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点剧读
《琅琊榜》将正午阳光送上了神坛,却也成为其前进道路上最大的考验。而试图凭借《知否》,在古装市场再造新巅峰的正午阳光,正面临失算的风险。或许当侯鸿亮坦言“最大压力来自于《琅琊榜》”时,结果便已经注定。
新年新开始,《知否》的“开挂人生”仍在继续。日前冯绍峰的一条“知否知否应是一家三口”的微博,“官宣”赵丽颖怀孕的同时,也为剧集热度再添一把火,该剧终于在多日收视稳步攀升之后,于昨日突破大关——收视破1。
只是相对收视的红火,口碑层面该剧豆瓣评分却从8.2下滑至7.7。最新一轮的舆论发酵来源于“病句赏析”,相比之前“站错CP”是剧情层面的观众情感调动,此次制作层面的“硬性失误”,在进度条刚刚划过五分之一的情况下,带来的影响绝不乐观。
刚刚凭借着《大江大河》豆瓣8.9重回国剧门脸,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献礼剧都交给正午阳光”时,《知否》正在为正午阳光带来一次新的考验。
朱一龙肩挑“半壁话题”,“站错CP”背后的情感图鉴
“我是要娶你做正妻原配,写族谱上祠堂,三书六礼大轿入门”,年少的爱情总是充满了美好的希冀,渴望着携手一生,也忽略了种种现实的羁绊。昨晚,朱一龙饰演的齐衡表白明兰,这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情感,打动了大量追剧观众,“知否16「哭」”的话题一度被刷上热搜。
自小说出版以来,齐衡和盛明兰之间的情感便引发了无数唏嘘,“站错CP”的恐慌多年挥之不去;在影视化过程中,即使冯绍峰饰演的男主提早出场,且有现实中和赵丽颖的真实夫妻关系加持,却仍没能疏散这份爱而不得的忧伤,甚至在朱一龙和赵丽颖的精准演绎下,愈发动人。
其实,《知否》以“慢镜头”记录着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日常,探讨的正是最常见也最难取舍的情感观。齐衡是最纯真的初恋,热烈却经不起生活的波澜,就像他口中的“今生非你不可”,最终还是败给了家族;相反,顾二叔代表的是细水长流的温情,看似游戏人生,却经得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磨,是爱一人护一人的守护。
人性背后,《知否》还通过以小见大的刻画,呈现了三人从生活背景到价值观的契合度。在稍早前播出的立贤立嫡的争论中,三人的情感观念初现端倪,齐衡认为长幼尊卑嫡庶有别,也为他和明兰的情感注定无果做了铺垫;而顾二叔虽然激进,但也埋下了相比齐衡,他更懂明兰的伏笔,让两人的携手更加水到渠成。
“一个太天真纯挚,一个早学会了面对现实,纵然是两情相悦,注定没有结果”,这句写于齐衡表白后的情感解读,收获了8000+点赞,印证的恰恰是观众对这种情感取舍的理解和认同。当然,另外一种思考则更加个人情绪化,如心疼齐衡、或者是对齐衡应该先征得“家人”还是先征得“爱人”同意的争论,也成为发酵的热点。
对情感捕捉的到位,以及演员对情感刻画的深刻,正在让《知否》成为一面镜子,观众是故事里的人,也是故事外的自己。近日播出的明兰和贺弘文“相亲”片段,更是被网友力赞“这尴尬劲儿,感觉跟我和别人相亲的时候一样。”这种“纪实情感现场”将观众戏里戏外情感观打通,让影视剧反哺生活,而这便是《知否》最大的魅力。
《知否》成“病句赏析”,瑕不掩瑜还是本末倒置?
