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电商、农贸市场?北京新型菜市场的崛起

在未来,新型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大融合或将成为趋势。

撰文丨甘霖

摄影丨蔡星卓、朱正

北京冬天寒冷又干燥的空气里,弥漫着新鲜果蔬的香味。

中国北方长久以来一直面临着鲜蔬的短缺问题。在冬季,除了一些耐寒性的蔬菜,譬如萝卜、白菜和大葱等还能得以存活,其余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每到11月初,冬储大白菜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北方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在经济困难时期,大白菜是人们整个冬季唯一可吃的蔬菜,一户人家往往需要储存数百斤白菜以应付整个冬天。即便是在生活水平已不断提高的今天,北京居民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在北京的冬季市场上,新鲜果蔬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本地种植环境的改善,还是全国各地的资源输送,北京居民对于可以购买到当季或者过季的食材都已成为家常便饭,这得益于农业部的“菜篮子工程”。丰富多彩的“菜篮子”,把农民千家万户的菜园子推向了市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出了一个大产业。在市场的调节下,蔬菜生产的投资主体、经营形式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企业集团甚至外资参与到“菜篮子”产销中,使“菜篮子”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农村经济合作社由此应运而生。由经营者、企业或发起人提供专业栽培技术给当地农民,而农民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承接果蔬的播种、养护和收割。待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后,再投放到市场销售。此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入。界面影像近日来到北京密云卸甲村的农村合作社进行了实地采访。工作人员告诉界面影像,合作社自去年开办以来,承包村民每户负责2至3个暖棚,每年可保证收入少则3万到4万,多则7、8万。最重要的一点是,村民们可专心投入到农作物的生产当中,无需担心农地的产出因市场需求的浮动而被滞销。

种植基地的大棚背后,可远望卸甲山山景。传说中,杨家女将穆桂英曾将盔甲脱下挂在村旁山间的柏树上,村子也因之得名。(摄影:朱正)
位于卸甲村的合作社。
小王是村里为数不多愿意留下来的年轻人之一,也是合作社社长的儿子。现在他主要负责合作社的对外接待。
大棚内景。
黄瓜种植大棚。
本着对大棚用地充分利用的原则,棚内只留出一条很窄的小道供人行走。专门用来种植的大棚不允许空间作其他任何用途使用。
无土栽培需要一整套设备支撑完成,此处的设备由国外引进。
肥料和水通过管道自动灌溉到每棵农作物。
自动调节的通风口会帮助保持大棚保持恒温。
大棚内保持监测温度。
经过无土栽培也未施农药的黄瓜,呈现并不笔直的形状。种植大棚与采摘用的观赏大棚严格区分开,是为了防止前来采摘的人群对农作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村中的一处育苗场。
育苗场内的幼苗。
冬日,阳光照射下的大棚可达到30摄氏度的温度。
这里使用的肥料是牛粪和鸡粪的混合物。
一户农家在自家承包的暖棚里劳作。(摄影:朱正)
农民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承接果蔬的播种、养护和收割。
参与合作社的当地村民。
一户农家在院子里晒干大白菜。
所有从农户处收购的蔬菜都要经过检测。
检测采取类似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摄影:朱正)
基地的机器只能监测出大致的农药残留,具体的农药种类需要去专门的机构送检才能得出结论。理论上,农药残留超过50%的将被淘汰。(摄影:朱正)
冷库中,合格的蔬菜被分装在不同的塑料袋内等待最后的包装和装箱。
蔬菜清单。(摄影:朱正)
最后,这些蔬菜会被分别包装并装箱,直接运送到预订蔬菜的顾客家里。
装上运输车的新鲜蔬菜。(摄影:朱正)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形式大致可分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以零售企业为核心和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四大类型。一些大型的供应链企业集团更是囊括了多项功能,包含蔬菜科研、种植、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批发电子商务等。农户按照企业的科研方法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从源头上保障了其品质、口感和安全性,使供应链可以标准化和统一化地收购产物和投放市场。瑞兴隆集团公司的供应链副总李小利介绍说,以前供应链企业更多的作用是提供交易平台(批发市场)、负责物流运输,现在延伸到各个环节。此种变化不仅可以集合四大供应链形式的优点,如避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等,且解决了某单一供应链所可能带来的缺点,如抗风险能力差、信息化程度低等。李小利说,当初会做农村合作社,是因为觉得虽然自己可以吃到放心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但也想让身边的亲朋好友的食材有所保障。“我们现在其实在其它产业已足够盈利,但就想做这么一件事。”    

