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点剧读 直言不会
“知道国产剧磕CP女孩有多惨吗?”
昨晚,国产悬疑剧《原生之罪》迎来大结局,可却并不如观众预期中的美好。“原生之罪女孩”的愤怒更是将“池震死了”、“原生之罪大结局”等话题一一送进微博热搜榜,源源不断的伤心和声讨吞噬了各条相关微博下的评论。
作为2018压轴之作,自带流量的《原生之罪》早在上线官宣之前便令大众翘首以盼。可随着剧情的推进,口碑也越来越两极化,豆瓣评分目前为6.3分,打三星的占多数。终于,在完结当晚,大众对该剧的不满倾泻而出,其中尤以磕CP的追剧女孩们为盛,毕竟这部剧作主打的看点,除了犯罪悬疑题材外便是近年来大热的社会主义“兄弟情”。
可随着剧情的完结,剧中仍有坑未填、有线未捋清楚,就连一直甜腻的兄弟情也没能善终,因此原生之罪女孩儿们将矛头直指《原生之罪》编剧予以泄愤。的确,回首国产剧磕CP女孩的2018年,前有《镇魂》现有《原生之罪》,她们的年终总结唯有两个字:心碎。
主打女性向的“兄弟情”擦边球,却难以再现《镇魂》盛况
“有哪个太太能写一篇原生之罪编剧和镇魂编剧的文吗?他们必须锁死。”作为2018夏天的爆款网剧,《镇魂》主打悬疑、双男主,《原生之罪》亦然,两者都是一部针对性较为明显的“女性向”悬疑剧。
回溯《镇魂》,这部剧的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制作水平较为粗陋、剧情存在BUG、整个故事高开低走、结局脑洞太大无法自圆其说;同样,该剧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基于演员与小说人物的较高贴合度,一时间由白宇和朱一龙所组的“巍澜CP”掀起全民浪潮,与其社会主义“兄弟情”相关的同人内容、表情包、网络段子、视频剪辑等素材层出不穷,再加上原著粉、剧粉和CP粉在各大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镇魂》和“镇魂女孩”霸占了整个暑期头部热度。
前有《镇魂》的成功出圈,因此本就是双男主线的《原生之罪》有意无意地也将宣传点放在了“兄弟情”上。由尹正所饰演的刑警大队队长陆离,因父亲被指控为连环杀人案杀手,因此性格孤僻,不苟言笑。翟天临饰演的池震,本是一名律师,却因钻法律空子被陆离抓到后被剥夺了终身律师资格,随后由替黑社会看场子的小头目变成刑警队一员,生性放荡不羁、头脑灵活,同时,杀害其姐姐的凶手官方判定为陆离父亲。
按理说,性格反差较大又有隐形矛盾的二人本因水火不相容,却在一次又一次推理破案过程中赢得了对方的信任,成为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对于绝大部分自带滤镜的女性观众来说,无论是《镇魂》还是《原生之罪》,二者剧情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如何互动,以及够不够甜。
当时,《镇魂》热播时,朱一龙和白宇的微博互动作为宣传手段可谓是开创了先河,并直接催化了后续表情包大战、P图、写文等粉丝的磕CP行为。尹正和翟天临两人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原生之罪》刚刚上线,网上便有剪刀手创作了两人的同人视频,且二人时不时的微博艾特、评论互动,更是营造出一个又一个令CP粉热血喷张的暧昧氛围。
虽男男主角打着“兄弟情”擦边球的互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相较于《镇魂》开创先河般的热度而言,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原因无他,任何事物的出圈和爆火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与人和,而《镇魂》早已珠玉在前,况且就剧作自身而言,《原生之罪》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原生之罪》陷“逻辑原罪”,2018悬疑剧“集体降温”?
