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典王室(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天骄,在战火中寻觅和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典王室(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天骄,在战火中寻觅和平

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制度,而是王室自己。

作者 | 周元

编辑 | 美龄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国土狭长,森林茂盛、湖光潋滟,“瑞典”一词来自瑞典语“安宁的王国”的意思。长期以来,瑞典的国际形象是社会保障与平等的典范。看到瑞典今天的和平社会,很难想象它早期的历史竟书写着那样多的战争,记载着数位好战国王的辉煌与湮灭。

瑞典王室是欧洲最古老的王族之一,在历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瑞典先后共有69位国王(女王)登上了御座。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当然,这一观点即使在瑞典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瑞典的君主制是建立在古代原始民主基础上的民主传统。送种民主传统不同于现代民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现代民主的建立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约翰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王室历史的确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瑞典的历史。

海盗时期的瑞典实行部落议事制,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

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奧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奧丁的后代,是天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断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

国王的权力不大,只执行相当于战酋、审判官和乌普萨拉神庙祭司的职权。瑞典国内发掘出数以千计个14世纪前纪念平民的符文石,也只有很少符文石提及过国王,由此可见国王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大。

传统上,人民有权利选举及罢黜国王,而选举于穆拉之石举行。然而,该石于1515年毁于战火。自基督教于11世纪传入瑞典后,国王的权力大大提升。其后数个世纪,国王权力逐步得以巩固。

到了16世纪,瑞典进入霸权时代。古斯塔夫·瓦萨领导民众起义,1523年打败丹麦占领军,被推选为国王,并奠定了瑞典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石。1544年,古斯塔夫一世宣布废除君王选举制,代之以世袭制。古斯塔夫一世打击教会势力,没收教会土地和财产,改奉路德宗新教为国教,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确定王位世袭:他整理财政,统一全国税收制度,鼓励工商业发展: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建立起一支海陆军,为瑞典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不久后称霸波罗的海地区打下基础。可以说,他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

古斯塔夫·瓦萨

古斯塔夫一世逝世后,祸起萧墙。他的三个同父异母儿子同室操戈,打了几十年,到他孙子古斯塔夫 阿道夫即位时,国家一贫如洗。但古斯塔夫二世 阿道夫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将他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

古斯塔夫 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瑞典推上了欧洲强国的地位,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为谋求波罗的海霸权,在1611—1629年先后同丹麦、俄国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瑞典因此获取了波罗的海海上霸权。

这场持续了30年之久的战争使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卷入其中,随着骁勇善战的瑞典军队不断胜利,越来越多的地区传播着:“瑞典人来了。”古斯塔夫二世还指挥瑞典军队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军队,但不幸在吕岑会战中阵亡,终年38岁,而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时至今日,他依然被视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被称为“北方雄狮”“现代军事之父”,他开创的军事制度并没有随他而去,在此后一百年中,瑞典的军事实力一直强大无比,俨然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但古斯塔夫二世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登基宣誓为“国王”而非“女王”,在忠心耿耿的老臣的辅佐之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克里斯蒂娜

1654年,克里斯蒂娜退位,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堂哥卡尔·古斯塔夫。关于她的退位,也是众说纷纭,究竟是什么使这个自幼显示出超人胆识和王者风范的女子舍弃权力与荣耀,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少史学家认为,克里斯蒂娜曾与堂哥有过婚约,当婚约无法实现时候,她用王位作为补偿送给了他。而她的退位,结束了瑞典历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瓦萨王朝。

从1654年起,执掌瑞典宫廷的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巴拉丁奈特-茨韦布吕肯的选帝侯头衔的拥有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其中以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为代表的国王积极对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卡尔十二世在位期间热衷于对外战争,在英国支持下,瑞典与沙皇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而展开著名的大北方战争。

卡尔十二世

最终瑞典打败了丹麦,征服了波兰,击退了俄罗斯,但卡尔十二世似乎被接踵而至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贸然率军挺进俄罗斯,而等待他的却是毁灭性的惨败。在俄罗斯的溃败使瑞典丧失了在北欧的霸权地位,也使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国王和议会势同水火,一旦国王势衰,议会便伺机而起,开始限制国王的权力,直至下一个国王重新夺回强权。

