到马化腾在“白面书生”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霸主的“野心”,而且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他只要看到了市场上出现了终端产品且有了一定的市场,那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拿下,要么把这个公司兼并了,要么自己做一款类似的产品,直接取代对方。

业内已经形成一个概念:腾讯已经变成了一只终端市场上的巨兽,他已经到了不容许他以外的任何一个终端市场产品出现的程度!

像上面所述,他几乎已经把所有终端市场上有模样的产品都收入囊中了,“安全产品”是当时仅存的不在他势力范围的东西。所以进入这个领域是迟早的事。360人已经感觉到巨兽逼近的脚步声……

第二个问题是谁发动的这场战争?

这个问题后来真相大白,可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清楚的。

就像1950年的朝鲜战争,我们在很长时间都被告知是“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战争。实际上朝鲜单方面在6月25日打过了三八线,很快攻占了韩国首府——汉城,进而很快把韩国军队打到了海岸线。美国方面是应韩国请求9月份仁川登陆,又把朝鲜军队打到了鸭绿江边。

看了前面的形势介绍,明眼人就知道3Q大战是谁挑起的了。那时腾讯已是人见人怕的庞然大物,360还是二线公司,躲都躲不及,怎么会主动挑起战争?

2010年中秋节正在海南度假的周鸿祎半夜接到齐向东的电话,模仿360安全卫士的“QQ医生”开始在PC端进行强制捆绑了。

由腾讯方挑起的3Q大战正式爆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360被迫反击。后面的事都是公知公认的了。

第三个问题是战后双方的利弊得失?

3Q大战像真实战争一样,没有什么胜利者,一定是两败俱伤。打的最厉害时,双方每天都以2000-3000万损失客户。

此时腾讯已经杀红了眼,悍然做出最疯狂的决定“二选一”,让客户在腾讯和360之间做出排他的选择,有他无我有我无他。这个举动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反感。

QQ聊天与360安全卫士对客户都很重要,是腾讯先侵入了别人的领地,然后人家反击了,你就来个二选一?!还有没有公理?据新浪网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在360与QQ之间必须卸载一个,46.6%的网友会卸载QQ,而选择卸载360的网友只有29.8%。从这一数据对比来看,腾讯这一行为不得人心。

当时在舆论上,多数网民站在了360一边。可是事后在法律诉讼时,不知法庭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判腾讯胜诉。360反而要赔偿腾讯损失。这是实在不能让人理解的。

所以事后给公众的印象是360的错,他们挑起了战争,扰乱了市场,伤害了网民。可是主流媒体事后的评论都觉得360是受害者,腾讯是无理的。

不管怎样,战后双方都是损失巨大。360是输了官司,但赚得了人心。可是在品牌上也损失颇多,从此还落个“红衣大炮”的名号;腾讯名义上赢了官司,可输了人心。

第四个问题是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什么?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都是负面的,那最后这个问题倒是非常正面的。那就是“大乱达到了大治”,3Q大战给中国互联网市场来了个彻底洗礼,不但当事的腾讯360在反省,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在反思,互联网企业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良性竞争?共同把市场做大?绝不能利用市场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等等。

特别是腾讯方表现的尤为积极:从2011年2月起,连续召开了10次专家研讨会。公开请专家来为腾讯做诊断,真心听取专家对腾讯发展模式的意见。

最终得出结论:腾讯以前的“通吃”做法确实是不对,以后要改为由自建网络帝国的模式,过渡为通过收购、投资和兼并方式构建以腾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这一商业模式。

此后,阿里、新浪等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实施开放平台策略,中国互联网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大踏步地进入开放时代,2011年因而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元年”。

从这个意义上看,3Q大战最终是坏事变好事。

美国上市的风光与退市私有化的凶险

3Q大战爆发前,360的上市进程就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大战爆发无疑影响了360的上市脚步。

在战争最激烈时传来了坏消息:负责360在美国上市的原主承销商要撤退了!

他们说:你看,现在3Q大战宣布了“二选一”,目前你们的上市计划已经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你们暂停启动上市,等到事情有了明确的结果再说。

360的领导们都没有美国上市经验,主承销商都撤了,360还能上市吗?这些年轻的领导们都是一脸懵懂。

好在3Q大战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干预下被强行终止了。2010年11月10日,就在宣布360与腾讯恢复兼容的当天,360的上市工作又开始启动了。按原计划360在美挂牌时间定在2011年3月底,由于3Q大战时间被耽误了几个月,剩下的3个多月时间来得及吗?

