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5期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初见端倪,足足探索了35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点状到网状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以下阶段:以传统演出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以游戏娱乐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以真人秀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以引进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和百花齐放式的综艺发展阶段。近几年,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带动了综艺市场的稳步发展,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 | 徐磊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吕莉莹
正文共4883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作为一种声像兼备的时空综合艺术,综艺在内地已足足探索了35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点状到网状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带动了综艺市场的稳步发展,2017年中国综艺市场规模达到270亿元。综艺节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综艺市场原创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并有了成功输出海外的精品力作。那么,综艺在内地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今后又将何去何从?
1983年-1997年
以传统演出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
与国外相比,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初见端倪,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曲苑杂谈》等演出类节目。诞生于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充分利用了晚会演出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开创了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为中国电视综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模式和蓝本。它的成功也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一系列类似的节目,创办于1990年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1991年的《曲苑杂谈》也相继登上荧屏。
△文化产业评论收集整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传统演出类综艺节目的“黄金时代”,包含了歌唱、戏曲、舞蹈、相声、小品、魔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演出节目不仅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欢乐,也在精神层面给予了美的享受。但其演出形式缺少变化,与观众缺少互动,在这个层面的观众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接受者的地位。
1997年-2003年
以游戏娱乐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游戏娱乐类综艺节目因其互动性、娱乐性和刺激性走进观众视野,而真正引起综艺业追捧的是湖南卫视1997年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采用的明星游戏模式打破了单一的文艺晚会格局,使观众的参与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契合了人们潜意识中的游戏情结,观众从单纯的看客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快乐大本营》开创游戏类综艺后,电视台纷纷开播以娱乐为宗旨、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如北京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江苏卫视的《非常周末》、东南卫视的《开心100》、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等。
在这一阶段中,一些游戏类综艺增添了益智元素。最先崭露头角的是央视1998年推出的《幸运52》,不仅保留了游戏闯关的环节,实现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融合;还增加了博彩、现场及场外观众互动等环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上,《幸运52》一举获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借此势头,央视2000年又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推出了《开心辞典》。
△文化产业评论收集整理
相比较传统演出类综艺,游戏娱乐类综艺拓展了电视的娱乐功能,以游戏的形式展现了大众的喜怒哀乐,给观众带来了轻松和愉悦。各大电视台掀起了游戏克隆浪潮,游戏综艺遍地开花。面孔千篇一律的明星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游戏形式和表演内容也是如出一辙。单纯的模仿加剧了观众对游戏综艺新鲜感的衰退,除了个别有名的节目外(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多数节目终究面临着停播的命运。在游戏类综艺充斥市场的年代,各电视台应对综艺市场开展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及时避开被过度开发的题材内容,实现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2003年-2012年
以真人秀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
就在一些传统演出类综艺节目风光不再、游戏娱乐类综艺节目造成审美疲劳时,真人秀类综艺节目开始展露头脚。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三箭齐发,到了2005年和2006年引起了收视高潮,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是同期同时段节目平均值的两倍之多。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随后,各家电视台跃跃欲试,众多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06年-2007年,省级电视台播放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超过了30个,成为了当时内地荧屏上火爆的综艺节目。
△文化产业评论收集整理
但一哄而上的真人秀综艺节目被电视台大量复制、模仿以及重复上演,再加上为博收视率所做的炒作,此类节目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这一阶段的大部分综艺节目最终退出电视屏幕,有些甚至只举办了一季便在播出当年黯然收场。
△文化产业评论收集整理
综艺节目的开发要深入分析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输出。好的综艺节目绝不是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曝光度,一味复制成功模式和加大尺度;而是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对照贴合,凸显人文情怀,进而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观众,用真情实感引发观众的共鸣。
2012年-2013年
以引进类节目为主的综艺发展阶段
2012年,浙江卫视从荷兰引进的《中国好声音》一骑绝尘,开创了中国综艺“大片”时代。《中国好声音》从节目开播伊始就有1.477%的收视率,随着比赛的持续进行,收视率整体上呈现出节节高升的趋势;到了决赛阶段,收视率突破6%,收视市场份额高达29.47%,稳居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3年成为“综艺引进”年,形式多样的引进综艺节目纷至沓来,给卫视带来了高收视和高收益。从收视方面来看,2013年综艺收视率Top20排行榜中,仅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全能星战》和《快乐男声》4档为国内原创综艺,其余16档均为引进,占比高达80%(详见下表);从收益方面来看,2013年收视前三的综艺中,加多宝冠名赞助《中国好声音》2亿元,立白冠名赞助《我是歌手》1.5亿元,韩束冠名赞助《非诚勿扰》2亿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此背景下,引进类综艺节目在国内呈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12年-2013年间,全国引进海外综艺节目达40档(详见下表),各大卫视黄金时段几乎都被这些“舶来”综艺占据。