如果情感向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自我认知,那近期发酵的“病句赏析”,便引发网友质疑无数。回归《知否》,不难发现台词中确实出现了大量基础性错误,“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等被网友调侃“语文老师坐不住了”;除此之外,词汇使用不当也被列举出来,“款待不周”、“小女不错”等赫然在列。
目前在微博发起的“你能忍受《知否》里的病句吗?”投票里,2.2万的投票近1.5万人表示“影响观看体验,难受”,大众对这一失误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很多是初中水平吧,希望编剧长点心,这种错误放在语文病句选择题里都是看都不会看直接排除的错误”。当然也不乏网友表示,“追剧而已,何必上纲上线”。
各执一词背后,《知否》的观众缘正在不可避免的降低,当然这和一向以匠心制作、处女座团队著称的正午阳光不无关系。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对于一手捧上神坛的正午阳光,观众一向期待高,但也更严苛,如今这样的“基础错误”,也让刚刚从《大江大河》中“缓过来”的正午阳光再次面临质疑。
一向以细节控出名的正午阳光,为何会打造出一部《病句大全》呢?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该剧台词量太大难度升级。冯绍峰在接受采访时便曾透露,该剧的台词量是他演过所有戏加起来的总和,同时该剧拍摄多采用二十分钟左右的长镜头,这对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记忆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相比现代剧的口语化,古装剧台词可能更加拗口,也更容易出错。
另一方面,该剧采用现场收音也带来了难度升级,换言之编剧、演员都有可能是造成“病句”的主因,但后期没有仔细校对台词亦是问题所在。其实《知否》的问题也为当下过度追求原声的国产剧示警:如何在配音和现场收音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标准应该是品质为先,而不是噱头为先。虽然现场收音让演员情感更集中,但《知否》出现的台词失误反而显得“本末倒置”。
古装剧台词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既有古装韵味,却又能够让观众理解,并不容易。前有过犹不及的《宫心计3》,后有“病句大全”的《知否》,也为古装剧市场敲响了警钟:在IP改编风靡带来的编剧门槛逐渐降低或者模糊、流量演员受追捧的当下,编剧和演员自身素质的加强、对文化表达的严谨仍然是一门必修课,毕竟互联网时代的观众,审美和文化素养都在提升。
古装剧制作考:《知否》为何难复制《琅琊榜》?
“最大压力来自于《琅琊榜》”,侯鸿亮一语成谶,也让《知否》开局伊始,便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只是目前来看,《知否》似乎很难复制《琅琊榜》的成功。虽然两者题材表达不尽相同,但并不影响其被放在一起反复对比。
同为IP改编剧,《琅琊榜》对原著精髓的保留、故事的还原,都让它成为改编剧的巅峰之作;但是相比《知否》,因为要去掉原著穿越的设定,但是又不失去女主盛明兰“先见之明”的聪慧,只能在小时候的剧情中下功夫,以悲剧助推人物成长。从市场反馈来看,这样的改编加上小演员的精彩演绎,也为《知否》圈了第一批粉,拿下了豆瓣8.2的开局。
只是伴随着人物成长,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人物组成都应了那句“小红楼”的称号,观众在各种“主君”、“主母”、“小公爷”的称号中迷茫,各种伯爵公侯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虽然第9集之后,屏幕上开始出现人物介绍,不过似乎“来得太晚”,也引发了网友的吐槽潮。
真正压倒评论并让“弃剧”声音出现的,是观众认为其在改编中“失去了原著的精髓”。“没有灵魂的神韵,没有骨的支撑,只有皮再像有什么意义?”某微博网友写道,而这样的评论在豆瓣上亦不少见,“忽略了不争就是争的情怀,忘记了故事的本质,急功近利的去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忘记了本身应该去表达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影视化过程中,演员的选择也成为《知否》面临的一大问题。相比朱一龙收获大量的“爱意”,新晋夫妻赵丽颖和冯绍峰则承担了大量的“质疑”:妆容显老、表演尴尬、以及略显油腻等先后出现,当然其中不乏网友对其恋情不接受的“刻意差评”,但表演上也的确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知否》影视化改编并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效果,或者说没有达到大家对正午阳光的预期,而这也成为该剧豆瓣评分迅速下降至7.7的重要原因。当重要的故事起承转合、人物性格出现“缺陷”的时候,再优质匠心的服化道都难以挽回观众,何况《知否》还面临着“病句赏析”等硬性失误。
不过不可否认,如果撇开《琅琊榜》的“陪衬”,《知否》仍旧不失为一部匠心巨作。如今进度条刚刚拉过五分之一,究竟其能否走出《琅琊榜》的“阴影”,为市场带来一种新鲜的古装剧,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作为《知否》主线的盛明兰和顾二叔的情感线尚未展开,不排除逆势上扬的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