奇迹在360再次发生,大家好像都憋足了劲,一切都在以超常规速度向前发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随后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而股票市场也一路下跌,全球资本市场笼罩着一片愁云。此时360已经没有退路,有的只是更加拼命往前走,在美国的路演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条件下也上了!

周鸿祎在美路演演说介绍道:2011年1月,360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为3.39亿,在中国的用户渗透率为85.8%。按照用户数计算,我们是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第二大浏览器提供商、第一大互联网/移动安全公司。

这些数据同时被放在了360招股说明书中最醒目的位置,足以吸引海外投资者的眼球。

在公司全体人员努力下,2011年3月30日360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上市敲钟的那一刻,周鸿祎和姚珏、王功权等人在一起。那一瞬间,姚珏一下子落泪了,老周也感慨万千。

360在开盘后便大涨86.2%报27美元,此后一路狂涨,盘中最高涨至34.4美元;最终收报于34美元,首日涨幅达134.48%。

2011~201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一直保持近100%的增速,股价也一路上涨,一度甚至冲破了100美元的高点,成为当时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几年后,中概股在美国受到“恶意做空”等不公正待遇,纷纷启动“私有化战略”。

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国有企业将股份转给私人。像当年撒切尔将英国国企私有化属于此种;二是将上市公司股份卖给私人企业,从而达到退市的目的。360以及若干中概股企业的私有化属于这种。

360好不容易在美国上市了,为什么要主动退市?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1. 价值被低估,是包括奇虎360在内的许多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原因;

  2. 资本市场的变化,中概股在美国的处境开始恶化;

  3. 360相对其他中概股业务布局略显单调,估值不断下滑,有出局风险;

  4. 中国政府的考虑:一个最大的网络安全企业是美国上市公司,不利于国家安全,所以政府希望360回归中国。

总之,基于这些考虑,360回归A股看来势在必行!

既然想好了就干,毕竟退市比上市要容易,最主要的动作就是需要一些投资机构出面,将360在美国股市上的股权回购回来。这个动作的成本在30亿美元(200亿人民币)左右。

2016年7月18日, 360拟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相应文件完成纽交所退市,其境外股权交割事项也已完成。

下一个动作是在A股借壳上市。

2017年11月6日,360宣布将借壳江南嘉捷(601313.SH)回归A股。2018年2月28日,360正式在上交所敲锣上市,这也标志着历时近三年的运作,360成功回归国内A股。

“新360”以每股65.67元开盘,市值一度高达4440亿,相比于私有化前的93亿美元,足足增长了六倍。其市值一度超过了京东,接近百度,是顺丰和网易的两倍。

当时周鸿祎的身家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一举超越了身家880亿元人民币的李彦宏,位列中国富豪榜第12位。而在360上市前,周鸿祎身价不过200亿元,一年不到,翻了5倍之多。

不过,太过容易的财富,来的快,去的也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虚高的股价和估值很快就被市场杀回了原型。从3月份开始,360股价一路下跌,从刚上市时的65.67,跌倒了现在的21.47,半年多的时间跌去大半。其总市值也从刚上市时的4440亿,跌到了如今的1452亿,蒸发了整整3000亿!

要知道,当时老周私有化那30亿美金是从投资机构那“借”的,为此老周把360所有资产做了抵押,他和那些投资人实际上是做了“对赌”。最坏的情况如果股价爆仓或投资人没有拿到应得回报的话,老周及360管理层所有股权以及全部资产(包括360大楼)都将归投资人所有!也就是说那时周鸿祎等将被“净身出户”,360控制权易主。

那段时间周鸿祎处于极度压抑与郁闷之中,他在朋友圈感慨:我的人生竟然如此失败,没有任何意义!

老周的感慨使得坊间流传的“名人金句”又添新词:

一无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不知妻美刘强东,

名下无房潘石屹,下周回国贾跃亭,阖家欢乐王宝强,不靠老子王思聪,

死不吸毒周立波,冰清玉洁苍井空,人生失败周鸿祎,顺丰不快王卫兄。

笑话毕竟是笑话,老周一生中经历的危机也多了,最后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似乎也不会例外。

截止到11月份,360控股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价值仍达到743亿元,大幅高于3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201亿元)的价值,这就意味着控股股东远远没有达到要爆仓的风险。

公司运营也属于良性。财报显示,360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94.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4.54亿元增长11.77%。360应该能渡过难关。

他的天秤座性格到底怎么了?