△文化产业评论收集整理
这种蜂拥而至购买国外版权的现象引起了相关行业部门的注意,2013年10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播出。这个文件被媒体称为“加强版限娱令”。
此外,国内观众对引进节目的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经统计,2012年-2013年引进的40档综艺节目中,目前在播的节目仅为6档(占比15%),34档已经停播(占比85%);播出3季(含)以上的节目15档(占比37.5%),播出2季的节目7档(占比17.5%),有18档(占比45%)仅仅播出了一季便草草退出银幕。
引进海外版权不能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而是要培养综艺的版权理念,学习海外综艺先进的研发和制作技术,继而研发自己的模式。唯有精心打磨内容,原创出直至观众心灵的精品,才能打造国产综艺的核心竞争力,继而在世界综艺市场上立足站稳。
2014年以后
百花齐放式的综艺发展阶段
在国家广电总局2013年“加强版限娱令”影响下,2014年引进类综艺节目不再像前两年播出的那么密集,国内综艺市场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上榜2014年四个季度收视率Top10的综艺节目共计29档,其中引进综艺13档(占比44.82%),原创综艺16档(占比55.18%);节目涵盖了体验类(7档)、喜剧类(4档)、选秀类(4档)、音乐类(3档)、亲子类(2档)、语言脱口秀类(2档)、户外竞技类(2档)游戏娱乐类(2档)、婚恋类(1档)、益智类(1档)、舞蹈类(1档)等多种类型,综艺题材和受众市场的垂直细分趋势明显。
2014年也被业内认为是网络综艺元年,腾讯视频推出原创全民调查真人秀《你正常吗》、原创音乐选秀《Hi歌》,搜狐视频引进整蛊明星真人秀《隐秘而伟大》,爱奇艺制作原创脱口秀《奇葩说》。
在接下来的2015年-2017年,国内综艺延续了2014年原创与引进并驾齐驱、节目类型多样化的特征,整个国内综艺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激烈竞争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电视综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导致了观众观看渠道的多元化,除了收视率之外,网络播放量也越来越成为衡量电视综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此处以2015年-2017年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Top10为例,分析电视综艺的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上榜2015年-2017年收视率Top10的电视综艺节目共计16档,其中引进综艺7档(占比43.75%),原创综艺9档(占比56.25%);节目类型包含了音乐类(3档)、户外竞技类(3档)、喜剧类(3档)、游戏娱乐类(2档)、亲子类(1档)、职场类(1档)、体验类(1档)、益智类(1档)和生活纪实类(1档),节目题材日益丰富。
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相同排名的综艺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特别是2015年排名前五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和《我是歌手》收视率下降明显,2017年无一档综艺节目收视率破3。不仅如此,上榜节目的豆瓣平均评分也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15年收视排名前五的《中国好声音》三年三季评分分别为5.9、5.3和5.1分;《奔跑吧兄弟》三年五季评分分别为7.4、6.3、5.6、4.9和5.7分;《我是歌手》三年三季评分分别为7.2、6.7和6.4分,观众对热门电视综艺的喜爱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上榜2015年-2017年网络播放量Top10的电视综艺节目共计20档,其中引进综艺7档(占比35%),原创综艺13档(占比65%);节目覆盖音乐类(2档)、户外竞技类(3档)、喜剧类(3档)、游戏娱乐类(2档)、亲子类(2档)、职场类(1档)、体验类(6档)和生活纪实类(1档)等多种题材类型。
上榜综艺节目平均播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17年《奔跑吧》播放量破百亿次。这与电视综艺收视率逐年递减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习惯正逐渐由传统观看电视向网络视频转变。
另一方面,网络综艺。2015年-2017年,网络综艺的作品数量和投资规模逐年递增。
△数据来源:《2017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白皮书》
2017年有14档网综破10亿播放,总计贡献了291.2亿次播放量;同年主流视频网站共上线159部网络综艺,总播放量超500亿,市场表现直奔电视综艺。
△数据来源:《2017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白皮书》
△数据来源:《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骨朵传媒
△数据来源:《2017网络综艺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从2015年-2017年播放量Top10的网络综艺来看,上榜网络综艺节目共计24档,其中引进综艺7档(占比29.17%),原创综艺17档(占比70.83%);节目类型包括各式选秀类(6档)、体验类(5档)、语言脱口秀类(4档)、音乐类(2档)、调查类(1档)、亲子类(2档)、游戏娱乐类(1档)、婚恋类(1档)、推理类(1档)和体育类(1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等各大平台激烈争锋。
经过对比分析,2015年-2017年,上榜节目的平均播放量逐年翻番;豆瓣平均评分在经历了2016年回落之后,2017年实现了上涨,并出现了《奇葩说》和《明星大侦探》这样9分以上的网络综艺。这说明网络综艺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喜爱程度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百花齐放的国内综艺市场也给中国原创综艺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到了2018年,越来越多的优质原创综艺实现海外输出,向世界观众彰显了中国原创综艺节目的的文化自信。
2018年4月,一场名为“WISDOM in CHINA”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登陆法国戛纳电视节MIP Formats主舞台,《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天籁之战》《声临其境》《跨界歌王》《明日之子》《功夫少年》《好久不见》九大优秀原创节目模式首次集体亮相。这些节目既有已经电视台、网络平台播出的节目,也有尚未播出但模式新颖的“纸模式”。这也是中国电视人首次以“原创节目模式”的名义,集体发声于戛纳电视节。
在2018年10月14日的戛纳电视节展映分享会上,央视与恩德莫尚集团签约进行《国家宝藏》国际版合作;还与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作纪录片《中国的宝藏》。
2018年10月16日,在戛纳秋季电视节上,优酷宣布与福克斯传媒集团(Fox Network Group)签署合作协议,福克斯买下优酷的原创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模式版权,并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模式的本土化开发。
2018年11月11日,浙江卫视就原创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与美国IOI(Is or Isn't Entertainment)公司签署模式销售协议,授权其及合作伙伴HMP(Hollow Men Productions)公司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诸多英语地区制作《我就是演员》国际版——《I AM THE ACTOR》。浙江卫视也将为《I AM THE ACTOR》输出中国双语演员,为中国演员走向国际演出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结语
随着中国综艺节目的日益发展,我们期待着国产综艺的研发和制作能够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本国的规律,制作出更多优质综艺节目,在丰富国内综艺市场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崛起成为全球综艺市场的中坚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