“和《无证之罪》之间差了N个《白夜追凶》。”这则豆瓣热度第一的短评很有代表性地道出了大众对《原生之罪》的看法。
爱奇艺和万年影业再度合作、韩三平再次监制、首次涉水网剧的叶伟民担任导演、《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担任剪辑、动作指导更找来了《湄公河行动》的黄伟亮,仅从班底来看,《原生之罪》无疑是一部具备电影制作水准的高品质网剧。
同样,在拍摄方面,因故事背景发生在架空的城市,所以《原生之罪》团队特地前往马来西亚,用导演叶伟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的意思来说,几乎每天都会下雨的马来西亚,无论是环境还是整体的湿腻感,都特别符合剧作的气质。从《原生之罪》的整体呈现上来看,这一点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阴暗压抑的环境、跳跃多变的口音、人物内心的欲说还休,《原生之罪》无论是画风还是整体氛围的把控都给人以电影级质感。但该剧的故事逻辑确实一大败笔。
《原生之罪》采用单元式的剧情结构,以每4集为一个小单元,用24集讲述了6段耐人寻味犯罪故事。显而易见的是,《原生之罪》意在通过一桩桩具有真实性、社会性的故事来挖掘犯罪动机背后的人性善恶。
单元剧模式早在《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时便有所呈现,且大获成功,因此当同题材同类型的《原生之罪》出现时,观众对其剧情和逻辑等方面的要求自然更上一层楼。可目前来看,或是因政策背景的束缚,《原生之罪》并没有达到大众预期的水准。
首先是缺乏推理的严谨性。4集一个案子,且大多为连环凶杀案,必定会对剧集的节奏和推理逻辑有较高要求,可放眼《原生之罪》,前面的“孕妇毛衣针杀人案”和“骗保案”都结合了一定的社会热点,逻辑还算顺畅,但推理过程却过于简单,且掺杂了太多旁枝回忆,造成了整体悬疑水准的欠佳。
后面带有“密室”元素的青年旅社杀人案以及带有兄弟情的创业故事,放在市场中早已不算新鲜。更别说,到了剧集最后,前面铺展开的个别线索并没有讲清楚,甚至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逻辑漏洞,主角之一池震之死更是草率到让另一主角,陆离的扮演者尹正都忍不住在微博“控诉”。
总体来看,《原生之罪》豆瓣6.5的评分放在整个国产剧体系中还算中规中矩,但演员的过于亮眼以及故事逻辑不足所产生的落差,无疑成为了该剧没能突围爆火的一大原因。从微博热搜也不难窥见,整部剧播完后,声势最大的只见两位演员和所组的“陆池”CP。
当然,《原生之罪》的问题背后,是2018整个剧集市场所处的困境。
不难发现,自2014年网剧《暗黑者》掀起国产悬疑探案题材风潮后,风口之下的市场便迎来了该题材作品的喷发。从2015年的《心理罪》、2016年的《法医秦明》和《余罪》、到2017年《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的“三连爆”,近年来的悬疑剧市场几乎每年都有爆款出现。2018年却是个意外。
显而易见的是,当悬疑剧创作达到一个受市场认可的高峰后,随着观众口味和审美需求的水涨船高,对剧集的品质和创新性要求也相应的抬高不少。
反观2018年,《疯人院》开局亮眼,却热度不足最终没能突围;《法医秦明2》强势回归却没能打破“续集魔咒”,最终表现平平;《悍城》令人眼前一亮却未能达到全网热的爆款程度;正在热播的《古董局中局》口碑尚可,但同样反响平平;更别说多次“跳档”的《原生之罪》,整个2018的市场大环境着实不比往年,陷入“集体降温”的尴尬处境。
将视线放置海外,近来掀起全球狂热的《黑镜:潘达斯奈基》,作为Netflix上线的《黑镜》特别篇,以富有新意和交互性的互动模式让受众体验了一把“决定”剧情走向的掌控感,简单来说,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选择不同便会面对不同的叙事路线和故事结局,因此该片虽然标注的时长为一个半小时,但镜头总量实际长达五个多小时。如此具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尝试,于国内市场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借鉴?
受众口味在变,市场在变,内容理应顺势求变。虽说“各剧有各命”,但“听天命”的基础条件,说到底还是要先“尽人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