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爱奇艺副总裁戴莹:人设创新一定要符合大的时代背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爱奇艺副总裁戴莹:人设创新一定要符合大的时代背景

“时代的洪流你能get到,你在这里面做人设创新,就不用怕做出来以后会陈旧。”

文丨编剧帮  杨舒帆

责编 |妙脆角

主编 |刘江平

爱奇艺的自制剧《原生之罪》正在奇悬疑剧场热播,总制片人戴莹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转发宣传文案,“我带宣传是比较用力的,每个项目都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时间,还是希望它能够传播出去。你看现在的市场多难啊,多大的明星拍的剧,说没人看就没人看。”

一转眼,戴莹已经在网剧行业深耕了六年。

2013年,网络自制剧蓄势待发,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加大对自制剧的投入,爱奇艺也以《在线爱》《奇异家庭》完成了投石问路。此时,戴莹从爱奇艺销售部转入马东团队,走向了制片人的岗位。

在被称为“网剧元年”的2014年,《废柴兄弟》与《灵魂摆渡》在爱奇艺上线,《灵魂摆渡》以令人惊喜的市场反响,让行业看到了精品内容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戴莹建立了“爱奇艺文学版权库”,开始自主开发IP。

2015年,网剧数量井喷式增长。爱奇艺接连推出了两部爆款作品《心理罪》和《盗墓笔记》,前者是网剧类型化发展的奠基之作,后者以“大IP+大明星”的模式引发强大的聚集效应,让爱奇艺率先实现了VIP会员收费制。

2016年,网剧行业正式步入精品化发展的新阶段,戴莹以《最好的我们》等作品助力网剧的精品化进程。

2017年,“网剧成年”,网络自制剧的整体品质显著提升,制作体系、播出模式都已发展成熟。戴莹再次打出悬疑剧与青春剧的王牌,推出了《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等高分爆款剧集。

2018年,网剧市场略显低迷,爆款难觅。戴莹制作的《无证之罪》时隔一年登陆Netflix,并在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上揽获多个奖项,代表着爱奇艺自制剧在国际市场与专业奖项上获得双重认可。

日前,编剧帮(bianjubang)对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中心总经理戴莹进行了专访,请她谈了谈网剧创作的几种问题,与爱奇艺自制剧的新动向。

“未来会推出更多改编自真实案件的作品”

编剧帮:《心理罪》《余罪》等探案悬疑网剧是爱奇艺手中的一张王牌,这类题材是“高危题材”,有好几部网剧曾被下架整改甚至禁播。现在网剧的政策正在收紧,您打算如何应对?

戴莹:坦白说,审查部门已经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空间了,要感谢,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作品能够上线。

在未来的层面上,我们第一个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有这么多部作品的经验叠加在一起,就会知道尺度在哪儿。

第二个,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拿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改编。我做的《破冰行动》会在2019年上线,是根据广东省一个真实的缉毒大案改编的作品。我们跟陆川导演合作的《西部警事之白银档案》已经发布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改编自白银案的项目,陆川导演曾多次带着编剧去跟白银杀人犯见面交谈,现在剧本仍在创作之中。做真实案例的改编首先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全线支持,然后观众对它的认可度和期待度或许也会更高。

编剧帮:《破冰行动》这种传统正剧的推出像是一次转型,跟您之前做的青春剧和悬疑剧有所不同。

戴莹:我希望能把这种你心目中觉得是传统剧的类型,做出一些新鲜感。《破冰行动》一上来就是一场非常强大的对峙,一村子的人围着一个公安干警,这在以前的剧里是不敢想象的,怎么会有这么悍的匪?敢去围我们的公安干警。

它不同于《悍城》和《原生之罪》中的架空背景,它拍得很写实,我们直接是在广东省公安厅和公安部拍摄的,剧中的场景、警服和飞机等,都是借用公安厅的资源。《破冰行动》在气质上有点像《人民的名义》,能让老百姓有共鸣。演员里有黄景瑜这种很多年轻用户非常喜欢的演员,也有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一批老戏骨,所以呈现出来的戏很好看。现在的年轻人也很有趣,他们看到那些老戏骨的时候会很兴奋。

编剧帮:《无证之罪》的原著小说是一个系列,版权都在爱奇艺手上。大家都很期待后续剧集的推出,现在《坏小孩》和《长夜难明》的项目进展如何?《坏小孩》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它的改编方法找到了吗?