我们通过回顾周鸿祎人生道路的几个关键阶段,看到他的运动轨迹基本上是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虽然不像其他互联网大佬们相对平稳的路径,在互联网界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

当然,按照周鸿祎的能量级来说,他似乎应该更成功的,或者他的路应该走的更顺畅一些,可是实际走势更像过山车,属于大起大落的态势。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老周走的这么艰难曲折?就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关于他的生日没有任何争议,所有资料都显示为1970年10月4日。可是说到出生地却有明显的出入。

百度百科的描述是:197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业内人士也经常把周归于湖北企业家。

而周鸿祎本人在《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中明文写到:我是1970年10月4日在河南出生的。

我想应该更相信老周自己的说法吧。有一点可以确认:周的父母都是湖北人,他们都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这样,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本人出生地决定你是哪里人,父母出生地是你籍贯。所以周鸿祎应该是河南人,祖籍湖北。

况且周鸿祎从幼儿园到小学在河南驻马店市,中学是在郑州市读的。说是河南人一点不冤枉。

从照片上看,大脑门的周同学属于极聪明的那一类,从幼儿园到小学,周都是“调皮捣蛋”一族。

孩子调皮捣蛋其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太聪明了,老师讲的东西从没超出他所理解的范围,或者说讲的东西不能引起周同学的关注。

所以接下来就是用各种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也是对老师讲授的浅显内容表达不满。他做出各种不规范动作自然遭到老师的“师暴”,然后又激起周同学更大的逆反。

周鸿祎的童年就是在这样反复的“拉锯战”中渡过的。

中学时代这种“基本格局”没啥变化,变化的是周同学有虚荣心了,要利用他的聪明获取“学术地位”了,所以一方面是继续演绎着“恶作剧”,一方面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最终结果是保送到西安交大。

从周鸿祎的孩童时代到小学中学大学,有一个基本模式在周同学身上不断重复上演:那就是由于他的聪明与他所处的教育环境一直不匹配,使他始终处于“不解渴”状态。故使他有太多的精力去做其他动作。也使得他始终是“非主流学霸”角色。也使他性格更孤傲更不合群,这个特质延续到了他进入社会后的事业历程。再加上他的天秤座性格“合成”出他骨子里那点东西,正是“骨子里那点东西”引领出他那奇特的人生轨迹。

天秤男:凡事要求公平,也极力反对不公平的事;精神上经常处于焦虑、不安,容易受惊,受不了在精神上被干扰,如果他在外表上显出暴躁和歇斯底里的状态,便是他已经压抑到了尽头;他很强调知性的生活,喜欢阅读专业性的书籍。对有学问的好人倾心不已;他不爱做决定,却常摆出正在做某个重要决定的模样;注重现实,追求理想和现实间的平衡,有敏锐的批判力和敏感的神经;头脑聪颖,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但缺乏竞争能力和开拓精神,不够沉着;周鸿祎真是太典型的天秤座。

这些特质既成就了他,也使他囿于某种格局的局限性。如果不是这些“局限性”,老周的天地也许更加宽广。也许他第二次创业就直接切入了搜索而不是中文域名;也许在雅虎平台上做出更伟大的成就而不是草草收兵;也许他在3Q大战中会采取更策略更稳妥的做法而不是让人抓到把柄;有太多的“也许”会在他人生的关键选择时将他带到更佳的境地。

当然没有这些也许就不是那个“红衣斗士”周鸿祎了,也没有必要去假设那样一个完美的老周。

我们只是想说明他“骨子里那点东西”对他的人生轨迹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些特质还将继续起作用,随着老周走完他的路。我们也祝福老周和他的事业能继续辉煌,最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心中的那个公平世界! 

(全文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周鸿祎

  • 周鸿祎:即日起,纳米AI搜索知识库扩容至36G
  • 破解周鸿祎手机号的90后,要去IPO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鸿祎研究(下篇)

是什么成就了叱咤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红衣教主?