菜篮子工程外景。现在,这里多作为交易平台出现。
农户将蔬菜与水果运到此地,再与零售商交易。(摄影:朱正)
批发市场大门。(摄影:朱正)
瑞兴隆集团公司的李小利从事供应链行业6余年。

如果说北京的城市规划整治暂时对于供应链的影响并不大,在零售领域,果蔬市场的业态却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菜市场在北京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所带来的不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此外,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新鲜食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追求食材的新鲜和价格的低廉,转变为对食品的来源、成分和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长的收入水平以及眼界的开阔也使得普通居民逐渐接受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购买更好的产品品质。

基于这些大背景,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店、社区菜店等新型菜市场开始纷纷冒头。在这些新型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中,“体现地方特色”以及“展现市场个性”成为两大吸引客源的重要卖点,既能让消费者感受在传统菜市场买菜时的怀旧之感,又一改传统市场的千篇一律,各自有其特色的部分,在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消费之余,也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消费。界面影像走访了一家着力打造社区体验的新型菜市场——“微风市集”,其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年轻消费者,市集既拥有蔬菜、水果、肉类、五谷杂粮等日常可见的农产品,同时引进了牛排、进口果蔬等可满足年轻人喜好的外来产品。而“微风”另一个特色是,他们开辟了一块私有天地,其中配备了厨房、厨具、餐具和桌椅,鼓励消费者在空余时间约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自己下厨,在这个网络信息遍布的时代中增加彼此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微风市集的合伙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发现其实年轻人对菜市场很感兴趣,但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环境让年轻人去消费。去超市的时间成本比较高,且没有像传统菜市场这样的烟火气,因此超市适合一周去或者一个月去一次大采购。我们想打造一个日常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楼下的菜市场项目,一个每天都可以去、频率很高的消费环境。”

微风市集位于草厂三条和西兴隆街交叉路口东北角,靠近前门东大街。这里是刚刚被开发出来的一个新地段,其目标是打造成“高端版”的南锣鼓巷。
市集的装修风格力求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
对于肉制品,市集也有自己专门的渠道。有些肉品的价格比附近的大型超市还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周围居民。
小岳大概是市集中最年轻的成员了。他99年生人,之前在上海某生鲜店做店长。市集的目标客户也正是这样的年轻群体。
从微风市集二层的窗户望出去,可见北京胡同群景。
微风市集二层的空间被设计成一个活动空间,并设立了独立厨房,有时会举行试吃活动。未来,这里将举办更多与“吃”相关的体验活动,也会开放给年轻人一起探索更多玩法。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新型农贸市场也紧跟步伐,在线下零售的基础上,纷纷开设线上销售。相较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等依附于大平台且已经非常成熟的零售电商,新型菜市场的线上销售还尚在起步阶段。如何推广和运营,仍是需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微风市集合伙人说,他们目前线上商铺还未正式上线,早期推广还是会采取B2B的模式,因为B2B模式更便于管理,而B2C模式要求更多的资本投入。资金的分配也是这个新兴产业需要慎重对待的课题。

生鲜超市的迅猛发展,正在加快城市传统菜市场消失的步伐。但新型农贸市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市场的经营模式,也借鉴了超市严格的质量把控,引入正统的管理模式,让市场的环境、人员、商品和服务各方面日益规范化。但无论是超市,还是农贸市场,其业态变化、产品构成、经营模式的变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们更加舒适、便捷、美好的生活。超市和农贸市场各有优势,且互为补充。在未来,新型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大融合或将成为趋势。

 

*本文除特殊说明外图片由蔡星卓拍摄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