在议会和王权无尽无休的争战中,1792年一位国王被谋杀,1809年另一位国王在内战中被废黜。也就在这一年,瑞典议会制定出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议会阶层仍享有征税权,议会和国王权力均等。

卡尔十三世

宪法颁布后,正值卡尔十三世在位,由于这位国王没有子嗣,王位自然要旁落他人。瑞典人开始在欧洲物色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治理瑞典,拿破仑麾下著名战将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被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1月,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并更名为卡尔·约翰。

卡尔十四世·约翰

1814年,卡尔·约翰成功地将挪威并入瑞典,成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1818年,卡尔·约翰正式登基,史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建立了延续至当代的贝尔纳多特王朝。

卡尔十四世在位期间政治上比较保守,此时的瑞典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已是国困民穷,急需和平来发展国立。因此在卡尔十四世的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事,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而近200年的和平环境无疑是建成现代瑞典社会的基本条件。

卡尔十四世一家

1866年的“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资产阶级,尽管权力交替,但瑞典依然拒绝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古斯塔夫五世国王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结果自讨没趣。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

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新颁布的宪法明示天下:一切国家权力出自人民。根据这一宪法精神,国王是国家元首;国王任命驻外大使;每年十月宣布议会会期开幕,并主持召开政府换届会议;政府和议会在外交事务中若意见相左,由国王仲裁;国防三军归议会统辖,但国王拥有最高军衔。当然,象征着科学文化最高成就的诺贝尔奖也是由瑞典国王在全世界瞩目之下,颁发给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国王依然是国家的象征,但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

当代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20世纪80年代之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因王室的亲民形象,这种呼声基本已经绝迹。当然,对此瑞典人解释说,是因为他们崇尚传统,国王是他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只要国王和王室成员循规蹈矩,安守本分(不要像西班牙王室那样丑闻频出),王室自会安然无恙。因为,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制度,而是王室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典王室(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天骄,在战火中寻觅和平

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制度,而是王室自己。

作者 | 周元

编辑 | 美龄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国土狭长,森林茂盛、湖光潋滟,“瑞典”一词来自瑞典语“安宁的王国”的意思。长期以来,瑞典的国际形象是社会保障与平等的典范。看到瑞典今天的和平社会,很难想象它早期的历史竟书写着那样多的战争,记载着数位好战国王的辉煌与湮灭。

瑞典王室是欧洲最古老的王族之一,在历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瑞典先后共有69位国王(女王)登上了御座。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当然,这一观点即使在瑞典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瑞典的君主制是建立在古代原始民主基础上的民主传统。送种民主传统不同于现代民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现代民主的建立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约翰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王室历史的确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瑞典的历史。

海盗时期的瑞典实行部落议事制,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

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奧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奧丁的后代,是天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断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

国王的权力不大,只执行相当于战酋、审判官和乌普萨拉神庙祭司的职权。瑞典国内发掘出数以千计个14世纪前纪念平民的符文石,也只有很少符文石提及过国王,由此可见国王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大。

传统上,人民有权利选举及罢黜国王,而选举于穆拉之石举行。然而,该石于1515年毁于战火。自基督教于11世纪传入瑞典后,国王的权力大大提升。其后数个世纪,国王权力逐步得以巩固。

到了16世纪,瑞典进入霸权时代。古斯塔夫·瓦萨领导民众起义,1523年打败丹麦占领军,被推选为国王,并奠定了瑞典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石。1544年,古斯塔夫一世宣布废除君王选举制,代之以世袭制。古斯塔夫一世打击教会势力,没收教会土地和财产,改奉路德宗新教为国教,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确定王位世袭:他整理财政,统一全国税收制度,鼓励工商业发展: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建立起一支海陆军,为瑞典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不久后称霸波罗的海地区打下基础。可以说,他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