文/李方

360再创业到3Q大战后的升华

离开了雅虎的周鸿祎做了一年天使投资。这个经历有点像雷军离开金山玩了几年天使,差别是时间,雷军奋斗了18年带着疲惫不堪的心情走了,而老周在12年里创业—打工—再创业—再打工,一方面身心俱疲,另一方面积聚了能量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当然老周离开雅虎没有马上创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竞业禁止协议的制约,否则他那颗驿动的心怎会停下来?

事实上这一年他也没闲着,很快就投了几个看好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个就是“奇虎”。当时奇虎的董事长齐向东是周在雅虎的老搭档,伙伴的默契使他们再度合作没有任何障碍。“禁止期”一过,老周就生龙活虎地跳进了“熟悉”的新公司履新了。

做什么呢?那时老周显然还没有从“搜索”梦里跳出来,很快就定位在“社区搜索”。可是显然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搜索市场已经被谷歌百度垄断,新玩家已经没有机会了。

IDG的王功权说了一句话:“我也不懂你们的业务,但是我们给你投资,是希望你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结果,你好像做了一个新浪,又做了一个百度,又做了一个阿里巴巴。你准备和大家都竞争吗?你们能同时做这么多东西吗?”

这句话对周而言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那找一个什么好的切入点呢?老周发现那时社会上“流氓软件”盛行,似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做着一件事儿:不经用户同意,强制性地在电脑里安装,然后劫持流量,乱弹广告。有的软件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偷窃了用户的文件。这就和木马病毒变得非常接近了。如果能帮助用户彻底清查软件里的这些“木马”岂不是好事一桩?

说干就干,这样360安全卫士就诞生了!“安全卫士”就是从查杀客户软件中的那些“木马”插件开始的。当时老周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把那些流氓软件都干掉。

安全卫士一经推出大受客户欢迎。流氓软件的生产者都开始对周恨之入骨,因为360安全卫士的横空出世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包括他的老东家雅虎的“上网助手”也被定义成了流氓软件,而被360安全卫士查杀。这下引起轩然大波,当时雅虎中国的领导公开说:360安全卫士的开发是周鸿祎出于过往恩怨,对雅虎中国的打击报复,谁都可以做反流氓软件,但是周鸿祎不能。

但是令所有人都备感意外的是,随着口水战的升级,360安全卫士装机量正在随着这次公众事件而日渐升高。客户的反应做出了最好应答,站在客户立场360做的是“除暴安良”的好事。就这样,360不但挺住了,还成为了那时最受欢迎的软件,360第一个产品大获全胜。

在这个基础上,360乘胜追击,做出了“杀毒软件”。做“杀毒软件”并不是新鲜事,新鲜的是完全免费!这一次360引起了更大的风暴。

当时中国杀毒软件的几大厂商已经形成垄断格局,形成了约十几亿的商业市场。可是根据周鸿祎的了解,真正付费使用杀毒软件的用户不足10%,也就是说90%多用户由于付费被挡在了外面,他们只能用盗版的软件。这样一方面使盗版软件横行,另一方面也没解决广大用户杀毒的需求。

周鸿祎再次力排众议(包括内部意见),坚决向社会发布了免费杀毒软件。这下麻烦惹大了,几大家老牌杀毒软件商们想吃掉周鸿祎的心都有了!如果说前面“安全卫士”只是档了无数厂商的小财路,这次是明着把老牌杀毒软件厂商们的饭碗彻底砸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实证明,360的免费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突围,而中国网民也受益了。2013年微软官方发布的安全报告指出,中国电脑的恶意软件感染率指标为千分之0.6,只是全球平均线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用户用上了免费、安全的杀毒软件,360免费安全软件普及对中国网络安全形势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

安全卫士和免费杀毒为360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在此基础上,360陆续开发了浏览器、搜索、游戏等领域。360的利润来源涵盖了网址导航、搜索分成、软件下载、游戏运营等诸多方面。使360很快有了新的、更多的收入。这也奠定了360公司后来的成功。2010年, 360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并且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此时360已经可以提请上市,拥抱美国资本市场的日子应该到了。

就在360的领导者们开始做美国上市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向360逼来。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作的3Q大战!关于这场大战的许多情况笔者在之前的《马化腾研究(点击阅读)》中已有详细解读,在此毋需赘述。

但是之前与之后的一些重要情况还是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场大战?