戴莹:《长夜难明》的剧本已经写完了,现在进入筹备阶段,正在找演员。喜欢这个小说和剧本的实力派演员特别多,我们也在甄选,想要找一个能够兼顾市场和品质的组合。《坏小孩》的分集已经做完了,同样是12集。因为不能去触碰未成年人犯罪这个话题,所以我们在做剧本改编的时候,把幕后主使改成了成年人,小孩是盲从的,少了一些锋利也没有办法,整体上依然是挺好看的。

“只能致敬经典,不能copy经典”

编剧帮:如今“翻拍”成了继“IP”之后的又一热词,有数据统计称2018年立项的翻拍作品有44部,其中包括《金粉世家》《粉红女郎》等,您也在做《新白娘子传奇》的翻拍,您如何看待当下的“翻拍热”?

戴莹:不敢轻易翻拍,翻拍能让你有一个很强的关注度,但同时你被诟病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我觉得首先要看翻拍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题材,它核心的东西经过转换以后,是否还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坦白来说,我们为什么会翻拍白娘子?因为它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首。我们之前分析过,古装爱情故事在市场上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用户对古装爱情故事的喜爱程度,要高于现代的爱情故事。所以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强的市场基础,然后你再去做创新就可以了。《新白娘子传奇》特别经典,只能致敬经典,不能copy经典,否则就没人看了。

编剧帮:在翻拍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创新?

戴莹:当年的许仙和白娘子是“一救定恩情”,现在一救定恩情比较难,或者说是不流行,现在流行的是“欢喜冤家”。我们的许仙和白娘子一开始是有对抗的,白娘子与小青也是“不打不相识”,我们的小青是个男孩性格,特别符合当下女性用户的人物定位。《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人物关系是这么建立起来的,你听这个故事就会觉得挺有趣的,有很好的创新。

在剧本有了一个很好的基底以后,我就去跟主创团队一起商议,怎么去呈现这个非常唯美的中国神话爱情故事?我经常跟90后、00后聊天,我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古风古韵的东西,所以我说《新白娘子传奇》一定要尊崇国风,要有那种飘逸和淡雅。从剧中的人物造型,到现在所有的物料,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美学规划。

编剧帮:还有筹备其他的翻拍项目吗?

戴莹:还有《绯闻女孩》,这个项目的翻拍难度巨大无比,但它做改编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核心人设是非常成立的,现在我们剧中两个女性人物的人设非常好看,其中有一个人设我觉得是做到了极致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看了以后你可能会觉得神似,但又完全不一样。

“人设创新一定要符合大的时代背景”

编剧帮:您多次提到“人设创新”的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口味日新月异,价值观的进步更新也很快。一个项目从策划到上线,通常需要1-2年,这就需要您有一个前瞻性,能够对剧本中的“人设”有一个预判,既不能落后也不能太超前,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戴莹:要去看大的时代背景。随便打一个比方,我觉得2018年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就是抓住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去做的人设创新,大的时代背景一两年不会变,姐弟恋的人群在逐渐加大,大家也开始认可这件事,在这个层面上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还有现在社会上的女权主义是非常明显的,女孩们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现在有那么多人不结婚、不找男朋友,照样过得很好,我觉得这都是社会的变化。时代的洪流你能get到,你在这里面做人设创新,就不用怕做出来以后会陈旧。

“现在不是平铺直叙的时代了”

编剧帮:您在今年的采访中说过,爱奇艺会高度参与项目的前期制作,会依据“爱奇艺多年积累的用户偏好数据”,对剧本给出指导性建议,您具体是怎样去应用“用户偏好数据”的?