古斯塔夫·瓦萨

古斯塔夫一世逝世后,祸起萧墙。他的三个同父异母儿子同室操戈,打了几十年,到他孙子古斯塔夫 阿道夫即位时,国家一贫如洗。但古斯塔夫二世 阿道夫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将他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

古斯塔夫 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瑞典推上了欧洲强国的地位,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为谋求波罗的海霸权,在1611—1629年先后同丹麦、俄国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瑞典因此获取了波罗的海海上霸权。

这场持续了30年之久的战争使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卷入其中,随着骁勇善战的瑞典军队不断胜利,越来越多的地区传播着:“瑞典人来了。”古斯塔夫二世还指挥瑞典军队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军队,但不幸在吕岑会战中阵亡,终年38岁,而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时至今日,他依然被视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

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被称为“北方雄狮”“现代军事之父”,他开创的军事制度并没有随他而去,在此后一百年中,瑞典的军事实力一直强大无比,俨然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但古斯塔夫二世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登基宣誓为“国王”而非“女王”,在忠心耿耿的老臣的辅佐之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克里斯蒂娜

1654年,克里斯蒂娜退位,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堂哥卡尔·古斯塔夫。关于她的退位,也是众说纷纭,究竟是什么使这个自幼显示出超人胆识和王者风范的女子舍弃权力与荣耀,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少史学家认为,克里斯蒂娜曾与堂哥有过婚约,当婚约无法实现时候,她用王位作为补偿送给了他。而她的退位,结束了瑞典历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瓦萨王朝。

从1654年起,执掌瑞典宫廷的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巴拉丁奈特-茨韦布吕肯的选帝侯头衔的拥有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其中以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为代表的国王积极对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卡尔十二世在位期间热衷于对外战争,在英国支持下,瑞典与沙皇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而展开著名的大北方战争。

卡尔十二世

最终瑞典打败了丹麦,征服了波兰,击退了俄罗斯,但卡尔十二世似乎被接踵而至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贸然率军挺进俄罗斯,而等待他的却是毁灭性的惨败。在俄罗斯的溃败使瑞典丧失了在北欧的霸权地位,也使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国王和议会势同水火,一旦国王势衰,议会便伺机而起,开始限制国王的权力,直至下一个国王重新夺回强权。

在议会和王权无尽无休的争战中,1792年一位国王被谋杀,1809年另一位国王在内战中被废黜。也就在这一年,瑞典议会制定出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议会阶层仍享有征税权,议会和国王权力均等。

卡尔十三世

宪法颁布后,正值卡尔十三世在位,由于这位国王没有子嗣,王位自然要旁落他人。瑞典人开始在欧洲物色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治理瑞典,拿破仑麾下著名战将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被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1月,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并更名为卡尔·约翰。

卡尔十四世·约翰

1814年,卡尔·约翰成功地将挪威并入瑞典,成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1818年,卡尔·约翰正式登基,史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建立了延续至当代的贝尔纳多特王朝。

卡尔十四世在位期间政治上比较保守,此时的瑞典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已是国困民穷,急需和平来发展国立。因此在卡尔十四世的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事,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而近200年的和平环境无疑是建成现代瑞典社会的基本条件。

卡尔十四世一家

1866年的“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资产阶级,尽管权力交替,但瑞典依然拒绝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古斯塔夫五世国王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结果自讨没趣。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

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新颁布的宪法明示天下:一切国家权力出自人民。根据这一宪法精神,国王是国家元首;国王任命驻外大使;每年十月宣布议会会期开幕,并主持召开政府换届会议;政府和议会在外交事务中若意见相左,由国王仲裁;国防三军归议会统辖,但国王拥有最高军衔。当然,象征着科学文化最高成就的诺贝尔奖也是由瑞典国王在全世界瞩目之下,颁发给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国王依然是国家的象征,但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

当代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20世纪80年代之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因王室的亲民形象,这种呼声基本已经绝迹。当然,对此瑞典人解释说,是因为他们崇尚传统,国王是他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只要国王和王室成员循规蹈矩,安守本分(不要像西班牙王室那样丑闻频出),王室自会安然无恙。因为,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制度,而是王室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