2010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第一波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以BAT为首的三大家分别垄断了搜索、商业、终端应用市场。其中腾讯的发展是比较独特的,他虽然从即时通信起家,在成功地做成QQ产品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迅速在终端市场发力,业务涵盖了即时通信、门户、游戏、搜索、购物、邮箱,乃至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工具等领域。

谁也没想到马化腾在“白面书生”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霸主的“野心”,而且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他只要看到了市场上出现了终端产品且有了一定的市场,那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拿下,要么把这个公司兼并了,要么自己做一款类似的产品,直接取代对方。

业内已经形成一个概念:腾讯已经变成了一只终端市场上的巨兽,他已经到了不容许他以外的任何一个终端市场产品出现的程度!

像上面所述,他几乎已经把所有终端市场上有模样的产品都收入囊中了,“安全产品”是当时仅存的不在他势力范围的东西。所以进入这个领域是迟早的事。360人已经感觉到巨兽逼近的脚步声……

第二个问题是谁发动的这场战争?

这个问题后来真相大白,可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清楚的。

就像1950年的朝鲜战争,我们在很长时间都被告知是“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战争。实际上朝鲜单方面在6月25日打过了三八线,很快攻占了韩国首府——汉城,进而很快把韩国军队打到了海岸线。美国方面是应韩国请求9月份仁川登陆,又把朝鲜军队打到了鸭绿江边。

看了前面的形势介绍,明眼人就知道3Q大战是谁挑起的了。那时腾讯已是人见人怕的庞然大物,360还是二线公司,躲都躲不及,怎么会主动挑起战争?

2010年中秋节正在海南度假的周鸿祎半夜接到齐向东的电话,模仿360安全卫士的“QQ医生”开始在PC端进行强制捆绑了。

由腾讯方挑起的3Q大战正式爆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360被迫反击。后面的事都是公知公认的了。

第三个问题是战后双方的利弊得失?

3Q大战像真实战争一样,没有什么胜利者,一定是两败俱伤。打的最厉害时,双方每天都以2000-3000万损失客户。

此时腾讯已经杀红了眼,悍然做出最疯狂的决定“二选一”,让客户在腾讯和360之间做出排他的选择,有他无我有我无他。这个举动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反感。

QQ聊天与360安全卫士对客户都很重要,是腾讯先侵入了别人的领地,然后人家反击了,你就来个二选一?!还有没有公理?据新浪网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在360与QQ之间必须卸载一个,46.6%的网友会卸载QQ,而选择卸载360的网友只有29.8%。从这一数据对比来看,腾讯这一行为不得人心。

当时在舆论上,多数网民站在了360一边。可是事后在法律诉讼时,不知法庭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判腾讯胜诉。360反而要赔偿腾讯损失。这是实在不能让人理解的。

所以事后给公众的印象是360的错,他们挑起了战争,扰乱了市场,伤害了网民。可是主流媒体事后的评论都觉得360是受害者,腾讯是无理的。

不管怎样,战后双方都是损失巨大。360是输了官司,但赚得了人心。可是在品牌上也损失颇多,从此还落个“红衣大炮”的名号;腾讯名义上赢了官司,可输了人心。

第四个问题是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什么?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都是负面的,那最后这个问题倒是非常正面的。那就是“大乱达到了大治”,3Q大战给中国互联网市场来了个彻底洗礼,不但当事的腾讯360在反省,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在反思,互联网企业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良性竞争?共同把市场做大?绝不能利用市场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等等。

特别是腾讯方表现的尤为积极:从2011年2月起,连续召开了10次专家研讨会。公开请专家来为腾讯做诊断,真心听取专家对腾讯发展模式的意见。

最终得出结论:腾讯以前的“通吃”做法确实是不对,以后要改为由自建网络帝国的模式,过渡为通过收购、投资和兼并方式构建以腾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这一商业模式。

此后,阿里、新浪等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实施开放平台策略,中国互联网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大踏步地进入开放时代,2011年因而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元年”。

从这个意义上看,3Q大战最终是坏事变好事。

美国上市的风光与退市私有化的凶险

3Q大战爆发前,360的上市进程就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大战爆发无疑影响了360的上市脚步。

在战争最激烈时传来了坏消息:负责360在美国上市的原主承销商要撤退了!