戴莹:其实我们比较灵活,《悍城》第五集的时候小武下线了,大家就要给编剧寄刀片。小武那会儿正好有充分的时间来配合我们,于永义在剧里面也特别出彩,我们就赶紧给他们加了一个番外,这是很直观的用户反馈。

《你好,旧时光》最后一集被网友吐槽很多,导演原本是要把每个人物都给一个结局,但用户会觉得很着急,因为最后一集没有主演余周周和张新城的事,后来导演就去做了一版调整。这样的数据也会对我们做后续的作品很有帮助,比如用户喜欢哪两个主演在一起的内容,我们就会给这两个主演加戏份。

如果是在初期,我们在跟编剧讨论剧本的时候,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用户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比方说你在想要把主人公设置成什么星座,或者什么样的属性,想要了解网友对什么星座和属性的人最好奇,那我们通过数据就可以知道,网友搜索处女座是最多的,其次是天蝎座,我们会把这些信息反馈给编剧。

编剧帮:有些编剧老师会反对让大数据来指导创作,认为大数据是扼杀创新的凶手。您既重视创新,又善于应用“大数据”,您是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

戴莹: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无论你是做演员、导演还是编剧,都要先有一个基本功,有了基本功以后我们再去谈创新才是有效的。优秀的编剧知道怎么做起承转合是最好的,我们给他提供的创新,就是告诉他让用户在第三集才看到强情节点是不行的,要把矛盾点前置,放到第一集去。这种创新并不是想干扰编剧的创作规律,而是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向市场,你可以倔强,最后做出来的剧按部就班的平铺直叙,三集一小折,五集一大折,大冲突在第二十集,用户都弃剧了。你要这么任性也可以,但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

“要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编剧帮:网络行业给很多新人提供了机会,在您看来,新人编剧通常会有哪些不足之处?

戴莹:新人编剧的优势在于他们写的故事很符合年轻人的语境,劣势我觉得是对结构和尺度的把握有一点欠缺,还有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掌控有些不足。成熟的大编剧会把很多细节做得特别接地气,特别有生活,让观众容易有代入感。年轻的编剧有时候会全飞在天上,忽视对细节的落实。已经身处一线的编剧,天天就是车里来车里去,已经没有时间去坐一趟地铁,去观察一下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了。

编剧帮:可以给想要加入网剧行业的新人编剧提一些成长建议吗?

戴莹:建议不敢当。我觉得做编剧首先要确立一个审美,你得先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得先能看得懂,在拉片中找规律,把基本功学扎实。打一个比方,你去看特别优秀的电影或者剧集,它是在几分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冲突,几分钟的时候就开始解决人物关系,我觉得这些东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它非常标准,这些都是年轻编剧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在起笔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框架去建构,如果洋洋洒洒的去写,到最后就会发现剧本的节奏根本不是大家想要的。

再有就是要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大家觉得《冰血暴》和《绝命毒师》特别牛,就是因为编剧不断地去叠加细节,把人物刻画得特别成功。有一些朋友看过张冀老师写的《亲爱的》,电影呈现和剧本文字是高度一致的,很多镜头都是在交代环境,展现细节,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理,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是剧本提供的,我觉得好的编剧应该把这些细节都写上,写到导演都不用自己创作了,这样编剧就是最牛的,话语权最大的。

编剧帮:可能有人会觉得网剧的“网感”就是要求强情节、快节奏,所以就会把细节忽略掉。

戴莹:就看你写得精不精彩,细节也可以很出彩,这不是一个悖论。网剧所谓的网感确实要求节奏快,尤其是前三集、前三分钟非常重要,用户的忍耐力是特别有限的,可能现在都不要说前三集了,第一集不够精彩用户就会弃剧。这是网生内容的必然特点,要求大家去这么创作。

编剧帮:新人编剧去投稿的时候,怎样才能获得平台的接纳?

戴莹:首先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自己认为剧本很成熟了再投给平台。不要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觉得写得差不多了就先交过来。我说过一个理论:平台就是全球第一大客服。因为我经常要跟合作方和编剧,去重复的说很多同样的话。如果是我自主研发的项目,我一定是深度介入策划的,但是外部给过来的项目,我只能接成熟的项目,如果还需要我给配一个责编,那我不如去自主研发。

“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

编剧帮:您在2018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提出,要“给每个环节充分的创作周期,不要赶鸭子上架”,“赶工”是行业中特别常见的现象,编剧们经常抱怨创作时间过短,您是怎样为创作周期提供保障的?

戴莹:一直以来我们都不着急,着急的都是内容制作公司,因为他们可能有很多业绩上的压力,通常是我一直在摁制作团队,说别着急,多筹备。今年正好是遇到“寒冬”,很多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拿着不是特别过硬的剧本,又组了一个不是特别以创作为核心的团队,最后就干出了一个“行活”,这对这个市场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我是不着急的,愿意给剧本创作比较充分的时间。《长夜难明》的剧本就12集,从筹备到完成创作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工业化程度和整体的创作水平,跟美国是没法比肩的,再要大步流星地加快步伐,就更做不出来好东西。

编剧帮:的确,今年公司都在谈论“资本寒冬”,您是怎么看的?对于很多影视公司来说,拿到一个“过硬的剧本”是很难的,对于平台来说呢?

