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途说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
18家连锁的中端、高端、经济酒店品牌都在宣传资料中提到自己是智能酒店。
我们总结了10个比较常见而又能被住客感知到的智能酒店设备,他们分别是:
在经历过配置吸引力测试(KANO)后,我们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
在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采用了KANO-P模型,P-KANO模型通过询问被访者在各种预算内会选择哪些配置,结合KANO分析的结果,计算出每个配置在各预算段的选择比例及转化率,得出给定价格和预算情况下的配置被关注属性。
住客是否愿意为智能化酒店的设施付费?
我们怎么做的?
我们事先与智能酒店设备供应商沟通,根据沟通获得的价格信息为上述智能酒店设备进行定价,然后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向被采访者询问三个假设性问题:
现在假设你要去上海市静安寺区出差或旅游,你事先知道该区域最基础的大床房(只有基本的床和浴室)是300块一晚,如果你有400/500/600块钱预算(100/200/300元溢价),你可以在最基础的大床房上增加你喜欢的智能酒店设施,你会选择什么?(多选题,但注意选择的设施的总价不能超100/200/300元)
在回收问卷后,我们根据在不同的预算下被访者选择的配置的频次计算转化率,从而判断被访者对该项配置的价格敏感度并归类被关注属性。
结论怎么来的?
例如,“智能魔镜”这项配置,预算一旦下降,需求迅速下降,说明这项需求只能配置在高档产品中,我们认为是价格敏感型配置。
另外,“智能声控系统”这项配置,虽然在不考虑价格的需求吸引力研究里被归类为“必备需求”,而且当客户有300元与200元时,对这项配置的需求较稳定,但预算一旦下降到100元,需求大幅下降,说明这项需求只适合在中端与高端的智能酒店产品中,我们认为属于弹性需求配置。
最后,一如“智能电视”这样的需求,预算降低,需求大致不变,我们认为是“刚需”配置,需要保证在低端智能化酒店里有配置。
结论
按照上述的需求测试方法,我们对每一项需求进行KANO-P需求测试。
我们发现“智能电视”与“智能预约服务”属于刚需,预算下降,需求不会改变。
“智能送物机器人”、“刷脸入住”与“智能魔镜”属于价格敏感需求,其余的属于弹性需求。
最后,结合两次KANO的测试结果,可以给出如下的智能酒店配置设置建议:
非结构化深访—智能化设备存在感缺失
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上海地区有上述智能化设备的门店,采访了8位智能化酒店的住客与3位智能化酒店的店长,获得了不少洞见。
首先,不少住客实际上并没有感知到很多智能设备,因为很多智能设备有一定的使用门槛,例如某品牌智能酒店的“刷脸入住”、“手机开锁”与“智能预约服务”功能只能提供给会员使用。
很多智能酒店品牌在宣传资料上标榜自己是智能酒店的,在施工的时候也的确加入了很多智能化设施。但到了真正开业的时候,无论时候店长或者是住客都不会宣称这家酒店是智能酒店。
在针对智能化酒店店长的采访中,不少店长承认本店的很多智能设备是住客感受不到的。
相反,店长们更多强调是智能化设备对于管理运营的好处,提到“智能布草车”与“智能客房系统”时,店长们都非常兴奋。
大谈这些设备给酒店工作人员带来的便利。对于住客体验,店长们并不期待智能化设备能给客人带来体验的提升并带来溢价收益。
某品牌智能酒店店长
“本店的智能化设备只是一个附加, 我们追求的只是更好地(把智能化设备)融入到客人的体验中…客人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但能获得一个很好的整体体验。”
但另一方面,的确也有被访者被一些成本较低的智能化设备触动。
一位被访者对于打开房门,窗帘自动打开表示惊喜且十分喜欢。
另外一位被访者,对“走到哪灯亮到哪”的设备感到非常惊讶与愉悦。8位被访者均表示,下次预订酒店的时候会挑选有类似智能设备的酒店。
评论