他们说:你看,现在3Q大战宣布了“二选一”,目前你们的上市计划已经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你们暂停启动上市,等到事情有了明确的结果再说。

360的领导们都没有美国上市经验,主承销商都撤了,360还能上市吗?这些年轻的领导们都是一脸懵懂。

好在3Q大战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干预下被强行终止了。2010年11月10日,就在宣布360与腾讯恢复兼容的当天,360的上市工作又开始启动了。按原计划360在美挂牌时间定在2011年3月底,由于3Q大战时间被耽误了几个月,剩下的3个多月时间来得及吗?

奇迹在360再次发生,大家好像都憋足了劲,一切都在以超常规速度向前发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随后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而股票市场也一路下跌,全球资本市场笼罩着一片愁云。此时360已经没有退路,有的只是更加拼命往前走,在美国的路演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条件下也上了!

周鸿祎在美路演演说介绍道:2011年1月,360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为3.39亿,在中国的用户渗透率为85.8%。按照用户数计算,我们是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第二大浏览器提供商、第一大互联网/移动安全公司。

这些数据同时被放在了360招股说明书中最醒目的位置,足以吸引海外投资者的眼球。

在公司全体人员努力下,2011年3月30日360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上市敲钟的那一刻,周鸿祎和姚珏、王功权等人在一起。那一瞬间,姚珏一下子落泪了,老周也感慨万千。

360在开盘后便大涨86.2%报27美元,此后一路狂涨,盘中最高涨至34.4美元;最终收报于34美元,首日涨幅达134.48%。

2011~201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一直保持近100%的增速,股价也一路上涨,一度甚至冲破了100美元的高点,成为当时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几年后,中概股在美国受到“恶意做空”等不公正待遇,纷纷启动“私有化战略”。

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国有企业将股份转给私人。像当年撒切尔将英国国企私有化属于此种;二是将上市公司股份卖给私人企业,从而达到退市的目的。360以及若干中概股企业的私有化属于这种。

360好不容易在美国上市了,为什么要主动退市?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1. 价值被低估,是包括奇虎360在内的许多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原因;

  2. 资本市场的变化,中概股在美国的处境开始恶化;

  3. 360相对其他中概股业务布局略显单调,估值不断下滑,有出局风险;

  4. 中国政府的考虑:一个最大的网络安全企业是美国上市公司,不利于国家安全,所以政府希望360回归中国。

总之,基于这些考虑,360回归A股看来势在必行!

既然想好了就干,毕竟退市比上市要容易,最主要的动作就是需要一些投资机构出面,将360在美国股市上的股权回购回来。这个动作的成本在30亿美元(200亿人民币)左右。

2016年7月18日, 360拟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相应文件完成纽交所退市,其境外股权交割事项也已完成。

下一个动作是在A股借壳上市。

2017年11月6日,360宣布将借壳江南嘉捷(601313.SH)回归A股。2018年2月28日,360正式在上交所敲锣上市,这也标志着历时近三年的运作,360成功回归国内A股。

“新360”以每股65.67元开盘,市值一度高达4440亿,相比于私有化前的93亿美元,足足增长了六倍。其市值一度超过了京东,接近百度,是顺丰和网易的两倍。

当时周鸿祎的身家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一举超越了身家880亿元人民币的李彦宏,位列中国富豪榜第12位。而在360上市前,周鸿祎身价不过200亿元,一年不到,翻了5倍之多。

不过,太过容易的财富,来的快,去的也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虚高的股价和估值很快就被市场杀回了原型。从3月份开始,360股价一路下跌,从刚上市时的65.67,跌倒了现在的21.47,半年多的时间跌去大半。其总市值也从刚上市时的4440亿,跌到了如今的1452亿,蒸发了整整3000亿!

要知道,当时老周私有化那30亿美金是从投资机构那“借”的,为此老周把360所有资产做了抵押,他和那些投资人实际上是做了“对赌”。最坏的情况如果股价爆仓或投资人没有拿到应得回报的话,老周及360管理层所有股权以及全部资产(包括360大楼)都将归投资人所有!也就是说那时周鸿祎等将被“净身出户”,360控制权易主。

那段时间周鸿祎处于极度压抑与郁闷之中,他在朋友圈感慨:我的人生竟然如此失败,没有任何意义!