戴莹:资本寒冬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对于行业来讲这是春天,因为大家开始意识到,如果不是好项目,在这个市场上就很难存活,大家开始孵化真正的好项目了,好的内容正在应运而生,这不就是春天来了吗?其实用户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内容,只需要好内容,让他觉得追了以后不负时光。

无论是公司还是平台,想要得到一个好剧本都是不容易的,要付出非常惊人的时间成本,责编和编剧一块去打磨,才能改出一个好的剧本。我们一年收到几百个剧本,但是真正能投拍的可能也就十几个,二十几个,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我觉得内容制作公司不能贪多,有一些公司刚刚起步,就想一年做四五个项目,其实他完全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去深抓剧本。

编剧帮: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您觉得哪个环节是压力最大的?

戴莹:内容永远是第一步,内容为王,如果内容都不好,你说我想去改游戏,带动游戏流量,你也是带不起来的。内容是撬动其他产业链的根本,没有好内容,其他的也别想了,就洗洗睡吧。

“2018年整个市场在洗牌,未来会越来越好”

编剧帮:传统的电视剧行业要走过较为特殊的四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紧接着是建国70周年、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建党100周年,荧屏上一直要照顾献礼剧的比重,您认为这对网剧行业的发展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戴莹:不会,我们也有兴趣去做献礼剧,《破冰行动》就是一部,其他的项目现在还不能透露。

编剧帮:您对2019年网剧市场的预测是怎样的?

戴莹:我觉得2018年是兵荒马乱的一年,整个市场在洗牌,作品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大家才会感叹说今年好像只有一部《延禧攻略》。经过一段沉淀以后,2019年应该会有一些不错的内容陆续上线,大家通过2019年的市场行情,再去做新的策略,我觉得整体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爱奇艺

4.5k
  • 爱奇艺需要新故事
  • 爱奇艺发布“古龙IP微剧计划”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爱奇艺副总裁戴莹:人设创新一定要符合大的时代背景

“时代的洪流你能get到,你在这里面做人设创新,就不用怕做出来以后会陈旧。”

文丨编剧帮  杨舒帆

责编 |妙脆角

主编 |刘江平

爱奇艺的自制剧《原生之罪》正在奇悬疑剧场热播,总制片人戴莹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转发宣传文案,“我带宣传是比较用力的,每个项目都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时间,还是希望它能够传播出去。你看现在的市场多难啊,多大的明星拍的剧,说没人看就没人看。”

一转眼,戴莹已经在网剧行业深耕了六年。

2013年,网络自制剧蓄势待发,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加大对自制剧的投入,爱奇艺也以《在线爱》《奇异家庭》完成了投石问路。此时,戴莹从爱奇艺销售部转入马东团队,走向了制片人的岗位。

在被称为“网剧元年”的2014年,《废柴兄弟》与《灵魂摆渡》在爱奇艺上线,《灵魂摆渡》以令人惊喜的市场反响,让行业看到了精品内容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戴莹建立了“爱奇艺文学版权库”,开始自主开发IP。

2015年,网剧数量井喷式增长。爱奇艺接连推出了两部爆款作品《心理罪》和《盗墓笔记》,前者是网剧类型化发展的奠基之作,后者以“大IP+大明星”的模式引发强大的聚集效应,让爱奇艺率先实现了VIP会员收费制。

2016年,网剧行业正式步入精品化发展的新阶段,戴莹以《最好的我们》等作品助力网剧的精品化进程。

2017年,“网剧成年”,网络自制剧的整体品质显著提升,制作体系、播出模式都已发展成熟。戴莹再次打出悬疑剧与青春剧的王牌,推出了《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等高分爆款剧集。

2018年,网剧市场略显低迷,爆款难觅。戴莹制作的《无证之罪》时隔一年登陆Netflix,并在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上揽获多个奖项,代表着爱奇艺自制剧在国际市场与专业奖项上获得双重认可。

日前,编剧帮(bianjubang)对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中心总经理戴莹进行了专访,请她谈了谈网剧创作的几种问题,与爱奇艺自制剧的新动向。

“未来会推出更多改编自真实案件的作品”

编剧帮:《心理罪》《余罪》等探案悬疑网剧是爱奇艺手中的一张王牌,这类题材是“高危题材”,有好几部网剧曾被下架整改甚至禁播。现在网剧的政策正在收紧,您打算如何应对?

