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欧商学院客座讲师陈药师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讲述日本的商业和文化】。
事实上,日本一直都有共享单车,但非常不便利。我们的共享单车追求的就是便利最大化,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想当初,每次下了地铁,看着载人的出租车望洋兴叹,看着黑车不敢招手,看着公交车里的人挤得跟烂酸梨似的,你只得徒步回家,累得跟三孙子似的。
还好有了共享单车。虽然他们被凌乱得摆放在马路边,虽然好多共享单车脚蹬子是坏的,座子可以三百六十度随意旋转,除了车铃不响哪都响,但他们真的便利。对于我们来说,公共秩序要让位于个人的便利。
不得不说,便利性伤害了城市整洁之美,但谁在乎呢?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也用一种几近哀叹的笔调描述了美国迅速扩张城市对秩序之美的肆无忌惮的破坏。
当然,写作此文并不是要倡导我们因循守旧,拒绝创新,而是在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更加深入的思考,摒弃利益的追求、便利性对秩序的伤害——如果有可能的话。
我们来看看日本,日本也有共享单车,但很少,规模不足,我在横滨看到过,你必须在指定区域取自行车,然后骑到公司,再停到指定区域,关键下班之后,您还得把这辆车给骑回去。
这是日本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一点都不便利。那为什么日本没有大力推广共享单车呢?原因如下:
第一, 在日本,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很小。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在东京和大阪这样的城市,你下了地铁、电车,基本上步行一公里以内,都能到达目的地。公交车也很人性化,非常守时,我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公交车站牌上都会写着每趟车到达的时间,我在两小时内观察了公交车的到达时间,几乎从未迟到过。
第二, 日本人爱走路。这是日本人的习惯,下了电车跟上了弦似的一路暴走,神行太保戴宗都望尘莫及。日本人精细,比如,你要说我明儿去拜访你,他一般都会把地址写的特别清楚,告诉你从电车出来走8分钟,就能到我家。可是,按照我们正常的速度,他说走8分钟,你一般就得走一刻钟,不是人家瞎说,是他们走的太快。东京街头到处是步履匆匆的人,再加上日本人从小就长跑,你追得上?
第三, 日本对于城市的管理非常严格,个人便利要让位于城市的整洁。所以自行车只能停在指定区域,而指定区域有非常有限,如果你乱停自行车,被管理处抓住还要罚款鞭尸枪毙五分钟。
所以,日本的共享单车不成规模,难成大器。还有一点,中国共享单车能下迅速铺遍大街小巷,得益于资本的推动,虽然自行车买一辆不贵,但备不住多啊,那么多小黄车小橘黄车小蓝车,没有风投给钱,谁买得起?日本风投没那么强悍,所以难以推动一家日本的共享单车的出现。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很多人不愿意买自行车是因为什么?怕丢啊……在我前半生里,一共丢了三辆自行车,之后就宁可坐摇摇欲坠的三轮车,也不买自行车了。可是日本小偷屈指可数,自行车不锁都没人偷,想骑,自己买去啊,犯得上用共享的吗?
其实何止是共享单车,在中国火爆过的好多互联网形态,在日本都推广不开。比如O2O。前几天,带一个中国知名线上线下送盒饭公司的老板去东京,他慨叹道:日本还是不如中国啊,半夜想吃个盒饭都没人给送。
是啊……可是,如果您勤快点,走到楼下,方圆一公里以内一定会有一家便利店的,为什么非要让人给您送家去呢?话说回来了,像7-eleven这样的便利店,也有送餐服务,而且送餐的基本上就是你家楼下店里买东西的小帅哥,你可以放心,他不会趁着你一人在家,借送盒饭的机会,一棍子把你打晕,把你家里财物卷走,顺便还侵犯你的肉身。
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的互联网创新的确不如中国。想当年,我要吃个串儿,得自己去楼下买,现今,在那个盒饭大哥的协助下,有人烤好了,还给我送到手上,支付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何其便利乃尔?
话说回来, 日本人自己也在感叹中国互联网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多么迅猛,但没办法,生性就轴、不愿改变习性的日本人依然不愿意敞开怀抱拥抱共享单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