老周的感慨使得坊间流传的“名人金句”又添新词:

一无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不知妻美刘强东,

名下无房潘石屹,下周回国贾跃亭,阖家欢乐王宝强,不靠老子王思聪,

死不吸毒周立波,冰清玉洁苍井空,人生失败周鸿祎,顺丰不快王卫兄。

笑话毕竟是笑话,老周一生中经历的危机也多了,最后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似乎也不会例外。

截止到11月份,360控股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价值仍达到743亿元,大幅高于3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201亿元)的价值,这就意味着控股股东远远没有达到要爆仓的风险。

公司运营也属于良性。财报显示,360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94.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4.54亿元增长11.77%。360应该能渡过难关。

他的天秤座性格到底怎么了?

我们通过回顾周鸿祎人生道路的几个关键阶段,看到他的运动轨迹基本上是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虽然不像其他互联网大佬们相对平稳的路径,在互联网界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

当然,按照周鸿祎的能量级来说,他似乎应该更成功的,或者他的路应该走的更顺畅一些,可是实际走势更像过山车,属于大起大落的态势。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老周走的这么艰难曲折?就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关于他的生日没有任何争议,所有资料都显示为1970年10月4日。可是说到出生地却有明显的出入。

百度百科的描述是:197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业内人士也经常把周归于湖北企业家。

而周鸿祎本人在《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中明文写到:我是1970年10月4日在河南出生的。

我想应该更相信老周自己的说法吧。有一点可以确认:周的父母都是湖北人,他们都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这样,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本人出生地决定你是哪里人,父母出生地是你籍贯。所以周鸿祎应该是河南人,祖籍湖北。

况且周鸿祎从幼儿园到小学在河南驻马店市,中学是在郑州市读的。说是河南人一点不冤枉。

从照片上看,大脑门的周同学属于极聪明的那一类,从幼儿园到小学,周都是“调皮捣蛋”一族。

孩子调皮捣蛋其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太聪明了,老师讲的东西从没超出他所理解的范围,或者说讲的东西不能引起周同学的关注。

所以接下来就是用各种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也是对老师讲授的浅显内容表达不满。他做出各种不规范动作自然遭到老师的“师暴”,然后又激起周同学更大的逆反。

周鸿祎的童年就是在这样反复的“拉锯战”中渡过的。

中学时代这种“基本格局”没啥变化,变化的是周同学有虚荣心了,要利用他的聪明获取“学术地位”了,所以一方面是继续演绎着“恶作剧”,一方面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最终结果是保送到西安交大。

从周鸿祎的孩童时代到小学中学大学,有一个基本模式在周同学身上不断重复上演:那就是由于他的聪明与他所处的教育环境一直不匹配,使他始终处于“不解渴”状态。故使他有太多的精力去做其他动作。也使得他始终是“非主流学霸”角色。也使他性格更孤傲更不合群,这个特质延续到了他进入社会后的事业历程。再加上他的天秤座性格“合成”出他骨子里那点东西,正是“骨子里那点东西”引领出他那奇特的人生轨迹。

天秤男:凡事要求公平,也极力反对不公平的事;精神上经常处于焦虑、不安,容易受惊,受不了在精神上被干扰,如果他在外表上显出暴躁和歇斯底里的状态,便是他已经压抑到了尽头;他很强调知性的生活,喜欢阅读专业性的书籍。对有学问的好人倾心不已;他不爱做决定,却常摆出正在做某个重要决定的模样;注重现实,追求理想和现实间的平衡,有敏锐的批判力和敏感的神经;头脑聪颖,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但缺乏竞争能力和开拓精神,不够沉着;周鸿祎真是太典型的天秤座。

这些特质既成就了他,也使他囿于某种格局的局限性。如果不是这些“局限性”,老周的天地也许更加宽广。也许他第二次创业就直接切入了搜索而不是中文域名;也许在雅虎平台上做出更伟大的成就而不是草草收兵;也许他在3Q大战中会采取更策略更稳妥的做法而不是让人抓到把柄;有太多的“也许”会在他人生的关键选择时将他带到更佳的境地。

当然没有这些也许就不是那个“红衣斗士”周鸿祎了,也没有必要去假设那样一个完美的老周。

我们只是想说明他“骨子里那点东西”对他的人生轨迹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些特质还将继续起作用,随着老周走完他的路。我们也祝福老周和他的事业能继续辉煌,最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心中的那个公平世界! 

(全文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