戴莹:坦白说,审查部门已经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空间了,要感谢,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作品能够上线。

在未来的层面上,我们第一个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有这么多部作品的经验叠加在一起,就会知道尺度在哪儿。

第二个,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拿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改编。我做的《破冰行动》会在2019年上线,是根据广东省一个真实的缉毒大案改编的作品。我们跟陆川导演合作的《西部警事之白银档案》已经发布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改编自白银案的项目,陆川导演曾多次带着编剧去跟白银杀人犯见面交谈,现在剧本仍在创作之中。做真实案例的改编首先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全线支持,然后观众对它的认可度和期待度或许也会更高。

编剧帮:《破冰行动》这种传统正剧的推出像是一次转型,跟您之前做的青春剧和悬疑剧有所不同。

戴莹:我希望能把这种你心目中觉得是传统剧的类型,做出一些新鲜感。《破冰行动》一上来就是一场非常强大的对峙,一村子的人围着一个公安干警,这在以前的剧里是不敢想象的,怎么会有这么悍的匪?敢去围我们的公安干警。

它不同于《悍城》和《原生之罪》中的架空背景,它拍得很写实,我们直接是在广东省公安厅和公安部拍摄的,剧中的场景、警服和飞机等,都是借用公安厅的资源。《破冰行动》在气质上有点像《人民的名义》,能让老百姓有共鸣。演员里有黄景瑜这种很多年轻用户非常喜欢的演员,也有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一批老戏骨,所以呈现出来的戏很好看。现在的年轻人也很有趣,他们看到那些老戏骨的时候会很兴奋。

编剧帮:《无证之罪》的原著小说是一个系列,版权都在爱奇艺手上。大家都很期待后续剧集的推出,现在《坏小孩》和《长夜难明》的项目进展如何?《坏小孩》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它的改编方法找到了吗?

戴莹:《长夜难明》的剧本已经写完了,现在进入筹备阶段,正在找演员。喜欢这个小说和剧本的实力派演员特别多,我们也在甄选,想要找一个能够兼顾市场和品质的组合。《坏小孩》的分集已经做完了,同样是12集。因为不能去触碰未成年人犯罪这个话题,所以我们在做剧本改编的时候,把幕后主使改成了成年人,小孩是盲从的,少了一些锋利也没有办法,整体上依然是挺好看的。

“只能致敬经典,不能copy经典”

编剧帮:如今“翻拍”成了继“IP”之后的又一热词,有数据统计称2018年立项的翻拍作品有44部,其中包括《金粉世家》《粉红女郎》等,您也在做《新白娘子传奇》的翻拍,您如何看待当下的“翻拍热”?

戴莹:不敢轻易翻拍,翻拍能让你有一个很强的关注度,但同时你被诟病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我觉得首先要看翻拍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题材,它核心的东西经过转换以后,是否还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坦白来说,我们为什么会翻拍白娘子?因为它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首。我们之前分析过,古装爱情故事在市场上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用户对古装爱情故事的喜爱程度,要高于现代的爱情故事。所以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强的市场基础,然后你再去做创新就可以了。《新白娘子传奇》特别经典,只能致敬经典,不能copy经典,否则就没人看了。

编剧帮:在翻拍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创新?

戴莹:当年的许仙和白娘子是“一救定恩情”,现在一救定恩情比较难,或者说是不流行,现在流行的是“欢喜冤家”。我们的许仙和白娘子一开始是有对抗的,白娘子与小青也是“不打不相识”,我们的小青是个男孩性格,特别符合当下女性用户的人物定位。《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人物关系是这么建立起来的,你听这个故事就会觉得挺有趣的,有很好的创新。

在剧本有了一个很好的基底以后,我就去跟主创团队一起商议,怎么去呈现这个非常唯美的中国神话爱情故事?我经常跟90后、00后聊天,我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古风古韵的东西,所以我说《新白娘子传奇》一定要尊崇国风,要有那种飘逸和淡雅。从剧中的人物造型,到现在所有的物料,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美学规划。

编剧帮:还有筹备其他的翻拍项目吗?

戴莹:还有《绯闻女孩》,这个项目的翻拍难度巨大无比,但它做改编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核心人设是非常成立的,现在我们剧中两个女性人物的人设非常好看,其中有一个人设我觉得是做到了极致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看了以后你可能会觉得神似,但又完全不一样。

“人设创新一定要符合大的时代背景”

编剧帮:您多次提到“人设创新”的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口味日新月异,价值观的进步更新也很快。一个项目从策划到上线,通常需要1-2年,这就需要您有一个前瞻性,能够对剧本中的“人设”有一个预判,既不能落后也不能太超前,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戴莹:要去看大的时代背景。随便打一个比方,我觉得2018年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就是抓住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去做的人设创新,大的时代背景一两年不会变,姐弟恋的人群在逐渐加大,大家也开始认可这件事,在这个层面上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还有现在社会上的女权主义是非常明显的,女孩们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现在有那么多人不结婚、不找男朋友,照样过得很好,我觉得这都是社会的变化。时代的洪流你能get到,你在这里面做人设创新,就不用怕做出来以后会陈旧。

“现在不是平铺直叙的时代了”

编剧帮:您在今年的采访中说过,爱奇艺会高度参与项目的前期制作,会依据“爱奇艺多年积累的用户偏好数据”,对剧本给出指导性建议,您具体是怎样去应用“用户偏好数据”的?

戴莹:其实我们比较灵活,《悍城》第五集的时候小武下线了,大家就要给编剧寄刀片。小武那会儿正好有充分的时间来配合我们,于永义在剧里面也特别出彩,我们就赶紧给他们加了一个番外,这是很直观的用户反馈。

《你好,旧时光》最后一集被网友吐槽很多,导演原本是要把每个人物都给一个结局,但用户会觉得很着急,因为最后一集没有主演余周周和张新城的事,后来导演就去做了一版调整。这样的数据也会对我们做后续的作品很有帮助,比如用户喜欢哪两个主演在一起的内容,我们就会给这两个主演加戏份。

如果是在初期,我们在跟编剧讨论剧本的时候,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用户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比方说你在想要把主人公设置成什么星座,或者什么样的属性,想要了解网友对什么星座和属性的人最好奇,那我们通过数据就可以知道,网友搜索处女座是最多的,其次是天蝎座,我们会把这些信息反馈给编剧。

编剧帮:有些编剧老师会反对让大数据来指导创作,认为大数据是扼杀创新的凶手。您既重视创新,又善于应用“大数据”,您是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

戴莹: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无论你是做演员、导演还是编剧,都要先有一个基本功,有了基本功以后我们再去谈创新才是有效的。优秀的编剧知道怎么做起承转合是最好的,我们给他提供的创新,就是告诉他让用户在第三集才看到强情节点是不行的,要把矛盾点前置,放到第一集去。这种创新并不是想干扰编剧的创作规律,而是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向市场,你可以倔强,最后做出来的剧按部就班的平铺直叙,三集一小折,五集一大折,大冲突在第二十集,用户都弃剧了。你要这么任性也可以,但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

“要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编剧帮:网络行业给很多新人提供了机会,在您看来,新人编剧通常会有哪些不足之处?

戴莹:新人编剧的优势在于他们写的故事很符合年轻人的语境,劣势我觉得是对结构和尺度的把握有一点欠缺,还有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掌控有些不足。成熟的大编剧会把很多细节做得特别接地气,特别有生活,让观众容易有代入感。年轻的编剧有时候会全飞在天上,忽视对细节的落实。已经身处一线的编剧,天天就是车里来车里去,已经没有时间去坐一趟地铁,去观察一下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了。

编剧帮:可以给想要加入网剧行业的新人编剧提一些成长建议吗?

戴莹:建议不敢当。我觉得做编剧首先要确立一个审美,你得先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得先能看得懂,在拉片中找规律,把基本功学扎实。打一个比方,你去看特别优秀的电影或者剧集,它是在几分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冲突,几分钟的时候就开始解决人物关系,我觉得这些东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它非常标准,这些都是年轻编剧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在起笔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框架去建构,如果洋洋洒洒的去写,到最后就会发现剧本的节奏根本不是大家想要的。

再有就是要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大家觉得《冰血暴》和《绝命毒师》特别牛,就是因为编剧不断地去叠加细节,把人物刻画得特别成功。有一些朋友看过张冀老师写的《亲爱的》,电影呈现和剧本文字是高度一致的,很多镜头都是在交代环境,展现细节,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理,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是剧本提供的,我觉得好的编剧应该把这些细节都写上,写到导演都不用自己创作了,这样编剧就是最牛的,话语权最大的。

编剧帮:可能有人会觉得网剧的“网感”就是要求强情节、快节奏,所以就会把细节忽略掉。

戴莹:就看你写得精不精彩,细节也可以很出彩,这不是一个悖论。网剧所谓的网感确实要求节奏快,尤其是前三集、前三分钟非常重要,用户的忍耐力是特别有限的,可能现在都不要说前三集了,第一集不够精彩用户就会弃剧。这是网生内容的必然特点,要求大家去这么创作。

编剧帮:新人编剧去投稿的时候,怎样才能获得平台的接纳?

戴莹:首先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自己认为剧本很成熟了再投给平台。不要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觉得写得差不多了就先交过来。我说过一个理论:平台就是全球第一大客服。因为我经常要跟合作方和编剧,去重复的说很多同样的话。如果是我自主研发的项目,我一定是深度介入策划的,但是外部给过来的项目,我只能接成熟的项目,如果还需要我给配一个责编,那我不如去自主研发。

“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

编剧帮:您在2018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提出,要“给每个环节充分的创作周期,不要赶鸭子上架”,“赶工”是行业中特别常见的现象,编剧们经常抱怨创作时间过短,您是怎样为创作周期提供保障的?

戴莹:一直以来我们都不着急,着急的都是内容制作公司,因为他们可能有很多业绩上的压力,通常是我一直在摁制作团队,说别着急,多筹备。今年正好是遇到“寒冬”,很多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拿着不是特别过硬的剧本,又组了一个不是特别以创作为核心的团队,最后就干出了一个“行活”,这对这个市场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我是不着急的,愿意给剧本创作比较充分的时间。《长夜难明》的剧本就12集,从筹备到完成创作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工业化程度和整体的创作水平,跟美国是没法比肩的,再要大步流星地加快步伐,就更做不出来好东西。

编剧帮:的确,今年公司都在谈论“资本寒冬”,您是怎么看的?对于很多影视公司来说,拿到一个“过硬的剧本”是很难的,对于平台来说呢?

戴莹:资本寒冬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对于行业来讲这是春天,因为大家开始意识到,如果不是好项目,在这个市场上就很难存活,大家开始孵化真正的好项目了,好的内容正在应运而生,这不就是春天来了吗?其实用户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内容,只需要好内容,让他觉得追了以后不负时光。

无论是公司还是平台,想要得到一个好剧本都是不容易的,要付出非常惊人的时间成本,责编和编剧一块去打磨,才能改出一个好的剧本。我们一年收到几百个剧本,但是真正能投拍的可能也就十几个,二十几个,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我觉得内容制作公司不能贪多,有一些公司刚刚起步,就想一年做四五个项目,其实他完全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去深抓剧本。

编剧帮: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您觉得哪个环节是压力最大的?

戴莹:内容永远是第一步,内容为王,如果内容都不好,你说我想去改游戏,带动游戏流量,你也是带不起来的。内容是撬动其他产业链的根本,没有好内容,其他的也别想了,就洗洗睡吧。

“2018年整个市场在洗牌,未来会越来越好”

编剧帮:传统的电视剧行业要走过较为特殊的四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紧接着是建国70周年、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建党100周年,荧屏上一直要照顾献礼剧的比重,您认为这对网剧行业的发展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戴莹:不会,我们也有兴趣去做献礼剧,《破冰行动》就是一部,其他的项目现在还不能透露。

编剧帮:您对2019年网剧市场的预测是怎样的?

戴莹:我觉得2018年是兵荒马乱的一年,整个市场在洗牌,作品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大家才会感叹说今年好像只有一部《延禧攻略》。经过一段沉淀以后,2019年应该会有一些不错的内容陆续上线,大家通过2019年的市场行情,再去做新的策略,我觉得整体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